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萬曉特別買了一套紫砂*茶具送給林爸,好茶配好壺。
紫砂壺是中國一種傳統茶壺,相傳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間。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紫砂礦土,由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基本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因產自江蘇宜興,又稱宜興紫砂。好茶者認爲,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因其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壺使用越久,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因紫砂壺吸色吸味的特點,有“一壺不侍二茶”之說。當年蘇東坡用紫砂陶提樑壺烹茶,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
這紫砂茶壺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傳統開壺方法,分爲熱身、降火、滋潤、重生四個步驟。聽這名詞,外行還真不懂。而外行的林葉由此對祖國茶文化更是大爲讚歎。
第一步熱身:首先將剛買回來的紫砂茶壺,用沸水內外沖洗,將表面塵埃除去,然後將茶壺放進沒有油漬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兩小時,這樣茶壺的泥土味及火氣都會去掉。
第二步降火:將豆腐放進茶壺內,放一倍水煮1小時。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將茶壺殘餘的物質分解。
第三步滋潤:將買回來的甘蔗切開後,放在煲內。沒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後再煮1小時。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夠讓茶壺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潤。
第四步重生:最後便是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茶葉,放人茶壺內煮1小時。據說這樣茶壺便脫胎換骨,吸收了茶葉精華,第一泡茶已經能夠令品茶人齒頰留香。
據說真正懂紫砂的人,這一把壺,只泡一種茶,因爲紫砂壺會吸收茶湯的滋味,在開始用的時候,甚至會覺得茶湯有些莫名的寡淡,其實是被壺吸去了。然而用久了,就會發現,茶湯特別的美妙。所以,真正的紫砂高手,可不是隻有一把壺,而是會有很多把壺,不是擺設而是日常啊。
另外養壺也自有樂趣在其中。懂紫砂的人們說萬物皆有靈,這把壺用的時間長了,就似乎和用壺的人有了自然的溝通,這叫做以心養壺。
萬曉特意把宜興紫砂,如何開壺、養壺的內容寫下來帶給林爸。林爸非常高興地收下了那把紫砂壺,也等於是認可了這位女婿。
從那以後,那把壺成了林爸的好朋友,林爸喝茶的境界自此提升了一個檔次了呢。
萬曉給林媽送的是一副德國產的防藍光老花鏡,偶爾做針線看書寫字就不用那麼費眼神兒了。而給林翔則直接包了1000元結婚禮包,他們小夫妻倆自己自由支配。
午飯的時候,不喝白酒的萬曉還陪林爸喝了一小杯白乾,雖然是很小的白酒杯,但那可是酒精度45的白酒,林葉怕把萬曉喝醉了,偷偷給他酒杯裡饞了點水。
午飯後,林葉洗碗收拾,父母和萬曉單獨聊了聊,聊的什麼內容還都不告訴她。只是,那天之後,父母都對萬曉很滿意。母親說很放心把女兒交給他。
**************
下午,林葉帶萬曉去了玉佛寺。林葉從小和這玉佛寺頗爲有緣,信佛的奶奶以前常帶小林葉到寺裡拜佛,還講了不少的佛教道理給她聽。而外婆生前也惦記她的婚事。這次就當把自己命定之人帶給奶奶和外婆看看。
在寺廟裡,他們見到了法師寬宏師父,得知兩人日常都吃素,法師非常高興,連說“善哉,善哉,很難得。”法師還特意和萬曉聊了幾句。
臨了法師說了一句:“你們之間緣分很深,珍惜緣分。”兩人道謝後離開。
有萬曉在身邊,林葉的心很安,感恩上天讓她擁有今日的這份幸福。
傍晚,萬曉坐班車返回城裡。
晚上,母親和林葉,母女倆聊天許久。林葉非常開心父母和弟弟對萬曉都很滿意。母親還特別說:“把我閨女交給這小夥子,媽放心。”這應是丈母孃對女婿最樸實且是最高級別的誇獎了吧。
想到過幾天要去見未來婆婆,林葉不免有點不安。母親安慰地說道:“婆婆和媽當然立場和想法不一樣。但是不管咋樣,你要尊重長輩,心裡先接納她爲自家人。緣分天定,是你的跑不掉,就大大方方去。我閨女絕對配得上她兒子。”
噢,沒想到,母親說出這樣一番話,林葉不由地一陣感動,心裡也更覺得踏實了。
**************
*紫砂陶有五大特點:
第一、紫砂陶是從砂錘鍊出來的陶,既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蘊。
第二、砂質茶壺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時日能增積“茶鏽”,所以空壺裡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於洗滌,日久不用,難免異味,可用開水泡燙兩三遍,然後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變。
第四、冷熱急變適應性強,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脹裂;而且砂質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均不燙手。
第五、紫砂陶質耐燒,冬天置於溫火燒茶,壺也不易爆裂。
這就是古今中外講究飲茶的人,對紫砂壺青睞有加的原因。
當年蘇東坡用紫砂陶提樑壺烹茶,曾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