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4章 河北一統(tǒng)

公孫瓚立於易縣高樓之巔,寒風凜冽,捲起他殘破的衣袍。

城下,袁紹的大軍如潮水般涌來,喊殺聲震天動地。他低頭望去,曾經(jīng)繁華的城池已化作一片焦土,火光映紅了他的雙眼。

他知道,自己已無路可退。

遠處樓臺林立,其中不乏精銳甲士,只是這些人都已經(jīng)背棄他而去,投降了袁紹。

就在兩個時辰之前,公孫瓚看見城外火把信號,誤以爲是自家兒子搬來了張燕的援軍。故此,他不顧鄒靖的激烈反對,執(zhí)意帶著最後的家底出擊,想要裡應外合,再破袁紹。

可讓他絕望的是,城外的火把信號竟然是袁紹所放,對方猜到了他和自家兒子的聯(lián)絡方式,並以此設下陷阱,將公孫瓚最後的精銳步騎八千人盡數(shù)覆滅。

此時,公孫瓚身邊已經(jīng)只剩下了數(shù)百殘兵,而易縣已經(jīng)爲袁紹所破。

他緩緩舉起手中的火把,火光在公孫瓚蒼白的臉上跳動,映出他眼中的決絕與不甘。

最後關頭,公孫瓚臉上露出一絲瘋狂的笑容,低聲喃喃道:“我公孫瓚,寧死不辱!”

話音未落,火把已擲向腳下的樓板。

火舌瞬間竄起,吞噬著木質的樓閣,濃煙滾滾,直衝雲(yún)霄。

火焰迅速蔓延,公孫瓚的身影在火光中漸漸模糊。

在這火光煙霧之中,公孫瓚仰天長笑,笑聲中帶著無盡的悲涼與憤怒。烈火灼燒著他的身軀,他卻彷彿感覺不到疼痛,只是緊緊握住手中的長槍,彷彿在最後一刻仍要與命運抗爭。

高樓在烈火中轟然倒塌,公孫瓚的身影也隨之消失在熊熊烈焰之中。火光映紅了整片天空,彷彿在爲這位曾經(jīng)叱吒風雲(yún),席捲河北,打的袁紹乞降的末路英雄送行。

此刻,袁紹正立於易縣城外的高坡之上,身披錦袍,手握馬鞭,目光如炬地望向遠處的易縣。

www●ttκan●¢ o

寒風掠過袁紹的面龐,帶來一絲凜冽的肅殺之氣。

遠處,公孫瓚所在的高樓已被熊熊烈火吞噬,火光沖天,濃煙如黑龍般盤旋而上,遮蔽了半邊天空。

袁紹微微瞇起雙眼,嘴角泛起一絲複雜的笑意。

如今親手覆滅了河北最大的敵手,將兩人之間整整八年的戰(zhàn)事終於落下了帷幕。

“公孫伯圭,汝也有今日。”

火光映照在他的瞳孔中,彷彿映出了昔日的恩怨與爭鋒。他曾與公孫瓚盟誓共分冀州,也曾因利益反目成仇,更因爲一次偶然的黑天鵝事件而不死不休。

如今,公孫瓚選擇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袁紹心中既有勝利的快意,又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悵然。

身旁的謀士許攸眼中精芒一閃,上前一步,低聲道:“主公,公孫瓚既已自焚,易縣唾手可得,河北大勢已定。只是主公之志,當在天下,不可拘泥於河北一地啊。”

袁紹聞言,微微點頭,卻並未言語。他的目光依舊凝視著那沖天的火光,彷彿在思索著什麼。

遠處,高樓的樑柱在烈火中轟然倒塌,火星四濺,如同墜落的星辰。

袁紹深吸一口氣,緩緩轉身,揮了揮手:“傳令下去,全軍進駐易縣,查封府庫,清點造冊,有擾民者,軍法不饒。”

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卻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疲憊。

這一次可謂大勝,而且公孫瓚最後的精銳落入了袁紹軍早有準備的陷阱之中,袁紹軍傷亡很小。

故此,袁紹纔有底氣喊出不得擾民。

換了其他時候,袁紹雖心中不願,也只能放任這些兵痞劫掠財貨,最多也只是再三嚴令不許殺傷人命,若是要求再多,那就不禮貌了。

火光漸漸黯淡,夜幕降臨,袁紹的身影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孤寂。他知道,公孫瓚的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卻也意味著新的紛爭即將開始。他擡頭望向南方,心中暗自憂愁:“曹劉如今盟約已成,其勢更在公孫之上啊。”

