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遠古時代整個世界被黑暗籠罩,黑暗魔王阿卜尼諾統治著這個世界。阿卜尼諾深居在烈日火山旁建造的巴拉庫斯要塞,阿卜尼諾不太走出自己的要塞,叫他的四個暗靈奴僕代他管理整個世界,這四個暗靈奴僕分別是布魯多姆、雅提庫勒、赫達帕斯和登霍克爾。四個暗靈奴僕騎著自己的坐騎,一條巨大的可噴出烈焰的暗黑炎龍,分別替他們主人管轄著各自的轄地。暗靈奴僕騎著暗黑炎龍在暗無天日的上空厲聲叫喊著,整個世界毫無生氣,令人沮喪。突然,光明穿破了被濃厚烏雲包裹著的大地,烈日火山的巖漿噴涌而出,爆裂的烈日火山所涌出的大量巖漿將巴拉庫斯要塞吞噬。黑暗魔王阿卜尼諾被突如其來的烈漿吞沒,他掙扎著從巖漿中而出,決心與太陽之神宙波耶頓展開死戰,意圖奪回屬於自己的統治。黑暗魔王阿卜尼諾未能如願,他被萬丈光芒的太陽之神宙波耶頓擊敗,在光芒萬丈下,他的身軀和靈魂化爲烏有,從這個世界上徹底地消失了。黑暗魔王阿卜尼諾的四個暗靈奴僕和他們的坐騎暗黑炎龍也在太陽之神宙波耶頓的光照下,從這個世界消亡了。只有他們頭上所帶的頭盔倖存了下來,落到陽光高照的大地上,其中有一頂頭盔據說掉在圖拉宜哈的地域上。
圖拉宜哈,是金人先祖的發祥之地。金國,全稱爲卡布諾尼爾金國,卡布諾尼人的先祖是薩赫勒人,至於爲何卡布諾尼人的祖先會被叫作薩赫勒人,這不得而知。薩赫勒人後被改稱爲卡布諾尼人,也有人把卡布諾尼人稱爲卡布諾尼族。這種稱呼也許更貼切一點,因爲卡布諾尼族並非是一個統一的族落,其內部是四分五裂,其中在金國誕出之前最有勢力的三個卡布諾尼族是:拉赫卡布諾尼、霍落卡布諾尼和哈赤卡布諾尼。分裂的卡布諾尼族人常常會因爭地盤而相互廝殺,戰亂不休。直到哈赤卡布諾尼族落出了一個叫邁古爾特的首領,邁古爾特用他的軍事指揮的才華和御人的手法成功征服了卡布諾尼族的各部落,並把卡布諾尼各族羣的人相互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卡布諾尼爾之國,這就是卡布諾尼爾金國的前身。
邁古爾特統一了卡布諾尼族後,即稱君建國,國名定爲卡布諾尼爾金國,簡稱金國。邁古爾特當然是一國之主,被稱爲君王。卡布諾尼人建國後,定都爲米里斯提。米里斯提就是金國的首都,金都。
金國一開始跟帝國並不接壤,隨著金軍勢力的南下,到達噶巴布斯河時,金國才與帝國發生接觸。噶巴布斯河因發源於貢雅拉瑪山脈的噶巴布斯山而得名。在噶巴布斯山中生活著一羣雪狼兵,叫作噶布巴斯雪狼兵。金國與帝國接壤後,就開始謀劃著如何侵吞帝國的土地,很快金國君主邁陸理就看到了侵佔帝國大片土地的一個突破口。
帝國的北方類似於帝國的南方,是一個由各部武裝集團相互組成的地區。克里斯蒂人自己真正能控制的地方只佔北方的一小部分,實際上北方的大部分被各武裝集團所控制。帝國的國王對他們的要求是隻要效忠於帝國,並願歸順帝國,各個地方的領主都可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軍隊,帝國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一份子加以照顧和幫助。帝國北方存在著不同的武裝集團的現狀給了金國侵佔北方土地的一個可乘之機。
點燃帝國北方戰亂的火藥桶的是噶布巴斯雪狼兵,噶布巴斯雪狼兵生活在雪山林木之中,但是他們不甘心於蜷縮在貧瘠的山地,他們的頭目策布阿拉開始率雪狼兵出山,開拓噶布巴斯人的生存空間。很快他們就與鑲黃旗軍發生了衝突,因爲噶布巴斯雪狼兵要掠奪的土地就是鑲黃旗的地盤。金國君主邁陸理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實施他奪佔大片地盤的好機會。
鑲黃旗遭到噶布巴斯雪狼兵的攻擊,決定予以反擊,兩軍展開決戰。金軍隔岸觀火,坐山看虎鬥。等到兩軍打得精疲力竭,兩敗俱傷時,金軍這才渡過噶巴布斯河,攻擊鑲黃旗。鑲黃旗艱難戰勝了策布阿拉的雪狼兵後無力抵禦金軍的入侵,連忙向鑲紅旗、鑲白旗和鑲藍旗求援。鑲紅、鑲白和鑲藍三旗軍派出援軍救援,金軍派一部堵截三旗軍的增援,主力則圍攻鑲黃旗。
