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

宮門緊閉。

李來亨漫長的人生,經歷過許多挫折、輝煌、苦難、失敗與勝利。

他締造了一個註定將要名留史冊的世界帝國,改變了上億人的生命軌跡,使得這片大地,甚至於腳下的整顆星球,都擁有了一種煥然不同的全新面貌。

他以天法皇帝的名字爲世人所知曉,威名遠及於四海,西域的所有回寺,雪區的所有喇嘛,中原大地上的一切道觀、寺廟、教堂,還有儒者們教書的書院。

甚至是海外的婆羅門寺廟,印第安人的圖騰柱下,成千上萬,成萬上億的順朝臣民,都在以他們各自的方式,爲天法皇帝祈求健康。

人們希望他能繼續活下去,哪怕是當成一座雕像那樣活著,便可以給予億萬臣民最強烈的安定感。

“陛下說了什麼嗎?”

方以仁是專門從桐城遠道而來的,他的身體佝僂著,老態畢露,哪怕好幾個孫輩攙扶著太師,也總給人一種將要在風中搖搖欲墜的感覺。

顧君恩已經去世了,他死的那一年,李來亨難得又召開了一次朝會,討論應該授予顧君恩什麼樣的追封爵位和諡號。

不少已經回到老家過上致仕生活的元老重臣們,也紛紛來信,就像他們過去討論袁宗第、討論劉汝魁、討論劉芳亮等許多人身後事的情況一樣。

方以仁也升起悲涼之感。

他的左右是自己的兒孫,身後是年輕一代的朝臣,可從前闖營的舊人呢?

跟隨闖王打下江山的英雄豪傑們呢?

所有人都已凋零在風中,自己或許也亦然。

“林尚宮。”

方以仁看到了郭君鎮的遺孀林貓貓,這位曾經在內廷握有大權的女官,也曾經和執掌外朝的方以仁交手過許多次。

他們常常因爲朝廷政事發生衝突,有時候又因爲黨爭,簡直能把事情鬧到沒法收場的地步。

但私底下,方以仁和郭家關係當然不錯。

郭君鎮在日本病死的時候,還是方以仁的兒子專程去瀛洲將他的靈柩接回了開封。

那又是幾年前的事情?

方以仁畢竟年邁,很多曾經記憶猶新的事情,他也忘得差不多了。

“陛下想見見您,太師……”

說話的人是大長公主李徽柔,自從李來亨人到晚年以後,他就特別親近身邊的親戚們,李徽柔因此極爲受寵,早可說是權傾朝野。

好在她是一個頭腦很清楚的人,沒有靠著這份地位去謀取什麼過分的利益,也沒有硬把自家兒子會寧王李淳和推到不合適的位置上面。

方以仁的兒子攙扶著他走上御殿前長長的階梯,漢白玉的階梯有多少級?方以仁只覺得它長到了無邊無際的地步。

走在上面,似乎就能看到許多年前的夷陵州。

“陛下……”

“太師。”

皇長孫李潤石把方以仁扶了起來,帶著他進了寢宮中。爲了防風,寢宮裡現在掛滿了明黃色的絲絹,空氣不大流通,方以仁覺得胸口都有些沉悶了起來。

“南洋的戰事怎麼樣了?”

皇帝靠在御牀上,手握一桿殘箭,對著眼前的巨幅地圖指指點點。

他已有七十多歲了,相貌卻日漸和不曾有過血緣關係的太祖太宗越來越像。

方以仁甚至錯以爲,自己回到了五十年前,重新見到了太宗皇帝的御容。

皇長孫回答道:“皇爺爺,南洋戰事又告捷了。呆迷兒國圍攻昭南府失利以後,又在印度洋上被王師海軍捕捉到了主力,一場激戰以後被王師俘獲了一百多條戰船。”

皇長孫沒有將所有戰況都告訴李來亨,他沒有說南洋各州府在這場戰爭中付出的重大損失,也沒有說大順遠征軍一萬五千騎兵在阿富汗山地裡全軍覆沒的事情,更沒有說順軍在錫蘭的據點被明軍全部拔除的事情。

只是專門挑選了順軍打贏的幾場大捷,大長公主也在一旁渲染了這幾次大戰的勝利是如何宏偉,好像漫長的南方戰爭終於快要結束了。

李來亨聽了這些話,自顧自搖了搖頭:“待朕死後,就停戰罷——再打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天不絕明,使其在海外又立一國,朕何苦絕人社稷呢?”

