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問策賀齊
賀齊看著劉封,心中也是感動非常。
他這輩子前半生未逢明主,雖出身會稽頂級豪強,可在士族圈中卻爲人排擠,只能像把刀似的爲人所利用,到處平叛,卻撈不到半點功勞。後來更是因爲孫策的關係,族中遭遇慘禍,幾乎覆滅。
可自跟隨了劉封之後,卻是龍遊大海,鳥上青天。
劉封不但一口氣將他提拔爲了會南都尉,更是在會稽郡中分出新郡,以兩千石委之。隨後又讓其節度會南平叛諸事,就連高順這等心腹愛將都由他節度。
如今賀齊雖然已經卸去了郡太守和會南都尉的職務,卻又被提拔爲一軍之主,官拜裨將,麾下盡是自家老人以及親手打服的山越酋長。
這等信任,器重以及扶持,是賀齊半生所從未有遇到過的。而賀齊對於劉封的這份信任,器重和扶持,也唯有竭盡股肱之力,不惜以死報效這一個念頭。
此番入蜀,賀齊可是牟足了勁力要再建新功。
“主公在此,爾等還不速速拜見?”
賀齊回過頭,衝著身後諸人喊道。
賀齊所部如今共有十個別部,每個別部兩千人,別部司馬分別爲賀進、姚宏、韓宴、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吳五、鄒臨十個人。
其中賀進是賀齊的族弟,因爲並沒有居住在山陰城中而倖免於難,姚宏則是賀齊親隨出身,是他的左膀右臂,至於韓宴,則是賀齊在會稽南部東冶縣中招募到的豪傑。
這三人俱是賀齊心腹愛將,早就隨軍征戰數年,此番擴軍,皆被提拔爲軍中司馬,各領一部人馬。
至於剩下的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吳五、鄒臨七人,乃是會南山越大豪,也是先前叛亂的主力,爲賀齊、高順、鄭寶所敗,隨後爲賀齊、高順等人所折服,心甘情願的投降劉封。
劉封以賀齊爲主將,組建山越軍時,便招納他們入伍,並從山越降兵和部民之中揀選精銳,這七個人如今也是官拜別部司馬,各領兩千山越精銳。
雖然他們以前都是山越大豪,每人麾下最少也是七八千人青壯,多的如洪明、洪進兄弟倆,更是坐擁兩三萬山越蠻兵。
如今一下子縮水成兩千人,可他們卻不怨反喜,原因卻是相當簡單。
一來他們也是被賀齊、高順等左幕軍給徹底打服氣了。
二來則是劉封組建山越軍時,對他們一視同仁,並沒有絲毫偏見,補充的俱是各種精兵強械,不但吃的都是新糧,還有細鹽、霜糖份額,尤其是軍械上的補充,更是讓這些土包子大開了眼界。
賀齊所部總共補充了兩千兩套套鐵甲,其中半數爲扎甲,半數爲明光鍛甲。
賀齊也相當公正,不偏不倚,並沒有將鐵甲集中配發給自己的親信,除了將這些鐵甲悉數發放給了麾下各部,如此一來,洪進等人也都分到兩百領鐵甲。而最後的兩百領則留在了賀齊的親衛曲中。
洪明等人何時見到過如此之多的鐵甲?
早就欽佩賀齊武功的洪明等人,更是被劉封和賀齊的公正大氣所傾倒,再加上左將軍幕府蒸蒸日上的前景,自此生出了士爲知己者死的念頭,欲爲劉封和賀齊效命。
聽到賀齊的話後,賀進、姚宏、韓宴、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吳五、鄒臨等十人當即單膝跪地,朝著劉封大喊:“我等拜見左將軍!願爲左將軍效死!”
劉封頓時哈哈大笑起來,鬆開賀齊的胳膊,竟親自上前將這些人一一扶起,間中還或是拍拍肩膀,或是捏捏胳膊,以顯親近愛重之貌,更是刺激的賀進等人感動不已。
“諸君皆是熊羆之士,驍勇過人,我實愛之。”
劉封眉眼帶笑道:“如今乃是大爭之世,諸君不論出身如何,皆可立功受賞。我大漢歷來軍功封爵,諸君若能爲國立下大功,即便拜爵賜金,何足爲奇?”
