天天看小說

第98章 慢慢地陷落

帝王四世第四年五月,駐守在淩河城的鑲紅旗統(tǒng)領(lǐng)哈盛萊收到埃西霍將軍的示文,示文中埃西霍指示哈盛萊從淩河城的駐軍中抽出一部分精兵能將修築已被廢棄多年的小淩河城。哈盛萊在閱過埃西霍的示文後,心中油生高興之情,他感到自己終於等到收復(fù)失地的那一天。小淩河城,以前是鑲紅旗的城鎮(zhèn),被金軍攻破後焚燬。小淩河城在淩河城東北方一百五十公里遠的地方,它的廢址一直**在外面,一直無人問津。埃西霍看到了小淩河城的價值,決定把小淩河城作爲實行他的築壘推進主張邁出實質(zhì)性的第一步。

埃西霍之所以敢讓哈盛萊的鑲紅旗屯駐於小淩河城是經(jīng)過慎重選擇的。埃西霍認爲金軍在噶巴布斯河以南的下區(qū)兵力稀薄,金軍的主力幾乎全部集中於噶巴布斯河以北的上區(qū)。在下區(qū)裡,從淩河城到小淩河城一帶方圓幾百公里的區(qū)域內(nèi)沒有任何別的城鎮(zhèn),村落也稀少,沒有多少戶人家在這裡,堪稱是無人區(qū)。埃西霍覺得派兵重新修築小淩河城,進展順利的話,可在金軍發(fā)現(xiàn)之前把小淩河城修築完工,成爲一座抗金的前哨堡壘。所以,埃西霍在給哈盛萊的示文中,叫哈盛萊從淩河城的鑲紅旗中抽出一部分兵力進駐荒廢的小淩河城,囑令哈盛萊行動要快,最好趕在金軍發(fā)現(xiàn)之前把小淩河城修築好。

哈盛萊在收到埃西霍的示令後,迅速行動起來,他派樑棟成率一萬餘人的鑲紅旗軍前往小淩河城,擔(dān)負起修築小淩河城的任務(wù)。樑棟成率領(lǐng)他的部衆(zhòng)來到小淩河城的廢址,在原有的廢址上開始修築起城牆。

樑棟成部修築小淩河城的行動當然沒有瞞過金軍的眼睛,被金軍的遊騎偵知,報到金國君王邁卡威那裡。邁卡威聞知這一消息後,極爲震驚。帝國軍隊的這一行動無異於在挖金國的牆角。邁卡威絕不會縱容鑲紅旗軍從容不迫地把小淩河城修築起來。埃西霍築壘推進的主張威脅到了金國的國家利益,事關(guān)金國的核心利益,邁卡威決定採取強有力的反擊,阻止帝國北方軍隊的築壘深入。

邁卡威召集親王貝勒到沃梅赫金殿開會,商討對敵策略,會上睿肅王洛瑞什提出的困城之策,邁卡威頗爲贊同。邁卡威決定用困城的新招術(shù)來對付埃西霍的築壘推進。困城之策定下來後,邁卡威令阿勒兒率六萬金軍趕到小淩河城,把小淩河城圍起來,並切斷小淩河城和淩河城的聯(lián)繫,同時派一部分兵力把淩河城圍起來。

阿勒兒領(lǐng)命後,率六萬金軍快馬加鞭趕到小淩河城,把小淩河城四面圍住。在小淩河城的軍民面對著突如其來的金軍,不得不停止修築內(nèi)城牆的工作,開始分兵把守,做好守城的工作。小淩河城的守將樑棟成深信自己的部隊能擊退來犯的金軍,雖然小淩河城的內(nèi)城牆沒能及時修築完成,但是有外城牆在,有城內(nèi)近二萬的軍民在,擊退金軍的進攻是有把握的。

樑棟成和他的軍民等待著金軍發(fā)起的進攻,可他們見金軍一直遲遲未發(fā)動進攻。只見金軍在小淩河城的外面掘壕。樑棟成見金軍這一與以前不一樣的進攻手段,大吃一驚,他感到金軍這是要用圍困的手段來對付他。樑棟成的內(nèi)心深感不安,他派人把金軍的舉動傳達給在淩河城的哈盛萊將軍。

哈盛萊在得到小淩河城被金軍包圍的情報後,心感不安。這次金軍的攻城與以往不同,以往金軍攻幾天就自行撤離,這次金軍在小淩河城四周開始挖掘深壕,顯然在作長久的圍困小淩河城的打算。那麼在金軍長時間的圍困下,樑棟成能守得往小淩河城嗎?哈盛萊心裡實在沒底。小淩河城內(nèi)的糧草只夠城內(nèi)軍民食用三個月,一旦金軍對小淩河城的圍困超過三個月,甚至更久,不等金軍對小淩河城發(fā)動進攻,城內(nèi)的軍民就會因斷糧難以爲繼。真到了這個時候,畫面太慘,哈盛萊不敢再想。他現(xiàn)在能做的是把小淩河城圍困的情況報告給莫亞比茲的埃西霍。

