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以後日僞統治北平的初期,市民們還能吃到一些玉米麪、麪粉和小米等。
吃不起玉米麪的極度貧困的百性只能買黑色的混合面吃,北京人把玉米麪叫棒子麪,1937年到194年1斤漲了七十倍。
混合面是黑色的,含有高梁面、泥沙、糠和麻等,蒸出的黑色饅頭,一搿就碎,有一股酸味,還有絲連著。即便是從不挑食的狗,餵它一塊黑麪饅頭還是王米麪窩頭,它都搶著吃,而這混合面的,它只是聞了聞沒吃。
自從日軍42年開始控制糧食以後,普通市民就只能吃到日僞限量配售的混合面,即由各種雜糧混合一起,攙上麩皮、米糠、玉米核、橡子粉等磨製而成的大雜燴,不僅難以下嚥,而且,因其成分複雜,有的不免含有病菌。當時老百姓紛紛反映,有的人腹痛拉稀,有的人大便乾結拉不出來。
一九三九年一月份,一斤玉米麪八、九分錢,到一九四二年底就上漲到一元零五分。一九四二年,日寇先後在一些大城市實行糧食配給制度,配給數目極少,遠遠不夠食用。
在華北,大米白麪爲日寇軍糧,禁止一般人食用。城市裡日寇配給的糧食是由豆餅、樹皮、草根等製成的混合面。就是這種混合面配給的也很少。因而普遍發生飢餓現象,經常有人餓死。
救人變成了黑字首要的任務,只要願意到無人區去的老百姓是有多少接受多少,起碼能保證吃上飽飯
。
遠在重慶的姚水光也接到了葉奮韜的指示,其中挽救生命,爭取人才是兩條一定要做好的事。
看著抗戰大後方四川的民衆在飢餓線上的生活狀況分析,他感覺任務是不容易完成的。
他把目標首先定在了知識界。
一般學校老師的薪水,每年最多的是法幣30—36元,其次是20—30元,再其次,甚至還不到10元。
前兩項是代表學校經費充足的高小校長及一般小學教員。他們的收入,除了這些微薄的硬工資以外,就沒有別的了。最初制定的時候是法幣和大洋等值,生活還是有保障的。
分析一下他們的支出,最低有哪幾種?到底需要多少錢?
在一般的學校,煙、茶、油、炭要自己出,筆、墨、紙也要自己出,衣服費、零用費、膳費當然更要自己出,其餘還要應酬校董、鄉人、朋友及醫藥用款。
膳費在過去每月最高不過9元,現在卻非15元不可。米價的騰飛,實在令人可怕。在抗戰前每鬥是1元左右,抗戰後特別六二一大轟炸以來,就由1元、2元、3元一直升到4元5角,平均每人吃稀飯單算米錢就要9元,此外柴、鹽、米、菜都漲價幾倍。這樣一來,教員由吃飯,轉到喝粥吃番薯。由三餐不得不變爲兩頓,餓著肚子過活。
1941年,四川省開始普遍實行徵收學米制度。就是小學生入學時繳納穀米,辦法是,高小學生收一斗,初小學生五升。願意多繳也可以,家境貧苦的免繳。
這辦法對教師們的生活,多少是給予了一點補助。學米的收入,差不多已夠解決他們一學期吃飯的問題了,然而有家室的教師們仍舊是困苦的。那30塊錢的幹俸,如何能養活一家人呢?
西南聯合大學的伙食,在抗戰頭兩年還算可以,由於物價尚未上漲,溫飽大多不成問題。
但到40年代後,隨著通貨膨脹,師生都感緊張。尤其是學生,遠離家鄉,許多人無經濟來源,更爲窘迫
。大多數學生都參加自辦的大衆廚房,每人每月伙食費隨物價上漲而漲,另外也可以在小廚房包飯,甚至個別在教授廚房私包,自然這價錢都層層相應往上漲的。
大衆廚房的伙食,一般早上是稀粥就鹹蘿蔔絲加點兒花生豆。中晚八人合吃,四個菜加米飯。10天一結賬時,可以集體打一次牙祭,也有極少部分同學,每天只能大餅兩塊,配辣椒豆瓣醬加白開水了。
教師的生活比學生稍好一些,但也很困難,跟戰前無法相比。三天兩頭請客聚餐也取消了。連像金嶽霖這樣的美食家也不得不閉緊嘴巴,只能偶爾設法弄塊西點解解饞。一些單身教師和青年助教,便也跟學生一樣自辦飯糰,改善生活就難以提上日程了。
40年代,學生食堂的伙食供應,通常有滲水發黴的黑米和見不到油鹽的白水煮青菜。每天只吃兩頓飯,生活得不到保障。爲了繼續學業,維持生活,有一半以上的人兼做商店會計、中小學教師、家庭教師、機關學校文書等。由於生活沒有著落,許多學生被迫休學,有的則時斷時續,有的甚至讀了六七年大學才得畢業。
從1941年以後,西南聯大參照其他學校的辦法,在教職員月薪之外,每月增發各種名目的生活津貼,由此薪水改稱薪津。
教職員的和公務員的名義月薪類似,因有政府明文規定的死標準,不能逾越,只能作象徵性的晉升。在西南聯大校方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提高每月的生活津貼。首先是按照市場大米漲價的情況補助各家每人每年一石(160市斤)大米,以保障最低生存條件。此外,則是愛莫能助了。
但是,誰都明白,對一個即便是三口之家來說,一年160斤大米還不是杯水車薪,給人的感覺是活著並餓著。
一個名字是中華復興會的組織建立起來,一棟三層的辦公樓倒不是很大,但佔據了馬路很寬的距離,後面是附屬的院子。
整個院子其實是一個大的食堂,只要是上學的學子在初中以上都可以加入中華會。每個月交一塊大洋,就可以中餐和晚餐吃到一葷一素兩個菜和充足的米飯和饅頭。
在此處不遠的地方,一座三層的醫院也在建設中。
當然,少不了的是一個難民臨時的避難所,簡易的棚子加上每天免費供應的飯菜,至少生命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