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陸軍總司令孫志武上將是在7月22日武裝部隊政策委員會的會議上才第一次知道這個計劃,我們認爲,這是我國領導集團爲了使國家戰略更深地體現大規模報復政策而作的努力,因此我們準備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上正面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我對當時的世界形勢的看法,我認爲裁減兵員是毫無道理的,因爲蘇聯的威脅有增無減、如果根據國防部的建議裁減兵員,就不可能維持我國海外的駐軍和履行我國對烏拉爾聯邦盟國承擔的義務。
經過上述冷靜的思考,我和孫志武上將就準備了我那部分批駁國防部計劃的發言,因此,7月25日,由總統主持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成爲大辯論的場所。
隋建勇海軍上將代表國防部長提出了計劃,用各種圖表說明計劃期間我國武裝部隊的發展趨勢,他發言後,總統請各軍種軍事長官表示意見,陸軍以老大哥身分首先發言。
孫志武上將的發言曾與我的發言取得協調,對削減三軍,特別是陸軍的兵員和戰鬥部隊的計劃表示深切的憂慮。
按照國防部的計劃,裁減兵員所節省下來的預算應進一步投資於在原子大戰中才使用的重型的昂貴的裝備,這就使得不僅在大戰中,而且在不能使用大型武器的較小規模的戰爭中所需要的部隊,不能進行極有效的現代化建設。
一般都認爲,未來軍事挑戰的可能性是:最可能的是冷戰,其次是大戰以外的軍事衝突,最後纔是大戰,而在這個時候更加強調作好全面核戰爭的準備,看來是特別不適當的。
國防部的計劃忽視了對上述可能性的估計,把重點放在如何滿足大規模原子戰爭的需要上,而未提供迅速而決定性地應付小規模武裝侵略的工具。這些侵略如果不迅速制止,就會導致我們首先想竭力防止的毀滅性的核戰爭。
孫志武上將最後說:很明顯,地面部隊的兵力不斷下降的趨勢,就會導致最後放棄前沿戰略,並破壞我們的集體安全體系。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喪失迅速而有效地對付最可能的戰爭樣式——有限戰爭——的能力,並將冒險讓我們的事業遭到損害或者在無意中招致全面戰爭。
各軍種軍事長官發言後,王梅總統對於她的幕僚公開表示不同意見的跡象顯然感到不快,她承認國防部的計劃對陸軍特別不利,但是又說這個計劃是以已被承認的最大限度地發展空軍、最小限度地發展步兵的政策作爲依據的,如果這不是我國的軍事政策,那麼他就承認國防部的計劃是沒有根據的。
我等待會議桌上的其他人對國防部長的發言提出異議,但是沒有人起來反駁國防部長的發言,大家似乎默認這是一篇關於我國正在奉行的戰略的通俗而正確的聲明。
隋建勇海軍上將插嘴說,這個計劃只是新面貌計劃的一個邏輯的發展——這倒確實如此,然後會議轉入討論國家能否負擔3800億人民幣的預算,有些人對此表示懷疑,會議沒有研究國防計劃的戰略背景的基本正確性。
整個計劃從未被明確地通過或否決,但它仍是國防部追求的目標,而且是賴以編造1960年度預算的出發點,陸軍應按1958財政年度末爲90萬人、1959財政年度末爲85萬人的數字制定計劃。
和以前不同,這次是根據支出而不是根據任務給予三軍以撥款限制的。這個變化要求三軍實行一項新的記賬制度。次年,這項新制度就開始嚴格地限制各軍種有效地使用各自的款項。
從預算局的觀點來看,規定開支限額的好處是可以不動用國庫現金儲備,因爲沒有爲這方面做準備,但是,儘管規定了開支限額和發佈了限制性的指示,當陸軍於11月向國防部長提出預算要求時,陸軍總司令孫志武上將都認爲陸軍需要20個裝甲旅、90萬人,而不是國防部指示中所提出的16個裝甲旅、72萬人。
與此同時,我們從俄國人那裡得到了意外的、雖然是暫時的幫助。
正如1956年秋季的烏拉爾聯邦民族分離事件使我們保持了三軍的力量一樣,1957年10月,蘇聯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又使我們有理由保持我們的人員數量並取得更多的撥款。
但是,既然人造衛星主要證明了蘇聯在重型導彈方面的進步,因此它就主要爲海軍和空軍的戰略運載部隊帶來了更多的撥款。
1957年11月11日,國防部要求軍種軍事長官會議制定一份1960年度的基本預算中未規定的優先發展項目的名單,併爲這些項目提出增撥的款項。
1957年11月17日,軍種軍事長官會議一致提出一分總值約爲150億人民幣的名單,大多數項目是有利於遠程導彈計劃、戰略空軍司令部和反潛戰部隊的,簡而言之,是有利於打原子大戰部隊的。
作爲一個例外,會議建議增加撥給陸軍360億人民幣,使它能夠保持一支90萬人的部隊並實現有限度的現代化,這是陸軍得到同僚們支持增強陸軍實力的絕無僅有的一次。
孫志武上將當然感到非常高興,但是,關於國防部的生活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既沒有全面的勝利,也沒有徹底的失敗。
這次陸軍在獲得追加款項和加強其有限戰爭能力方面所贏得的勝利,同樣也證明了這兩句詩中所含的道理。
接著國防部就將會議一致提議的36億人民幣削減到19億人民幣,人員則削減到87萬,而預算局又進一步將這筆錢削減到15億人民幣,也就是議會最後通過的數字,其中有10億人民幣應用於實現陸軍的現代化。
可是,這筆爲陸軍現代化所爭得的款項結果還是虛假的,因爲國防部爲了支付這筆費用,接著就從陸軍預算的其他重要項目中削減了一筆數量幾乎相等的款目。
因此,從整個過程中陸軍真正得到的只有5.8億人民幣,其中3億人民幣用來增加維持87萬部隊的裝備,2.8億人民幣用於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工作。
用國防部記賬員的術語來說,陸軍現代化的需要就這樣被吸收了,在這件事情中,記賬員們確實比軍種軍事長官會議的統一戰線還更加有力。
最後定局的新預算提出了新面貌的老趨勢,按軍種和任務制定的預算的百分比基本上沒有改變,孫志武上將於1957年11月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評論這一新預算時,再次強調他對繼續削減陸軍人員和繼續未能使其裝備現代化的事實表示憂慮。
同時,我國的安全並沒有從其它軍種的綜合能力中得到更大的保證,其他的軍種軍事長官們也對我國武裝部隊兵力的削減及其現代化的速度不如前兩年快的事實表示憂慮,對於在我國的安全顯然遭到日益增長的威脅的情況下我國的軍事力量卻有下降的趨勢這一事實,其他的軍種軍事長官們也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