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3章 荊北取捨

第443章 荊北取捨

可沒等他和襄陽重臣們商量出個結果,黃祖求援的文書就接二連三傳入了襄陽城中,擺到了他的案幾之上。

劉表看完文書,雙手都有些顫抖。

揚州軍竟一日破兩城,半日下西塞,兵鋒已經遙指夏口了。

此時劉表還不知道,夏口城都已經被周瑜圍了個水泄不通,而黃祖則已經於數日之前落跑去了沙羨了。

這時候,劉表才緊張了起來,一邊將黃祖的求援文書傳給衆臣們觀看,一邊苦思應對之法。

這文書一傳,衆人大驚。

“明公,當速派援軍啊!”

韓嵩直接站起身,走到劉表跟前進言:“夏口乃是漢水入長江之要衝,一旦爲劉揚州所有,襄陽水師再想入長江可就要困難的多了。”

“德高所言甚是。”

劉闔起身贊同道:“黃郡守乃是宿將,非危機時刻,不會如此惶怖。且夏口如今還在我手,此時援軍只需衝出夏口,進入長江,即可與黃郡守合兵,如此纔有餘力伺機江面決戰。”

“可如今襄陽城中僅有三萬餘衆,其中大半還是水軍,若要增援,該動幾何?”

劉表也知道要救援黃祖,問題從來都不是救不救,而是該如何去救。

依舊是韓嵩回答道:“當傾力相救,如今襄陽城中有水軍兩萬,再調步卒五千上艦,悉數南下增援黃府臺。”

劉表聞言竦然一驚,堂上也有人驚呼道:“不可,如此一來,襄陽豈不是隻剩下五千人了。襄陽乃是大城,五千人如何能守。明公,萬萬不可啊。”

劉表去看說話之人,此人乃是傅巽傅公悌。

此人乃是北地郡泥陽縣,乃是西漢義陽侯傅介子的後代,家族在北地郡中頗有聲望,堪爲名門。

傅巽容貌魁偉,博學多聞,少時就爲三公徵辟出仕,起家尚書郎,這可是極高的榮譽,可見傅氏一門的底蘊。

只是如今也不得不南下避難,寓居襄陽,爲劉表所用。

傅巽後來在劉表病死後,力勸劉琮降曹,在曹魏中頗有建樹,但他最爲有名的事情,卻是善於識人。

他一生中識三人最有傳奇色彩,其一是評裴潛爲“品行清風亮節名揚四方”,其二是評魏諷爲“謀反爲早晚之事”,其三就是評龐統爲“半英雄”,皆是一言中的,可見其眼光之毒辣。

傅巽此時所言,正中劉表心中所憂。

劉表心裡也是極爲贊同傅巽之言的,襄陽城大,人口不下十萬,其中有三成以上便是北方流民。

這些人因爲失去了土地,只能在襄陽城中打零工維繫生計,並不安穩。五千人連鎮撫襄陽都危險,萬一再出點什麼意外,那自己在荊州的基業可就危險了。

看出劉表臉上的異樣,韓嵩也明白傅巽說的並非有錯,只是在韓嵩看來,當務之急是解決夏口的問題,襄陽城內解決的辦法其實並不少。

既可以讓士族豪強拿出部曲來權且衝抵,也可以在襄陽富裕人口中進行徵兵擴軍。

不過韓嵩也明白,這兩個策略還是有些緩不濟急,而且蘊藏風險。

就在劉表猶豫不決之時,有一人站了起來,衝著劉表拱手作揖道:“明公,某有一策,或可解此難題。”

劉表轉頭一看,頓時大喜道:“幼林有何妙策,還請速速教我。”

原來說話之人,正是龐季。

龐季也不拖沓,當即出言道:“明公,以季之見,黃府臺必援,夏口城必救,襄陽邑必安。此三點乃萬事之基。”

劉表連連點頭,目放精光,若是能夠同時滿足這三條,那在他看來,當可謂是絕妙好計。

龐季沒賣關子,直接道:“既是如此,我等當保重舍輕,以季之見,南下增援之兵只可多,不可少,然襄陽守衛不足,明公何不往周遭考量?”

劉表、韓嵩等人俱是眼光一閃,有些明白了龐季的意思。

“南陽尚有雄兵萬餘,章陵亦有三四千銳卒,以季之見,不若從此二處抽調兵馬,回援襄陽,同時明公則打開府庫,犒賞三軍,徵募新卒。”

龐季的建議的確不錯,而且明明是幫助韓嵩之言,卻恰恰引來了南陽幫的質疑。

“南陽乃是襄陽屏障,如何可輕言捨棄?”