金國君王邁陸理寫信給策布阿拉,允諾只要策布阿拉爲金軍提供幫助,就把鑲黃旗的一部分土地劃給他。在戰敗後落入人生低谷的策布阿拉看到邁陸理給他的信後,欣喜若狂,一口答應邁陸理的要求。但是當策布阿拉在金軍的指引下去取給他們的土地時,邁陸理撕下了僞善的面具,把策布阿拉和他的雪狼兵全部射殺在路上。
在金軍的猛攻下,鑲黃旗無力守住自己的地盤,但他們決心與自己的土地共存亡,在與金軍的廝殺中,全部壯烈犧牲。鑲黃旗被金軍消滅後,參與作戰的三旗軍在損失了一部分的人馬後,回到了他們自己的領地。
對於金軍來講,這是一場決定性的大戰。金軍在這一系列的戰鬥中攫取了大片土地。當帝國北方大戰驟起時,帝王二世明青棟正率大軍在帝國的南方與傑莊的黃金甲作戰,帝王二世明青棟在鎮壓了傑莊的獨立叛變後,得知帝國北方陷入混亂,大爲驚訝。之前帝王二世明青棟和他的中央高官們對卡布諾尼人的金軍知之甚少,直到金軍突然對帝國重拳出擊,取得戰爭的勝利,奪佔帝國北方的大片領土後,帝王二世明青棟和帝國中央才知道他們碰到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這個可怕的敵人幾乎是一夜之間橫空出世,他所造成的破壞效果令整個帝國爲之震駭。
帝王二世明青棟當然不會容忍金軍在帝國的北方恣意妄爲,在得到四旗軍的求援後,帝王二世明青棟知道如果不出手相救北方的四旗軍,那麼鑲黃旗的悲慘下場就是其他三旗軍的未來。爲了能夠趁金軍立足未穩,打金軍一個措手不及,帝王二世明青棟迅速派出十萬大軍,在朱古夫將軍的帶領下,打算以出敵不料的速度攻擊金軍。豈料,朱古夫的十萬大軍孤軍深入,反中金軍埋伏,十萬大軍死傷過半,朱古夫將軍也差點慘死在金軍的刀下,雖活著逃了出來,但也落了個終生殘疾,沒過幾年便離開了人世。
第一次出師不利,但帝王二世明青棟並未氣餒。過了幾年後,帝王二世又派出一支十二萬人的大軍,在龐倪胄將軍的率領下再次討伐金軍,想把那些失去的土地奪回來。這次,龐倪胄的軍隊並未孤軍作戰,他們得到三旗軍各一萬五千人的援助,總兵力達到十六萬人。龐倪胄將軍吸取了朱古夫將軍失敗的教訓。他採取“包圍與反包圍”的戰術來對付金軍。所謂的“包圍與反包圍”戰術是龐倪胄將軍設想的以一部分兵力爲誘餌,引誘金軍前來包圍這部兵力,待金軍兵力盡出後,龐倪胄率大部隊對包圍他的一部人馬的金軍實施反包圍,企圖把包圍的金軍一網打盡。龐倪胄認爲,只要能消滅金軍的有生力量,就能迫使金軍吐出他們奪取的土地。
龐倪胄放出了他的“誘餌”,一支約五萬人的部隊深入挺進金國的領土,來引誘金軍上鉤,包圍他的這部人馬。這五萬人馬果然遭到了金軍的進攻,並與金軍纏鬥在一起。龐倪胄將軍聞之,大喜,他派大部隊快速挺進,決心對金軍施以反包圍。正當龐倪胄率部趕往戰場,實施他的“包圍與反包圍”的戰術後,一支數萬人的金軍卻突然直插龐倪胄部的後方,襲擊了後方的補給基地莫亞比茲。金軍對莫亞比茲的突然襲擊令龐倪胄大爲詫異,他忙率軍救援,不料在救援的途中行至一處峽谷,龐倪胄的大軍被埋伏在這裡的金軍截成數段,龐倪胄本人在戰鬥中被流箭射中而死。龐倪胄的十二萬大軍到最後只有四萬人活了下來,帝王二世明青棟討伐金軍的軍事行動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兩次討伐金軍的失敗使帝王二世明青棟認識到帝國對金國的作戰是一場持久戰,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經過兩次大的挫折,帝王二世明青棟也無力再對金軍發動主動的進攻。此後,帝國在北方面對著強悍善戰的金軍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在金軍的打擊下,帝國在北方的防線不斷後移,直至退到淩河一線,防線才最終穩定下來。
帝王二世明青棟逝世後,帝王三世明正誠繼位,面對著北方兩個強敵,蒙古汗軍和金軍,帝王三世明正誠決心在北方採取守勢,終明正誠在位時期,金軍被阻擊在淩河——錦央——塔子山一線徘徊不前。帝王三世明正誠去世後,繼位的帝王四世明威俊沒有在北方採取什麼特別的行動,依舊維持著現狀。但是明威俊知道有著勃勃的政治野心的金軍決不會甘心維持這樣的僵局,他們必會採取行動來打破眼下的僵局。帝王四世明威俊日夜審視著這個在北方崛起的巨魔——一支騎著彪悍戰馬披著鱗魚片狀的黑色盔甲的兇悍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