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3章 帶來希望

羅夫康提出的“重築淩河城”的意見讓帝王四世明威俊陷入了沉思,這跟他所想的大相徑庭,但明威俊並未讓身邊的氣氛沉寂良久,很快明威俊開口打破了寂靜,他問羅夫康:“重築淩河城,你有把握能守得住它嗎?”

羅夫康斬釘截鐵地說:“有。如果我認爲我們不能守住重築的淩河城,我就不會向帝王提出自己這個想法了。”

望著羅夫康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身上透露出的一股自信,帝王四世明威俊點點頭,沒有說話。

羅夫康見帝王沒有說話,不等帝王開口就說出了自己的要求:“我希望帝王能再給我一點兵馬”。

“不是又給你們一部分人馬了嗎。”帝王四世明威俊說道。

羅夫康解釋道:“帝王不久前是又給我們一些人馬,但那些都是炮兵和步兵。我希望帝王能再給我們一部分騎兵。帝王知道,我們要在野外與金軍對決,現有的騎兵依然還不能應付金軍大兵團的來襲。”

“那麼我還要再給你們多少騎兵?”帝王明威俊問道。

羅夫康答道:“能不能再給二萬騎兵。”接著羅夫康又說:“我們要能守住重築的淩河城,我們在野外的機動兵力要大致與金軍的大兵團對等,所以帝王若能再給我二萬騎兵,我們就有信心在野外與金軍一較高下。”

“這件事容我再想一想,羅將軍不要把話說得那麼快,我還沒答應你的重築淩河的方案呢。”帝王四世明威俊對羅夫康說道。“這事我會給你一個答覆,你先下去吧。”帝王四世明威俊接著說道。

“是。”羅夫康就這樣結束了與帝王的談話,退了下去。

在帝王四世明威俊看來,羅夫康在這次的談話中語出“驚”人著實令他吃驚了一下。重築淩河城,把北方的防線重新穩固在淩河一線,這是帝王明威俊樂於看到的。只是明威俊顧慮羅夫康重築淩河城會引發金軍的強烈反應,一場大戰很有可能將不能避免。既然羅夫康爲此做好了準備,明威俊感到也沒有任何理由反對羅夫康這麼做。畢竟跟金軍的一場大戰遲早要發生。因此,帝王四世明威俊支持羅夫康的這個決定。

Wωω.тт kān.¢ ○

第二天下午,羅夫康被召進宮面見帝王。帝王四世明威俊見到羅夫康後,他對羅夫康說道:“你知道是什麼讓帝國開始重視海軍的嗎?在第三紀元,當時的伊曼魯努大將率大軍搶渡沽羅布達江,克里斯蒂國岌岌可危的時候。從那時起,克里斯蒂國的國王開始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帝國需要一支在江海作戰的艦隊,來保衛帝國的安全。也就在這個時候,當時的國王明義健爲以防萬一,下令在魯波里亞江以北擇其一地建陪都曼古斯蒂,就是現在的帝都曼蒂蘭斯特。說來也有趣,羅夫康,你知道當年國王加夫貝默爲什麼要定都於塞亞浦斯?也是爲了防伊曼魯努軍隊,害怕他們從北面的密哈拉比峽口處打進來。所以加夫貝默把都城選擇在魯波里亞以南的塞亞浦斯。克里斯蒂國建都的選擇都考慮到外部強敵的威脅。或許說正是因爲有外部強敵的威脅,才讓帝國開始發展自己的海軍,並得以壯大,發展成現在這等規模。”

聽了帝王的這句開場白,羅夫康有所感悟,他說道:“帝王這番話,是不是在說爲什麼卡布諾尼人沒有他們的海軍?”

帝王明威俊聽了羅夫康的揣測後,笑了,明威俊笑著說道:“不,我只是在跟你隨便聊聊,說些閒話”。

羅夫康也笑了。

帝王明威俊問道:“我給你們的那些步炮兵怎麼樣?符合你們的胃口嗎?”

