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有了馮逍這隻蝴蝶的誕生,大秦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新舊勢力的交替之際,如何緩和矛盾,平穩過度,纔是最爲主要的事情。
否則,江山都是別人家的了,那麼嬴政這麼努力的意義又在何處?
隨著馮逍在朝堂上深入瞭解之後,他才發現,以往對於大秦的認識有些片面了。
他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
那就是任何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
所謂的君王昏庸暴戾都不過是表象。
如果大秦一直兵強馬壯,百姓安穩生活,那麼胡亥再蠢,也不會有舊貴族翻身的機會。
前世當中,秦始皇壓了這些矛盾十多年,但並沒有從根源上消除這些矛盾。
所以大秦二世而亡。
而如今,馮逍最終的人生奮鬥目標,就是壓制住矛盾的爆發,然後通過時間來消除矛盾。
至於說怎麼壓制?
要麼延長嬴政的執政時間,要麼加強大秦的國力並富足普通平民。
而這次北征就是一次實驗的機會。
在當初的大殿上,馮逍之所以提出向咸陽的貴族募集糧草。
除了他說出來的那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爲深層的考慮,沒有說出來。
以前,大秦和匈奴打仗,打勝了那麼就勝了,頂多朝廷歡呼幾聲。
但因爲這次大匈奴,是向貴族徵集的糧草,所以從還沒有出兵,大秦就揹負了債務。
那麼在打仗的過程當中,以前大秦根本不在乎的戰利品,就成爲了朝廷還債的最大資本。
所以,草原上的牲畜,甚至戰爭時的俘虜,都將成爲秦朝的目標。
如果說之前,大秦是睜著一隻眼睛閉著一隻眼睛,只希望匈奴不要侵犯的話。
那麼這一次,大秦將會化爲兩隻眼睛都瞪得猙圓的惡狼。
草原上的一切,都將是大秦爭奪的目標。
起碼朝堂上,大部分大臣都已經將目光投向了匈奴的資產。
而一旦增加了侵略性的大秦,戰勝了匈奴之後。
所得到的大量戰利品,將會向潮水一樣涌入大秦腹地。
然後無數的馬、牛、羊,將成爲大秦還債的資源,衝入大秦的經濟市場。
然後畜牧業將會首先受到衝擊,緊接著因爲生產力的增加,農業也會受到衝擊。
緊接著在食品市場,肉食品將會大幅度的降價。
而這一切的受益者,將會成爲普通的平民百姓。
因爲短時間大量的傾銷,將會使可以養殖於北方的牲畜,遭到大幅度的貶值。
使得過去根本買不起牲畜,或者吃不起肉的普通平民百姓,都能參與到這次的戰爭紅利分配當中。
雖然在這個傾銷的過程當中,貴族的利益會受到部分的牽連。
但因爲一點五倍的償還,足以消除貴族損失的那部分利益。
就相當於貴族將錢借給了朝廷一段時間。
百姓賺了,貴族沒有虧本,那麼誰賠了?
朝廷嗎?
雖然所獲得的大量戰利品,都低價傾銷到了民間。
或許收穫不如往日,但數量卻翻了無數倍。
最爲關鍵地是,大秦的所有戰利品都是掠奪而來,不是辛辛苦苦生產勞作出來的。
簡直就是無本的買賣啊。
所有人都沒有虧,那麼虧的就只能是匈奴了。
這也是爲什麼,馮逍始終沒有對大秦和匈奴的戰爭提出過勸諫。
一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比他更加清楚匈奴的威脅。
二來,這樣的事情,也非是他的專業,所以馮逍就沒有心思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裡說三道四。
劫富濟貧是平穩社會環境,緩和社會矛盾的不二法則。
沒有看到前世的現代社會,鷹醬國一旦在國內鬧出大的動靜來,那麼立馬會有戰爭發生。
以此來轉移國內的矛盾。
雖說這種行爲治標不治本,但封建社會制度,本身就不是治本的存在。
馮逍總不能直接跨入社會主義吧,那絕對不是消除矛盾了,而是找死了。
王莽的行爲,爲前世無數渴望穿越的後輩們,做了一個醒目的事例。
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領先一大截那就是死人。
任何先進的社會制度,都是在舊有制度的廢墟上,重建起來的。
政體和社會制度的發展,永遠都是一個按部就班的節奏。
任何奢望與跳躍式發展的,都將摔倒在地上,成爲別人借鑑的經驗。
所以哪怕明知道大秦制度的缺陷,馮逍依然實在法治的基礎上,引入其他學派的思想。
然後希望通過一系列手段,利用一層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外殼,將銳利堅硬的法家尖刺給包裹起來。
就像是堅硬的果核外面,永遠都有一層肉質鮮美的果肉一樣。
任何制度都要包裝之後,才能呈現在民衆之前。
否則那赤裸裸的利益現實,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所有的社會現象,都要有其生存的土壤,絕對不會是個例的呈現。
就比如嬴政之前從馮逍這裡獲取的科舉制度,現在最多也就是一種選官的模式。
而無法像後世一樣成爲一種制度。
其根本的原因在於,科舉制度沒有雄厚的底蘊和基礎。
大秦沒有那麼多的讀書人,參與到競爭之中來。
萬里挑一和十里選一個的質量,絕對是截然不同地結果。
也正是因爲基礎的貧瘠,嬴政瞬間就看透了制度過於先進的缺陷。
也使得他沒有像李世民那樣,鬧出一個“天下英雄盡入我掌中”的笑話。
絕對的數量之中,才能誕生出絕對的質量。
尤其是在培養人才方面,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所以大秦如今連前世幼兒園水平,都無法普及的現實,使得科舉完全沒有了發揮的空間。
所以這纔是馮逍無比重視大秦學府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秦學府,將是馮逍教化天下的搖籃,將會是馮逍培育文華種子的孵化器。
有個一二十年的積攢之後,大秦就會有足夠的傳播教育的種子,然後教化天下的大模式就可以正式啓動。
到了那個時候,無數大秦學府的學生。
共同奮鬥上一二十年,將是大秦正式步入輝煌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