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3章 陳登拜父

第173章 陳登拜父

陳登根本不知道這次擴軍,原本就是將他排除在外的。

若是沒有陳登這次所請,就算陳登後來知道了,也不過些許小事,無傷大雅。

可現在陳登主動開口,劉備就不能不慎重對待,否則是有可能會導致自己這位重要心腹離心離德的,這是劉備絕對不願意看見的。

哪怕概率只是百分之一,劉備也接受不了。

劉備迅速做出決斷,面帶笑意,拉著陳登坐在自己身邊:“元龍,此次請你回來,就是情況有變。”

陳登面容一整,能讓劉備說出這話的狀況,顯然不可小覷。

劉備繼續說了起來,將廣陵攻防戰,孫策偷襲丹徒得手,橫掃吳郡,江東發生鉅變,劉繇和劉表先後派來了使節,尋求結盟,以及自己在豫州援救陳逸,義釋郭貢等一系列的事情敘說了一遍。

最後才說道:“因此,廣陵那邊希望能夠擴軍至兩萬,否則他們恐怕只有自保之力,而無力援助劉正禮了。”

巨大的信息量一下子讓陳登有些蒙圈,他在瑯琊只是聽說了徐州軍成功收復了廣陵,而且還只用了一半的兵力,剩下的主力去了豫州,和豫州刺史郭貢打了一場。

就連郭貢表奏臧霸接任任城國國相,劉備想要安排田豫、牽招分別去魯國、沛國擔任國都尉的事情,都是劉備剛剛所說。

“原來如此。”

陳登眼睛亮晶晶的,閃爍著精芒,讚歎道:“明公果真乃當世英雄,救援魯國,義釋郭貢,真乃王道也。”

劉備老臉微紅,他接到魯相陳逸的求援時,心裡可委實沒下定決心,只是隱約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遇。況且如果不是好大兒給力,能夠以偏師拿下廣陵,自己這會兒說不定都還在廣陵城下頓兵,如何有餘力去救援陳逸?

可陳登不知道這些,他的讚歎語出真心,目含欽慕,是真以爲劉備是算無遺策了。

劉備有些心虛的話歸正題道:“因此,今年擴軍壓力實在太大,故而暫時不曾考慮過瑯琊軍和瑯琊郡兵。這一點,還請元龍多多包涵。”

陳登聞言,頓時微帶不滿道:“明公何出此言,登乃明公下屬,爲明公分憂解難,乃是登之職責所在。”

劉備吃陳登懟了一通,卻是絲毫不介意,反而還有些開心。

陳登思索了片刻,擡頭道:“明公,武水河谷位置確實極爲重要,眼下兗州曹呂相爭,顧不上我等,又有陶公遺澤以及宣高人脈,故而有爭取的機會。”

別看臧霸是在徐州發家的,可他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兗州人。而且他的家鄉,正是武水河谷往瑯琊郡方向的出口華縣。

臧霸家在華縣世代爲長吏,他父親更是有恩澤於華縣人,當時被泰山郡守下獄,華縣許多人曾爲臧家抱不平,直到現在都有遺恩。

陶謙主政的時候,也曾經成功拿下過費國縣和華縣,也留有不小的親徐勢力。

正如陳登所言,此時若是動手,大有可能輕易得手,佔爲己有。

可錯過了這個時間點,等曹呂一旦決出勝負,那時候動手的難度倍增,還要面對曹操和兗州的壓力。

陳登慷慨陳詞,不惜承諾道:“明公,登可自籌兩千人的口糧軍械,只求明公給我瑯琊兩千新增編制,登必得費國、華縣而獻明公。”

“元龍,何須如此。”

劉備連連搖頭:“你我君臣,肝膽相照,何須如此?你此番所請,也是爲我徐州考慮,備豈能不知?”

很多人懷疑劉備是個腹黑小人,可其實這位特別容易上頭,而且一上頭就有些不管不顧。

當年鞭撻督郵是如此,平原會刺客還是如此,收留呂布是如此,拒絕劉表讓賢荊州依舊是如此。

這會兒劉備豪氣上頭,直接誇口道:“四千人而已,何須元龍再費心籌措,備全答應了,元龍此番回去,便可召集人手,糧食可自今年夏收、秋收中截留部分,軍械衣物,備從郯城州府中給你調撥。”

陳登頓時大喜,可歡喜過後,還是猶豫的勸諫了一句:“明公對登之愛護,登感恩懷德,只是四千人可不是小數目……。”