袁紹先前幾波使者前往徐州,劉備卻是在劉封、荀攸、陳登、魯肅、劉曄等人的建言之下,堅守曹劉聯(lián)盟,婉拒了袁紹的示好。

此後,他更是在多次聲援朝堂之上的曹操,一起合力給袁紹添堵。

袁紹既羞又惱,更是在心中給劉備狠狠的記了一筆。

雖然惱羞成怒,可袁紹心裡也很清楚,劉備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因爲懼怕自己。先前劉備主動分割青州,又舉薦袁譚爲茂才,同樣也是因爲畏懼自己。

之所以會表現(xiàn)的前恭後倨,歸根到底還是因爲公孫瓚行將覆滅,而即便是個傻子也能猜到公孫瓚覆滅之後,自己的下一步就是要南下過河了。

易縣是冀州有名的大縣,人口衆(zhòng)多,城外更是有巨馬水、易水多條大河流淌而過,地處河北大平原中部,土地極其肥沃,是冀州有名的大糧倉。

公孫瓚在這裡屯田數(shù)年,倉庫之中竟然積累下了谷三百萬斛。斛爲小石,三斛差不多相當於兩石,三百萬斛正好是兩百萬石。

其中大部分都分散在易縣倉儲,以及城外百餘高樓之中,僅有小部分囤積在公孫瓚親自坐鎮(zhèn)的最高樓臺裡。

因此,這些糧食幾乎完好無損的落入了袁紹手中,哪怕公孫瓚自焚而燒燬的樓臺中那些糧食都有不少倖免於難。

可憐公孫瓚屯田數(shù)年,成果卻悉數(shù)歸了袁紹。

進入易縣之後,袁紹當晚就迫不及待的將身邊的親信重臣們叫到了身邊。其中包括沮授,田豐,郭圖,許攸、淳于瓊、孟岱、蔣方等人。

只是袁紹剛一說完,現(xiàn)場又照例分成了兩派。

以沮授,田豐爲首的河北派強調(diào)如今河北久戰(zhàn),兵民俱疲,需要一段時日休養(yǎng)生息,恢復民力,養(yǎng)精蓄銳。況且眼下河南曹操、劉備兩雄聯(lián)手,實力已然不弱於河北一方。此時出兵,又有大河阻隔,勝固然可喜,可若有閃失,那可是覆軍之禍啊。

河北派的話聽起來相當有道理,袁紹雖然剛剛消滅了他在河北唯一的對手公孫瓚,可他對河北的掌控其實是相當有水分的。

真正能讓他如臂指使的,其實只有一個完整的冀州,加上半個幽州,半個青州以及僅僅只有兩郡的幷州。

如果休養(yǎng)生息,袁紹不但能夠夯實根基,更能先易後難,先行解決幽州、青州的問題,甚至還能向幷州方向擴張,掃清曹操在河北的據(jù)點——河內(nèi)郡。

然而這卻是河南派無法接受的。

河南派拋家棄業(yè)跑到河北來支持袁紹,圖的不就是衣錦還鄉(xiāng)嗎?

如今袁紹一統(tǒng)河北,這時候正是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打過黃河的良機。尤其是如今袁紹的態(tài)度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不再敵視天子劉協(xié),而是轉爲想要掌控劉協(xié)以令天下的想法。

天子劉協(xié)就在洛陽,洛陽就在黃河邊。

這對於袁紹來說,無異於是天賜良機。

只需大兵壓境,後勤補給根本毫無壓力。

劉家的水軍的確很強,可如今還在南方,而且還有荊州劉表爲盟友,以作牽制。劉封所能動用的力量,也不過揚州一地,若是劉備敢抽調(diào)兵力,往援江東,那不正中了河北下懷?

因此,河南派也在許攸、郭圖爲首下,激烈的反對河北派的意見,並勸說袁紹把握天賜良機,橫掃河內(nèi),進取洛陽。

一旦拿下了洛陽,不但能掌控天子和朝廷,而且出了武關,可不就是河南派士族的老家潁川郡了嗎?

