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8章 扭轉戰局

朱久把帝國將官讓他說的話都說給了蒙古汗王,車隊的貨物賣完了,朱久的車隊完成了在蒙古汗國的任務,沿途返回。朱久回到了帝國的中部,把自己的工作向那個將官作了彙報。將官對朱久的表現感到滿意。將官對朱久說:“以後每年都要到蒙古汗國去做你們的貿易,就跟以前一樣。如果你們這次去了,以後不去,這會引起蒙古汗國高層的懷疑,所以你們以前怎麼做,以後也這麼做。如果我們對你們有特殊的任務,我會派人告訴你的;如果沒有,你們以後每次去蒙古汗國,把他們那邊的動向告訴我們一下。我們不給你什麼別的任務,如果沒有特殊的任務下。你明白嗎?”

朱久聽後,點點頭,表示明白。朱久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車隊去蒙古汗國販賣商品得到了帝國軍方的同意。臨行前,將官提醒朱久:“你所從事的工作決不能告訴他人,這事只有你一個人才知道。以前你們去蒙古汗國怎麼做準備,以後也按照這個方式做。千萬別讓人看出破綻來,這點你必須懂得。”

“明白,我一定牢記長官的話。”朱久回答說。

朱久顯然明白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一個向蒙古汗國販賣商品的爲蒙古汗國和帝國提供情報的雙面間諜。是商人,同樣也身兼密探的工作,雙重身份有時讓朱久感到有些不自在。自己只是一個商人,只想多賺點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過得富裕安康,沒想到陷於帝國和蒙古汗國角鬥的漩渦,肩負著帝國軍方給他的任務。唯一讓朱久感到高興的是,以後自己的車隊每次去蒙古汗國再也不用擔心帝國西北部將士的阻攔了,車隊可以一路暢行無阻地穿越西北部,來到蒙古汗國,從事自己的貨品交易。從這一點來看,遊走於帝國和蒙古汗國隱秘戰線上的朱久,纔是那個“漁翁”。

董大鐘讓朱久把離間蒙金同盟的話傳到蒙古汗國高層。話是傳出去了,可蒙古汗國會有什麼反應,董大鐘無從得知。這些話能否疏遠蒙古汗國與金國的關係,達到帝國想要的目的?董大鐘知道,這還得看蒙古汗軍以後的動向,現在就做出結論還爲時尚早。董大鐘上文帝王四世明威俊,寫到他已經通過一個走私向蒙古汗國販賣手工製品的商人成功地把那些蒙金聯手會損害蒙古汗軍的話傳到了蒙古汗國的高層上了。帝王明威俊閱過董大鐘的呈文後,對董大鐘的佈線感到滿意。明威俊下示董大鐘道,“你們應當充分利用打進蒙古汗國內部的眼線,爲帝國做事。你們上文匯報發現利用一個商人,把話傳遞到了蒙汗高層,閱過後,心感甚悅。你們以後應當繼續在打探蒙古汗國的情報工作上多做工作,須知做好情報工作,對你們以後在與蒙古汗軍的作戰是大有裨益的。”

對蒙古汗國這個敵人,帝國知道的還不是很多。兩國交戰幾十年,帝國只能從去過蒙古汗國的商人,蒙古汗軍的俘虜,和派到蒙古汗國的密探等人口中對蒙古汗國國內的動態和地形地貌有更多的瞭解。在帝王二世時期,征討蒙古汗國的帝國軍隊深入蒙古汗國後就因不熟悉那裡的地形地貌吃盡了苦頭,一直搜尋不到蒙古汗軍的主力,將士們累得要死,無功而返。從那一時期起,帝國的高層就開始做起了瞭解蒙古汗國的工作。派出密探進入蒙古汗國,是帝國要了解一個陌生敵對的國度的開門行動。當然,從俘虜的蒙古汗國的王侯將相,嚴刑逼供亦是獲取一些蒙古汗國高層動態的一條途徑。但是,在一段時期內,帝國一直不清楚蒙古汗國有多大,尤其是對源河以北的蒙古汗國地區不甚瞭解。只有爲數不多的曾穿過蒙古汗國,到中土之地與那裡的國家有過來往的探險家大概知道一些蒙古汗國地域的大小。正是得益於探險家的開拓,中土的一些商人不辭辛勞,千里迢迢跑到帝國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區來做生意。當時帝國的西都就是中土國家與帝國貿易往來的集聚地。

