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6章 仲謀之見

第536章 仲謀之見

士族豪強一旦後繼無力,遭受重挫,就可能真垮了,再沒有翻身的機會,可有地有民有兵的門閥,哪怕被打斷了脊樑骨,一樣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門閥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演變,但歸根到底離不開一個兵字。

早期的門閥,其實是不完整的門閥,是依託於西晉這個母體的。

因此,這個時候的門閥,從表面看看起來,你有兵有地有民也沒用,只能當個最底層的小門閥,大門閥幾乎全在中央。

可實際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不是兵、地、民不重要,而是西晉作爲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你地方上那點百姓,田產和部曲,能和西晉二十萬中央軍相提並論嗎?

這可是開國的二十萬中央軍,真正南征北戰的精銳。

要不是八王之亂把這二十萬中央軍給糟蹋完了,劉淵可不敢跳出來反晉復漢的。

可現在徐庶居然還釜底抽薪,直接想要充公豪強的土地分給豪強的部曲,雖然這個時代的士族豪強們還遠遠沒有進化到日後的門閥地步,但本能的對徐庶這個方法感到畏懼、反感和不快。

因此不管徐庶的本意是什麼,他提出的這個計策最能斬斷士族豪強和部曲之間的聯繫。

田產分給自己昔日的部曲了,這些部曲哪怕只是爲了保護自己的田產,也會對舊日的“恩主”趕盡殺絕吧?

陸績等人臉色刷的就變了,雖然他們都算是士族豪強裡的溫和派,但那也是根正苗紅的士族豪強子弟。

因此,哪怕他們從心底裡沒有染指兵權,成爲門閥的想法,但也會很清晰的感受到徐庶的計策對士族豪強的危害。

“主公,元直此計,治標不治本,不但與國法不合,更如元直所言,恐與主公清譽有污,還望主公三思。”

第一個開口的是陸績,其人年紀雖小,性卻剛直。

世界上許多事情就是這麼有趣,雖然陸公紀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可劉封卻知道他是在座諸人之中最沒有私心的那個。

別看陸家是真正的士族豪強,可到了陸績這裡的時候的的確確是沒落了。

窮困肯定算不上,但家資產十不存一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爲族人都把寶換到陸遜那一脈去了。

而且頗爲有趣的是,東吳晚期不算,那時候的江東大族早爛透了,政治上被孫家和權臣反覆打壓殺戮,可不就只剩下吃喝玩樂嗎?

但在二宮之爭前,江東大族普遍還是想要有所作爲的,人才輩出,是真真切切的德、行並舉,能力出衆,要不然也不至於讓孫權感受到空前的威脅,擔心自己兒子會被這些人給架空了。

只可惜孫登早死,逼的孫權只能用自己另外兩個親生兒子釣魚執法,將江東士族盡數坑殺。

別看孫權那麼多個兒子,真正最受他寵愛的,唯有孫登一人。

在東吳政權中前期裡面,各大士族豪強都還有些底線,陸家在這些士族豪強中也算是對平民最友好的一檔,陸遜、陸抗父子倆一直都是謙虛謹慎的性格,生活也不奢侈,尤其是陸抗,更是到了節儉的地步。

且陸家直接掌兵,想要士卒用命,就要對士卒和士卒家眷好,士卒又不是孤身一人,連帶著各個都有殷勤好友,這一延伸開來,一萬人的部曲能給你牽連出十幾萬人的澤被。

陸績本人也是,被孫權發配交州之後,在交州地方廉潔勤政,體諒民艱,大興水利,改善民生,德行能力都屬上乘,被陳壽評價爲“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

反倒是一旁的顧邵等人,私心卻要比陸績多上一點,而且性格也遠不如陸績那麼剛強直硬,雖然心中反對之見更爲強烈,卻都還在斟酌該如何勸諫劉封,而都沒有來得及開口。

顧邵等人沒有說話,可張溫卻坐不住了。

作爲和陸績齊名的東吳四噴,一起被孫權制裁的“諷議舉正”之才,張溫雖然言語不似陸績那般生硬,但敢說話卻是一點都不輸給陸績。

“主公,公績之言,實乃正言,溫亦贊同。”

張溫倒是和陸績有些類似,主要還是站在劉封的立場上著想:“如今朝廷日漸衰退,大司馬公然蔑視朝廷,大將軍孩視天子,天下有識之士,無不切齒痛恨。唯主公父子高舉漢室大旗,振奮人心,萬不可因小利而失人心啊。”

張溫的話本質是和陸遜一樣的,只是把利益說的更加清楚仔細,想要勸阻劉封。

劉封聞言,既不同意,也不反對,而是做了一個稍安勿躁的手勢,隨即詢問起顧邵、陳泰等人的意見:“諸君又有什麼看法?我已有先言,可但說無妨,即便說錯,難道我還會以言罪人不成?”

