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

高岱的大喊讓許昭的部曲都醒覺了過來,士氣大漲之下,他們不再驚慌失措,而是變得更加勇敢起來。

尤其是許昭帶著親兵也衝了上去,身臨一線。

有徐晃在前無人能擋,又有許昭帶頭衝鋒,許昭部曲的士氣漲到了頂點,許多人甚至進入了瘋狂狀態。

許昭的部曲中有不少是山越和南蠻,這些人勇敢彪烈,悍不畏死。

這種個性的戰士在逆風中會顯得缺乏韌性,抗壓能力比較差,在持續的壓力之下容易崩盤,即便是勇士,也會表現出尋死的舉動,一旦超過壓力極限,必然會直接崩潰潰逃。

可同樣,這些人在順風中卻會表現的格外兇狠看,尤其是被徐晃這樣的勇將一激勵,那更是連生死都拋之腦後了。

吳景整個人都看呆了,上一刻他還以爲成功奪回北門了,甚至都開始琢磨如何處理許昭家族了。

下一刻局勢居然開始變得急轉直下,親軍統領吳大直接戰死,一線的親軍居然開始動搖崩潰了。

吳景整個人都是懵逼的。

可他很快就清醒了過來,當即發號施令,派了兩個親兵去東西城通知部下撤退,而他本人則帶著剩下的三個親兵掉頭就跑,完全不顧一線還在苦苦血戰支撐的親軍。

敗仗吳景可打的不少,當初追隨姐夫轉戰中原的時候,對手可都是天底下第一檔的軍隊。孫家軍在樑東被徐榮吊起來錘,連他姐夫都慘敗到只剩下十餘騎南返。

所以吳景深知自己的命纔是最重要的,部隊總能東山再起。

吳景走的悄無聲息,剛開始時吳景親軍還不知曉,依舊在拼死抵抗。

可隨著入城的劉封軍士卒越來越多,後續部隊甚至有時間在城外重振隊形,恢復組織度後再成建制的進入城中投入戰鬥,吳景親軍再也抵擋不住,軍官想要向吳景尋求幫助時,才發現吳景已經不見了。

吳景的消失成了最後壓倒駱駝的稻草,吳景親軍當即開始崩潰,各自開始向後逃跑。

因爲道路的狹窄,有些士卒爲了逃跑甚至對同袍動起了刀子。

而一線的部隊則逃無可逃,又完全不是徐晃和生力軍的對手,乾脆扔了兵器跪倒在地,向劉封軍和許昭部曲乞降。

劉封軍這邊還好,不會濫殺俘虜,可許昭部曲那邊可就不同了,雙方剛剛結了血仇,拼殺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現在突然投降,哪裡收的住手。

更別說許昭部曲的軍紀遠遜於劉封軍,更有山越,南蠻的勇士,殺性上頭,根本就聽不到軍令了。

好在徐晃及時出手干預,請許昭下令禁止殺俘,同時命令自己的部曲後撤休整,這才讓不少吳景親軍倖免於難。

不過等待這些人的也未必是好事情,除非被劉封軍所吸納,剩餘的很可能要送去彭城、下邳、沛國挖礦去了。

之前笮融、薛禮舊部中,罪大惡極的一小批自然被斬首示衆,罪過較大卻罪不至死的,就送去了豫、徐兩地挖礦。

孫策軍想來也會按照這個規章辦事。

吳景逃至縣府,立刻命留守的二十人將馬匹牽出,然後帶著這二十多個親兵直奔南門而去。

如今只有南門,纔是最爲安全的,其他兩門說不定都已經落入劉封軍之手了。

只要能夠成功從南門離開餘杭,那吳景就安全了。

出南門後,一路往東南而去,就是錢塘江江畔的錢塘縣,而如果筆直向南,則是孫家祖地富春。

無論去往哪裡,吳景都能站住腳跟,聚攏敗兵,然後再考慮下一步該如何去做。

果然,正如吳景所預料的那樣,半刻鐘後,他有驚無險的抵達了餘杭南門。而這裡的吳景軍士卒已經戒備森嚴,卻沒有半點交戰的痕跡。

很顯然,這裡還是極爲安全的,並沒有受到潘軍和劉封軍的攻擊。

“將軍!?敢問城中這是發生了何事?”

