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江隴縣城後,史大尉指示羅夫康和周世陽寫一份一二兩縱隊北上進攻作戰的具體情況,包括殲敵人數,自身傷亡及各部傷亡人數,在得到詳實的作戰資料後,史大尉經過整理分析統計,在呈給帝王三世的報告中,詳細描述了抗蒙金先鋒軍北上進攻的來龍去脈:
抗蒙金先鋒軍的北上進攻的計劃在徵得帝王的批準後,於十一月六日正式動身,率軍北征,歷經兩個月,於今年一月五日結束。這場作戰,期間我軍與敵軍大小戰鬥數十次,廣大將士浴血奮戰,與強敵廝殺搏鬥,予敵以大量殺傷,這場北征的整個過程,可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羅夫康所率的第一縱隊,從當面敵人防線的中間突破,取正陽城後,攻下西都,並控制了一山之城和昂薩城等戰略要點。第一縱隊佔領西都後,繼續北進,在山頭堡伏擊來犯之金軍,予以全殲,接著與前來的蒙古汗軍騎兵在黃陂嶺一帶發生戰鬥,將來敵大部殲滅。周世榮的第二縱隊掩護第一縱隊的右翼,擔負協助第一縱隊作戰的任務。
第一階段作戰,合計殲敵一萬九千九百零七人,我軍陣亡將士九千一百二十三人。
第二階段:周世榮的第二縱隊主動求戰,計劃引誘敵人前來,兩支縱隊合在一起,與敵一戰,得到批準後,周世榮率部尋殲敵人,遇到蒙古汗軍的大量騎兵,周世榮部邊打邊追,越過瀚海沙漠,深入蒙古汗國境內,周部隨即遭到蒙古汗軍右大將部的攻擊,周部集結兵力,與右大將主力部隊展開一場會戰,全殲右大將所部。不料,在返回途中,被敵截住包圍,周部奮勇抵抗,無奈寡不敵衆,所部除周世陽五千人逃出外,全部陣亡,至爲痛惜。
第二階段作戰,合計殲敵二萬二千一百二十一人,我軍陣亡二萬二千一百四十八人。
第三階段:敵人在殲滅周世榮部後,意欲擴大戰果,企圖把所有北上的帝國軍隊網羅殆盡,大本營接羅夫康的彙報,知事態嚴重,下令所有北上部隊速速南撤,交由羅夫康指揮,羅夫康率部掩護其他部隊撤退,與敵纏鬥,其他部隊得以安全返回,但羅夫康部隊卻被敵人攔住去路,陷於敵人的包圍圈中。羅夫康當機立斷,派一部僞裝主力向西南方前進,另派二部阻敵接近,率主力部隊先向西南行進一段路後,轉身向東北方向的布拉哈山脈進發,希望借布拉哈山脈的天險,跳出敵人的包圍。羅夫康率部進入布拉哈山脈後,在重山險嶺中行走多日,成功走出布拉哈山脈,與我們會合。
爲了有效抵抗敵軍的攻勢,在徵得帝王同意後,抗蒙金先鋒軍一路撤退至江隴縣城,沿途未遭敵擊,全部平安回到江隴縣城。
第三階段作戰,合計殲敵五千二百人,我軍陣亡將士八千三百七十人。
抗蒙金先鋒軍的北上進攻,至此結束。
附:敵我損失的詳細清單
我軍總計陣亡將士三萬九千六百四十一人,各部陣亡人數爲:
馬軍:二萬四千零四十一人
帝國一師:七千二百五十二人
中部軍:四千九百三十八人
中東軍:一千零四十二人
中西軍:一千一百二十三人
魯軍:一千二百四十五人
敵軍總共斃亡大將以下部卒四萬七千二百二十八人
蒙古汗軍:三萬六千零八十三人
金軍:一萬一千一百四十五人
抗蒙金先鋒軍
一月二十日
帝王三世閱過史大尉這份抗蒙金先鋒軍北征詳情的報告後,頗爲感慨。由於路程遠的緣故,帝王三世把指揮權下放給史大尉和指揮作戰的將領。抗蒙金先鋒軍北上期間,一開始捷報頻傳,而後突然遭遇困境,差點被敵包圍,好在最終脫險,雖有些損失,但主力猶在。整個過程像過山車一樣,一波三折,帝王三世先喜後憂,終而在得到史大尉大軍安全返回後又甚感欣慰。
帝王三世把這份報告遞給隨從的侍官,說:“拿下去,留檔。”
侍官把文件送到帝宮的檔案室,一份被帝王閱過的非批準性文件進入檔案室的流程是:先由蓋章人在文件上蓋上“帝王三世已閱”的印章,轉給抄錄人員,抄錄人員按文件上的內容一模一樣抄錄一份,抄錄好後,交給校對人員,檢查正件和抄件有無紕漏,如無,一式二份存檔。
帝王三世下復史大尉,對本次作戰的將士給相應的犒賞,特別提到馬軍,他們在此次作戰中受創最重,帝王三世指示史大尉安撫好他們,並將予其厚重的獎賞,肯定他們爲帝國作出的貢獻。
對於帝王三世來言,抗蒙金先鋒軍主動北上擊敵所帶來的最大戰果不是史大尉報上來的一串殲敵數字,而是再次打消敵人覬覦危都城之心,使敵人的戰略重心發生轉移,這比殲滅多少敵人更爲重要。帝王三世有感到,這或許是個戰機,一個可以說服成王出兵作戰的戰機,一個能把敵人全部逐出帝國的戰機。
有人說,如果將抗蒙金先鋒軍北上作戰的移動路線一一畫出,將是一條條凌亂的,讓人難以理出頭緒的線條。只是對於羅夫康等已平安歸來的將士們來講,生死僅在一瞬間的時刻已經成爲了過去。但是對這場作戰的爭論,卻一直在延續,它帶給羅夫康及部下的影響,恐怕連北上進攻的首倡者羅夫康也始料不及。
抗蒙金先鋒軍北上擊敵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未有定論。
有人說它取得了勝利,消滅了大量的蒙金軍,達到了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的目的,而自身傷亡大大低於敵人,這不是勝利,是什麼。
有些人說北上出擊失敗了,抗蒙金先鋒軍並沒把敵人趕走,恰恰相反,在帝國的敵人反而增多了,敵人對帝國的威脅不降反升,出擊作戰沒能達成目的,說它失敗一點都不爲過。
持不同觀點的兩派人互相爭論,誰也說服不了誰。
從消耗敵人軍事力量的目的看,抗蒙金先鋒軍的北上進攻斬殺的敵人數是特拉斯特決戰的兩倍還要多,從這一點來看,北上進攻無疑是達到目的的。從把敵人趕出帝國的戰略目的看,羅夫康的北上進攻未能完成這個戰略目標。戰役目的的完成和戰略目標的失敗,問題是:到底誰服從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