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亞,一片與卡布諾尼人的金國西北接壤的狹長地區,林立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金國爲了開拓疆土,把征服中西亞當成他們的一個重要任務,金國君王邁立陽派貝勒王拓善跋率三萬六千金軍向西北方出擊,攻打中西亞諸國。
貝勒王拓善跋偕貝勒多玄裡、遏隆爾和特尼庫柏率三萬六千金軍將士前往中西亞,執行作戰任務。拓善跋的金軍攻打的第一個中西亞國家是興剌裡,興剌裡遭到金軍的攻打後,他的軍隊抵抗了一陣就投降了。興剌裡的軍事力量與金軍相比,簡直是不堪一擊,拓善跋的金軍沒費多少力氣就把興剌裡征服了。興剌裡的國王向拓善跋投降,表示願意歸順金國,成爲金國的一部分。可是,等到拓善跋的金軍離去後,興剌裡的國王就出爾反爾,把金軍拒之門外。拓善跋再率金軍攻打興剌裡,在攻陷興剌裡後,拓善跋下令將國王和他的王族宗親全部處死,連同興剌裡的守軍在內,也遭到金軍的屠殺。同時,拓善跋命一部金軍將士駐守興剌裡,把興剌裡牢牢控制在卡布諾尼人的手中。
吞併興剌裡僅僅只是拓善跋的金軍征服中西亞諸國的一首前奏曲。拓善跋率金軍每攻佔中西亞的一個國家後,就會下令處決這個國家的國王和他的所有王族宗親,包括他們的軍隊,若平民百姓敢反抗,拓善跋下令“一律屠殺,一個不留”。拓善跋的金軍正在用他們流水線的操作吞併一個個中西亞的國家,爲金國擴張領土。
拓善跋途中離開,返回金都米里斯提後,西征金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多玄裡。金國君王邁立陽召拓善跋回都,是想了解金軍攻打中西亞國家的情況。邁立陽問拓善跋:“大軍攻打中西亞國家,進展如何?有無困難?”
拓善跋回答說:“我出征之軍攻打中西亞的國家,進展順利。中西亞的國家軍力不強,以我軍強悍的戰鬥力,收拾他們沒有什麼問題。”
聽了拓善跋的回答後,邁立陽放寬了心,輕鬆地說:“聽了貝勒王的話,我就放心了。看來我們率軍攻打中西亞是對的,那裡地廣人多,軍事力量也不強大。我們前去攻打他們,不會損失太多,卻能得到很多。”
拓善跋贊成地說:“是的。那裡人口稠密,物資豐饒,民風也不那麼強悍,非常易於被我們征服,成爲我們的後方。”
邁立陽點頭說道:“看來我們不用太擔心西北那邊的事了。這次我召貝勒王來就是想了解你們出征的情況。我想,既然攻打中西亞我們不會碰到多少問題,貝勒王就不需再掛帥出征了,就留下來。西北的事就交給幾位貝勒來做吧。不知貝勒王有什麼感想?”
拓善跋回覆說:“既然西北那邊的戰事在幾位貝勒的指揮下完全應付得過來,我也就不必再去,留下來讓多玄裡他們繼續做討伐工作。”
拓善跋順水推舟,願意留在米里斯提,邁立陽高興地說:“好”。邁立陽把拓善跋留在金都,是有他的想法,他是想讓四位親王都留在米里斯提,與四位親王商量一些重要的事。貝勒王拓善跋既然返都不再回到西征的部隊中,邁立陽就把西征金軍的大權交給了多玄裡,令多玄裡與遏隆爾和特尼庫柏共同指揮西征的金軍。
多玄裡率領金軍繼續征討未被他們征服的中西亞諸國。中西亞的那些國家,在金軍重炮的轟擊下,氣就餒了三分,在金軍甲兵鐵馬的衝擊下,很快就敗下陣來。金軍的戰士在戰鬥中展現出來的鍥而不捨地強勁的鏖戰能力連帝國的精銳部隊都吃不消,更不用說那些中西亞的國家了。
眼見中西亞的一個又一個國家在金軍的攻打下屈服於金軍,多玄裡和他的將士得意不已。相比於羅夫康的帝國北方軍隊,中西亞那些國家的軍隊簡直就是一羣豆腐渣,好攻得很。在多玄裡的眼中,這些被他們征服的中西亞國家有著異國他鄉的風味,建築的風格、平民百姓吃喝種植的食物及迥然不同的服裝穿戴和生活習俗。中西亞一些國家的女子也長得很漂亮,白皙的皮膚、美貌的容顏、婀娜多姿的身材惹人垂涎。
