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個月,林葉正常地工作學習,和萬曉他們正常地一起討論,偶爾一起吃飯。六月底托福考過了,610分(大約相當於新託福100多分),成績還可以。萬曉曾經只準備了兩週,上場就考了640,真沒法比。
林葉沒有跟任何人說自己的計劃。
默默地聯繫出國讀研究生,申請獎學金。
她只有拿到全額獎學金才行,包括學費和生活費。
*****
在林葉默默地忙著準備出國的那段時間,陳文軒,並不好過。
如果說大學四年級那次林葉那句分手的氣話,令當時的他失望傷心,加上聽到好友曾揚所述而產生誤解令他感到自尊受傷, 他當時的反應也是有些賭氣的成分的,但那時他心底裡其實是仍存著希望的。而這次,一向在關鍵時候能膽大出擊的陳文軒覺得自己完全沒有了主意。
爲什麼他們會到這一步?
或許是這兩年工作太忙忽略了她,令她覺得自己不再如過往那般對感情那麼投入對她那麼用心?
或許是學業上落後了她一步,自己急於希望通過工作上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或許是工作環境變化了自己的心理產生了某些連自己也未曾覺察的變化?
林葉,這個女孩,經過了生活中種種,始終是個單純真實的女孩,或者說甚至有些小小的傻氣;和自己在外面見過的成熟聰明幹練的女性相比,她就像個小女孩?
如果說,李豔的成熟大方曾讓他有所好感,秦琳的氣質曾令高中時期少年的自己有點新奇的心動,那是因爲她們正好比同齡的其他女孩更成熟了一些。但真正佔據了自己青春時期整顆心的是林葉!那麼,自己喜歡林葉的是什麼,是她的單純、認真、真實麼?
陳文軒心想,林葉對自己最失望的恐怕就是因爲自己對未來沒有想法,對目前這份工作放不下。陳文軒不得不承認自己現在似乎沒有了當年的勇氣、闖勁兒和大膽。安穩的工作,安穩的家庭,似乎是他現在所想要的。這點上,林葉的認知沒有錯。做爲男孩,他一直逃避去想未來的事,是否也是一種膽怯?
陳文軒那段時間的痛苦,可以說是三重的:
第一重,是一種說不清楚的他自己甚至不願意承認的自責和內疚。”是她提出分手的,不是我!”可這是多麼無力的辯解。
第二重,他和林葉之前多年的緣份,一個早已放進心裡的,對自己而言特殊的,屬於自己的人,突然離開了,心裡的那個位置空落落的。陳文軒感到疼痛並伴隨著一種難以名狀的寂寞。
辦公室那部電話,院子裡他們曾經坐在一起靠過的那棵樹,整理在一起的厚厚一疊所有的她的來信...這些無一不勾起他對曾經的美好時光的記憶,那麼甜蜜的酸楚的,歷歷在目。
第三重,失去後更覺得珍貴。或許林葉提出分手的那封信,如棒喝,促使陳文軒想了很多事情,反思自己的狀態。林葉之前的信裡,幾次提到,希望他主導這份感情,希望他勇敢,希望他有信心,牽著她的手往前。也許是自己的猶豫、自己的鬆懈,讓自己失去了這個可愛的女孩?
“我們能否重新開始?”那天,電話裡,他這麼問林葉的時候,自己心裡是否真正有了答案?
想起那個纖細的看似柔弱的女孩,不遠千里第一次乘坐長途火車去看他,到站看到他時她那光彩洋溢的笑臉;想起她到車站送他,離別時不捨的眼神及發紅了的小鼻子;
記得有次高中老同學聚會的時候,紀翔曾由衷地對林葉有過“天真而單純,柔弱而堅強,大智而若愚”的評價,鄭魁也表示非常贊同。陳文軒突然覺得,紀翔是不是比自己更理解林葉,而這想法讓他心更疼。想起林葉那段“女爲悅己者容”的解釋,自己是否太久沒有好好地傾聽她的心聲,貼近她的思想?
而陳文軒,終於明白,真正讓自己動心的正是林葉的單純、真實,甚至那一絲淳樸自然的傻氣,那是這個女孩閃光的所在。而自己,好像好久沒有好好地去珍惜去在意;愛情的果實不是等待來的,而需要用心澆灌,培植。
該如何抉擇?是否還有機會追回這個曾經佔據自己整顆心、曾經是自己整個世界的女孩?
*****
天意的安排,林葉終於得到了來自南半球一所名校的獎學金,攻讀碩士學位,導師是一位澳籍印度人Prof. Singh,皮膚較白的北印度人,五十來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從事多媒體信號分析領域的研究。
在實驗室跟著幾位師兄他們做項目所學所積累的科研經驗,林葉對這次申請很有幫助。
毅然放棄在D大的一切!對導師範教授感到抱歉,所以在離開前拼命把手邊所有工作做好,另外,也推薦魏英傑的男朋友湯浩然讀範教授的研究生,多少算是彌補。
辦理出國證件及簽證的過程中,往來的信件都寄到魏英傑那兒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