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一直下雨,葉奮韜知道,這是1939年的天津特大洪水發生的前兆,加上日本人在天津郊區炸堤,災情會更嚴重。
“瑩妹,這些天爲什麼一直在下雨?”他明知故問。
“這你就不懂了,天津一帶,每逢陰曆六月二十八,大大小小總要鬧一鬧天氣。人們都說,那是禿尾巴老李回家給他母親上墳,所以不是下雨就是颳風。”
“沒聽說過,這裡面有什麼故事嗎?”
“我給你說說,還天津人,嘛都不知道。”
相傳天津市郊有個李家莊,這地方連年乾旱,莊稼歉收,老百姓盼雨都盼紅了眼。
李家莊有個姑娘叫秀琴,父母雙亡,她孤身一人。龍年的一天,她到開窪挖野菜,喝了地井裡的水,肚子一天天大起來。
不久,她生下一條小黑龍,又不敢聲張,就想偷偷地把它扔掉。夜裡,秀琴把小黑龍帶到開窪,嘟嘟囔囔地說:“不是我心狠,我一個閨女家,怎麼就懷上了龍胎呢?你是哪裡來的還到哪裡去吧!”
秀琴雙手輕輕地把小黑龍放在草地上。說來也怪,那小黑龍就地打了個滾兒,變成了黑胖黑胖的黑小子,跪在地上摟著秀琴的腿說:“娘啊!您千萬千萬別扔我,日後我一定要報答您的養育之恩。”秀琴心軟了,又悄悄地把小黑龍抱了回來。
小黑龍又孝順又能幹活,從來不惹他娘生氣。他們的日子還算過得去。這一年,多日不下雨,河底幹得龜裂,水井都打不上水來。
六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太陽像個火球懸在當空,蒸得大地冒熱氣。小黑龍說:“又是那條火龍在作孽,照這樣下去,老百姓全得被折騰死。”
秀琴說:“老天爺怎麼不睜除了那孽障。”
“彆著急,娘啊!今兒我要降伏它。”
“孩子,別說傻話了,你哪有那本事。”
“不信,您等著。不過有一條,您必須依我。”
“我依,說吧
!”
“屋子裡有嘛動靜,您也不要睜眼。”
“好吧。”
說著,他娘就閉上了眼睛。頃刻之間,屋子裡好像颳起了大風,鍋碗瓢盆丁當作響。突然一聲巨響,把他娘嚇了一跳。睜眼看時,但見一條龍騰空而起,張牙舞爪在頭上盤旋,她一回身關門,咔嚓一下子掩掉了龍的尾巴,小黑龍痛得一溜火光一下竄入雲天去了。
別看小黑龍成了禿尾巴,因爲他一心想著爲老百姓造福,依然帶著傷痛去鬥那火龍,只幾個回合,他就把那火龍制伏了,然後布雲播雨,很快下起了傾盆大雨。
小黑龍如魚得水在天空正玩得痛快,忽聽李家莊傳出了哭聲,原來是他昇天時嚇死了他的親孃。鄉親們幫著埋葬了他娘。
小黑龍異常悲慟,心想:“生我養我的親孃已經沒有了,我還回李家莊幹嘛呢?”於是他長嘆一聲,遠走高飛了。
從那之後,每逢他孃的忌日,就是六月二十八這天,他都要帶風攜雨回李家莊祭奠他的母親。
這條斷了尾巴的小黑龍被人們親切地稱爲禿尾巴老李。
“這樣啊!原來還是一條有情有意的好龍。”
1939年7月下旬,天津悶熱,不見一滴雨水,山西方向、太行山脈連日暴雨,出現洪水,天津水文專家們估計那洪水一個月後才能到達天津,即使泡了天津,估計最深也就10釐米,一週後即可消退。
1917年大水之後,天津人汲取教訓,防洪上做有一些準備。
千百年來,天津地區十年九澇,澇慣了,泡水10釐米,算是樂觀的年份。不想洪水迅速地衝到眼前,排山倒海般壓向天津,天津人匆忙應戰,無奈戰線太長,1939年8月20日,陳塘莊大堤崩潰,洪水頓時衝入市區。
第一重災區:1939年8月20日下午三點左右,陳唐莊大埝決堤,小劉莊、土城、東樓、謙德莊和佟樓等周圍地區成爲重災區。
第二重災區:1939年8月20日下午五時左右,南運河決口,洪水漫到牆子河,海河沿岸的天津英租界、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等周圍地區成爲重災區
。
第三重災區:1939年8月20日晚上九時左右,洪水漫到天津老城,南市和廣開西南城角等周圍地區成爲重災區。
第四重災區:1939年8月29日,海河馮家口決堤,大直沽、大王莊、唐家口、東局子、沈王莊和郭旺莊等周圍地區成爲重災區。
第五重災區:1939年8月30日,李公樓、鳳林、合浦各村和西南隅等周圍地區成爲重災區。
由於事先做好了準備,葉奮韜很快作了如下的佈置。
1.基金會自己生產的藥品,像消炎藥,消毒水,各種紅藥水,紫藥水,紗布等等做成急救包的形式。
2.每日施放饅頭,大餅大人每人一斤半,小孩半斤,早晚且供給小米粥。
3.建立慈善住所,還給收容所提供取暖所需的煤火、柴草等物品。
4.從鶴竹堂藥店和其它的中藥工廠緊急訂購防瘟藥品。
說起鶴竹堂藥店,它是民國五年(1916年)在東門裡大街鼓樓附近創辦。創辦人張鶴田曾爲直隸都醫官,素以婦幼科蜚聲沽上,後又在北京太醫院任御醫,多次爲皇上和皇太后治病頗有奇效。慈禧曾親賞御筆福、壽字各一幅,光緒帝也賜黃馬褂一件。
民國五年(1916年)因不滿袁世凱稱帝,藉故回津後開設了鶴竹堂藥店,因張老醫師的盛名,店堂內每日人流不息。張先生十分提倡並奉行善爲醫之本,醫爲善之用,行醫行善也的信條。他們多年來還形成了一個不欺生,不阿貴的規矩。
作爲黑字秘密的中藥來源基地,本來黑字平時就投入巨大的資金和人力,儲存了大量的成藥和原材料。
5.暫停黑字的一切活動,以搶救人員生命爲第一準則。
一時間,意德慈善基金會和鶴竹堂藥店名聲鶴起,一時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