每征服一箇中西亞的國家,多玄裡和他的金軍將士除了大開殺戒外,就是搶奪那裡的物資財寶和美女,一部分留給自己的將士享用,另一部分當作勝利的戰利品運到金都米里斯提,給君王和其他文武官員,以展示西征金軍的作戰成果。
戰爭的勝利使多玄裡和他的將士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得到了莫大的滿足和享受,也使得多玄裡和他的金軍像巨怪一樣,張開血盆大口,吞噬著更多未被征服的中西亞國家的領地,除非力盡能竭,便永無休止。
多玄裡所率的金軍在中西亞取得的一連串的勝利令金國君王邁立陽及其將士百官和金國的子民高興不已,那些被金軍征服的中西亞國家的領土納入到了金國的版圖中,多玄裡運來了從中西亞國家劫掠來的金銀財寶、土產物資、年輕貌美的女子等戰利品給金國君王及高級的文武官員。戰爭又一次令金國嚐到了甜頭,帶給了卡布諾尼人豐厚的收穫。多玄裡和他的將士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威武的金軍在中西亞連戰連捷,所向披靡。正是:
一聲炮響驚敵膽,
鐵馬甲兵敵膽寒。
大軍衝涌敵喪膽,
撲通一聲大門開。
君臣鼠竄敗下來,
勝利之果落入懷。
這首在金國流傳的“詩”,展現了金軍攻打中西亞國家是多麼輕鬆愜意,比起帝國的北方軍隊,中西亞那些國家的軍事力量實在是不值得一提。多玄裡總結了金軍攻打中西亞諸國的勝利之匙,就是重炮、鐵馬和甲兵。
在中西亞,金軍的出征是高奏凱歌;在北方,阿勒兒的出征是爲了尋找能幫助金軍的軍事盟友;在西邊,金國依然奉行與蒙古汗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在東邊,金國與一些流竄在海上的海盜建立起了關係;在南邊,金國仍與帝國互爲對峙,沿著淩河、錦央、塔子山一線,帝國北方軍隊建立起來的防線穩如泰山。到了帝王四世十五年,金國君王邁立陽在思考著金國當前所處的環境及將來實行的戰略行動。邁立陽在一張地圖面前,環顧著金國的四周,北邊苦寒之地,邁立陽派旗王阿勒兒出征僅僅只是爲了尋找盟友並深入與阿尼?卜賽亞託的軍事合作關係,希求從北方那邊得到一些能增強金軍的軍事力量。邁立陽對北邊的寒冷之地沒有擴張領土的慾望,那片極寒的不毛之地也無法帶給金國所需的人力和物資。西邊是蒙古汗國的土地,蒙古汗國有著數十萬的騎兵部隊,邁立陽依舊延續先王邁卡威與蒙古汗國締結的軍事同盟關係,使蒙古汗國成爲金國的盟友。東邊是大海,邁立陽派出使者,出訪島國多洛亞德,說服多洛亞德人派出一部分戰艦在未來爆發的戰爭中助金軍一把,結果多洛亞德人說不幹,派不出戰艦。無奈的邁立陽只好退而求其次,與海上的一些海盜建立起了聯繫,努力招募那些海盜及他們的船隻爲金軍所用。西北那邊,多玄裡的金軍征戰的形勢是一片大好,邁立陽對西北邊的戰事甚感滿意。唯獨南邊,羅夫康的北方集團軍令邁立陽頗感擔心。
羅夫康的北方集團軍,部署在淩河一帶就有五萬重兵,與金國對峙的前線有十多萬人馬。再往後的阿里斯達及深克利特要塞等地也有近二十萬人馬,還有卡里幾亞島的陸希萊海軍,帝國在北方的總兵力達到三十萬之衆。邁立陽認爲,羅夫康完全具有調動一支二十萬的龐大軍團發動對金國的戰爭。因此,邁立陽無論如何都不敢對羅夫康的北方軍隊掉以輕心。南邊的威脅,是金國面臨的最大威脅,邁立陽深感必須對南面的帝國軍隊有可能對金國作出的行動做好相應的準備,制訂出一些相應的對策,以便應付可能發生的戰事。
帝王四世十五年四月的一天晚上,金國君王邁立陽召四位親王,艾敏博葛、洛瑞什、阿勒兒和拓善跋在沃梅赫金殿一間密室裡召開了一次機密的會議,會議的內容是商討金軍未來的戰略方向和軍事行動。除邁立陽和四位親王,還有兩位高級官員,一位是首席文臣也是邁立陽的老師常盛隆,另一位是邁立陽的心腹兼記錄官乾禾。在乾禾的記錄下,這次機密會議,邁立陽和四位親王主要談論了以下幾個話題:
