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那天,林葉又去了一趟“玉佛寺”。
寺廟依舊,人和事卻已不同。不管怎樣,願自己,願陳文軒,願萬曉師兄,都有好的歸宿。在自己遠在異鄉的日子裡,願家人安好。另外,也當是給外婆和奶奶說下情況,她和陳文軒的初戀緣分已盡,另外,她要遠行到他鄉求學。
*****
那天,有機會和寬**師聊了聊。
林葉請教了寬**師幾個問題。
“人生命運因何而定?自然宇宙如何運作安排?人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麼?”
寬**師的解釋,林葉覺得自己不一定都聽地明白,畢竟自己還是個俗人。
法師大致說的意思是:前世因果,今世緣份;今日種因,來日受果。
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方面是前世所作善惡根據三界內法則所受業報,也就是佛家所謂業力。另一方面,人今世所作所爲會產生顯於未來的新的果報。過去的已經過去,無法改變。有過則改無則加勉。無論過去是善緣還是惡緣,接受並以積極的態度以真誠善意去對待,這是消除業力最好的方式,是對自己對周圍人最好的方式。對外界事物的心態和反應決定人當下的感受和言行,從而影響未來。這就是每個人當下選擇的意義所在。
唯有當下是最重要的!全心活在當下,方能把握現在,創造最好的未來。
然而,無論善報還是惡報,都是在三界六道輪迴之內,皆是無常。人人皆有佛性,但認識自己佛性的開悟程度不同。要解脫超出六道輪迴,得到永恆自在(究竟涅槃),需要找到修行之法,精進修行,直至大徹大悟。
******
想起奶奶當年給自己取名字的寓意,林葉也請教了寬**師。
寬**師解釋道:“據說釋迦摩尼當年在菩提樹下打坐49天后開大悟,被成爲佛陀,即開悟的人。那時正巧一片樹葉飄落到佛陀手中。佛陀了悟日月星辰、時間、心識...一切都在這一片葉子中。那一刻,這片樹葉,是佛陀,是萬物,佛陀、樹葉、宇宙融爲一體。所以,有人說,一片葉子,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反映了宇宙萬物同一體乃是自然的本質。”
雖然還無法領會佛陀“一片葉子就是整個世界”的境界,但林葉很感謝奶奶給自己取這個名字的寓意及奶奶所寄予的期望、祝福。
突然間,林葉心裡升起一種感觸:
“寧放棄世間萬般千種寵愛,願成爲佛陀手中那片樹葉。”
人類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美好之中往往有很多牽絆、無奈、甚至痛楚,而佛陀的愛,是那樣自然靜美無所求;佛陀的愛,是那般慈悲圓融。林葉那一刻真願融於宇宙中,與佛陀與萬物同一體,不再困惑、不再迷茫、不再煩惱。
******
正月初九,林葉帶著簡單的行李,告別家人,離開故鄉,啓程去了遠方.....
女兒第一次遠行,林葉的父母擔心難免,但他們素來知道女兒凡事自有主見。世界那麼大,就隨她去見識吧。
林葉離開後,母親忍不住放聲大哭,父親難得地溫言勸慰,母親才止住眼淚。從那之後,父母甚少吵架,也許是吵了大半輩子,終於吵夠了.....。
當萬曉和陳文軒收到包裹的時候,林葉已經抵達南半球。
******
有人說未來其實從不是可預測的。因爲,當你預測的時候,它就已經改變。如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狀態,永遠處於有和無的疊加不確定狀態!而一旦我們觀察它,就會瞬間塌縮成某一確定形態。
曾經相伴一程的朋友,
過去的已經過去,
未來,他們是否還會有緣再相見?
命運的齒輪轉動,
未來不可預測,
唯有珍惜當下,把握現在,努力、珍惜、前行!
這就是活在每個當下,人的努力之意義所在。
而我們每個當下的選擇和努力都在創造著我們的未來。
*******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有句話,表達了活在當下的意義:“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再糾結留戀;全心於當下要做的事;不去預測迎合未來。
曾國藩另有一句話說道:”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意義是說君子只專注自己的耕耘,爲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盡全力,不問收穫,不去計較天意。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天助自助者,天意會成全用心奮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