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軍之所以堅持在維特設防,是由子有6條主要公路在此交匯,因而成爲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正因爲如此,蘇軍也充分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
12月17日,中烏盟軍調遣第8裝甲旅和前線作戰司令部前往維特,他們在途中遇到了正向西撤退的車羣,出現嚴重的交通阻塞。
與此同時,蘇軍也遇到嚴重的交通阻塞,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快速前進,這樣一來,中烏盟軍就有了充分的時間選擇最好的防禦地點,在當天晚上前,已經在維特周圍建立了一處防禦陣地,擊退蘇軍幾次強攻。
這幾次行動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爲他們拒絕了孫志武上將12月20日提出的撤回部隊的建議。孫志武上將沒有繼續堅持己見是非常明智的,因爲在第二天,蘇軍第66坦克軍就發起了一次全面進攻。
黃昏以前,蘇軍進入維特,迫使守軍在西部又建立了一道新防線,在新的防線上,守軍又擊退了蘇軍幾次不計傷亡的瘋狂進攻,但到了12月22日早晨,駐守防線的守軍已經損失了近一半的坦克。
守軍邊打邊撤,於12月23日有條不紊地退到了薩姆河後方,同時,蘇軍未能取得任何重大進展,他們的運輸隊一直困在擁擠狹窄的城鎮街道上,無法快速前進。
另外,幾乎被凍僵的蘇軍士兵開始衝入平民家裡搶劫衣物和食品,有的還呆在房間裡取暖,這樣一來,經常有人掉隊,蘇軍部隊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
更加槽糕的是,蘇聯第6坦克集團軍的部隊也進入了維特,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地區堵塞的交通,蘇聯指揮官深受交通堵塞之苦,在幾英里以外就走下指揮車,徒步進入維特。
維特鎮的戰鬥和巴斯托尼地區重要交通要道附近的戰鬥是同時發生的。
12月19日,就在守備部隊一切準備就緒前,蘇軍各級指揮官開始對完成此次任務疑慮重重。
第二天,巴斯托尼地區守軍嚴陣以待,準備消滅一切來犯之敵,擔負此次防禦任務的主力是第3個機步營,1個炮兵營,1個保障營,1個坦克營及其附屬部隊,僅擁有10000多人的兵力。
擔負支援任務的是第8裝甲旅的4個營的作戰羣,其戰鬥羣在巴斯托尼東部遭到蘇軍猛烈攻擊,損失慘重,但與之相比,第9裝甲師的第236機步營損失更爲慘重,整個部隊支離破碎,只有一個加強給他們的牽引炮兵連還算完整,連級坦克部隊被編入排級單位,置於霍華上尉的領導之下。
剩餘人員被編成一支臨時特混部隊,包括步兵、失去坦克的坦克乘員、勤務人員和其他各類人員,他們幽默地稱之爲勝天小隊,雖然編制不正規,但精幹有力。
炮兵部隊的情況較好,擁有第9裝甲旅的一個正規牽引火炮連,裝備了105mm口徑榴彈炮,另外,第8裝甲旅志願這裡的炮兵部隊還擁有4個裝備105mm牽引火炮的火炮連,這樣一來,中華軍部隊在前線的火炮總數就達到了130門。
指揮官麥夫將軍對這些武器進行了縝密部署,確保它們能夠覆蓋巴斯托尼周圍整個防區,直至村莊外面的觀察哨。
12月20日下午,麥夫將軍拜訪了雷鳴上將駐訥沙泰勒的司令部,在被問及巴斯托尼還能堅持多久時,麥夫少將回答說,即使蘇軍對陣地形成合圍之勢,他們至少也能夠堅持3天。
但是,雷鳴上將對此表示懷疑,只能暗自祈禱訥沙泰勒和巴斯托尼之間的公路千萬不要被蘇軍切斷,如果被切斷,這些部隊將被團團包圍。
當麥夫少將離開雷鳴上將的司令部時,他命令司機全速前進,以免公路被敵人切斷,幸運的是,在他返回自己的司令部30分鐘後,公路才被蘇軍切斷,巴斯托尼已被蘇軍包圍。
在未來兩天裡,蘇軍進行了幾次偵察,但沒有進攻,只是繼續集結攻擊部隊,這裡的中華軍第8,9裝甲旅混合部隊的全體官兵面對蘇軍的包圍鎮定自若:第506工兵營的溫家建上尉說,傘兵都說正期待著被包圍,我們中華軍沒有傘兵,未來會有,而現在就是我成爲傘兵的第一步。
但是,麥夫少將卻憂心如焚,因爲彈藥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短缺,食物和油料日趨減少,既然如此,守備部隊只能耐心地等待。
12月22日中午時分,駐守前沿陣地的部隊異常吃驚地發現4名蘇軍舉著白旗朝陣地走來,隨即,兩名軍士帶上一名會講俄語的士兵走出指揮所,探究來訪者的真正目的。
4名蘇軍中有2名軍官和2名士兵,其中一名軍官用嫺熟的中文向他們解釋道,他們希望與該地段守軍的指揮官對話。
4名蘇軍被帶到作爲臨時指揮所的一處農舍,史強中尉將2名蘇軍軍官帶進連指揮部,讓2名士兵留在外面等候,然後,蘇軍軍官將一份最後通牒書交給了連長詹嘉園上尉。
蘇軍在最後通牒書中威脅中華軍儘快投降,不然他們的大炮將把巴斯托尼夷爲平地,這個最後通牒實爲無恥之舉,因爲蘇聯第5坦克集團軍沒有足夠的大口徑火炮,根本產生不出如此巨大的威脅。
消息逐級上報,最終經由麥夫少將的參謀長穆爾德上校之手呈遞到了他的手裡,麥夫少將詢問最後通牒的內容。
穆爾德上校說:“他們建議我們投降。”
麥夫少將回答道:“哦,見鬼去吧!";
麥夫少將召集參謀人員,詢問如何回覆蘇軍的最後通牒,他們苦思冥想,很難找出合適的回覆。
最後,高級作戰參謀金納德中學告訴麥夫將軍,他的第一反應是對最後通牒的最好回覆,參謀人員紛紛贊同,麥夫少將起草了一份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最後通牒回覆書。
上面寫道:致蘇軍指揮官:
見鬼去吧!
中華軍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