當晚,劉封設宴爲賀齊等人接風洗塵。
洪進等山越大豪雖然財力不弱,可就是大漢天子都不曾見過鐵鍋、豬油所制的炒菜,他們自然當場就被征服了。
一場歡宴,主賓盡歡。
次日一早,賀齊入府中請命,詢問自己所部的任務。
劉封卻是絲毫不急的樣子,帶著賀齊入了書房,就著地圖將當前局勢、情報以及部分猜測一一說明。
賀齊在江陵的時候,也時常得到左幕府中的奏報文書,對蜀中的情況也有一些瞭解,但都不如劉封這半日時間內的介紹和補充來的全面詳細。
賀齊沉吟片刻,主動詢問道:“主公以爲,曹軍入蜀的可能性有幾分?”
“當有七八分把握。”
劉封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我已多派斥候,自金牛、米倉、西城三地潛入漢中,打探消息。然前些日中,漢中又有大隊人馬卷旗息鼓,悄渡葭萌。幼平回奏,此部人馬精銳尤在道兵之上。道兵,張魯親衛之軍也,漢中精銳,無有過之者。能在其上,必爲北地精銳也?!?
賀齊聞言,微微頷首,捻鬚沉吟道:“大將軍起於兗州,此乃四戰之地,中原腹心。能於此兵家必爭之所在基業者,必是胸藏韜略、腹有良謀之人。其麾下將士,想來亦是虎狼之師,百戰精銳。”
劉封露出滿意的笑容:“公苗能有此見,已有大將之風?!?
賀齊趕忙謝過劉封的讚譽,神情中有些雀躍。
片刻後,劉封轉而問道:“公苗,如今局勢汝已盡知,以汝之見,我軍該如何應對?”
如今劉封軍在葭萌有三千八百人,其中蜀軍五百人,另有輕重傷員六百餘,可用之兵爲三千出頭。而在西漢水下游的閬中處,還有四千左幕軍駐守,其中三千五百人爲周泰所部水軍。
閬中相鄰的充國處亦有五百守軍,乃是霍篤所部偏師,總計八千餘人。
這兩支兵馬隨時可以走嘉陵江增援葭萌關,也可以替換葭萌關中守軍,後撤至閬中休整。
廣漢駐有六千人,其中三千乃是許褚所率的劉封親軍,兩千蘇飛水軍,另外一千人則是駐守在德陽、廣漢的趙韙軍。 湔水流域的牛鞞縣中駐紮有三千人,除了全琮所部的兩千人外,尚有漢安、資中、牛鞞三縣投靠的豪強壯勇共計千餘人,俱是可用之兵。
此部人馬看似是閒子一枚,可在必要時刻,卻能攜帶隨身乾糧,冒險越過龍泉山脈,直插新都、雒城和成都三處要地。而原本駐紮於此的蔣欽所部六千人已經順著湔水南下,返回江州。
接下來便是武陽城中的西路大軍,這也是入蜀左幕軍中的精銳主力。
此部人馬共計有南中軍陸遜、呂蒙、文聘、呂岱、孫策、黃忠、魏延、洗鎮、爨怏共計九部一萬八千人,另有廖化領本部兵馬以及新募本地的益州郡郡兵兩千人鎮守南中,必要時刻,也可北上增援。
西軍另一路人馬,便是在僰道暫留的諸葛亮所部。
此部人馬包括諸葛亮本部兩千人,甘寧所部六千人,並淩統、張南、馮習三部兵馬,合計一萬四千人。
如今甘寧所部已經北上,僰道中尚有諸葛亮等四部八千人。
最後便是江州劉封親領的本部人馬,包括剩餘的三千親衛軍,以及黃蓋所部六千水軍,以及江州新募巴郡郡兵一千人,合計萬人。
不算編外收拾的各地附庸兵馬,左幕軍在蜀中的兵力合共八萬四千人,另有附庸兵馬四五千人,總兵力接近九萬。
若是再算上新到的兩萬山越軍,以及動員的荊州、蜀中數萬民夫的話,當真算得上是實打實的十幾萬大軍了。
另外,周瑜所部此時也已經從夏口調至江陵,隨時可以增援蜀中、荊北和上庸三地。
蜀中兵馬雖已戰鬥多日,但一來戰事烈度很低,二來大量攻城略地,三來俘獲了不少蜀軍。通過揀選俘虜,招募蜀中各地豪勇等方法補充,始終保持著滿編狀態。
劉璋軍一方,如今總兵力還有五萬餘衆,但其中主力受創極重,東州兵傷亡超過三分之一,剩餘的蜀軍精銳也折損萬餘人,短期之內想要再次投入作戰,必然得耗費重金犒賞。