在莫亞比茲的埃西霍得到哈盛萊送來的小淩河城被敵人圍住的急報後,對金軍圍困小淩河城的方法是否能持久感到懷疑。埃西霍認爲只要在小淩河城的鑲紅旗堅持得住,金軍斷不可能圍困小淩河城這麼長時間,必定自行撤離。所以埃西霍令哈盛萊讓駐守在小淩河城的鑲紅旗官兵堅守不出,“只要能堅持一段時間,金軍必因糧盡氣竭自行撤去”。

哈盛萊在收到埃西霍堅守小淩河城不出的命令後,嘆了一口氣。他感到除了堅守外,也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來有效破解金軍圍困的法子了。可這麼跟敵人耗下去,總不是個辦法,看來只能祈禱敵人發(fā)善心或老天保佑讓小淩河城的軍民能夠躲過這一劫了。

在小淩河城的樑棟成接到哈盛萊“堅守小淩河城”的命令後,決心與城內(nèi)的軍民一起固守小淩河城不出,與圍困他們的金軍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消耗戰(zhàn)。

在曼蒂蘭斯特的帝王四世明威俊閱過埃西霍上報的小淩河城被金軍圍攻的情況後,心裡沒有多麼擔(dān)心。他以爲這次金軍對小淩河城的進攻跟以前的攻城一樣,攻幾天見攻不下即會撤退,所以帝王四世明威俊對金軍圍困小淩河城並不太放在心上。在這裡,埃西霍在上報給帝王的金軍圍困小淩河城的報文中摻雜了自己樂觀的觀點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文中埃西霍在提到如何解小淩河城之圍的對策中,寫到“只要小淩河城內(nèi)的守軍堅守不出,敵人圍困時間一長,就會心生倦怠,無力繼續(xù)堅持下去,只好退去”。帝王四世明威俊見埃西霍對解小淩河城之圍顯得自信滿滿,埃西霍在穩(wěn)定北方戰(zhàn)局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帝王四世覺得這次也應(yīng)該相信埃西霍,相信他能紓解困局。當然,在金軍圍困小淩河城之際正值淮王在南方起兵叛亂之時,明威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南方的平叛淮軍和抵禦蒙古汗軍的入侵上,這也促使明威俊無法把太多注意力集中在北方的戰(zhàn)局上。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在小淩河城的樑棟成和他的官兵見金軍沒有要撤退的跡象,金軍非旦沒有撤退,反而在小淩河城的外圍掘壕十數(shù)道,幾萬金軍屯集在小淩河城的外面,把小淩河城徹底孤立起來。金軍表現(xiàn)出的要長久困城的氣勢令樑棟成先前所持有的樂觀看法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心中的擔(dān)憂與日俱增。只要金軍照這個樣子繼續(xù)圍困下去,小淩河城內(nèi)儲存的糧食就會像漏斗裡的沙子,迅速消耗殆盡。樑棟成感到不能再這麼與金軍耗下去了,再這麼進行下去,等於是在慢性自殺。

樑棟成給哈盛萊發(fā)出一份急報,報文中樑棟成寫到“城內(nèi)糧草所剩無幾,而圍困之金軍並沒有要撤離的跡象,若聽任這種情況繼續(xù)持續(xù)下去,城內(nèi)糧草用盡,不待金軍攻城,城內(nèi)軍民也會活活餓死。建議將軍與上級商議,採取積極有效的行動,速解小淩河城之圍”。

哈盛萊把樑棟成的急報送到埃西霍手中,埃西霍看過後,給予的答覆是:令小淩河城的守城官兵繼續(xù)死守。此時的埃西霍依然幻想著只要小淩河城的官兵一直與金軍耗著,就能贏得勝利。埃西霍低估了金軍圍困小淩河城的決心,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這次金軍的來犯決不是爲了只奪取一座小淩河城。

當樑棟成得到埃西霍將軍令他們繼續(xù)堅守小淩河城後,他嘆了一口氣。樑棟成此時心裡已經(jīng)清楚,再這麼守下去無異於坐以待斃。眼見小淩河城的糧草即將用盡,樑棟成決定率部離開小淩河城,率部突圍。身邊的將官對樑棟成的擅作主張有點猶豫不決。他們說道,這樣做是在違抗軍令,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弄不好還會掉腦袋。樑棟成不以爲然,他嚴肅地說:“違抗軍令是死,不違抗軍令也是死,反正都是一死。與其坐守孤城待斃,還不如殺出去。即便死也總比在這裡等死好。”樑棟成問在下的將官:“願不願跟我一塊殺出去,要死也要死在戰(zhàn)場上,順便多殺幾個敵人墊背。”見樑棟成決心已定,他的將官也紛紛表示願跟樑將軍一起衝出城去。

