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4章 落荒而逃

第154章 落荒而逃

江都的袁術軍在休整了七八天之後,在徐州軍和揚州軍的密切監視下,竟然開始退兵了。

最先走的就是橋蕤部,殘存的五六千人開始第一波撤退,同時離開的還有各部的傷員。徐州軍還客氣一點,只是出動騎兵觀察。

揚州軍那是徹底不裝了,小船就跟在船隊的屁股後面,甚至偶爾還敢靠近觀察一下船隊的吃水線,以及窺探船上的人員。

這要放在以往,袁術軍哪裡受得了這個氣。

可第一批撤退的橋蕤部已經士氣全無,死氣沉沉的,也就隨他去了。

得是不饒人的揚州軍更來勁了,搖著小船,一路尾隨,跟著橋蕤部就去了厲陽。

從這之後,袁術軍開始不斷撤兵,每次撤走幾千人。

很快,江都這邊就只剩下了三四千人。

這個數字是徐州軍和揚州軍分析和推測出來的數字,又加以情報輔佐,大致上不會有什麼差錯。

而且江都城就那麼小,也藏不了什麼兵馬。

就算多出來一兩千人,又能有什麼用?

三萬人都打不過人家徐州軍一萬人,難道指望著一兩千人反殺徐州軍,這不純純奢談嗎?

在看見袁術真的撤兵之後,長江沿岸重回和平,重心也從江都、丹徒一線轉回了厲陽、牛渚一線。

劉繇在衆多謀士的建議下,也開始將前線抽調的精銳遣回牛渚防線,以防止袁術偷襲牛渚。

果然正如同劉繇等人預料的那樣,厲陽的袁術軍果然沒有老實多久,偷偷的發動了一波大型攻勢,出動了整整兩萬人,偷襲牛渚。

好在牛渚防線依舊堅固,樊能、張英諸將也未有麻痹大意,成功的打退了袁術軍的偷襲。

劉繇慶幸不已,同時開始抽調丹徒的兵力增援牛渚,畢竟對岸的援軍很可能有兩萬五千到三萬五千人之多,牛渚才區區一萬人,兵力差距之大,讓人實在難以安心。

援兵到達之後,牛渚防線也穩定了下來,對岸的袁術軍眼見牛渚防線固若金湯,無機可乘,也就重新消停了起來。

乍一看,彷彿整個江東都重歸平靜,各方勢力轉而要休養生息了。

徐州軍內部,也因爲江都的問題而開過一次會議。

要不要利用暗道的事情,奪回江都。

老實說哪怕是劉封在這個問題上,也依舊有些搖擺不定。

目前來看,袁術軍是有放棄廣陵的意思了,否則不可能只留下幾千人,大軍直接回家了。

這幾千人守個江都,只能是謹守有餘,進取不足。

既然不能進取,那保留這麼個江都小城,又有什麼意義?

江都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爲一個立足點,在廣陵打開一個缺口,進而圖謀廣陵城市,乃至於廣陵郡,退則穩住堂邑諸縣。

