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思維知古鑑今
關於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分析現狀、認清趨勢、把握未來的歷史眼光和智慧。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歷史思維是運用抽象的歷史概念和理論,通過分析與綜合、比較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方法揭示歷史事物的本質與規律的一種思維方式。歷史思維通過對史料的闡釋與概括,揭示歷史內在的規律,使人們充分認識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規律性。只有通過邏輯思維,才能把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史料梳理成一個系統,並進而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的方法,把歷史事件與歷史過程上升爲概念的認識;只有形成歷史概念,才能夠對歷史進行概括;只有概括,才能揭示歷史的普遍性和因果關係,發現歷史的本質。
歷史思維的第一要義是要重視歷史。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彙。歷史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繫是不可能割斷的,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們黨始終注重運用歷史思維來分析現狀,認清形勢。毛澤東同志善於運用歷史思維來考察現實,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就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鑑,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鬥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都十分深遠。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週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進行第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不僅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也具有很強的歷史感,體現了深遠的歷史眼光、深厚的歷史智慧和深邃的歷史思維。比如在論述反腐敗鬥爭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瞭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啓迪,有利於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在談到如何處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的關係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此外,他關於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回顧分析,關於如何評價黨的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深刻論述,也都體現了深邃的歷史思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