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章 蓄勢待發

在給帝王二世的報文中,明德豐提到了他征討彤趾國一事:“密林南端有一小國,內部爆發分裂,親兄弟之間互相殺害,有一部分逃了出來,跑到帝國境內,希望得到我們的保護。但是,由於該國國王向我們索要這些人,我出於維護與番外之國的友好關係,就派人把這些人如數送還,沒想到該國國王狂妄至極,不僅不加感謝,還殺了我們的人,我和將領義憤填膺,忍無可忍派兵討伐這個小國,迫使其承認錯誤,並向其索要一定賠償,見達成目的,便撤兵返回。”——在彤趾國這件事上,明德豐和帝王二世兩人的信息嚴重不對稱,明德豐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帝王二世只能相信明德豐的連篇謊話。

明德豐之所以隱藏他與彤趾國的關係,是想把彤趾國控制在其手上,以便到時能把這個深入蠻林的小國佔爲己有。

明德豐征伐彤趾國沒過多久,與他的嶺南之地相臨的黃金甲又爆發了一件震動帝國的事。黃金甲國王傑莊宣佈獨立,從帝國版圖中脫離出去。傑莊的獨立宣言,使帝王二世頗感震驚,他絕不容忍傑莊的黃金甲從帝國脫離出去,要是一旦傑莊獨立成功,必將引起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到時後果不堪設想。

帝王二世親率三十萬大軍,討伐傑莊的黃金甲,明德豐也奉命率一部人馬從背後出擊,配合帝國大軍的作戰。帝王二世統馭的大軍與傑莊的黃金甲大戰於長平街一帶,起初傑莊還能與帝王二世的軍隊打成平手,不料,傑莊擊敵心切,中了帝王二世的誘敵深入之計,黃金甲的主力部隊遭至重創,傑莊力不能支,只好退守郢昌,負隅頑抗。明德豐乘此時機,率部切斷了傑莊的退路,協助帝王二世的大軍,圍住了郢昌城。

傑莊投降帝國後,帝王二世把傑莊和他的妻兒族人近三十萬人遷往海崖半島,並把黃金甲的領地暫時交給明德豐管理,淮王子明德豐遂擁有管轄黃金甲故地的權力,勢力範圍得以進一步擴大。

明德豐的父親去世後,明德豐獲得父親的王號,晉升爲淮王。

明德豐晉升爲淮王后,把吐絲口城改爲江都,上文批覆,獲得了帝王三世的批準。

明德豐還上文請允許他在嶺南的西面建一城爲自由貿易區和物資中途運轉站,使嶺南地區與外界的物資流通和商業交往更爲便利,帝王三世批準了明德豐的請求,明德豐遂在嶺南西面的密林外沿築一城,起名爲甕城,並在密林中開闢一條道路,與其相連。

隨著明德豐勢力不斷外溢,淮軍的數量也得到增加,而淮王明德豐的諸多行動,尤其是他擴充軍隊之事,逐漸引起帝國中央高層的注意。帝王三世陸續收到檢舉揭發淮王明德豐居心叵測的事,這不得不引起帝王三世的警惕。

帝王三世爲了調查淮王,同時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組建了一個親友團,把淮王明德豐仍留在帝都的親友組成一個親友團,在衛兵的護送下(衛兵是帝王三世親自選的,在裡面安插一個調查小隊秘密調查淮王之事),去看望淮王。帝王三世認爲在沒有得到確鑿證據之前,公開或半公開,抑或大張旗鼓去調查淮王,並不妥當,秘密地調查淮王,不露聲色,而且調查效果比公開調查更好。

淮王明德豐對親友團的來訪表示熱列的歡迎,爲此明德豐從賓達嶺到江都的樹林裡開闢一條小道,使親友團能順順利利到達江都。親友團來的不是時候,他們抵達江都才幾天,就碰到蠻人的大規模進攻。這次蠻人的進攻規模用明德豐的話講是“前所未有”,以往蠻人進攻的人數至多數千,這次竟達上萬,好在江都守軍人多,才又一次擊退蠻人的進攻。親友團裡的秘密調查小組在向帝王三世的上文中提到了這次戰鬥:“蠻夷人數甚衆,守軍在付出不小的傷亡後,始才擊退來犯之敵,有的地方戰鬥極烈,肉搏相接,據城內軍民所述,此次蠻夷入侵實爲十年來未有之。”

蠻人的入侵,對淮王明德豐來講,是不幸,也是幸,正是蠻人的威脅,使明德豐擴充軍隊的居心叵測演變爲了對付蠻患的合情合理。

明德豐上呈給帝王三世的陳述中,詳細闡述了他擴充軍隊的客觀條件,即擴充軍隊的合理性。文中,明德豐把蠻族與密林的關係生動形象地比喻爲“魚”和“水”的關係:“蠻人之於密林,好比魚兒之於水中一樣,我和我的軍隊一網撒下去,雖能捕獲一些‘魚’,但是仍然有許多的‘魚’還在‘水’中。”