現在袁術軍一退,堂邑等縣紛紛給徐州軍送來賀表,儼然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樣。

廣陵城下一戰,徐州軍以少敵多,背靠城池主動出擊,一戰擊潰袁術軍一部的戰績此時已經充分發酵。

袁術軍主力撤軍的消息無疑更是證明了前一個消息的真實性。

這樣一來,除了江都以外,堂邑、輿縣、海陵三縣可就徹底慌了。

前面騎牆有多爽,這一刻心裡就有多慌,更別說他們前面在騎牆中更偏向袁術軍一些了。

堂邑三縣趕忙派出使節,來廣陵縣城探探徐州軍口風。

劉封直接表示不計前嫌,雖然這些縣城當初觀望騎牆,沒有直接站邊徐州軍,但劉封表示這也是能理解的。

只要今後服從州府,老實納糧,徐州軍可以既往不咎。

於是,這幾個縣搜刮縣倉,湊了十一萬錢,六百石糧,還有幾十口豬羊給廣陵城送了過來,讓劉封全部犒賞給了徐州軍。

對於江都,衆人都想要收復,一來可以統一州境,二來也能形成完整的防禦縱深。

否則,廣陵出城二十里,就是敵人家的地盤,這怎麼看都不安全。

可真要動手,大家又有些不甘心。

袁術大軍都撤走了,現在去動江都,攻城既麻煩又危險,更重要的是,還容易把袁術軍又給吸引回來,這不是給揚州軍做擋箭牌了嗎。

更重要的是,袁術軍只留下了三兩千人,怎麼看都不像是死守江都的樣子。

說不定再過段時間,對方甚至會主動放棄了江都。

畢竟對於袁術一方來說,江都也是孤懸於外,陷入重圍之中的孤城。

若是軍力佔優,那自然是開疆拓土的橋頭堡,可現在被徐州軍花式吊打,那可就搖身一變,成了自尋死路的絕地了。

商量到最後,還是覺得先穩一手,暫時不去碰江都了,反正有暗道在,且等等北邊消息,也不知自己家老父打的咋樣了。

況且袁術說不定還真就放棄江都了,那徐州軍可不就賺到了嗎?

就在各方都以爲天下太平了之後的一天晚上,江都城城門突然打開,人銜枚,馬裹蹄,從水門中推出來大量的蘆葦筏子,上面站著戰馬的,綁在小船後跟著,上面站著士卒的,則自己劃槳。

數千人馬,悄無聲息的從江都出發,橫渡大江。

丑時時分,在對岸的丹徒城內,也有一夥豪俠聚攏在一起,要幹一票大事。

這些人聚集在緊靠著丹徒北門的城門附近的民房內,各個身材健碩,神情兇狠,都是鄉間的惡少年或遊俠兒,此時被一個魁梧壯漢聚攏在此處。

此時天色遠沒有發亮,可這些豪俠卻都已經起牀,一個個神情興奮,一邊吃著昨天晚上就準備下來的冷飯,一邊卻又壓低著聲音小聲討論。而在他們的身邊,則擺放著各自的武器,顯然等天亮之後,要乾的大事可不是什麼正經事情。

隨著天色漸漸明亮起來,丹徒城的城門緩緩打開。

裡面的人要出城辦事,外面的農人則要入城出售蔬菜瓜果。

這看起來像是平靜如常的一天之始。

遠處突然來了一支商隊,引起了守城郡卒的注意。

不過這些郡卒倒不是有了什麼警惕,而是眼睛發光,只覺得是今日有了好生髮。

城門關卡並不像後世電視劇裡那樣,就直接設置在城門口,這一旦出了變故,城門哪裡來得及有反應。

畢竟懸門這種東西,只有重鎮纔有設置,丹徒這小地方,雖然靠海,卻連護城河都沒有,自然不可能會有懸門了。

因此,城門關卡是設置在距離城門一百米處,所有人員要經過這裡的檢查,才能進城門。

商隊靠近之後,老老實實的停下腳步,排起隊來。

老郡卒看著深邃的車轍,眼睛裡越發明亮起來。

就在商隊快要接近關卡的時候,最前面的一輛馬車突然失控,馬匹猛的發狂起來,朝著關卡猛衝而過,直朝著城門而去。

車上馬車伕一邊拉著繮繩,一邊大喊快讓開。

商隊一看,趕忙疾馳出兩個騎士,一左一右,分別繞行,想要抄到馬車前方幫助車伕一起控住瘋馬。

城門前的郡卒頓時一鬨而散,讓開到城門兩邊。

一個月就這麼一口飽飯,誰敢不要命了去阻擋發瘋了的車馬。

卻不想車子竟然在城門洞裡停了下來,那兩個騎手反手抄弓,竟然朝著城門邊的郡卒們射擊起來。

城門內的幾個郡卒猝不及防之下,全部中箭倒地,毫無反抗之力。

城門兩邊的郡卒們則趕忙尋找掩體,一邊大聲示警。

“敵襲!是敵人!”

“快關城門!”

揚州軍的其他郡卒們這才反應了過來,原來來的不是商隊,是敵人。

一邊大喊提醒戰友,一邊想要抱團逃回城內,關閉城門。

那兩個騎士剛一發作,城內城外都同時發動。

遠處揚起大量的塵土,顯然是有敵人來援,商隊的人馬也紛紛抽出藏匿在車上的兵刃,殺散關卡的郡卒後,直撲城門。

城裡本來涌出許多郡卒,想要增援城外,同時把城門洞內的那輛馬車給擡走,好關閉城門。

可就在這時候,城內縣是各處著火,讓郡卒慌亂迷茫,以爲敵軍已經進城。

同時,城門口又突然殺出了幾十個豪俠,這些人裡應外合,將城外的商隊給迎了進來,一百多人就依託著城門進行防守,根本不是區區幾百名郡卒所能攻破的。

等到遠處的大軍趕到時,郡卒一鬨而散,至此,丹徒縣成功易手。

見如此輕而易舉的拿下了丹徒,孫策頓時大喜過望。

他一掃在廣陵所受的悶氣,豪情大漲道:“給厲陽去信,讓他們火速趕來增援,我要拿下曲阿,活捉劉繇。”

“是,主公!”

