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三世去世的消息一傳出,得知這一消息的淮王心中明白又到進帝都的時候了。帝王的葬禮規定凡王族人士都要參加,淮王當然也不例外。淮王子明瑞挺對父親說,可不必參加帝王三世的葬禮,父親可以用年事已高相推託。淮王沒有同意,他對自己的兒子說:“即便不參加帝王三世的葬禮,還有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除非我病重無法視事,否則這麼大的事我必須得去,還有你也得去,如果我們不去,會引起別人的懷疑,所以我們必須得去。”
淮王一行人風塵僕僕趕到帝都,受到帝王四世的優裕的待遇,畢竟淮王這麼大歲數了,從帝國的南端到帝都,恐怕是離帝都最遠的王族人士了。帝王三世的葬禮一結束,帝王四世就單獨召見淮王,說說話。
淮王在與帝王四世的談話中,首先向帝王四世彙報了嶺南地區的軍政、財經、民生、貿易等情況,帝王四世聽完後,對淮王的執政予以了肯定。帝王四世問淮王:“王叔,身體安好?”淮王答道:“目前身體無恙。”
帝王四世說:“好,身體好纔好,看來王叔能長命百歲。”
淮王說:“人命在天,雖然現在身體沒什麼問題,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以後會發生什麼不可知的事情,隨遇而安。”
淮王自責地對帝王四世說:“我鎮守嶺南這麼多年,始終未能徹底消除蠻患,我心有不甘,一想到當年我在帝王二世面前立誓,我心裡自責自己,仍沒有完成自己當年的誓言。”
“有王叔在,我相信帝國的南疆必不會有事。”帝王四世說道。
“我願爲帝國,爲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淮王說。
“好,好。”帝王四世點點頭說。
帝王四世把話題轉到淮王新出版的文集上:“聽說王叔最新出了一本文集,怎麼不拿給我看看。”
“哦,我正打算把自己出的文集拿給帝王看,剛來的時候忙,沒來得及給帝王。”淮王連忙說道。
“好啊,誰不知王叔文采出衆,我非常喜歡讀王叔寫的文章,如果王叔以後還有新的文集,可一定要拿給我看看。”帝王四世對淮王說。
淮王答應道:“我一定會拿給帝王看的。”
帝王三世的葬禮結束後,接下來就是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了。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在帝宮的天壇舉行,所到的人有帝國中央的各部門的高級官員、帝國的番屬派來的代表、帝國各地區的軍政要員、帝國各部軍隊的指揮官(如有事走不出,可派代表)。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正值帝國一師休假,羅夫康沒有參加,帝國一師特兵隊的隊長張德能作爲帝國一師的代表參加了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
帝王四世登基大典之日,禮儀官員揚起鞭子,拍打三聲,三鞭響後,一個禮儀人員雙手端著蓋著黃色綢緞的王冠,走到祀禮主管面前,祀禮主管,帝王四世的叔叔揭開王冠,莊重地把王冠戴在帝王四世的頭上。學相陳青兆拿著錦卷隨即走到帝王四世的旁邊,陳學相展開錦卷,把“曉諭帝國全體子民的告示”大聲唸了出來:
今帝王四世登基,今後凡屬帝國的子民應當服從新任的帝王,在帝王四世的恩澤下忠於帝國,忠於帝王。帝國的文武官員應當聽從帝王四世的指揮,在帝王四世的領導下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工作,處理好與民衆的關係,相信民衆,依靠民衆,治理好帝國。
陳學相念完後,退了下去,然後下面的文武官員齊聲說道:“我們願在帝王四世的領導下,共同治理好帝國。”
帝王四世揚起雙手,當著下面的文武官員大聲地說:“我定當不負你們的重託,領導你們一道治理帝國,使帝國長盛久昌,永享太平。”
帝王四世登基大典的結束,標誌著帝國正式進入帝王四世執政的時代。
淮王在帝都的期間,除了參加帝王三世的葬禮和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跟他在帝都的女兒見面,探聽帝國高層對他的看法,亦是他來帝都的一個目的。淮王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帝都,作爲淮王與帝國中央聯絡的人,淮王的女兒性格外向,善於交際,人稱交際一枝花,憑藉女兒在社會上的交際能力,淮王之女明茹嵐反而成了淮王安插在帝都的耳目。這次,淮王進都,從女兒口中探聽高層對他的風聲對他來講,必不可少。
淮王問女兒,近些日子,帝王及高層對他的看法如何?
明茹嵐答道:“凡是高層傳出的對父親的口風,多半對父親不利,還是對父親不信任,認爲父親對淮軍的擴充有圖謀不軌之舉,對父親,無論是帝王還是高層的文武官員,都不怎麼信任。”
“哼!”淮王哼了一聲。
“除了這些,還有其它對我不利的消息嗎?”淮王問他的女兒。
“聽說,帝王三世曾收到一份信,信中的內容是有關父親意圖謀反的證據。”明茹嵐回答說。
“信?什麼信?”淮王驚問道。
“聽說,女兒也是聽說,不能確定這事真有。”明茹嵐說道。
“哦。”淮王捋著頷下的鬍鬚,思量著。
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結束後,淮王離開了帝都,踏上了回家之路。這次淮王進都,令淮王感到新上任帝王帶來的新氣象,在與帝王四世的交談中,淮王感到帝王四世絕非等閒之輩,炯炯有神的目光,透露著威嚴的氣質,淮王心中暗暗思忖著,是不是該先下手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