在文中,明德豐還引用一首詩: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明德豐通過這首詩,說明蠻人猶如野火燒不盡的草一樣,他和他的軍隊屢次進剿林中的蠻族,可總也剿不完,剿不滅,等停止軍事行動一段時間後,蠻人好像“原上草”一樣,春風一吹又生長起來了,恢復了元氣。所以明德豐述說,自己不敢掉以輕心,擴充軍隊是爲了能更好地抵禦蠻族的進攻,守衛疆土。除此之外,明德豐還列出了兩個擴軍的原因:嶺南地區人口不斷增加,城鎮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軍隊人數的擴充;海盜橫行,不得不派兵保護商船不受其擾。

帝王三世閱過明德豐呈上來的關於他擴充軍隊的客觀條件的述文,覺得淮王說得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調查組的所見所聞,雖然帝王三世對淮王仍保留意見,但是帝王三世依然對淮王信任有加,囑其兢兢業業,爲帝國駐守南疆。

蠻患的存在使淮王明德豐暫時度過了信任危機,淮王明德豐從中體會到了蠻人存在的必要性,對蠻人明德豐認爲不可縱容他們,因爲他們的壯大會威脅到自己,但也不可打壓得太厲害,淮王還指望蠻人能助其安安穩穩呆在嶺南,經營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日後淮王的剿蠻次數多,有時動用的軍隊人數不少,只是跟蠻人打幾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即行停止兜剿。蠻人進犯愈多,淮王對蠻人的打擊愈多;蠻人侵略性越熾,淮王對蠻人的進剿力度也會相應增大。正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相互關係一樣,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

前前後後經營嶺南三十多年,淮王明德豐已擁有一支近二十萬的忠於他的軍隊(對外稱十萬),併成功控制了彤趾國,具有稱霸一方的勢力。帝王三世末年,蒙金軍侵略帝國的西北部,淮王明德豐的兒子淮王子明瑞挺向其父建議,這是出兵的大好時機。淮王擺擺手說:“萬萬不可”。淮王對明瑞挺說道:“現在正是帝國的困難時期,我們萬不能乘人之危,這樣反於我們不利,所以我們決不能這樣做。”

淮王雖沒有像他兒子所說的那樣“出兵”,他還是給帝王三世寫了一封請戰信,願出兵北上抵禦蒙金軍,淮王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也只有他本人知道。帝王三世收到淮王的請戰書後,給予的答覆是:“叫淮王看守住自己管轄之地,不必調兵北上,留在原地。”

淮王還派人去遊說已棲居在海崖半島的成王傑莊,說蒙金侵犯時期是成王傑莊出兵的最佳時機。傑莊可沒上淮王的當,他對淮王是滿臉不屑,在成王傑莊眼中,淮王是一個乘人之危的小人。想當年,傑莊的黃金甲與帝王二世的軍隊大戰於長平街時,淮王的軍隊這才挾帝軍之威,與帝王二世一起,聯起手來,對付收拾他。因此,成王與淮王有這麼一筆歷史舊帳,成王是不會跟淮王合作的,成王可不傻,不想被淮王指著當槍使。成王遂以“要在這裡安度晚年,頤養天年”把淮王派來的人打發走了。

出兵被拒,遊說未果,淮王在帝國處於困難之時所耍的別有用心的計謀一個都未成功,不過,這並未動搖淮王躍躍欲試,圖謀稱霸的野心。年逾六十的淮王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像一把將要出鞘的寶刀,蓄勢待發。

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70章 攻擊爲效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73章 取道灕江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56章 一鳴驚人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29章 避難之地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61章 歸去來兮第48章 吐絲口城第65章 男子漢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44章 得不償失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74章 前途未卜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11章 救世主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50章 好的發展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91章 水淹江都第49章 南征固疆第76章 不歸之路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94章 北方巨魔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3章 殘陽如血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92章 掃尾工作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68章 將計就計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97章 大戰在即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49章 南征固疆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5章 北上進攻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6章 黃馬軍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37章 始作俑者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
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70章 攻擊爲效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73章 取道灕江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56章 一鳴驚人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29章 避難之地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61章 歸去來兮第48章 吐絲口城第65章 男子漢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44章 得不償失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74章 前途未卜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11章 救世主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50章 好的發展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91章 水淹江都第49章 南征固疆第76章 不歸之路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94章 北方巨魔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3章 殘陽如血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92章 掃尾工作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68章 將計就計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97章 大戰在即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49章 南征固疆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5章 北上進攻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6章 黃馬軍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37章 始作俑者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铁岭县| 庆安县| 黄梅县| 海伦市| 乌什县| 拉萨市| 汝城县| 徐汇区| 墨脱县| 东辽县| 故城县| 永川市| 浏阳市| 温泉县| 鞍山市| 临武县| 景洪市| 鄂托克旗| 久治县| 阿城市| 惠东县| 交口县| 闽侯县| 苍山县| 博罗县| 台南县| 扎鲁特旗| 焦作市| 宜黄县| 枝江市| 襄樊市| 绥滨县| 连南| 治多县| 都江堰市| 康马县| 开阳县| 清流县| 红河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