這話一出,原本還坐得住的顧邵、鍾毓等人屁股開始發熱了。

原本他們其實是不太想發表意見的,這事太過敏感,而且很容易吃力不討好。

因爲在明面上來看,他們勸阻劉封是爲了劉封和左將軍整個集團好。

可劉封有多精明,他們不知道,他們家的老爹們還能不清楚?

況且人的影,樹的皮,劉封能以少年之姿,在這短短五六年時間裡,一手創建出如斯之大的基業,又怎麼會是簡單的人物?

在顧邵、鍾毓等人看來,劉封恐怕早就已經看穿了裡面的利害關係。

眼下要聽他們的意見,不如說是想要確認他們的態度罷了。

“此事雖有礙國法,但情可以原。況左將軍有持節之權,可便宜行事。”

剩下的一衆人等裡,陳泰相對要偏向于徐庶一些,畢竟他家發跡不過纔剛剛三代,且在軍略上毫無建樹,所長僅爲理政治學。

且陳家極其謹慎,到了誇張的地步,簡直和司馬家截然相反。

司馬家是明謹實狂,在表面規則下玩的飛起,各種聯姻頂級門閥,司馬師的三任正室先是夏侯家的姑娘,後是羊家的姑娘,這可都是曹魏頂級名門。

中間個媳婦最次,但也是曹丕四大寵臣吳質的女兒,曹丕活著活著的時候,這位雖然不是頂級豪門,卻享受著比頂級豪門還高的待遇。他可是敢在宴會上直接戲弄羞辱曹真,讓曹真氣的拔刀相向,卻最終奈何不了對方分毫的牛人。

吳質最厲害的一點是,在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的過程中,他居然能同時得到曹丕和曹植的喜愛,這簡直比兩頭下注還要誇張。

當然,這人的人品道德極其敗壞,而且太過阿諛諂媚,行事又小人。曹丕繼位之後,他就徹底拋棄了曹植,然後在曹丕身邊講述曹植的壞話。

等到曹丕死了,他又毫無廉恥馬上掉頭跪舔起了司馬懿,可不論他人品有多敗壞,但他的的確確是曹丕時代的頂級權貴,兒子也在西晉當到了三公,是徹頭徹尾的士族門閥派骨幹。

司馬昭的正室也一樣,是東海王氏,當時曹魏豪門領袖,三公王朗的孫女。

庶長子司馬伷,娶了諸葛誕之女諸葛氏,這又是一個曹魏的頂級名門。 兩個閨女,一個嫁給了荀彧的孫子,一個嫁給了杜畿之孫,京兆杜氏的繼承人,未來第一個文武廟雙優的大牛杜預。

曹睿對司馬懿起疑心可不僅僅是刻薄寡恩,事實上曹睿要真刻薄寡恩,就憑這些聯姻,把司馬懿給弄死都是正常結果。

與其相對的是,陳家除了陳羣爲荀彧看重,娶了荀彧的女兒外,再沒有和豪門聯姻的記錄,也正是如此,陳羣久任三公,兒子陳泰都當到左僕射了,身死族消,後世子孫別說門閥了,連家學都沒有傳遞下去。