樑棟成說服了他的官兵跟他一起行動,可還有一個擔(dān)心纏繞在他的心頭上,那就是城內(nèi)數(shù)千民工怎麼辦?他們曾跟著樑棟成的官兵同吃同住,爲修築小淩河城貢獻了力量,即使樑棟成的騎兵部隊能突圍而出,可那些手無寸鐵的民工呢。樑棟成不能棄他們於不顧。樑棟成制定出了一個突圍方案,他的將士從小淩河城的東南方向突圍,民工們則從小淩河城的西南方向突圍,突圍的時間定在半夜。樑棟成對城內(nèi)的軍民說,帶好城內(nèi)所剩的糧草,能跑出去一個算一個,至於到時這個責(zé)任由誰來負,樑棟成拍了一下胸脯,說道:“那當然由我來負這個責(zé)”。

夜深,過了半夜,樑棟成率部衆(zhòng)從小淩河城的東南方執(zhí)行突圍。樑棟成的突圍驚醒了金軍,金軍的號角聲響了起來。阿勒兒得知城內(nèi)的軍民棄城而出,下令金軍全力圍剿出城的守軍。樑棟成麾下的鑲紅旗騎兵在金軍的阻擊下,像一把刀子撕開敵人的封鎖線。與此同時,城內(nèi)的民工也開始行動,從小淩河城的西南方向逃了出去,他們打算趁敵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樑棟成身上的時候,乘隙而出。事實上,無論是樑棟成的官兵還是民工,能成功突圍的只是少數(shù)人。

只是,小淩河城軍民放棄守城的行動正式宣告埃西霍築壘推進策略的失敗。在金軍持久的圍困下,小淩河城好像是一朵慢慢凋謝的花朵,慢慢地陷落,又一次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69章 失敗之道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10章 一統(tǒng)山河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78章 淮王新政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51章 連環(huán)之計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23章 妥協(xié)的產(chǎn)物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9章 避難之地第84章 更大的發(fā)現(xiàn)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84章 更大的發(fā)現(xiàn)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81章 血戰(zhàn)棲潭第158章 壯志凌雲(yún)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3章 殘陽如血第13章 進攻計劃第6章 黃馬軍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31章 穩(wěn)固防線第94章 北方巨魔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63章 戰(zhàn)火的硝煙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30章 艱難時刻第3章 殘陽如血第64章 故人相逢第67章 一山二虎第88章 西入嶺南第29章 避難之地第72章 捲土重來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70章 攻擊爲效第49章 南征固疆第97章 大戰(zhàn)在即第63章 戰(zhàn)火的硝煙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72章 捲土重來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18章 病急投醫(yī)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84章 更大的發(fā)現(xiàn)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79章 戰(zhàn)火紛飛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章 開胃小餐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zhàn)第221章 大戰(zhàn)再起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68章 將計就計第80章 出師未捷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11章 救世主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57章 兵臨城下
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69章 失敗之道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10章 一統(tǒng)山河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78章 淮王新政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51章 連環(huán)之計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23章 妥協(xié)的產(chǎn)物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9章 避難之地第84章 更大的發(fā)現(xiàn)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84章 更大的發(fā)現(xiàn)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81章 血戰(zhàn)棲潭第158章 壯志凌雲(yún)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3章 殘陽如血第13章 進攻計劃第6章 黃馬軍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31章 穩(wěn)固防線第94章 北方巨魔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63章 戰(zhàn)火的硝煙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30章 艱難時刻第3章 殘陽如血第64章 故人相逢第67章 一山二虎第88章 西入嶺南第29章 避難之地第72章 捲土重來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70章 攻擊爲效第49章 南征固疆第97章 大戰(zhàn)在即第63章 戰(zhàn)火的硝煙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72章 捲土重來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18章 病急投醫(yī)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84章 更大的發(fā)現(xiàn)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79章 戰(zhàn)火紛飛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章 開胃小餐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zhàn)第221章 大戰(zhàn)再起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68章 將計就計第80章 出師未捷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11章 救世主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57章 兵臨城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乐平市| 雷山县| 广灵县| 禄丰县| 平塘县| 阳山县| 清流县| 福州市| 安塞县| 增城市| 冀州市| 潮安县| 清水县| 宁陵县| 赤城县| 九龙坡区| 英吉沙县| 乌拉特中旗| 夏河县| 娄底市| 五峰| 富阳市| 金堂县| 陆河县| 贵定县| 新津县| 仁化县| 祁阳县| 安泽县| 长春市| 黑山县| 徐汇区| 东宁县| 庆云县| 柘城县| 邳州市| 汪清县| 中宁县| 武功县|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