趙韙所部被蜀軍包圍在成都城下,其兵力依舊有四、五萬人,可實際上可戰之兵至多不過兩萬,軍心動盪,士氣低迷,僅僅只有自保之力。
若不是趙韙部下在蜀中到處搶劫擄掠,引得蜀中百姓恨之入骨,說不定這會兒就已經有人向蜀軍投降了。
這兩方勢力雖然加在一起也有近十萬之衆,卻暫時不足爲慮。左幕軍現階段最大的對手,反而是自漢中南下的張、曹聯軍了。
漢中軍精銳兩萬餘,曹軍精銳兩萬餘,這近五萬人不但是生力軍,而且士氣頗高,更佔據了白水關至綿竹一線諸多要點,以及大半個廣漢郡的地盤,已經真真正正的把手深入到了蜀中,自然也就成了對左幕軍最具威脅的一股力量。
賀齊執鞭指圖,朗聲進言道:“主公明鑑,依齊之見,莫若以大軍北上廣漢,匯合許將軍所部之後,佯攻涪城,虛張聲勢,卻暗遣精兵取道潼水,星夜奔襲梓潼。”
言罷他又以鞭尖點向輿圖要衝梓潼,繼續說道:“若能攻取此城,漢中軍立時就將陷入首尾不能相顧之勢,且後勤被斷,必致其軍心渙散,無力迴天。而梓潼坐落於金牛道要衝之地,歷來是北面入蜀的必經之地。如此一來,也可將曹軍精銳阻擋於梓潼以北,更可令其困於金牛棧道之中進退維谷。屆時主公則有充足時間從容清理趙韙,克復成都,此乃上善之策也!”
末了,賀齊朝著劉封拱手請纓道:“主公,若您不棄,齊願率本部人馬北上,助許將軍建此大功!”
“公苗此計堂堂正正,暗合兵法正術要義,真乃上善之策也!”
劉封先是稱讚了一下賀齊的謀劃,可隨即卻是話鋒一轉道:“然則……此策雖妙,吾卻難以從之?!?
賀齊面露驚疑之色,顯然對劉封的話十分不解,他嘴脣微微顫抖,卻是遲疑了起來,不知該不該將心中疑惑道出。
好在劉封很快就解釋了起來:“公苗,我若是想要引曹軍入蜀中,你意如何?”
賀齊恍然大悟,心中大吃了一驚。
他實在沒想到劉封的胃口竟然會這麼大,不但要鯨吞益州,還想連同漢中的張魯和南下的曹軍一併消滅。
可冷靜下來之後,賀齊又覺得劉封此舉看似兇險,其實卻大有道理。
劉封父子和曹氏父子雖是盟友,可雙方之間的關係卻是越來越冷淡了。
一方面是劉封鯨吞三州,給曹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曹操爲了增強實力,不得不虎口奪食,不但收容了劉表、蔡瑁等人,還從劉封手中訛去了一整個南陽郡。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在袁紹身上,因爲曹劉聯手的緣故,袁紹與原時空中的選擇截然不同,在青州戰事結束之後,他一反常態,重新選擇了沮授、田豐等人經營河北,休養生息的策略。至今已有一年多未動兵戈了。
如此一來,袁紹給曹操的壓力頓時大減,而曹操這樣的人傑又如何甘心坐以待斃,自然要趁著這大好時機拓張地盤,增強自身實力。
因此,曹劉翻臉即便不是近在眼前,也已經是很難避免的事情了。
自古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若是等劉封拿下益州之後,勢必是要往北發展的。
屆時不論是從蜀中進攻漢中,還是從漢中進攻關中,都是極爲艱難麻煩的事情。這不僅僅是沿途關隘險阻,最大的問題正是那八百里秦嶺。
對於後勤補給線來說,這簡直是噩夢中的噩夢。
既然如此,那爲什麼不趁著曹操想要染指益州,故意把他放進來打呢?
如此一來,翻越羣山補給的可就變成漢中張魯和曹操這一邊了。
若是能夠將他們的精銳力量盡數葬送在蜀中,接下來的北伐可真就易如反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