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1章 不測風險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把帝國的十萬騎兵交給羅夫康後,希望羅夫康能利用好這些兵馬來安定北方目前不安的局勢。羅夫康得到援軍沒多久,金軍又再度來犯。金軍的侵犯一度令帝王四世明威俊及中央的官員們緊張兮兮,他們不知道剛到北方的羅夫康能否打退金軍的這次進攻。阿里斯達傳來的捷報驅散了明威俊和文武官員心頭的擔心,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喜悅。經歷了這一仗後,帝國北方算是穩住了,羅夫康也順利地通過了成爲北方統帥的“初試”,贏得了帝王的信任。在打退了阿里札的金軍後,羅夫康給帝王寫了一份戰鬥報告,敘述了帝國一師與金軍作戰的具體情況:

……金軍圍攻深克利特要塞不成,轉而進攻阿里斯達。阿里斯達的守軍英勇頑強地抵抗著金軍的攻城。在金軍攻城的時候,職令佈署在阿里斯達城後面的十萬帝國一師騎兵部隊,分成左右兩路,左路軍在段舉飛和董向燾的帶領下,在金軍左翼迂迴;右路軍在陳世允和張國雄的帶領下,在金軍的右翼迂迴;打算切斷金軍的退路,對敵施以包圍。敵人在察覺到我軍的企圖後,很快退卻,緊忙向北撤離,致使我軍包圍金軍的企圖未能達成。我軍左右兩路部隊與金軍的後衛部隊交戰一番,予敵以殺傷。考慮到這是新來的援軍進入北方的第一戰,追擊的部隊沒有深入追擊逃竄之敵……

閱過羅夫康的戰鬥報告後,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給羅夫康的覆文中批示道:“酌獎賞此戰有功的將士,吾甚感欣慰”。帝王四世明威俊對羅夫康擊退來犯金軍的表現感到滿意。

Www ¤тт kдn ¤¢ O

羅夫康在送別了鑲白、鑲藍、鑲紅的首領後,就他與三旗軍首領的面商會談之事寫了一份報告給帝王四世明威俊。在這份報告中,羅夫康寫到“在與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的三位統領在阿里斯達城接觸了幾天後,職等了解他們那邊的一些情況。弗玻裡聖、威川脫克和深克利特在三旗軍的經營下,儼然如一座座堅不可摧的堡壘。金軍若想攻佔它們,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職等與三旗軍的統領會面商談過後,使我們認識到三旗軍將士的抗金的立場是堅定的。我們要想在北方有所作爲必須要依靠三旗軍的力量,否則要在北方立足是困難的。所以,帝國對三旗軍要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幫助。”

看過了羅夫康上呈的這份報告後,帝王四世明威俊寫了一個“閱”字,表示看過了羅夫康的這份報告。

作爲帝國的統治者,每天有許多事要帝王四世明威俊來處理,帝國北方的事無疑是最令明威俊牽腸掛肚的。除了北方之事,帝國西北的軍事與南方嶺南的安定也是能引起明威俊格外關注的要事。

自羅夫康的帝國一師被調到北方後,董大鐘感到自己這邊應付蒙古汗軍的侵襲就吃緊了。帝王四世明威俊在帝國西北之地構建了三層防禦體系,這三層防禦體系在訪間被戲稱爲“外層沒防守,中層搞牽制,內層重隘口”。董大鐘負責的防區雖然處在三層防禦體系中的內層,但是在“外層沒防守,中層搞牽制”的情況下,他的內層防區實際上就處在抗蒙古汗軍的前線上。蒙古汗軍到時入侵帝國,董大鐘主管的防區肯定是蒙古汗軍入侵的對象。沒有了帝國一師這支機動兵力,董大鐘要對付蒙古汗軍的大規模來襲,就顯得極爲被動。爲此,董大鐘上文給帝王四世明威俊,請帝王“給予指示”:“帝國一師北上調動後,以職現有的兵力多用於防守,機動部隊就只有武勒的三萬人馬,因此蒙古汗軍率大量人馬來襲,以目前所有的機動人馬,想在運動戰中有效打擊蒙古汗軍是頗爲困難的,只能選擇死守,方是守住關西隘口的穩妥之策。我的意見如何,請帝王四世給予指示。”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看過董大鐘的上文後,心裡面清楚地知道帝國一師的離去大大減弱了西北地區的防守力量。可明威俊暫時無法採取有效的措施增強西北地區的軍事力量。當前最要緊的是穩定北方的局勢,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明威俊必須要把大量的兵力派往北方,這就使得明威俊在短期內無法給董大鐘以實質性的援助。

