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魅力在於引領有希望的未來
具備超前思維是領導工作的應有之義?!邦I導”這個詞語,由“領”和“導”這兩個字組成,領導的意思是帶、引、率,都有指引方向的含義。能夠指引方向的人,才能夠叫領導,既然他能夠爲大家指引方向,那麼必然要求他比大家看得更遠。毛澤東指出:“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斯大林說,沒有預見就不叫領導,爲著領導必須有預見。”很難想象,一個對所在單位的未來發展方向一片茫然的領導,能夠帶領大家幹好事業,其前景就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一樣讓人擔心。
超前思維是領導幹部決策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決策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尋求並實現某種最優化目標而進行的活動。作爲一名領導幹部,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決策,而決策離不開思維,特別是超前思維。
做出任何一個決策都要考慮到這一決策是否可行、後果如何,而科學的超前思維往往能實現正確的決策??茖W預見能爲決策提供最佳方案。比如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在充分研究當時國際形勢的基礎上,推斷世界大戰20年內打不起來,和平與發展將成爲世界的主流,從而做出了裁軍百萬、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的重大戰略決策,啓動了中國的改革
開放事業,爲我國持續至今天的和平建設開闢了道路。事實充分證明鄧小平這一決策的正確性,而他的這一決策是在看準和平與發展成爲世界人民共同願望這一科學的預見下做出的。
具備超前思維可以爲所屬羣體指明目標和方向。一個出色的領導幹部必須具有爲所屬羣體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確定正確的奮鬥目標的能力。方向和目標指的是一個組織在未來一定的時期內所要達到的目的及效果指標。因爲目標和方向的吸引力,可以起到凝聚人心、鼓舞鬥志的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當然,方向和目標不一定正確或合理,而要想確定正確或合理的目標,必須要有正確的預見,即對未來發展變化的趨勢、過程等的預測。在客觀實踐中,有些領導幹部提出的方向和目標不正確,問題往往就出在對未來認識存在誤差。比如,明明條件不成熟,也作爲任務要求羣衆去完成;明明變化的趨勢不明朗,也要羣衆一條道走到底,“一棵樹上吊死”;等等。在“大躍進”運動中,1958年確定要完成的1070萬噸鋼的目標就脫離了實際,非要完成,就只能採取羣衆運動的方式去蠻幹,結果造成重大損失。如果對未來高瞻遠矚,對其中的重大問題都心中有數,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的正確提出也就水到渠成,無論是對其質的規定性還是量的規定性都能作出較爲準確的界定
與把握。
具備超前思維可以爲所屬羣體的發展制定科學的方案和規劃。一個優秀的領導幹部除了要爲所在羣體制定正確的方向和目標之外,還要制定較爲科學合理的方案和規劃。方案和規劃是實現目標和方向的路徑,它比較具體、詳盡,必須考慮到實現目標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性,預見到哪裡可能會有淺灘,哪裡會有陷阱,在哪裡需要什麼部門配合,哪裡需要啓動緊急預案,等等。當年,縣委書記焦裕祿在蘭考任職時間只有一年半,但在這短短的四百七十多天裡,他卻集中精力去解決長期困擾蘭考發展的三大問題:內澇、風沙、鹽鹼。焦裕祿要在蘭考啃歷朝歷代都沒有人敢啃的硬骨頭,身體力行地整治風沙、水澇和鹽鹼地,這些都不是立竿見影的事,甚至有可能出力不討好。但是,焦裕祿作爲一個縣委書記,抓最主要、最根本、最能有綜合效益也最能管長遠的事。他通過植樹造林治風沙、挖溝渠治水澇、深翻土地治鹽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40萬畝農桐間作,大片大片縱橫成網的泡桐林早已替代了草木難生的風沙、鹽鹼和水澇地;不但老百姓的生活溫飽有餘,而且由於有80萬立方的泡桐使得板材加工和民族樂器業成爲蘭考的支柱產業,這是蘭考70餘萬父老鄉親奔小康的希望所在。焦裕祿的超前思維爲蘭考人民帶來了長遠的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