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追擊還是逃跑的一方,等到了五十步之後,不管戰場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大家都必須停下來。
而大約到五十步之後,逃跑的一方也都會認輸。
但認輸不代表我就會當你的俘虜,哪怕我認輸了,我還是要逃回去。
畢竟如果停留在戰場上,被別人俘虜了,那麼只能當奴隸,或者等著國家去贖人了。
可是要是跑了的話,頂多是戰爭打敗了。
而勝利的一方,也一般都不一定要俘虜別人,跑到五十步之後,就會眼睜睜地看著有生之力跑回到敵人哪裡。
甚至曾經的楚、晉之戰中,楚國還幫助撤退的晉國士兵修理了壞掉的戰車。
這樣的好人好事,按說應該表揚,應該讓大家學習。
但是晉國的士兵是個什麼表現呢?
他們坐著楚國士兵幫助修好的戰車,離開之前還不忘諷刺人家一番。
“果然啊,若是論逃跑這種事情,你們楚國人是最有經驗了。”
你說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無恥行爲,該不該打死!
但這就是整個楚國在春秋時期所遭遇的常態。
不要懷疑這種事情的真實性。
就是楚國的國君,在做出了違背禮儀的事情之後,所找的理由都是“吾乃蠻夷!”
這也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楚人反秦的政治不合法性。
因爲隋末農民起義是中原內部的事情,而楚人都是蠻夷,就不應該摻和到中原的戰爭之中。
而在職業兵種出現之前,也就是明朝得軍戶出現之前,所有的士兵都是抓壯丁的。
大家都是將民間的青壯徵招起來,然後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還能訓練一番。
但如果時間緊的話,大家甚至連訓練的時間都沒有。
而這次北上九原,征伐匈奴,還是大秦的運氣好。
因爲早在之前準備征伐南越的時候,大秦就徵招了部分的壯丁,然後集中起來訓練。
結果南越的征討,因爲馮逍的建議所取消,而徵招起來的軍人,就被暫時留了下來,繼續訓練著。
可是沒等大軍解散,隨後匈奴就跑了出來。
然後原本爲南越徵招的青壯,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之後,就爲匈奴準備上了。
如果要是沒有這個巧合,那麼一般情況下,這些臨時被徵招的青壯。
到了戰場上之後,往往都站在陣型的後面,起到鼓舞士氣和打順風仗的作用。
只有前面的真正精兵取得了優勢之後,後面地這些湊數的普通青壯。
才能一窩蜂地向著對面衝殺過去。
如果作爲主力的精銳失敗了,那麼後面再多的人,也都是烏合之衆。
這也是爲什麼歷史上,會記載數萬人,竟然一面倒地屠殺數十萬人。
雖然從數字上來看,這多少有些駭人聽聞。
但從歷史事實的現狀來看,這種場面其實並不意外。
因爲面對著一羣特種兵一樣的殺神,普通人所能做的,就是恨自己老孃爲自己少生了兩條腿。
人數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因爲不管你有三萬人還是三千萬,但是實際上,雙方軍隊所能接觸的面,就是那麼大一點。
再多的話,其實也沒有什麼用。
湊不到跟前,連和對方交手的機會都沒有。
而且這種情況,還是戰場上大部分人的正常描述。
尤其是那種閃電突襲戰,其實大部分士兵甚至都沒有拔出刀的機會,然後就被被人攆著亂跑。
這就是戰場上的戲劇性。
當然,猛將的出現,對於戰場的影響還是有著一定的作用力的。
畢竟,一個兇猛的大將在前面衝殺,後面跟著的人呢多少也有些動力。
“跟”我上,和“給”我上的區別,大部分人都懂。
所以跟著不同的武將,賣力的程度不同。
這也是猛將所能帶來的福利。
但在正統的禮儀戰爭洪流中,歷史的偶然成爲了必然,跑出了一個曹劌出來。
然後第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出現了,導致了第一場不守規矩的戰爭出現了。
然後因爲士氣跌落的問題,導致了第一個不遵守禮儀,沒有按時出戰的國家取得了勝利。
然後禮儀敗給了利益。
最終,所有禮儀戰爭轟然倒塌,被利益戰爭全面取代。
然後戰爭就發展成爲了現在的模樣,爲了戰爭的勝利,所有人、所有手段無所不用之極。
雙方交戰之時,別說刺殺帶頭衝陣的主將了,就是躲到了軍陣裡面,也難保被冷箭射到。
所以,個人的英雄主人,在後來的戰爭當中,越來越沒有地位了。
而被演義所吹捧的千古武將,就是在這種潮流中,逐漸泯滅。
武將越來越沒有名氣,不是代表著後來人的武力值越來越低了。
而是所有的武將沒有了發揮的平臺了。
然後加上太古低今的做法,武將越是往後,就越是不被人所看重。
甚至到了最後,主帥乾脆成爲指揮作戰的存在。
反而是最早時候,總是處於劃水地位的平民,反而成爲了戰爭的主力。
而戰爭也由之前的點帶面,演變成了面對對面的比拼。
誰的戰爭整體素質高,那麼哪一方就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哪一方在本方的戰爭威望高,那麼那一面就能獲勝的機率大。
而如今大秦所處的時期,正是由禮儀戰爭向利益戰爭過渡的階段。
有些文學素養高的人,都做不出什麼兇惡的事情。
而反觀匈奴,那些人全都是禽獸一般的存在。
馮逍就是想借助這次戰爭,讓所有的大秦人,認識到什麼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然後不管是不是大秦的軍人,只要是華夏民族的,日後要是看到異族的話,肯定不會再心懷什麼僞善的慈悲了。
看著繁忙而熱鬧的街頭,看著來往洋溢著強大斗志的九原人,馮逍不得不感嘆精神力量的偉大。
如果不心懷和平希望的,絕對在戰爭的威脅下,堅持不了這麼長時間都還不崩潰。
但凡是能夠堅持到現在的,都是歷經了數代的傳承。
這就是中原民族最偉大的品質,堅韌不拔、永不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