守門的都尉趕忙迎了上來,如今南門聚攏著五百餘人,自從城北喊殺震天之後,這都尉就將牆上的守軍聚攏了起來,只在城樓留了二三十人戒備,其他人都被聚集到了城門口。

吳景顧不得許多,當即答道:“許賊造反,北門已破,快開城門,隨我速速撤退!”

那都尉大驚,有些不敢置信。

可看見吳景灰頭土臉的,身後的親兵也是各個驚慌失色,就知道吳景說的肯定是真的了。

於是,他也不敢怠慢,趕緊回頭大喊道:“快開城門,讓城樓上的人也下來,準備走了。”

吳景點點頭,隨後想到了什麼似的,對那都尉道:“你多派幾個靠譜的人,走城牆上去東門,西門,讓他們趕緊走,隨便去富春或是錢塘都行。”

那都尉連連點頭。

此時,城門也已經打開,吳景也不囉嗦什麼,只留下一句跟上,就衝進了黑漆漆的門洞之中。

兩名親兵舉著火把超越了吳景,走在了隊伍的最前列,此時天色漆黑,衆人也不敢提升馬速,一旦跑快了離開了大道,隨時會摔折了馬蹄。

那都尉也不敢怠慢,趕緊收攏麾下兵力,只比吳景他們晚上了半刻鐘就出城逃命去了。

不得不說,吳景逃命的本事還是相當大的,行動十分果決。

出城之後,吳景毫不猶豫的筆直南下,前往富春。

其實去錢塘的路更好走一些,畢竟是大路,而且錢塘還是轉運中樞。

可吳景卻是直接選擇了富春,只因爲他摸不清劉封軍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對方的部署。

去錢塘的路可在城東,他們自城南而出,還得繞行一段距離,返回城東的大道才行。

萬一撞上了包抄城東的劉封軍,那可就惹大麻煩了。

況且這黑燈瞎火的,繞行時要是摔折了馬腿,也是個不小的麻煩事。

吳景的決定不可謂不穩妥了,已經茍到了極點。

若說唯一的問題,那就是沒在第一時間撤退,而是組織了反擊,想要奪回北門。

可這也是極其合理的事情,吳景總不能不戰而逃吧。

只是吳景萬萬沒想到,他已經跑的如此之快了,居然還有人在城南等他們。

太史慈此時帶著一部騎卒在嚮導的帶領之下,舉著火把直接從城西而過,繞到了城南,封鎖了城南道路。

如果吳景第一時間就走,那太史慈自然堵不住他,可他在城中激戰了半個時辰,這時間恰好讓太史慈過了東苕溪,抵達了城南。

太史慈在城南兩裡處的一片密林邊緣下馬休整,雖然寒風凜冽,卻不能生火取暖,就連火把都全都熄了。

他們所部兩百人俱是騎兵,速度最快,後面還有兩三千人的步兵在趕來的路上。

這會兒北門早已經打的白熱化了,城外趕路的徵南軍自然不會再有隱藏的必要,直接點燃了火把快速行軍。

太史慈他們之所以熄滅火把,是想要伏擊可能從城南逃跑的敵人,因此才需要隱藏自己。

原本太史慈等人還以爲要等上一段時間,甚至可能落空。畢竟這條路是去往富春的小路,而不是去往錢塘的大路。

可沒想到,他們才休息了不到一盞茶的功夫,燈火通明的南門城門就被打開了。

別看隔了二里地,餘杭南門此時因爲戒備的關係,燈火點的十分明亮,再加上光暗對比,雖然看不清楚城門的樣子,可城門洞裡突然多出來的亮光,傻子也知道這是大門洞開了。

“將軍,有魚上鉤了!”

太史慈的親兵們興奮的臉色通紅,總算大家沒有白吃這的半晚上的辛苦。

太史慈也點了點頭,心中揣測著吳景會不會在這隊人馬之中。

“都做好準備,記得掛上馬嚼子,別讓馬匹出聲。”

太史慈不放心的提醒了一句,衆人趕忙應聲答應。

很快,所有馬匹都套上了馬嚼子,然後分散了開來。

這隊騎兵中,大部分人都帶有弓箭,隱藏在密林之中,等待著城南的敵人自投羅網。

“咦!?”