身邊衆將齊聲應道,然後各自領兵清掃城郭。

孫策則去接見內應的豪俠們。

這些豪俠都是丹徒縣人,之前就去厲陽投奔於他,因是丹徒人,被孫策特地挑選出來,好言安撫,重新給派遣了回來。

這一次,他們可就立下了大功,在城內突然發難,點燃房屋,引發動亂,隨後又配合孫策軍先鋒奪取城門。

孫策將他們請到面前,當場重賞。

爲首的那豪俠名爲孫良,還是孫策遠房本家,看見孫策後納頭便拜。

孫策上前將其扶起:“壯士敢冒奇險,爲我大軍開路奪門,立有殊勳,非特賞不能酬其功。我意拜汝爲曲軍候,今日義舉的壯士盡數編入軍中,依舊爲汝屬下,汝可按功勞表舉官職,策無有不準。”

孫良大喜,趕忙朝著孫策叩首拜謝:“謝將軍!將軍厚恩,良永世不忘,必爲將軍效死!”

孫良不過一良家子,雖小有家產,卻上進無門。

昔日就以孫堅爲偶像,故此纔會在孫策於厲陽豎起孫家大旗時,拋家舍業,帶著親信跑去厲陽投奔孫策。

當時被孫策安撫勸回時,雖然自己是聽從了孫策的建議,可心裡還是有些彆扭。尤其是回來之後,面對鄉人鄰里或善意,或惡意的詢問打聽,孫良還得按捺的住。

不過所有的一切,都在此刻得到了彙報。

孫將軍竟然封了自己爲曲軍候,這可是中級軍官了啊。

孫良最好的奢望也不過是屯長,畢竟這對於他來說,這都已經可算是連升三級了。要是當初留在厲陽不回丹徒,即便自己有些勇力,又帶了數個親信,最多也就當個伍長。

更別說孫將軍還給了自己奏報功勳的權力,他大可以給自己的幾個小兄弟安排官職,到了軍隊裡,也不用擔心被下面人給架空了。

這回來的可真值!

孫策安撫完孫良等人,進了丹徒。

城中剛剛點燃的房子已經全部被撲滅,百姓也都躲回屋子裡不敢出來。

孫策卻是一臉輕鬆,跟身邊書記吩咐道:“速速寫個安民告示,告知百姓我孫家回來了,必與民秋毫無犯,讓百姓不必擔心,儘可操持營生。”

孫策這邊月夜渡江,拿下丹徒,猶如一顆炸彈,將剛剛平復下來的江東又一次炸出了巨大的漩渦。

身在曲阿的劉繇大驚失色,幾乎不敢相信偵騎的回報,連續派出數波騎卒,回來的消息都是一樣。

丹徒已經淪陷,城池上打著的正是孫策旗號。

“這如何可能?”

劉繇這次可是真失態了,明明他的理智知道這些事情都是真的,可他情感上卻無法說服自己接受。

明明自己千防萬防,怎麼就讓孫策小兒進了江東?

更糟糕的是,丹徒距離曲阿不足二十里,甚至比江都到廣陵還要近。

雖然一接到消息之後,曲阿立刻關閉城門,全程戒嚴,同時飛騎秣陵的薛禮、笮融,以及牛渚防線,讓他們趕緊抽調精銳回來,先堵住孫策。

可曲阿目前只有兩千人,配合城中青壯守城尚可,若是出城野戰,那還不如直接投降孫策來的乾脆。

“明公,曲阿已非周全之地,不可久留。”

許劭本在養病,驚聞變故,也不得不爬起牀參加廷議了,原本他和劉繇商量好了,打算去一次徐州,找劉玄德談一談,看看是否可以結爲盟友。

只是一來身體不便,難以出發,二來也聽說劉備不在郯城,所以就拖了下來,還未來得及出發,現在倒是趕上了被孫策偷襲了。

他得知孫策已經佔領丹徒,而且兵力不下三千之後,當即力勸劉繇讓城別走,或可留一將固守,總之劉繇得儘快離開。

否則一旦讓孫策圍住了曲阿,那可就糟了。

許劭可不認爲區區兩千郡卒,能抵擋的住孫策如狼似虎的孫堅部曲。

如果孫策敢不計血本的猛攻曲阿,那劉繇只有被俘和自盡兩條路可走了。

雖然逃離曲阿,會讓整個吳郡劇震,影響惡劣,但總還有翻盤的希望。

爲今之計,也只能兩害取其輕了。

劉繇雖然失態,但他性格剛強,哪怕勸說他的人是許劭,依舊有些不甘心退走。

此時離開曲阿,和喪家之犬有何區別?