本質上來說,陳羣大搞九品中正制,不但不像網上謠傳那樣是爲了討好士族豪門,其實反而是爲了幫助曹魏政權集權中央。

陳家本身就是最另類的頂級豪門,而且也和頂級豪門玩不到一起。

曹睿就是個典型的聰明人,別看他捧著司馬懿,可實際上最倚重的反而是陳羣。

陳羣在三公的位置上一直呆到去世,榮寵之極,晚年甚至還能勸阻好大喜功的曹睿興修宮殿,可見何其得寵。

反倒是都快被吹成曹睿乾爹的司馬懿,被曹睿各種使陰招,下絆子,離間羽翼,幾乎無力掙扎。

要不是司馬懿命太好,曹睿短命暴斃,死前又被近侍背叛,他還真未必能活到和曹爽勾心鬥角。

陳泰的性格秉承父祖,雖然更爲剛強一些,但也強的有限,本質還是屬於有夢想,知疾苦,能共情底層百姓的性格。

陳泰的力挺,引來了徐庶的感激目光,這可是至今爲止唯一一個支持他的聲音。

劉封點了點頭,目光轉到了鍾毓、顧邵、孫權三人的身上。

這三位可是老牌子的士族豪強了,即便算不得士族的孫家,那也是富春當地的百年豪強,對田地的飢渴程度更在士族之上。

劉封這一注視,登時給鍾毓、顧邵、孫權三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即便是已經出仕了的顧邵、孫權也有些承受不住。

三人難就難在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要說自己真心支持徐庶,那簡直是把劉封當傻子。

要說自己反對,可沒有好的理由,也根本說不過去。

想閉嘴,劉封又不讓。

想開口,可爲時已晚,要是早點說,像陸績、張溫那樣,也能對付過去。

可現在再想鸚鵡學舌,那恐怕劉封未必肯放過他們。

就在幾人頭疼不已的時候,孫權突然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主公,元直、公績皆是良言。”

劉封的目光落到了孫權身上,這廝其實能力極強,堪稱文武全才。

雖然軍事上被人連番打爆,在他身上各種刷戰績,可看看他的對手都是誰?

曹魏唯二的武廟,五子良將軍功第一,能讓關羽生出愛才之心,白馬英姿與子龍相提並論的三國T0級將領張遼。

也就是孫權實在太過倒黴,遇到的都是強過他的對手,再加上合肥的地理優勢,否則孫十萬也有機會可以是個褒義詞的。

對於孫權的開口,劉封很有興趣的看了過來,等著對方繼續說下去。

果然,孫權還有下文。

“權思索再三,生出些許想法,或可採元直、公績所言之長,匯於一計。”

孫權悄悄瞥見劉封的反應如常,心中稍稍鬆了口氣,趕忙將後續想法圖盤而出:“主公或可依江東之例,約定價格後將上庸之地分於申家部曲,然後以田產所貢每年償還。如此一來,既不違國法,又爲國添財,還能解決上庸地方的困局,可謂一舉多得。”

劉封不置與否,繼續看向鍾毓和顧邵。

兩人毫不猶豫,異口同聲的支持道:“仲謀之策,可謂妙計,臣下附議。”

“元直、公績,你們對仲謀所言,有何看法?”

徐庶心中暗喜,孫權雖然改了他的建言,便分發爲贖買,但歸根到底還是建立在他的意見之上的,而且土地也分配到百姓的手中,以劉封的英明,不難看出其中關竅,所以他是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功勞會被孫權奪走。

因此,徐庶當即拜服道:“仲謀之策,確是剔糟存精。”

陸績則是個直腸子,對事不對人,孫權的策略的確要比徐庶強,他也點頭認同道:“仲謀之策,績不如也。”

劉封這才緩緩點頭,露出了一個笑容,讚許了孫權一句:“元直過切,公績過迂,仲謀此言,倒是棄兩弊而得兩全,確實不失爲上策。”

孫權耐住心中的大喜,盡力維持一個鄭重的神情,態度謙遜的回道:“主公謬讚,臣下愧不敢當。”

“好,既然諸君一致認同,那此事就如此定下了。”

劉封當即決斷道:“此事就讓龐士元去辦,事成之後,一併計功。”

陸績、陳泰、鍾毓、顧邵、張溫、孫權、徐庶等人齊齊應是,寫好詔令之後,劉封當即簽字畫押。

隨後,七人依次退出,只留下劉封一個人在堂上,臉上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

(本章完)

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570章 射殺雍闓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79章 玄德教子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
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570章 射殺雍闓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79章 玄德教子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湖北省| 黑河市| 瑞昌市| 阿瓦提县| 吉林市| 郧西县| 桂林市| 龙南县| 车致| 舞阳县| 广宗县| 寻乌县| 奉化市| 佳木斯市| 清流县| 桐柏县| 炉霍县| 犍为县| 光山县| 吴堡县| 西峡县| 儋州市| 攀枝花市| 鄂伦春自治旗| 康乐县| 勐海县| 庐江县| 江阴市| 邢台县| 汉川市| 吉木萨尔县| 鹤峰县| 英吉沙县| 海兴县| 贡觉县| 达拉特旗| 凤山县| 雅安市| 泽州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