四千人的編制確實不是什麼小數目,光是口糧就需要十二萬石一年。

這可不是農民,農閒時可以縮減口糧。

相反,在戰時士卒反而會吃的更多,而且不但要增加餐次,還要增加蛋白質的供應。

這還僅僅只是口糧部分,還要供應四千人的被服,軍械,營地等等開銷,

以被服爲例,一個士卒至少需要布衣(200文),褲子(500文),麻鞋(30文),麻襪(10文),算上換洗,最少要兩套。

即便如此,這樣一套行頭下來,哪怕以成本價格計算,一個士卒光是被服這一項,就需要一千五百文。

這還沒有提被褥和冬日衣服,這兩樣可是更貴。

東漢時代沒有棉花,只能靠布帛絹絲層層堆迭,富人會在絹絲之間填充蠶絲以及蠶絲絲絮以此保暖,而窮人就只能填充稻草保暖了。

被褥一條就要四百文,冬服更是需要六百文。

如果再算上六百文的東漢制式軍刀以及六千八百文的鐵甲,這四千士卒就需要差不多四千萬錢。

即便不配盔甲,也需要一千兩百萬錢。

養兵之靡費,可見一斑。

“不用再說了,此事就這麼定了。”

可劉備卻還是大手一擺,直接敲定了下來:“元龍也不必有什麼壓力,費國縣和華縣能取就取,不能取也無須硬上。”

陳登此時也只能心情激動的拜謝劉備。

劉備拉著陳登商議政務,又挽留陳登在州府用飯,直到天色已黑之後,才放陳登歸家。

陳登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晚間戌時了。

“父親可曾休息了?”

陳珪來到郯城的事情,陳登早就知曉,就在剛纔,他還在州府中同劉備商談扶持陳珪重回相縣,執掌沛國的事情。

陳珪到了郯城之後,直接入住了陳登留下的府邸,

因此,陳登回到自己家後,他最先問起來的就是自己老爹的情況。

僕役趕忙回答道:“家主還未休息,正在書房中等您。”

“何不早言。”

陳登揮退了僕役,直接衝著自己書房而去。

等陳登來到書房時,發現書房中燈火通明,而自己的父親陳珪正站在門口衝他招手。

“父親!”

陳登趕忙上前行禮:“孩兒不孝,有勞父親久等,請父親責罰。”

“我兒何錯之有。”

陳珪笑瞇瞇的上前把陳登扶起,對於自家這個嫡長子,他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

陳珪先選中了陶謙,不但自己被陶謙表舉成了沛國相,更是爲陳登爭取到了屯田的表現機會。

陳登也不負衆望,一鳴驚人,成功屯田,使得徐州糧庫充盈,也讓他成爲了徐州重臣。

等到陶謙病逝前,陳登選中了劉備。

平心而論,陳珪對陳登的選擇是不但支持,而且還很贊同。

因爲他也很看好劉備。

可再看好,也沒想到劉備能崛起的這麼快,以至於陳家都沒來得及在最好的時機追加投資。

好在無論如何,只要有陳登在,就有原始股在。

整個徐州,除了陶謙的兩個兒子外,也就只有陳登和糜竺有原始股了。

看著兒子精神健碩的模樣,陳珪笑瞇瞇道:“在方伯那用過餐了?”

陳登爽朗一笑:“方伯特地爲登備下了鮮鯽,廚工刀法過人,切出來的魚膾薄如蟬翼,當真是鮮美之極。”

說到這裡,陳登還忍不住嘖了嘖嘴,顯然是在回味佳餚。

《膳夫經》中把適合做生魚片的魚分成三個等級:列入頭等的只有鯽魚一種,二等、三等則各有四五種。

劉備特地爲陳登提前備下鯽魚,可謂是無微不至。

陳珪在陳登的攙扶下走入書房,父子倆面對面的坐了下來。

落座後,陳珪收起臉上的笑容,正色道:“方伯對你很是倚重,隱有出將入相之望,汝當謹慎謙遜,不可驕矜自傲。”

陳登鄭重答道:“謹遵父親之命,登必不敢忘。”

“嗯,如此甚好。”

陳珪滿意的點點頭,轉而問起了今日的行程:“今日回來,與方伯說了些什麼?”

於是,陳登將州府中的談話盡數告知了父親,畢竟這些也都不是什麼機密。

況且陳珪此時,也已算得上是劉備的下屬了,他這個沛國相不聽劉備的命令,難道還去聽郭貢的不成?