“帝王給我們的那些步炮兵,我們感到很滿意。帝王給我們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那火炮,橡膠輪胎,使用起來靈活方便。”羅夫康回答道。

帝王明威俊說道:“你們處在前線跟敵人作戰,我當然要給你們最好的了。羅夫康,我現在召你過來就是想對你說,你有什麼想法,就大膽地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做,我支持你。你要的那些騎兵,我會盡快派給你的。”

在聽到帝王同意他的看法後,羅夫康感謝地說:“謝帝王”。“我希望帝王能儘快把援兵派給我,因爲我打算在今年就執行這個計劃。”羅夫康對帝王說道。

“好。”“好。”帝王明威俊答覆羅夫康道。

帝王同意了他的“重築淩河城”的計劃,羅夫康感到重任在肩,他不能辜負了帝王對他的信任。羅夫康在曼蒂蘭斯特的任務完結了,他和周賓等人離開了曼蒂蘭斯特,踏上了去北方的歸途。路上,羅夫康對周賓說:“帝王問我,他給我們的那些步炮兵怎麼樣。我說都不錯,尤其是那些新式火炮,用的是橡膠輪胎,移動起來靈活方便。”一說起火炮的事,羅夫康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周賓,你還記得嗎,當年在關西隘口之戰中,我們用的史大尉給我們的那些重火炮?”

“當然記得。”周賓回話道。

羅夫康接著說:“那些重火炮被固定在地面上,敵人的大石頭砸過來,瞬間被砸翻在地,毫無效用。”

“它們太笨重了,無法給予敵人有效的打擊,在敵人的火力打擊下,被動挨打。”周賓說道。

羅夫康有點感慨地說:“所以現在帝國給我們的火炮不知比當年那些重火炮好多少倍。帝王是把帝國最新式的武器交給我們,裝備部隊,目的很明確,就是讓我們來打金軍。”

“你說,帝王已經同意了你的重築淩河城的方案。”周賓說道。

羅夫康說:“帝王明確表態,支持我這麼做。我要求帝王再給我們二萬騎兵,帝王也同意了。”

“這是帝王對我們的信任。”周賓說道。

“是的。”羅夫康贊同道。

周賓說道:“重築淩河城並不難。最讓我們擔憂的是金軍對我們重築淩河城的反應。五年前的那場大戰就是由埃西霍修築小淩河城引起的。這次我們修築被金軍平毀的淩河城,定會引起金軍的格外關注,甚至引來金軍。金軍不太可能任由我們修築淩河城而無動於衷,他們肯定是會有所反應的。”

聽了周賓的這句話後,羅夫康對周賓說:“周賓,我們不能老是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望著羅夫康,周賓點點頭,他覺得羅夫康說得對:“是的,我們不能老是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羅夫康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與金軍的這場大戰,是遲早有一天要發生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既然我們到了北方與金軍作戰,我們就不能再有迴避。我們必須搶佔先機,在金軍未發動之前就開始行動,才能佔取先機,掌握戰局的主動。我們不能等著金軍來攻擊。不能。”

羅夫康不會坐等著金軍攻擊,然後他再反擊。如果有機會,有實力,羅夫康不會放棄任何主動出擊的戰機。對羅夫康來講,最好的防守不是被動防禦下的反擊,而是主動對敵人發動進攻。——這就是一個信奉“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的指揮官心中持有的信條。

羅夫康和周賓等人離開了曼蒂蘭斯特。帝王四世明威俊漫步在葛羅米斯的宮殿羣上,統尉諾科尼跟在帝王的身邊。諾科尼問帝王:“帝王,羅夫康提出的方案就這麼通過了嗎?”

帝王明威俊答道:“我已經答應了他讓他按自己的構想去做。”說完,明威俊轉過身,對諾科尼說:“我沒有任何理由反對他這麼做。老實說,他的想法是我樂於見到的”。

聽了帝王的話,諾統尉點點頭。

帝王明威俊問道:“諾科尼,你知道當年帝王一世爲什麼要授鐵木哥帝國勳章嗎?”