如今袁紹身邊最爲親近的心腹謀士,多是河南派,而且還是河南派中的潁川派。細數(shù)荀諶、郭圖、辛氏兄弟、荀彧、郭嘉等等,都是潁川出身。

潁川派幾乎在河南派中一家獨大,其他河南士族也都以潁川派馬首是瞻。

其實這種現(xiàn)象在曹操麾下也是一樣,唯有劉備,因爲劉封的緣故,納入了大量的徐州、揚州、豫州、荊州的士族豪強,平衡住了局勢,又因爲劉封的長勝戰(zhàn)績和巨大名望,壓服了麾下所有人,使得劉系陣營中很少出現(xiàn)派系抱團,且規(guī)模極小。

聽著兩邊的爭吵,袁紹忍不住又頭疼了起來,心中竟然有些後悔將他們召集起來議事了。

就袁紹本心來說,是想立刻開戰(zhàn)的。

其實歷史上河南派之所以屢次在黨爭中戰(zhàn)勝實力強大的河北派,歸根到底其實還是一個原因,那就是袁紹。

細數(shù)河南派的諸多政治見解,與其說是河南派的,倒不如說是袁紹本人的,河南派只是順應袁紹的心思將這些政見提出來罷了。

反觀河北派雖然實力極其強大,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同氣連聲,可正因爲他們太過強大,又擁戴漢室,使得袁紹對他們格外忌憚,總想著藉著河南派之手去削弱他們,將河北派削弱到一個可以平衡的地步。

可問題是,河南派如今的現(xiàn)狀幾乎等同於喪家之犬,袁紹想讓河北派削弱到河南派這樣的地步,河北派不造反纔有鬼了。

如果河北派單單只是強盛,袁紹爲了皇帝的寶座,未必不能忍耐一下,可更棘手的是,河北派除了強盛外,居然還是擁漢的態(tài)度,這就讓袁紹非常忌憚了,同時也會使得河北派往往不太注重袁紹本人的顏面。

畢竟在河北派看來,你袁紹是我們的領導不假,但在天子劉協(xié)面前,那大家可就都是同僚了。

這就逼得袁紹和河北派開始離心離德了,再加上河南派無腦的揣度貫徹袁紹的心思,袁紹會傾斜哪一方,也就不言而喻了。

就在袁紹頭疼不已的時候,突然送來了加急文書。

近侍匆匆取過文書,放到了袁紹面前的案幾上。

袁紹隨即打開文書,翻閱起來。

“嘶……”

袁紹翻看了沒一會,竟倒抽了一口涼氣。而這一口涼氣,頓時將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給吸引了過來。

“明公,不知出了何事,竟使您如此失態(tài)?還請明公告知我等,也好早做商量。”

田豐忍不住開口詢問起來,在他看來,這必然是發(fā)生了極爲嚴重的大事,此等大事,袁紹自然應該告訴他們這些親信臣子,卻是忽略了袁紹本人的感受。

聽了田豐的進言,袁紹麪皮有些緊繃,這田元皓自恃才能卓著,剛正不阿,屢次進言以下犯上,渾然不顧尊卑有別。

今日進言,又是如此,毫無半點尊奉主君之意,實在是讓人難堪。只是其人在河北名氣甚大,袁紹此時還離不開他,只能忍下此節(jié)不與其計較。

“將文書傳於子輔。”

隨後,袁紹表現(xiàn)出從善如流的姿態(tài),命令近侍將文書傳給沮授,卻並未如田豐所請那般,將文書內(nèi)的事情公之於衆(zhòng)。

沮授,字子輔,河北廣平人,少有大志,多權略,可謂是文武全才。

接過文書之後,沮授只是看了幾眼,臉色也是一變,脫口而出道:“不意劉鎮(zhèn)南竟如此孱弱?”

原來,這封文書上所記錄之事,正是劉封大破荊州,接連取得州陵大捷、漢川大捷等一系列關鍵戰(zhàn)役的勝利。

雖然文書中並沒有劉表的反應,但沮授等人皆是知兵,只看州陵、漢川這兩戰(zhàn)的損失,就明白劉表再也湊不出什麼精銳兵力了。

哪怕劉表得人死力,勉強保得襄陽,可荊州易手卻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榱恕?