聽完之後,陳珪沒有開口說話,而是陷入了沉默中。

陳登看見父親陷入沉思,也不敢打擾,就在一旁默默等候。

過了片刻之後,陳珪睜開眼睛:“看來方伯是有意南下揚州啊。”

陳登對父親的話沒有絲毫意外,反而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劉正禮入主揚州不過兩年,真正能爲他所掌控的只有小半個吳郡和半個丹陽郡,此番來我徐州求援,確實乃是天賜良機。”

陳珪點點頭,突然話鋒一轉,問道:“我聞廣陵太守之職尚且空缺,不知明公可有打算?”

陳珪這是看出了劉備即將南下揚州,廣陵作爲前進基地,不但重要,更是立功之所。

陳珪能夠看得到,陳登自然也能看到,他搖了搖頭,回答道:“兒曾詢問過方伯,方伯卻說暫時未定。”

陳珪神色不定,猶豫了好一會兒,試探道:“若是如此,我兒可有轉遷廣陵太守的機會?”

陳登臉色一變,身體登時直起。

可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面前的可是老爹,於是繃直的身體又微微一鬆,到嘴的呵斥又給吞了回去。

陳登雖然沒罵出口,可這一系列的動作又如何能瞞得過對面的陳珪。

陳珪心中苦笑,自己這兒子什麼都好,就是這剛直的個性太過倔強,也幸好他跟的是劉備,若是生性多疑的主公,恐怕真難以容忍他。

這時,陳登的聲音響了起來:“父親,孩兒先前已經備述與方伯的對話,就在今日下午,孩兒纔剛剛獻上奪取武水河谷之策,更求懇方伯應允擴軍四千。方伯此時意在江東,卻仍應允了孩兒的請求,更否決了孩子自籌一半錢糧的建議,只因爲擔心孩兒負擔太重。”

“明公待孩兒如國士,孩兒如何能不報以國士?”

“孩兒剛剛提出方略,幸得明公恩準,還給與如此之大的助力。此時若是抽身而退,豈非半途而廢?況且廣陵之重,明公如何會不知?孩兒自廢諫言,拈輕怕重,如此做事,明公當如何看孩兒?”

陳登對著陳珪大禮拜倒,大聲道:“父親,即便您責怪孩兒,孩兒也絕不能從命。”

被自己兒子一頓數落,陳珪卻是不慍不怒。

“好了,起來吧,爲父何時說過要責怪你了。”

陳珪溫聲道:“你能善始善終,重事輕功,爲父只有高興,如何會責怪於你。”

“父親!”

陳登驚喜的擡起頭,看見陳珪臉上淡淡的笑意,頓時喜道:“孩兒方纔過於激動,言辭激烈,頂撞了父親,還請父親責罰。”

“好了,伱我父子,不必如此。”

陳珪擺了擺手,捋須片刻後,問道:“元龍,廣陵處在南下江東第一線,確是建功立業之所。你有事在身,確實不能南下,殊爲可惜。只是,你兩位叔父俱在老家,你大從父也有歷任兩千石的資歷,你覺得他可能競爭此位?”

陳珪口中的陳登大從父,指的自然是陳球的兒子陳瑀。

他被舉孝廉後,曾爲中樞議郎,後又爲袁術表爲揚州牧,也算是兩千石,從資歷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更重要的是,陳瑀還擔任過揚州牧,在揚州有些根基,看起來似乎是相當適合的人選。即便陳登舉薦,也不會給劉備留下任人唯親的觀感。

可陳登一聽,卻連連搖頭:“父親,從父是什麼人,您難道還不清楚嗎?”

不是陳登不孝,對叔父不敬,實在是陳瑀志大才疏,能力欠佳,野心倒是挺大。

陳家作爲徐州頂級士族,和袁家其實是很熟絡的。

正史就曾記載,陳珪、陳瑀和袁紹、袁術都是公族子弟從小便有交情。

比起袁紹,陳家兄弟更親近袁術,否則袁術也不可能表舉陳瑀爲揚州牧了。

不得不說,袁術其實還是有些格局謀略的,他表奏陳瑀任揚州牧,一方面是可以藉著陳瑀控制揚州,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拉攏下邳陳氏,爲立足揚州之後,向徐州擴張做好準備。

袁術之所以捨棄能力強的陳珪不舉,而選擇陳瑀,也是擔心陳珪能力太強,反客爲主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陳瑀眼高手低,能力不大,野心卻是很大。