西北之地是戰爭的重災區,蒙古汗軍對西北地區的威脅時刻存在,但是比起金軍來,蒙古汗軍對帝國的威脅要弱一些。在有限的兵力無法兩頭作戰的情況下,帝王四世明威俊只能把兵力調配的重心先放在北方,對西北的防務只能在現有兵力的條件下做出相應的調整。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給董大鐘的示文中這樣說道:“在固守關西隘口的基礎上,利用現有可以調配的兵力資源,相機行事,痛擊來犯的蒙古汗軍”。

帝王四世明威俊知道,對蒙古汗軍的打擊肯定是要進行的。明威俊也在做著相關的準備,準備用來打擊蒙古汗軍的兵力,並挑選合適的將領。只是這一切還有待時日,明威俊必須先穩定住北方的戰局,等羅夫康能穩定住北方的防線,構建起一道防守北方的堅固戰線後,明威俊纔會把蒙古汗軍的作戰提上付諸實施的日程。

西北的兵員配置暫且只能維持現狀,嶺南的安定之事則是刻不容緩。帝王四世明威俊在與淮王明德豐的戰爭中祭出的三把尖刀一起捅入淮王老巢的計劃奏效後,迫使淮王明德豐率部南撤,避難於彤趾國。帝國軍隊雖然進佔了嶺南,但是由於淮王的軍隊並沒有完全被消滅,這就使得帝王四世明威俊不敢掉以輕心。據推測,南逃的淮王還有近五萬淮軍,這真叫帝王四世明威俊擔心。因爲淮王還有捲土重來的資本,明威俊不能不防備淮王的再度來襲。

在贏得了嶺南之戰後,帝王四世明威俊令滕衝的中路軍駐守嶺南,王祥敏所部駐守脫布達犁,孫炳南的肅西軍接管甕城並派一部扼守摩棱口。嶺南地區設都尉和市守,滕衝爲都尉,林賴風爲市守。脫布達犁設中尉和市守,王祥敏爲中尉兼市守。帝王四世明威俊還派出大批中央官員到脫布達犁和嶺南負責行政和財務。

淮王的勢力退出脫布達犁後,由於淮王在脫布達犁不得人心,在江寧都尉康澤生的建議下,帝王四世明威俊下令那些被淮王強佔的土地都一一分給原主。脫布達犁,這個曾是黃金甲領地的地方,在歷經四十年後,終於真正被帝國牢牢控制,成了帝國的一個直轄區。

脫布達犁的問題容易解決,但是與脫布達犁接壤的嶺南,因淮王明德豐經營嶺南達四十年之久,在嶺南的影響力根深蒂固,帝王四世明威俊要“安定嶺南民心,肅清淮王遺毒”不可能一下子水到渠成。明威俊任命嵇厲寧爲嶺南的行政首長,負責嶺南的行政事務。嵇厲寧在得到任命後,面見帝王。嵇厲寧問帝王:“職等請示帝王,在我們去嶺南赴任前,帝王對我們有什麼囑咐?”

帝王四世明威俊反問嵇厲寧:“厲寧,不知你有什麼高見?”