李來亨又讓衆人將方以仁帶到御牀前,他緊握住方以仁的手,兩個人說了一陣話,但其他人都聽得不大清楚。

後世關於世祖最後和方太師究竟說了什麼話,有很多猜測。

但因爲方以仁在這以後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也跟著離開了人世,所以這個問題終歸成爲了順朝歷史上的不解之謎。

皇長孫最後又上來詢問,大順的國政還有哪些需要改革的要點?

他那些勢力強大的叔叔們,又該要怎麼處理?

“皇爺爺,皇爺爺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誰?”

李來亨想了想,回答說:“朕這一生,遇到的最厲害的人物只有一個人,他叫皇太極,是滿洲人以前的一個汗王。”

皇長孫很疑惑:“不過是滿洲一部的汗王而已,如此人物,在王師席捲天下時,繫頸俯首的何至於千百個?皇爺爺爲何佩服他?”

“哈哈,不是,朕並不佩服皇太極。他的確是朕那個時代最高明的人物,但朕最佩服的人只有太祖爺。”

太祖李自成,在順朝歷史上有開創之功,但很多人並不認爲他的歷史地位會在天法皇帝之上。

李來亨只是喃喃地說:“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方天下鼎沸之時,唯有太祖順天應人,起仁義之兵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前不負忠孝,後無虧仁義,於百姓無愧,於天下有功,朕不佩服太祖,又能佩服誰呢?”

天法皇帝的眼神突然又變得明亮了起來,好像充滿了睿智的洞察力。

他叫來皇長孫和大長公主,說:“朕德薄,不比太祖寬仁,潤石,今後不要效仿朕,要效仿太祖。”

皇長孫又問及大順的立國之本是什麼。

李來亨的腦海中迅速飛過了各種各樣的畫面,包括他在隨州是怎麼分裂出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他在北上時又是如何在楚地保存實力,還有後來是如何解決田見秀和李雙喜的事情。

最後李來亨告訴他的孫子:

“太祖起仁義之兵,救民水火。太祖、太宗與朕,三代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方纔有今日事業。

仁義二字,即大順立國之本。朕至晚年,窮兵黷武,一意播皇威於四海,切勿效仿。朕去以後,汝當修文德,與民更始休息,這才能開大順萬世國基。”

只有一旁的方以仁,知道李來亨這一生的底細,但他什麼話也沒有什麼,只是站在一旁微笑著。

最後方以仁也對皇長孫說:“陛下順天應人,以布衣之身輔佐太祖太宗,以至於有今日天下。此李氏有德,天命於此,後世子孫承其福澤,必有成就,無須憂慮了。”

皇長孫好像沒聽進去這些話,他走到牀前,還想再問問李來亨有沒有治國理政的方略可說,但李來亨這次卻毫無反應了。

衆人對視一眼,趕緊讓太醫上前。

“陛下……陛下,駕崩了。”

天法五十年,順世祖李來亨去世,葬於天保府延安帝陵。

世祖以後,大順又經十一帝共二百一十年,爆發第一次共和革命;後中宗復辟,恢復皇室,又經歷五帝共六十三年,爆發第二次共和革命,共和國遂至於今。

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十六章 五軍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乌拉特中旗| 贺州市| 安远县| 年辖:市辖区| 怀远县| 汉川市| 苏州市| 伊通| 五家渠市| 德阳市| 永修县| 牙克石市| 观塘区| 天峨县| 德令哈市| 辉南县| 沿河| 涞源县| 肇庆市| 咸宁市| 特克斯县| 松桃| 嘉定区| 丹寨县| 遵化市| 谷城县| 顺昌县| 锡林郭勒盟| 郴州市| 刚察县| 大港区| 景东| 宿松县| 郎溪县| 康乐县| 吉林市| 交口县| 齐齐哈尔市| 甘孜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