陳瑀看見袁術兵敗匡亭,被曹操追著屁股連敗三場,丟盔棄甲狂奔七百里才逃得性命後,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他不但拒絕袁術進入壽春,甚至還發兵攻打袁術,險些把袁術給活捉了。

袁術逃至陰陵,茍延殘喘,無奈之下,只能使出緩兵之計,將陳瑀給安撫住了。隨後再收攏潰兵,聯合孫賁領導的孫家軍,先敗周家兄弟,再恐嚇陳瑀,竟然嚇得後者棄城而逃,跑回老家下邳了。

這樣一來,袁術本來是想拉攏下邳陳氏,就因爲陳瑀的一番神操作,竟然讓陳、袁就此徹底翻臉,甚至成了你死我活的死對頭。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陳家纔會支持陳登選擇劉備,擺出一副堅定看好劉備,願爲劉備出步騎十萬的態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備能入主徐州,還真是要謝謝陳瑀這個眼高手低的庸才了。

不過陳瑀自己卻不覺得能力低下,他一直野心勃勃的想要尋找機會。

先是送自己寶貝兒子陳琬到陳登處,想要藉著陳登的東風安排自己嫡子,現在又想要通過陳珪來求取郡守之任。

陳登本就看不上陳瑀,南下江東的行動,顯然是徐州下一階段的重中之重,如何能讓陳瑀這樣的廢物來壞我主大事。

因此,陳登毫不客氣的回絕道:“廣陵之任,牽動江東攻略。從父能力不足,貿然插足,若是出了差池,他吃罪不起倒是小事,壞了明公南下江東的大業如何是好?”

陳珪知道兒子說的是對的,其實他也不想提這事,可陳瑀早就盯上了廣陵太守的位置。

倒不是陳珪和陳瑀早就看穿了劉備父子想要南下揚州的計劃,而是陳瑀依舊念念不忘揚州,廣陵又是距離揚州最近的,恰好還剛剛收復回徐州,更巧的是還沒有正牌子府君。

這一連串的湊巧,給了陳瑀相當大的錯覺,讓他覺得這位置簡直是老天賜予他的。

論能力,論謀略,論德行,陳珪甩了陳瑀十條街。

可陳珪卻放不下陳瑀,畢竟叔叔陳球對陳珪卻是親如父子。

比起自己家兩個兒子,陳球對陳珪栽培的資源更多。

別看陳珪被陶謙扶持爲了沛國相,陳瑀被袁術扶持爲了揚州牧。

這兩個看似一樣的事情,實則內裡天差地別。

陳珪在此之前就已經歷任兩千石了,而且他的履歷極爲漂亮,以舉孝廉出道,在北海國的治所劇縣當縣令。

萬戶以上稱令,萬戶以下稱長

縣令爲六百到一千石,縣長卻只有三百至五百石。

趙昱、王朗、臧洪、劉繇也都是舉孝廉出身,無一不是出身名門,但都只能擔任縣長,起點就比陳珪低了兩個檔次。

隨後,陳珪還當上了濟北相。

可見陳珪的兩千石履歷乃是得自朝廷,堂堂正正,並非爲陶謙所表。相比之下,陳瑀若非爲袁術選中,何來兩千石資歷。

因此,陶謙表舉陳珪,是想借助陳珪的能力和名望來佔據沛國。

而陳瑀,不過是袁術豎起來替自己佔坑的工具人罷了。

更別說陳瑀此後拉胯的表現了。

陳珪在沛國無兵無權,還依舊堅持到了曹操兵臨城下才退回下邳。

可陳瑀坐擁數千兵馬,卻中了袁術的緩兵之計,當真是蠢不可言。

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75章 達成契約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193章 善後朐縣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6章 曹家夜話第62章 鼓動曹豹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
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75章 達成契約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193章 善後朐縣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6章 曹家夜話第62章 鼓動曹豹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宕昌县| 北安市| 南宁市| 庆云县| 安福县| 瓦房店市| 古交市| 南投县| 威远县| 古田县| 海淀区| 根河市| 延安市| 上饶县| 巴楚县| 耒阳市| 奇台县| 莱阳市| 天津市| 丰顺县| 福海县| 磐石市| 监利县| 子洲县| 台东市| 呼伦贝尔市| 乐至县| 宣化县| 友谊县| 郑州市| 桑日县| 丰台区| 阿克苏市| 藁城市| 康乐县| 昭平县| 讷河市| 涿鹿县| 屯门区|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