嵇厲寧見帝王要先徵詢他的意見,就開口說道:“以我所見,我們要迅速穩定嶺南人的民心,就要把淮王在嶺南實行的仁政全盤繼承下來,不可輕易否決和推翻。除此之外,對這些好的政策再作細微的調整。比如說淮王在嶺南實行的土改,贏得了底層農民的擁護,我們在維持現狀的情況下,再進一步改善農民們的農耕方式,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使他們感到淮王離開後,他們的生活更加好了。這就會促使他們漸漸忘記了淮王,更加依靠帝國。”

“好,你的想法不錯。”帝王明威俊肯定嵇厲寧道。“不過除了改善嶺南民衆的生活水平外,你到嶺南後也要告育嶺南的子民,嶺南是帝國的領土,淮王是帝國派到嶺南的中央官員。淮王背叛帝國是棄師背祖的行爲,天地不容,人人得以誅之。這一點你到嶺南後也一定不能忘。不能忘了對嶺南的民衆灌輸忠帝愛國的思想教育,以肅清淮王遺毒。”帝王告誡嵇厲寧。

“明白。”嵇厲寧迴應道。

帝王明威俊又說:“你們到嶺南述職後,如碰到什麼問題或難事,可隨時向我報告。有什麼要求,也儘可提出。嶺南不比脫布達犁,你們到那邊要做的事很多,不要心急,一件一件地去處理。”

“明白。”嵇厲寧說道。

在嵇厲寧爲首的行政官員還未到嶺南前,帝王四世明威俊對嶺南實施軍管,先讓軍隊的將領代理負責嶺南的一切事務。慮及淮王仍有相當的勢力,明威俊下示滕衝:“淮王仍有數萬精兵強將,你們駐守嶺南萬不可輕敵大意,要時時刻刻警惕防備,打退淮王有可能發起的反撲,徹底消滅淮王的力量。謹記。”

在以嵇厲寧爲首的中央官員動身去嶺南前,帝王四世明威俊又給滕衝寫了一份示文,文中明威俊讓滕衝所部與嵇厲寧爲首的官員搞好關係,配合他們的工作:

你們駐守嶺南,大部應用在機動打擊敵人上,一部分用來守城,守城的兵力不可過多。要跟嶺南的民衆處理好關係,將士糧草的徵收不可過重加深民衆的負擔。如有必要,可向其它區徵集,注意不可強索強取。你們現在在嶺南的任務,一曰維穩,二曰防敵。待嵇厲寧的中央官員到來後,你們就可專心用於守衛嶺南的事上了。你們要與嵇厲寧的官員搞好關係,配合他們的工作。反之,他們也亦然。此點吾也會相告於他們。只有你們彼此團結合作,嶺南纔可始初定。嶺南之事比較複雜微妙,你們處理起來不可過於簡單,尤其不能引起民憤,反受其累。尤記,勿忘。

爲了徹底根治嶺南可能出現的尾大不掉,帝王四世明威俊責令學相擬定出一個對嶺南的軍、政、財的首長實行有限任期的制度,不讓嶺南三界的一把手長期留在嶺南,以便消除有可能發生的不測風險。

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83章 深入虎穴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32章 雙重煎熬第51章 連環之計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92章 掃尾工作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73章 取道灕江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0章 進攻,進攻第30章 艱難時刻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41章 無眠之夜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5章 黑暗時刻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90章 全線崩潰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72章 捲土重來第11章 黃金甲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80章 出師未捷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38章 僱傭軍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57章 兵臨城下第44章 得不償失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77章 抽肥補瘦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
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83章 深入虎穴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32章 雙重煎熬第51章 連環之計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92章 掃尾工作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73章 取道灕江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0章 進攻,進攻第30章 艱難時刻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41章 無眠之夜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5章 黑暗時刻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90章 全線崩潰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72章 捲土重來第11章 黃金甲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80章 出師未捷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38章 僱傭軍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57章 兵臨城下第44章 得不償失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77章 抽肥補瘦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平阴县| 水富县| 阿克| 宿迁市| 乡宁县| 阿坝| 远安县| 莱芜市| 东乡| 樟树市| 大同县| 正宁县| 招远市| 宿迁市| 雅江县| 金华市| 车致| 灵丘县| 徐州市| 什邡市| 和林格尔县| 新竹市| 清河县| 原阳县| 长武县| 堆龙德庆县| 手机| 扬中市| 馆陶县| 饶阳县| 山阴县| 阿克苏市| 建阳市| 和顺县| 屯门区| 元朗区| 禹州市| 濮阳县| 高碑店市|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