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轉身準備離開的柳田,馮逍忽然又開口吩咐起來。
“將我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宋義,另外,你要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比自己聰明。”
“諾!”
回到了馮府旁邊的羅網分部,柳田都沒有反應過來。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比自己聰明?
這是什麼意思?
柳田絕對不相信,馮逍會說出一句沒有用的廢話。
尤其是前段時間他剛剛惹得馮逍心中生厭。
那麼這句話很大概率來說,可能是對自己的警告。
可是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大部分人都比自己聰明……
比自己聰明?
那……
不要把別人當傻子???!!!
原本苦苦思索的柳田,忽然腦海裡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句話。
這……這是對他的敲打?亦或是對他的教導?
柳田的心裡非常清楚,如果馮逍要收拾他的話。
不管他對於嬴政的忠心如何,還是在嬴政地印象當中,他柳田是一個什麼形象。
都不影響馮逍的行動,以及之後的結果。
可以說,如果想,馮逍就可以像是碾死一隻螞蟻一樣,讓他在這個世界消失。
實在是他在馮逍面前,根本就遠遠不是一個體量級別的。
既然不是敲打,那麼就是教導了。
結合前段時間馮逍對他的訓斥,柳田頓時就明白過來。
馮逍這是對他的用人手段實在看不過眼了,又念及他對於大秦的忠心,才提點一下。
否則,恐怕連和他說一句話都不會說。
想想往日裡馮逍的爲人處世,行事風格,柳田的心裡異常地複雜。
他本是一個秦嶺山腳下的普通農戶子弟。
然後祖孫三代,他爺爺、父親、叔叔、大哥、二哥。
共計付出了五條人命的代價,加上他在大秦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立下卓越功勞。
因此纔有了羅網這個部都尉的位置。
一直以來,他都看不起那些貴族出身的二代。
認爲這些紈絝不學無術,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吃老本。
而且爲了出人頭地,他做事不擇手段,爲了功勞可以犧牲一切。
如今,曾經的行爲,在馮逍這裡行不通。
雖然作爲一個二代權貴,但是馮逍待人平和,無論是貴爲皇帝陛下,還是普通平民。
馮逍都能公平對待,不以位卑而鄙視。
除了待人之外,馮逍處事公平。
當初在咸陽,都能爲了羅網士兵的撫卹金,和權貴的親戚發生衝突。
而且馮逍的這種公正公平都是付諸於實際行動,當時爲了此事都直接拿刀砍人了。
爲人待事真誠公正,馮逍行事風格也光明堂皇,從不暗地裡做小動作。
哪怕就是當時報復屠睢,也是光明正大的進行。
想著馮逍的經歷,過往的一幕幕,宛如發生在柳田的眼前。
在這一刻,柳田忽然悟了。
以往他因爲出身的自卑,產生了對權力的慾望,不擇手段地往上爬。
而馮逍發現了他這種行事手段的危險性,於是對他進行了恩威並施的教導。
希望他能夠堂堂正正地做一名羅網官員,待人以誠,待事以真。
雖然不知道馮逍是出於他滿門烈士的身份,還是寒門子弟的身份。
但能夠給他一次機會,那麼他就不能辜負了馮逍的期待。
且不論馮逍的出身,光是他對於天下的功德,就足以使他得到所有人的恭敬。
這也是天下百姓對於馮逍擁戴的主要原因。
畢竟,家庭出身如何,又和老百姓有個屁關係。
做了多大的官,除了能給老百姓增添一點,茶餘飯後的談資之外,又有何影響?
哪怕馮逍身上最受士大夫重視的“文宗”頭銜,在普通百姓的眼裡,也就是一個頭銜罷了。
唯有那高產農作物的敬獻,使得馮逍頭上多了一頂“農聖”的頭銜。
而這個頭銜,卻是天下百姓共同擁戴的,而這就是民心,這就是民望。
或許如今這些人還體會不到,甚至於楚國的餘孽,都還在謀劃著對於馮逍的刺殺。
但是真等到所有農作物推廣完畢,那麼馮逍將是一顆被動的炸彈。
可以說只要他不行大逆不道的謀反之路。
那麼整個天下,就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傷害了他之後,還能全身而退的。
如果楚國餘孽真的實現了自己的刺殺,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整個天下的敵視和攻擊。
一個小小的楚國餘孽,估計天下百姓都不會給這些人出江東的機會。
而無論是景氏、屈氏還是項氏,甚至於范增,都忽視了這個事實。
或者說,他們不相信馮逍有如此高的民心擁戴,他們沒有見識到天下民心的力量。
很多的政治治理理念,此時也正處於萌芽之中,遠沒有後世那麼明晰。
所以,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意識到民心的力量。
因此在景氏、屈氏和項氏的會談當中,馮逍成爲了他們僅次於嬴政的第二目標。
在景氏主要團隊當中,宋義地身影赫然在列。
對於這個最新歸順的人,景陽的心裡是非常滿意和高興的。
畢竟宋義也是曾經的楚國令伊,尤其是在爲官期間,宋義的官聲非常不錯。
在士族之中,宋義頗有名望。
而宋義如此具備名望之人,都投靠了他們景氏,那麼別人會如何高看他們景氏?
可以說,從宋義投靠他們那一刻起,就是景氏招納其他名仕的門面和招牌。
而心中歡喜的同時,對於宋義身邊那幾個身材高大,煞氣外露的隨從,就裝作沒有看見。
雖然歸順景氏卻帶著隨從,有不相信景氏,打臉東家的嫌疑。
但是考慮到自家所從事的事業,景氏就主動的幫宋義想好了理由。
畢竟哪怕是爲了大業,自家安危也是要顧慮地不是。
雖然不知道景陽已經將自家的隨從腦補成什麼樣子,但是宋義此時的心裡卻是安穩如山。
和以往忐忑的心情相比,宋義自被脅迫成爲羅網之後,還沒有如此的心情穩定過。
宋襄隱晦地將自己的要求遞了上去。
僅僅三天之後,十名在江東之地頗有盛名的遊俠兒,就被派到了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