一、擴張領土和增強金軍的力量[出征西北的中西亞,出征北方,向東邊海上的多洛亞德人及海盜加洛慕尼尋求僱傭軍爲金軍所用](簡略)
二、商談與蒙古汗國結成軍事同盟的幾種可能(詳談)
(一)派出使者傳達與蒙古汗國結成盟軍入侵帝國西北部的意向[不成功]
(二)繼續維持與蒙古汗國軍事同盟關係,在戰略上依然可行且對金國有利[達成一致]
三、詳談針對帝國在南邊可能對金國採取的軍事行動,研商相應的對策
(一)金國與帝國相安無事,長期維持和平[此種可能性不大]
(二)金國主動挑起戰爭,進攻帝國的北方[可能性不大,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三)帝國軍隊主動向金國發動進攻[這種可能性較大,且有多種可能]
(1)金軍引誘帝國軍隊主動出擊,但戰鬥規模不會很大[費朗的金軍可應付之,頂多再派些人馬過去即可]
(2)帝國軍隊大規模進擊,率主力軍團深入金國發動戰事。對策:延長帝國軍團的補給線,引誘其不斷深入,抓住戰機一舉粉碎敵人的進攻[做好帝國大軍從各個方向出擊金國的準備]
(3)獵豹行動:引誘帝國一部進攻安萊託布,調費朗部北上使帝國的主力軍團被吸引到安萊託布一帶後,金軍傾注全力與前來的帝國大軍決一死戰,重創帝國的北方軍隊[正在實施中,有一定的可能性和成功的機率]
在密會上,邁立陽與四位親王對金軍在西北方和北方的戰略行動所談不多,金軍在西北方向和北方並未感受到多少威脅,在西北方和北方金軍採取軍事行動是爲了增強金國的國力和軍力,開疆拓土,壯大自己。多玄裡的金軍在中西亞進展順利,阿勒兒與阿尼?卜賽亞託建立了進一步深化合作的關係,從卜賽亞託人中又僱傭了一批野獁象戰隊。在東邊,遼闊的大海是卡布諾尼人陌生的,卡布諾尼人沒有發展自己的海軍,他們對海軍並不重視,也沒有從事海事的相關的技術人員和專業人才,所以卡布諾尼人的海軍相比他們的陸軍,遜色得多。邁卡威曾經想派一波人到多洛亞德學習造船技術並接受多洛亞德人的實訓,可效果並不好。邁卡威還想僱傭多洛亞德人的艦隊,也未能成功。邁立陽繼位後,效仿其父,派出使者攜帶重金去多洛亞德,想與多洛亞德締結軍事同盟,結果多洛亞德人謝絕了邁立陽的好意。邁立陽轉而與一些橫行在海上的海盜建立起了關係,在會上,邁立陽說到:“加洛慕尼的海盜船隊願意爲我們效力,他們有艦船幾十艘,威力不可小覷。我們招募到他們,可在未來的戰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智親王艾敏博葛表態道:“只要他們願意爲我們賣命,對我們就是有幫助的。”
其他三位親王紛紛贊同艾敏博葛的說法。
邁立陽隨即把話題轉到蒙古汗國上,談到他派出使者出訪蒙古汗國的結果:“前些日,我派出使者出訪蒙古汗王,想與蒙古汗王商請蒙金是否能結成聯軍,入侵帝國西北的可能。蒙古汗王推託婉拒,蒙古汗王不願與我們結成同盟軍。”
睿肅王洛瑞什發表自己的意見:“蒙古汗王的表態實屬正常,當年先王不也想與蒙古汗王再次結成同盟軍,再度西侵,蒙古汗王就沒有答應,婉言拒絕。所以這次蒙古汗王再次拒絕我們的這個請求,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蒙古汗王他這是想單幹,不願再拉上我們了。”貝勒王拓善跋一句中地的說。
智親王艾敏博葛說道:“不管蒙古汗王願不願意與我們合作,我們與蒙古汗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應一直牢牢維持。只要蒙古汗王不與我們爲敵,對我們就是有利的。”