從探險家和中土國家的商人口中,帝王及文武官員得知蒙古汗國國境的盡頭是不長草的黃土地。蒙古汗國越往西,草木就越稀疏,物資就越匱乏。帝國的官員大致推測蒙古汗國東西長二三千公里,南北長一千多公里,地域廣闊,蒙古汗國的王庭常扎駐在源河以北幾百公里外的狼居山偏西北的方向。蒙古汗國有四個集團軍,分別是源河以南的河南部隊,兵力約有二三萬人;源河以北,左面是右賢王部,中間地域是蒙古汗王的王庭軍團,右面則是左賢王的勢力範圍。

到了帝王四世時期,明威俊及他的文武官員或多或少對蒙古汗國有了一些瞭解。也許最令明威俊和那幫文武官員困惑的是,蒙古汗國到底有多大?逐水草而居,遊動不定的蒙古汗國的軍民和他們的那片廣袤的土地上,讓深入蒙古汗國的帝國將士始終抓不到敵人的主力,東奔西走,碌碌無爲。對帝王來講,這或許纔是最令人無奈痛苦的時候。從純軍事力量比較,金軍對帝國的威脅在蒙古汗國之上,無論是騎兵的戰鬥力還是君王將領的謀略指揮才能,金軍都在蒙古汗軍之上。但是蒙古汗軍自有他們特殊之處,來去無蹤,居無定所,帝國的將士不懼與蒙古汗軍面對面較量,讓帝王及文武官員忌憚的是蒙古汗國軍民的遊動不定的生活作戰的習性,會在自家的土地上跟前來的帝國軍隊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使帝國軍隊常常撲空,因找尋不到敵人的主力無功而返。帝國的軍事力量遠在蒙古汗國之上,可帝國若認爲可以輕鬆解決掉蒙古汗軍對帝國的威脅那也無異於是在癡人做夢。

淩河城保衛戰勝利結束之後,羅夫康沒有停止在北方的佈局,他派出以餅德爲首的第二支隊屯駐在淩河周邊,以淩河城爲支點,羅夫康要建一個兵馬基地,進一步鞏固帝國軍隊在淩河一線的防線。在防區的西面佈置重兵後,羅夫康把目光掃向了防區的東邊,羅夫康意欲在金國的下區的東部打開一個缺口,同時羅夫康心中擔憂金軍可能會與蒙古汗軍聯起手來,組成蒙金聯軍,再次入侵帝國的西北部。羅夫康對周賓說:“金軍在淩河之戰中碰了釘子,和談又沒談成,我擔心他們會另闢蹊徑,與蒙古汗軍結盟,像帝王三世二十四年那樣,入侵帝國的西北部。”

“金軍很有可能會這麼做,他們向來是不甘寂寞的。一條路走不通,就會想辦法走其他的路。如果蒙金再次結盟,入侵西北,董大鐘那邊就吃緊了。”周賓說道。

羅夫康說道:“還有危都城那邊,也可能受到進攻。金軍這是在旁敲側擊。如果我們不能消滅金軍,帝國將永無寧日。”

周賓說道:“金軍的兵力主要集中於噶巴布斯河以上的上區。在下區的兵力不多。”

“在下區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安萊託布,安萊託布是金軍在下區的重城。其他地區,如脫布涅頓、斯甘尼斯等,像三旗軍一樣,有自己的武裝部隊,金軍不便干涉,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那裡以前曾是附屬於帝國的國土,他們跟陸希萊的卡里幾亞島和卡德茨的鑲藍旗在民間上有貿易上的來往,這是一條與帝國連通關係的通道。金國的君王是不會隔斷這條通道的。”羅夫康說道。

聽了羅夫康的話後,周賓點點頭,說:“我們與金國的東邊存在一個自由貿易區。敵人可往,我亦可往。那裡的敵我關係不簡單。”聽了周賓的話,羅夫康笑了笑。在給帝王上文的“平金三策”中,羅夫康提到通過經濟手段,封鎖帝國私自偷運到金國戰略物資的地下貿易。可是,羅夫康有感到,兩國之間存在著那些不符合帝國利益的交易也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這或許能成爲打開金國東部一個突破口。羅夫康一直在想是不是需要對帝國北方東部的貿易作出稍加約束的規定。思來想去,羅夫康一直猶豫不決,最後羅夫康決定暫時對北方東部的貿易不作干涉,視情況而定。