劉闔起身,朝著龐季拱手作揖:“有南陽則有襄陽,無南陽,則襄陽危。如今已是六月末,以往年例,關中張濟寇邊之時已然不遠。先前已經抽調了南陽兵馬,此時若是再抽調,南陽安可保全?”

增援黃祖乃是大局,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可犧牲南陽增援黃祖,劉闔、韓嵩、鄧賢等人可就接受不了了。

南陽兩萬餘守軍已經被抽調了一半,當時南陽派就有所不滿。只是看在襄陽還有兵馬三萬,隨時可以復援南陽的餘地上才同意的。

可現在還要從南陽抽兵,而且還是在張濟犯境前,劉闔、韓嵩、鄧義、宋忠等人俱是南陽人,如何不擔心自家鄉梓的安危?

龐季起身回以拱手,面露無奈道:“那或可待襄陽城內徵募新卒後,再補充南陽如何?”

劉表在上首聽著龐季和劉闔之間的交談,臉上神色變幻,顯然也在斟酌衡量。

片刻之後,劉表的目光轉到了韓嵩的身上,對方不僅僅是南陽幫的領頭羊,更是荊州的別駕。

韓嵩的意見也是不能忽視的。

“德高,你意下何如?”

聽見劉表的問話,韓嵩心中嘆息一聲,起身拱手道:“幼林之見,實爲真知灼見也。”

韓嵩這話頓時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包括南陽幫的人在內,也沒想到韓嵩會“跳反”。

好在很快就繼續說了下去。

“只是南陽遮蔽襄陽,實心口之肉,薄之實弱襄陽。”

韓嵩緊跟著話鋒一轉:“明公,以嵩之愚見,可從南陽、章陵抽調兵馬回襄陽,以襄陽城中大族豪門的部曲暫時填充,等待新募之兵以解燃眉之急可乎?”

韓嵩這一建議相當聰明,他看出了劉表已經有所意動,也看出了江夏、南郡、乃至於襄陽本地的豪強士族都是支持派兵支援黃祖的。

襄陽本地的豪強士族倒不是真的如此大公無私,他們擔心的並不是黃祖,而是遠在臨湘城下的征討軍。

這支軍隊裡可是有著大量的襄陽子弟,若是黃祖支撐不住,那征討軍的後路可就要被劉封給切斷了。

到那時候,征討軍能夠逃回江陵都算是極大的成功了,一個大意就是全軍盡墨的下場。

因此,他們最佳的選擇就是大力支援黃祖,接應徵討軍回撤荊北。

韓嵩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明白自己一方哪怕傾盡全力,也阻止不了劉表的決定。

既然阻止不了,那就贊成他,在支持對方的同時,儘量挽回己方的損失。

這就是韓嵩的想法。

劉表聽完韓嵩的建議後,陷入沉思之中。

韓嵩所言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南陽、章陵的荊州軍收縮之後,襄陽就有了兩萬之衆,自保已是無虞。而南陽戰線主要還是防守,以襄陽的大族部曲前往鎮撫填充,這的確是一步好棋。

劉表當即做出決斷:“別駕所言,可謂集衆言之長,甚合吾意。”

“我意已決。”

劉表伸手壓住堂上其他想要發言的人,決斷道:“以張允爲將,都督水陸兵馬兩萬五千人,南下趕赴夏口,援助黃祖。另召南陽守軍八千人,章陵守軍兩千人,調回襄陽。”

“以襄陽各家集五千部曲,趕赴穰城駐守,若是張濟來犯,可死守待援。”

劉表在一一佈置道:“德高,自明日起,於荊州諸郡中招募新兵,兵額暫定爲兩萬……,不,三萬人。”

“喏!”

韓嵩起身應命。

劉表的目光在衆人身上掠過,隨即躬身一禮道:“諸君,我荊州眼下勢如危卵,還請諸位不吝出力,助我州平安度過此次劫難。”

衆人紛紛起身回禮:“我等皆是明公之臣,敢不盡心竭力乎。”

散堂之後,劉闔等人自然而然的匯聚到了韓嵩身邊。

劉闔憂心忡忡的詢問道:“德高,南陽如此空虛,一旦張濟來犯,可如何是好?”