邁立陽贊同道:“智親王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應牢牢地把蒙古汗國拉到我們這邊,不與金國爲敵,這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如今,我們遭受的最大威脅就是南面的帝國軍隊。”邁立陽話鋒一轉,提到了羅夫康的帝國北方集團軍。接著,邁立陽說到了他對南邊的擔憂:“帝國軍隊在北方有三十萬之衆,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對我們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因而我們必須對此要有所準備,防範羅夫康率帝國大軍主動來犯。”
睿肅王洛瑞什分析道:“帝國軍隊有可能對我們發動進攻,規模有可能大,也有可能不大。我們也可以主動引誘帝國軍隊出擊,費朗的金軍可以引誘一部分帝國軍隊出擊,但戰事規模不會很大,費朗的金軍可以應付,在我們已向他增派一萬人馬的情況下。如果羅夫康率大軍來襲,那麼我們就採用誘敵深入之策,拉長羅夫康大軍的戰線,伺機切斷羅夫康大軍與其後方的聯繫,尋找戰機,擊潰敵人的進攻。”
洛瑞什話聲剛落,艾敏博葛就接話道:“這種情況如果真的到時發生,只能具體分析對策。不過我們對付來敵的策略是明顯的,那就是先不尋求與帝國軍隊決戰,在把敵人拖垮後,再尋找戰機與敵人決戰。”
“也許我們可以用一用當年邁任容率軍直襲莫亞比茲這一招。”貝勒王拓善跋提到了往事。
此時,默不作聲的阿勒兒開口道:“羅夫康可能不會再犯龐倪胄的錯誤,如果我們那樣做的話。我認爲羅夫康如果真親率大軍主動入侵金國,那麼他一定不可能作漫無目的的尋找,他肯定會針對某個地方和某支金軍發動攻擊,以此打開一個突破口。而這個突破口將會在我們下區的西部,羅夫康所針對的目標無非兩個,一個是我們在下區的重鎮安萊託布,另一個則是費朗的部隊。羅夫康的大軍一旦進攻他們,我們應該趁此戰機,把羅夫康的大軍吸引到安萊託布一帶,再傾注全力,調動所有部隊,在安萊託布與帝國軍隊決戰,包圍帝國大軍一部,重創羅夫康的軍隊。”
阿勒兒說出了他的“獵豹行動”,邁立陽深爲贊同,此前阿勒兒對他說起過這個行動計劃,邁立陽就認爲這個計劃可行。這次阿勒兒又說了出來,邁立陽滿意地說:“如果按阿勒兒所想的那樣做,我們的成功性是能得到保障的,我們很有可能打贏這場我們與帝國軍隊的決戰。”
洛瑞什問阿勒兒:“這個行動計劃可行嗎?”
阿勒兒略帶自信地說:“完全有可操作性。據從阿里斯達傳來的消息,羅夫康可能正在策劃一場沿著貢雅拉瑪山脈偷襲安萊託布的行動,我們完全可以引誘他們這麼做。”
洛瑞什、艾敏博葛和拓善跋聽了阿勒兒的話後,覺得阿勒兒提出的這個誘敵之策倒是有實現的可能。阿勒兒說得既具體也有針對性。不過,也正如邁立陽所言:“只要羅夫康一直遲遲不動,這個看似很快的殲敵計策永遠停留在可能上而得不到實現。”
邁立陽在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後得出了總結:“我們目前對帝國北方的策略,是不主動進攻,如果我們主動發起進攻,很難抓住殲敵戰機,倒是有可能會使我金軍主力受到不小的損失,因此主動攻擊敵人於我不利。敵人若率先主動出擊,我們可視敵人的出擊動向採取相應行動,或誘敵於我重城之下,或深入我境讓其孤軍深入,凡此情況,在抓住滅敵良機後,大軍全力出擊,重創或擊退來敵。目前情勢,敵不動,我亦不可動,若敵我雙方維持這一和平態勢,也對我有利,我們可趁此時機發展壯大我們自己,以便在未來取得更大的勝利。所以,在當前的局勢下,我們所須做的便是維持現狀。”
在這次密會上,金國君王邁立陽與四位親王協商後,制定出的金國未來的全局上的戰略行動是:向西北積極發展,適度向北延伸,伺機向東擴展,西邊維持與蒙古汗國的軍事同盟關係,而在南面與帝國北方軍隊的對峙情況則是邁立陽樂於見到的“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