太史慈突然輕咦出聲,從城南而出的敵人赫然分成了兩股。

前面似乎是二三十騎騎兵,後面則是五百餘人的甲士。

明明是一塊兒的,卻偏偏分成了兩股,顯然是騎兵不想等待後續的步兵。

太史慈嘴角微微勾起,他敏銳的意識到自己是釣上大魚了。

想到這裡,他趕忙發號施令:“來者恐非凡夫,儘量生擒活捉。”

這命令一下,諸人先驚後喜。

紛紛把騎弓換成了近戰兵器,只有少數神射手才繼續持著騎弓。

吳景等人的速度並不快,只比普通人行走的速度略快一點兒。

看見背後城東、城西皆有大片火龍,吳景臉色難看之極。

之前還成功的從吳縣金蟬脫殼,神不知鬼不覺的穿過了烏程和由拳之間,這讓吳景頗爲自得,以爲徵南軍不過如此。

可誰能成想,如今反倒是在餘杭城內吃了敗仗,還敗的如此之慘。

看著城東、城西的大片火光,吳景的心中宛如滴血,餘杭城中這三千兵,大部分可都是他的本錢老卒啊。

他只用眼睛看了片刻,就能大致算出城東、城西征南軍的數量當在三千以上。

這個規模的數量,城內的士卒幾乎不可能突圍成功。

除非他們立刻往南而來,自南門出城,否則等到他們在城外吃癟,退回城內後再轉向城南,那時候可就已經晚了。

一想到剛纔自己還派人去通知他們趕緊出城,吳景就悔恨的腸子都青了。

不過在悔恨之餘,吳景心底的最深處也藏著一絲僥倖的竊喜,幸好自己直接當時直接從南門走了,眼看著火光越來越近,顯然徵南軍也沒放過南門,只是來的遲了而已。

吳景心中百感交集,親兵們一臉驚慌混雜著大難得脫的僥倖,隊伍分成兩部分,各自持著火把,將吳景護衛在中間。

隊伍安靜的前進著,吳景沉默不語,其他人也沒心思說話,一時之間只聽到了馬蹄聲。

不知不覺間,衆人已經進入了密林,吳景的親兵畢竟是精挑細選的百戰老卒。

他們雖然不知道密林裡藏了敵人,但都本能的加快了速度,同時提高了戒備。

可這種經驗和小心謹慎,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可謂是一文不值。

“動手!”

密林中突然傳出一聲大喝,十餘支箭矢疾射而出,盯著排頭的吳景士卒咬了上去。

十三支箭沒有一支落空,只是其中三分之一卻是目標重迭了,射中了同一個人。

幾乎同時,許多身穿徵南軍戰袍的士卒衝了出來,密林之中喊殺聲一片。

吳景臉上大驚,在第一時間他就低頭策馬,想要衝出去。

可馬速都沒能提起來,黑暗中突然射出一箭,正中吳景大腿。

吃痛之下,吳景沒能抱住馬脖子,直接翻身栽下馬去。

戰鬥結束的相當快,僅僅只是一盞茶的時間,吳景的親兵就被徹底解決。

除了幾個負傷的被活捉外,其他人幾乎全部戰死。

然而他們的犧牲並沒有任何意義,吳景重傷被俘,而徵南軍這邊僅僅只有三人輕傷。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誇張的戰損比,還是因爲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同時也是因爲太史慈以及他麾下的那十幾個神射手。

他們第一波箭雨就射翻了七八個人,後來第二波又有六七個戰績,僅僅兩波,就幹掉了吳景三分之二的親兵,剩下的人也就不足爲慮了。

密林中的廝殺明顯的驚到了後方的步卒,他們震驚之餘,也咬著牙派人快速趕來,想要增援或者解救吳景。

可密林中的戰鬥結束的過快了,使得吳景步卒們抵達時,戰場都被打掃完畢,只留下了十幾具被拔掉甲冑的吳景軍屍體。

都尉還在檢查戰場,密林之中又射出來了一陣箭雨,這一波箭雨高達四五十箭,即便那都尉早有準備,部下也是損傷不小。

趕來的一百多精銳步卒當場就折損了近一成的戰力。

這都尉也是吳景的族人,名叫吳洋,在吳景軍中任一個都尉,帶兩司馬千人,實編只有七百餘人。

之前又被抽調走兩百人任巡邏隊,此時他手裡僅有五百人。

密林之中源源不斷的射出箭雨,雖然有塔盾防禦,可總照顧不到所有人,每一次總有一兩個,兩三個,甚至是三四個人中箭,看的吳洋膽戰心驚。

木愣愣了好一會兒,他纔想起來什麼似的,大聲下令道:“把火把熄了!快把火把熄了!”