鄧義也贊同道:“明府雖要擴軍,然募兵何等麻煩。如今荊南鉅變,江夏又陷入戰火,只有南郡和我襄陽周邊有兵員徵募。別說眼下正值夏播,就算過了秋收,也未必能募集得到萬人,三萬之數,不過虛言爾。況且即便能夠募集到足額之兵,新募之卒,如何對付得了關中虎狼之軍。我看明公這是放棄我南陽故地了。”

韓嵩緩緩搖頭:“不至於,至少明公如今也徵調襄陽大族部曲前往穰城縣佈防,西涼人不擅攻城,只要固守城池不失,其劫掠地方後必不能持久,遲早是要退兵的。”

劉闔、鄧義眼睛滿是失望,但他們也知道韓嵩所說不假,爲今之計,也只有如此了。

劉表則單獨將張允留下。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張允之母是劉表之妹,與其父早死,因此張允從小就跟著劉表。

張允對劉表還是較爲忠心的,但他和劉表的兒子、侄子關係卻相處的很不融洽。尤其是劉表的長子劉琦,和張允之間的關係原本還勉勉強強,可自從來了荊州之後,就急轉直下,如今更是互相生厭。

原因很複雜,不過主要還是有兩點,第一點是劉琦看不慣張允貪腐成性,第二點則是張允和蔡家走的很近。

劉磐、劉虎都是親近劉琦的,故而和張允關係也很惡劣,甚至都比不上蔡瑁。

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劉表纔沒有讓張允出任水軍都督,而是留他在自己身邊。也是擔心張允和劉磐、劉虎發生衝突,影響了南征戰事。

蒯越南征,幾乎帶走了荊北軍中大部分的精兵良將,剩下的強將又都在江夏黃祖麾下。

如今劉表身邊,居然都拿不出幾個能征善戰的將佐來了。

因此,讓張允督軍南下,增援黃祖也就成了最佳人選,可問題是,張允跟蔡瑁走的很近,和黃祖之間的關係卻是不佳。

因此,劉表得在張允出發之前,要好好敲打一下自己這個外甥。

“子約,汝這次南下援夏,可知該如何做嗎?”

張允聞言,心中一驚。

張允和蔡瑁不同,演義裡的蔡瑁其實是頗被污名化了,其人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可張允不同,他雖有些許小聰明,但私心極重,又貪婪奢靡,實在不是什麼好人。

只是張允雖然見錢眼開、貪財輕義,可他並不算蠢,自然聽出了劉表話裡的含義。

張允沉默了片刻,憋出一句話來:“侄兒自然聽舅父的。”

其實對張允的貪財,劉表是素有所聞,只是他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好,不貪財的話,那戀起權來,難道想著自己屁股下面的位置嗎?

因此,劉表對劉琦的進言並不理會,相反還安撫劉琦讓他要與張允好生相處。

不過這會兒,劉表卻是沉下臉來:“我宿知汝與黃承德不睦,然此番南下,黃承德爲全軍主帥,汝與之會師之時,當以兵權相交,汝可明白?”

黃祖,字承德。

張允心裡有些不服,想不到在自家舅父眼裡,他卻連個外人都不如。

不過好在他腦子還算清醒,明白黃祖在劉表心裡的地位,點頭應道:“叔父放心,小侄明白。”

張允雖然表態,但劉表的叮囑還沒完。

“此番汝南下,除了兩萬水軍外,還有五千步卒。”

劉表細心叮嚀道:“若是有機會,汝自然以和黃承德會師爲上。若是不可爲,汝可分五千步卒增援夏口,若還是不可爲,當可增援西陵。明白了嗎?”

五千士卒,加上隨軍的軍械物資,顯然是相當大的一項負重。

若是揚州水軍封鎖了夏口,大隊船隻衝出,速度首當其衝,故此要提前將這部分陸軍卸下。劉表擔心張允不懂應變,直把細節掰碎了交代給他,也安排好了這部分陸軍上岸之後的任務。

張允恍然,趕忙連連點頭:“舅父放心,允定牢記心頭,絕不會有所閃失。”

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65章 禮送賣家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1章 公瑾難求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6章 曹家夜話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26章 八二分成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78章 戰役計劃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12章 破局之法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60章 知會曹豹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42章 韓循獻策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409章 傾家投效
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65章 禮送賣家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1章 公瑾難求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6章 曹家夜話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26章 八二分成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78章 戰役計劃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12章 破局之法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60章 知會曹豹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42章 韓循獻策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409章 傾家投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耒阳市| 鸡泽县| 开远市| 孝感市| 奈曼旗| 托克托县| 济南市| 岐山县| 固阳县| 论坛| 海丰县| 宁远县| 丁青县| 祁东县| 遵义市| 佛坪县| 通渭县| 甘德县| 利津县| 江安县| 寻乌县| 泾川县| 南川市| 西乌珠穆沁旗| 邵阳市| 砚山县| 乌拉特中旗| 白水县| 葵青区| 三江| 和顺县| 伊春市| 雷山县| 惠安县| 松潘县| 大城县| 济宁市| 谷城县| 乌拉特中旗|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