“因爲鐵木哥率軍消滅了伊曼魯努的主力軍團,終結了伊曼魯努帝國的統治。所以帝王一世把帝國勳章授給了鐵木哥。”諾科尼答道。

聽到諾科尼的回答後,明威俊又問道:“僅僅是這些嗎?”明威俊的問話,諾科尼無言以答。帝王明威俊也沒讓諾科尼回答他的這個問話,他緩緩地說:“帝王一世之所以授予鐵木哥帝國勳章,絕不僅僅是鐵木哥率軍擊敗了伊曼魯努的大軍。那隻不過是表面現象。當克里斯蒂國與伊曼魯努帝國決戰之前,克里斯蒂國無論是在國力上還是在軍力上都在伊曼魯努帝國之上。克里斯蒂國與伊曼魯努帝國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可是國王明成隆讓將領們商討進攻伊曼魯努的方案時,沒有一個將領敢與伊曼魯努軍隊決戰,除了鐵木哥。鐵木哥之所以能率克里斯蒂軍擊敗伊曼魯努的主力軍團不僅是他有高超的作戰指揮才能,更在於他有敢與跟伊曼魯努決戰的勇氣和能正確衡量敵我雙方實力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勇氣和正確的判斷,纔是鐵木哥能率軍擊敗伊曼魯努大軍的主要原因,也是鐵木哥能獲得帝國勳章的原因,也是國王明成隆授予鐵木哥帝國勳章的一大原因。”

諾科尼屏聲靜氣聽著帝王的講話。明威俊說了一大堆的話,說出了心中爲什麼帝王一世要授給鐵木哥帝國勳章的看法。說完後,明威俊看著諾科尼,又說道:“我想,這也就是爲什麼帝王三世要授予羅夫康帝國勳章的原因”。諾科尼看了一下帝王,聽出了帝王這句話的言外之意的諾科尼點頭稱是,對此有所感悟。

在帝王四世明威俊看來,帝國經過四十年的勵精圖治,無論是在國力上,還是在軍力上,均已具備了跟金國一較高下的資本。帝國軍隊與金軍決戰的條件已然成熟。現在明威俊最需要的是這麼一個將領,他不僅要有出衆的作戰指揮能力,更要有敢與跟金軍決戰的勇氣以及能審時度勢正確衡量敵我雙方實力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雖然金軍遠非伊曼魯努軍可比,但帝王明威俊依然相信自己的直覺,他相信羅夫康就是這麼一個能給他帶來希望的將領。

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46章 帝國勳章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88章 西入嶺南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8章 同仇敵愾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28章 突圍方案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46章 帝國勳章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7章 大軍集結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31章 滄桑的臉第53章 登基大典第83章 深入虎穴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1章 黃金甲第75章 門戶洞開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83章 深入虎穴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9章 初段告捷第69章 失敗之道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93章 重心北移第8章 同仇敵愾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8章 吐絲口城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94章 北方巨魔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46章 帝國勳章第3章 殘陽如血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70章 攻擊爲效第49章 南征固疆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35章 志在必得
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46章 帝國勳章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88章 西入嶺南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8章 同仇敵愾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28章 突圍方案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46章 帝國勳章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7章 大軍集結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31章 滄桑的臉第53章 登基大典第83章 深入虎穴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1章 黃金甲第75章 門戶洞開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83章 深入虎穴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9章 初段告捷第69章 失敗之道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93章 重心北移第8章 同仇敵愾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8章 吐絲口城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94章 北方巨魔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46章 帝國勳章第3章 殘陽如血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70章 攻擊爲效第49章 南征固疆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35章 志在必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苏州市| 柳州市| 太仓市| 扎囊县| 稻城县| 苏尼特左旗| 霍林郭勒市| 垦利县| 屏山县| 吴川市| 彰化县| 集安市| 大邑县| 永福县| 尼玛县| 铜陵市| 綦江县| 虹口区| 昭觉县| 阆中市| 聂荣县| 呈贡县| 江北区| 湖北省| 津市市| 岳阳县| 资中县| 浦北县| 宜昌市| 霍林郭勒市| 车险| 鸡东县| 彭水| 柞水县| 贵定县| 南丰县| 澄江县| 蛟河市| 全南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