許劭以目視孫邵等人。

後者盡皆反應了過來,一擁而上,紛紛勸諫起來。

孫邵當先表態,支持許劭道:“明公,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劭以爲許公所言甚是,爲今之計,當從長計議。”

滕耽正色勸道:“正是,明公。即便爲了江東六郡的士民百姓,你也該離開曲阿。孫伯符狼子野心,又是孫文臺之子,昔日荊州王通耀、南陽張子議之事,不可不防啊。”

滕耽這話一出口,在場諸人都想起了屠夫孫文臺的輝煌戰績。

不論是王睿王通耀,還是張諮張子議,哪一個不是名滿天下的名士?

可那屠夫還不是說砍了就砍了,沒有半分猶豫?

孫伯符這小畜生年不過二十,就已經在廬江逼死了陸家家主,江東名士陸康,活脫脫一個孫堅在世,誰敢賭他對劉繇不敢下毒手?

就算他不想殺劉繇,他背後的袁術可是早就想置劉繇於死地了。

“明公,我等當速速西行,笮融、薛禮彼此並不融洽,若是沒有明公居中調和,何以集結大軍,反攻丹徒,將孫策趕下海去?”

騰胄更是搬出了大局來勸說。

劉繇這時候心裡其實也慌亂的很,剛強歸剛強,誰又不惜命呢?

他仰天長嘆一聲:“既如此,那我也只能暫時西走,可這曲阿,該交於何人固守?”

在場衆人一一避開劉繇的視線。

劉繇本人是很想在場的賢良們能站出來,主動請纓,鎮守曲阿,以待他領著援軍返回。

可在場的賢良們之所以是賢良,顯然都很有自知之明,而且你劉繇不想死,我們難道就想死嗎?

自然是要走大家一起走啊。

劉繇眼看著沒人肯站出來,心裡嘆息一聲,不過他也沒有責怪的心思,只是有些犯愁,總不能直接把曲阿給讓了吧。

關鍵時刻,還是許劭給劉繇解了圍:“曲阿司馬趙凡頗有勇力,可堪一用,不如就留他守城吧。”

劉繇略一思考,就點頭同意。

當日中午,劉繇帶著親衛部曲五百人,從西門離開曲阿,走句容,奔秣陵,匯合薛禮。

同時,留軍司馬趙凡領兩千五百郡卒守衛城池。

孫策此時也不知曲阿有多少人馬,不敢輕舉妄動。

拿下丹徒,已是穩操勝券,因此只是廣派偵騎,查探四周情況。

若是孫策知道曲阿城中算上劉繇部曲也只有三千人的話,恐怕會直接圍城,把劉繇給堵在曲阿城中。

劉繇跑了之後,消息繼續發酵,開始傳向四面八方。

廣陵縣也已經接到了消息。

劉封一聽孫策居然偷渡過了長江,偷襲了丹徒,立刻意識到江都那肯定有問題。趕忙讓人派出偵騎,前往江都偵查。

同時聚集衆將召開會議,商議此事。

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31章 兩封家書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65章 禮送賣家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64章 上門送禮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99章 逆擊曹豹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76章 夜半訪客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14章 獻策屯田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22章 拜訪糜竺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1章 兩封家書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12章 破局之法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393章 表奏吳侯
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31章 兩封家書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65章 禮送賣家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64章 上門送禮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99章 逆擊曹豹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76章 夜半訪客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14章 獻策屯田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22章 拜訪糜竺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1章 兩封家書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12章 破局之法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393章 表奏吳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穆棱市| 肥西县| 绿春县| 临桂县| 蒲江县| 宁津县| 文水县| 昌黎县| 略阳县| 东至县| 锦屏县| 古交市| 华容县| 乌审旗| 五寨县| 长宁区| 林州市| 汾阳市| 东乡| 称多县| 台湾省| 筠连县| 濮阳市| 灵武市| 梨树县| 积石山| 堆龙德庆县| 呼伦贝尔市| 天柱县| 横山县| 康乐县| 兴化市| 安国市| 财经| 高唐县| 县级市| 古田县| 盐亭县| 松阳县|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