聽了命令後,吳洋所部的士卒這才醒覺過來,紛紛想要熄滅火把,卻忘了密林中還有神射手。

這一輪重箭,直接又倒下了足足七個人,總傷亡已經超過了兩成。

這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就已經傷亡慘重,吳洋也是欲哭無淚。

會有這樣的結果,還是因爲吳洋擔心吳景的安危,要不然也不會自己走進這陷阱裡來。

可惜吳洋冒死而來,卻依舊沒能趕得及,連吳景的面都沒能見到。

眼看著吳洋這邊突然熄了火把,後面的大隊人馬也有些猶豫起來,停在密林外不敢入內。

吳洋心中焦急,他也知道一直留在密林之中就是等死。

就在他想要下令嘗試悄悄退出密林的時候,密林之中反而燃起了一支火把。

吳洋以及他麾下的士卒情不自禁的望了過去,卻看見大腿上中了一箭,血流滿地,臉色極其蒼白的吳景被推了出來。

太史慈站在吳洋身後,沉聲喝道:“吳景已經爲我所擒,爾等還不速速棄械投降?若是繼續冥頑不靈,休怪我不留餘地了。”

吳洋看了看緊閉著雙眼,也不知道暈沒暈的吳景,再看看陣中小聲慘叫的傷卒。

一時之間,陣中所有士卒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吳洋身上,裡面滿是乞求。

至於乞求他什麼,吳洋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遲疑了片刻之後,吳洋回頭望了望,只看見原本城東、城西的火龍已經過了東苕溪,正向著他們這裡延伸,頓時知道就算自己負隅頑抗,也只有死路一條,沒有半點突圍的可能了。

最終,吳洋長嘆一聲,將手中兵器扔在了身前,嘆息道:“我等願降!望將軍仁慈。”

這年頭投降風險可不小,說不定就被對方給屠了,也就是劉備、劉封父子名聲好,從來沒有過殺降的記錄。

這一點,也隨著劉備勢力的越來越壯大,而得到了更多的回報。

吳洋一聲令下,他麾下士卒紛紛長鬆了口氣,忙不迭的將兵器扔在陣外。

一時之間,密林之中只聽得乒乒乓乓的金屬砸擊聲。

太史慈身後走出十幾個士卒,上前命令降兵將武器堆砌起來,同時解去身上甲冑。

另有七八人則帶出一馬空馬,讓吳洋上馬,隨他們前去密林之外勸降餘部。

等到徵南軍一千步兵趕到時,吳洋麾下已經盡數投降。

這一戰,太史慈只輕傷三人,就活捉了吳景,逼降了吳洋所部四百餘衆,陣斬四十餘級,可謂是大獲全勝。

同時,經過詢問之後,太史慈得知城西、城東之敵突圍不成,又被重新逼回了餘杭城中,而南門已是空城,已被徵南軍接管。

太史慈聞言大喜,當即留步兵押送俘虜回城,而他本人則帶著兩百騎兵以及繳獲的戰馬先行回城。

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3章 挑選遺孤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14章 獻策屯田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6章 曹家夜話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27章 代工耕犁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4章 獻策屯田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99章 逆擊曹豹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79章 玄德教子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81章 徵辟劉曄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68章 二賢拒任
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3章 挑選遺孤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14章 獻策屯田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6章 曹家夜話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27章 代工耕犁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4章 獻策屯田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99章 逆擊曹豹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79章 玄德教子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81章 徵辟劉曄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68章 二賢拒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河间市| 临颍县| 铁力市| 吕梁市| 句容市| 台南县| 淳化县| 盈江县| 仁寿县| 扶绥县| 河北区| 莫力| 重庆市| 康保县| 琼海市| 广州市| 筠连县| 巴楚县| 区。| 林甸县| 丹阳市| 洪洞县| 崇文区| 山丹县| 自治县| 拜泉县| 金湖县| 株洲市| 如东县| 体育| 六盘水市| 红河县| 屏东县| 南和县| 定陶县| 许昌市| 孝昌县| 佛教| 阿坝|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