尤其是前歲劉封南下?lián)P州,先掃袁術,後平孫策,其勢侵略如火,不但作戰(zhàn)強勢,而且攻城拔寨更有一手秘訣,即便以壽春、吳縣、無錫等堅城都擋不住劉封軍的攻勢。

在這個圍城戰(zhàn)動輒經(jīng)年累月的年代,劉封兩個月攻破吳縣,著實讓人感到可怖。

隨著沮授的發(fā)言,文書開始在大堂上傳閱,而袁紹也終於將文書中的內(nèi)容說了出來。

“荊揚大戰(zhàn)亦然爆發(fā),劉封率揚州十萬之衆(zhòng),朔江而上,接連突破景升兩道防線,包圍夏口,攻佔沙羨,最終與景升麾下大將黃祖、蔡瑁合戰(zhàn)於州陵,僅僅半日,大破黃祖、蔡瑁水軍,斬俘四、五萬人,自黃祖起,麾下將佐非死即降,蔡瑁所部精銳盡喪,僅以身免。”

“緊接著,又在漢川將張允所帶三萬援軍全數(shù)殲滅。如今夏口已破,州陵已降,景升已經(jīng)困守愁城,再無力反擊了。”

袁紹說到這裡,想起了剛剛自焚而死的公孫瓚,心中莫名的生出一絲絲的物傷其類,隨後又被憤怒和惱恨所包裹。

劉表可是他袁紹的鐵桿盟友,先前幾次出使,唯有劉表堅定不移的站在了他的這邊。

在袁紹以及他身邊的謀士們的規(guī)劃之下,劉表是極其重要的盟友,要擔負起牽制揚州,乃至於出兵北上,與河北南北夾擊曹操的重任。

這並非是袁紹以及沮授、荀諶等人癡人說夢。

劉表在後世的聲名顯得很是軟弱,可在當時卻並不弱,雖然他做出過各種各樣的蠢事,也被中原士族小覷,可他麾下的十幾萬士卒卻並非是假的。尤其是其麾下的黃祖,久鎮(zhèn)江夏,昔日更是連孫堅都給擊敗了。

在袁紹等人的規(guī)劃下,黃祖依靠水軍和堅城,拖住劉封一年半載應該是可能的。

那劉表只要能抽出五萬人的精銳兵力北上,從襄陽至洛陽,也不過才數(shù)百里的距離,立時就能讓曹操所面對的局勢惡化到絕境的地步。

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9章 贈禮曲轅第516章 決斷河內(nèi)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46章 決戰(zhàn)在即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16章 決斷河內(nèi)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66章 仲達使?jié)h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76章 夜半訪客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27章 代工耕犁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377章 龐統(tǒng)來訪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64章 上門送禮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516章 決斷河內(nèi)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99章 調(diào)兵遣將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3章 非蠢即壞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265章 大戰(zhàn)在即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22章 幾處戰(zhàn)場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4章 韓循該死第132章 各方雲(yún)動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
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9章 贈禮曲轅第516章 決斷河內(nèi)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46章 決戰(zhàn)在即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16章 決斷河內(nèi)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66章 仲達使?jié)h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76章 夜半訪客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27章 代工耕犁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377章 龐統(tǒng)來訪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64章 上門送禮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516章 決斷河內(nèi)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99章 調(diào)兵遣將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3章 非蠢即壞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265章 大戰(zhàn)在即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22章 幾處戰(zhàn)場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4章 韓循該死第132章 各方雲(yún)動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邯郸市| 普定县| 肥乡县| 远安县| 中山市| 西藏| 肥东县| 陈巴尔虎旗| 白水县| 年辖:市辖区| 中牟县| 淄博市| 罗田县| 兴仁县| 陇南市| 尚义县| 嘉兴市| 安阳市| 宁化县| 普定县| 遂平县| 安达市| 永年县| 嵊泗县| 慈利县| 勐海县| 柯坪县| 杨浦区| 慈利县| 涟水县| 天等县| 湟源县| 兴海县| 陇川县| 镇远县| 增城市| 嘉祥县| 莱阳市| 任丘市|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