羅夫康派出的第二支隊四萬五千人的兵馬進駐到淩河城周邊的一帶,樑棟成和他的淩河城將士的安全感大大地增加了,而金國君王邁卡威和他的將領對羅夫康的這一佈防,危機感陡然增加了。金國君王邁卡威在得到帝國軍隊在淩河城一帶進駐了數萬兵馬後,他發現羅夫康果然是一個不安分的帝國將領,總是喜歡作出些格外的舉動來攪動一下北方的戰局。在邁卡威看來,羅夫康這一作戰特性,也許還能讓金軍從中受益。邁卡威召集四位親王及若干貝勒,商討羅夫康這一新的舉動,作出相對應的準備和對策。會上,邁卡威和親王及貝勒對羅夫康派兵屯駐淩河的目的及未來的動向作了不少預測。親王和貝勒各抒己見,他們認爲羅夫康派重兵進駐淩河城一帶有可能想以淩河城爲基地,派兵築壘不斷推進,像埃西霍當年做的那樣;有可能是羅夫康以後對金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事先建立起的一個前沿基地,對金軍發動跳躍式的進攻;也有可能是想攻打安萊託布,爲奪佔安萊託布作準備。

阿勒兒認爲,羅夫康在西面的防線上佈置重兵,是想在淩河城一帶建立一個兵馬基地,目的是金國在下區的重鎮安萊託布。用阿勒兒的話來講是,羅夫康派數萬人馬屯駐淩河是“劍指安萊託布”。其他將領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金國君王邁卡威並不擔心羅夫康在防區西面佈陣對金國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不管羅夫康對金國發動什麼樣的進攻,羅夫康指揮大軍深入金國腹地,難保羅夫康的軍隊不會犯錯誤,那麼只要金軍能抓住羅夫康的軍隊犯下的錯誤,很有可能將改變金軍在北方漸趨不利的戰局。一想到這裡,邁卡威就靜觀羅夫康的“變”,等著羅夫康犯錯誤。邁卡威在會上說:“羅夫康在淩河一帶佈下了他的數萬兵馬,我看對我們來講並不是一件壞事。我們就等著羅夫康主動出擊,我們歡迎他們進攻,因爲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與帝王四世明威俊所擔心的那樣,羅夫康若揮師出擊金國是不利於帝國的。金國君王邁卡威也是這麼認爲的。邁卡威就等著羅夫康率大軍主動出擊,深入金國,因爲在邁卡威看來這或許是一個能扭轉金軍在北方戰局的好機會。

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53章 登基大典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27章 圍捕行動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65章 男子漢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49章 南征固疆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69章 失敗之道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45章 回家之路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2章 勇者無敵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11章 救世主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38章 僱傭軍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92章 掃尾工作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74章 前途未卜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75章 門戶洞開第61章 歸去來兮第42章 戰爭的價值第3章 殘陽如血第90章 全線崩潰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章 大軍集結第56章 一鳴驚人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92章 掃尾工作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86章 虎口脫險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52章 蓄勢待發
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53章 登基大典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27章 圍捕行動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65章 男子漢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49章 南征固疆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69章 失敗之道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45章 回家之路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2章 勇者無敵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11章 救世主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38章 僱傭軍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92章 掃尾工作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74章 前途未卜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75章 門戶洞開第61章 歸去來兮第42章 戰爭的價值第3章 殘陽如血第90章 全線崩潰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13章 進攻計劃第7章 大軍集結第56章 一鳴驚人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92章 掃尾工作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86章 虎口脫險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52章 蓄勢待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犍为县| 徐汇区| 龙里县| 施甸县| 尤溪县| 龙井市| 汉川市| 永新县| 中西区| 拜泉县| 拉萨市| 洛南县| 佳木斯市| 永昌县| 庄河市| 冕宁县| 金秀| 徐闻县| 吉林省| 邢台县| 淮南市| 光山县| 绥阳县| 当雄县| 泸定县| 古浪县| 昌乐县| 怀集县| 莱芜市| 蕲春县| 庄河市| 奇台县| 噶尔县| 孝昌县| 泰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通海县| 璧山县| 耒阳市|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