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1章 徐璆行縣

第111章 徐璆行縣

徐璆一方面是身體力行,走完整個東海國,給士、民一個榜樣和信心,讓他們知道國相併沒有放棄西部諸縣。

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親身看看西部的毀壞程度,好在心裡有個數。若是一無所知,日後當如何重建西部諸縣?

因此,他堅決西進,卻沒想到剛到了襄賁境內,竟然看見炊煙了。

莫非西部諸縣的殘破程度,遠比想象中要好?

想到這裡,徐璆不由來了興趣,頻頻催促隊伍加快速度。

所謂望山跑死馬,看見炊煙和走到炊煙處卻是相距甚遠。

好在襄賁也是平原地區,下午時分,車隊也已抵達一個村落。

這村落中看起來有四五十戶,名爲溪山村,竟然是個新建的村子。

徐璆聞言大爲驚訝,詢問面前的農夫:“汝等何時而建,可有里正,亭長?”

農夫已經看出眼前這老者來歷不凡,恭敬的跪服在地上,答道:“我等乃是兩個月前,自郯城而來,乃是方伯所置。村中有里正,亭長恰好也在,貴人可去村中接見。”

徐璆聞言,點了點頭,心中依舊有些不解。

方伯安置的。

那劉備從哪裡來的錢糧?

他居然捨得把錢糧花在黔首身上?

不過徐璆也知道,眼前這個農夫能回答這些已經相當不錯了,很多黔首看到貴人,立刻就變得語無倫次,不知所云了。

至少這農夫還知道里正和亭長所在,還知道邀請自己入村。

沉吟了片刻,徐璆朝著自己的車伕親隨道:“賞他二十文錢,我們進村。”

那親隨在農夫欣喜的目光中,給了對方二十文錢,前者連連感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二十文錢雖然不多,但足夠買上半鬥粟米,足夠全家飽食一餐了。

沒錯,郯城、開陽、莒縣等糧食充足的地方,二十文可以買上一斗粟米。可在二三十里之外的襄賁,糧食剛夠吃食的地方,這糧價已然翻倍了。

所以糧食的價格,永遠不是平均價格,而是看最後一個買到糧食的人出得起多少錢。

進村之後,徐璆看見村落乾淨整潔,道路上竟然沒有糞便,牆角溝渠裡還鋪上了石灰粉。

徐璆將這些默默記在心裡,等會自然會詢問里長和亭長。

溪山村的里正已經是古姜了,之前的里正的腦袋已經被掛在城牆頭上了。

不過古姜和其他的八個里正都算是試守,也就是臨時工,只要今年乾的不錯,明年便可以轉正。

此時,他正在家裡招待亭長吳徵,請教里正的內幕。

“老古兄弟,你也無須太過擔心,以我多年的經驗,你只需要在收成的時候,組織好大家納糧交稅,其他事情,縣裡都不會太過苛責的。”

吳徵喝著濁酒,丟了一粒花生進嘴裡,後世很多人認爲花生是明朝才從美洲傳入中國的。

可實際上這東西早在西漢就已經有了,只是種植起來比較麻煩,再加上產量的問題,在中國一直沒有大規模種植罷了。

吳徵面前有四個菜,除了花生米外,竟然還有一小碟鹹肉,這可是相當好的珍饈,再加上花生這種比肉也不遜色的硬菜,當真算得上一場好宴了。

可見古姜也是下了大本錢了,吳徵是非常滿意,吃人的嘴軟,既然享受過了,那他也很是認真的提點了對方一番。

“不論州郡,唯稅賦最重,其他都可寬容一二。尤其現在兵荒馬亂,州郡養兵數萬,沒有錢糧,靠什麼去養那些士卒?”

吳徵也是個老甲士了,立過功勞,受過傷,退伍之後被安排了這麼個亭長。

“別看你們要繳五成錢糧,可這錢糧裡卻是包含了算賦、口賦、畝稅,踐更錢全都算在裡面了,還白給了伱們房屋、農具,你們可就偷著樂吧。”

吳徵其實挺羨慕的,漢家制度,三十稅一,可那僅僅只是糧食稅。除此以外,還有雜七雜八的稅收,要遠遠超過糧食稅十倍都不止。

眼下大部分農家,稅賦的壓力幾乎要佔到總收入的六七成了,而古姜他們僅僅是上交五成,如何不是佔了大便宜了。

不過他們也未必沒有隱患,這田產雖然分田到戶,可所有權卻依然在官府的手裡,他們算是官府請來的佃戶。

不過當時官府也留了個口子,允許他們攢錢贖買,只要出的起錢,就可以把土地轉爲私有。也正是這個口子,吸引了古姜這些並非走投無路的人也加入了民屯中。

不過這些都不妨礙溪山村,襄賁縣,乃至整個東海西部三縣,這片地區所有的民屯戶都對劉家父子感激涕零。

以吳徵來看,這還只是個開頭,等到今年夏收,糧食收上來了,繳納了稅賦,剩下的都歸了自家的時候,對劉使君的感激之情纔會到達巔峰。

那時候,恐怕就是讓這些農人爲使君去死,也會有大把大把的人願意吧。

古姜對吳徵頻頻勸酒,他準備的也不是什麼好酒,而是酸澀渾濁的劣酒,可就是這種酒水,吳徵也半個月沒捨得喝過了。

這一次算是大快朵頤了。

兩人正先聊著,突然外面跑進來幾個孩童,衝著古姜和吳徵就大喊貴人來了。

古姜和吳徵頓時一驚,微微醉意都被嚇的不翼而飛。

別管來人是誰,能叫貴人的那一定不一般。

兩人趕忙打來水衝了把臉,去去酒氣,接著整理了下頭巾衣服,就打算出門迎接貴人。

卻沒想到貴人來的速度也快,這會兒的功夫,就已經到古姜家門口了。

“你們倆誰是亭長,誰是里正?”

一個錦袍漢子走進院子,掃視了一圈,沒發現什麼問題,便朝著古姜和吳徵問道。

古姜和吳徵趕忙自我介紹。

“我是本村裡正。”

“我是此處亭長。”

錦袍漢子點點頭:“爾等可知是誰來了?”

古姜和吳徵一臉茫然的搖了搖頭。

錦袍漢子冷哼一聲:“外面的乃是東海國相,府君徐璆大人。”

府君!?

古姜和吳徵好懸沒癱倒在地。

他們倆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員也不過百石大吏,何時見過兩千石的府君。

古姜倒是見過方伯家的公子,只是不知道這位公子是多少石俸祿。

看見古姜和吳徵好似兩隻受驚的鵪鶉,不由自主的縮成一團時,錦袍漢子露出了自得的神情。

“行了,你們二人也不用害怕,我家府君愛民如子,只要爾等如實回話,不但無罪,還會有賞。”

錦袍漢子話鋒一轉,安慰起眼前兩人。這一搓一揉,就已經讓古姜和吳徵老老實實,服服帖帖的聽他吩咐了。

古姜和吳徵連連點頭,還對錦袍漢子感激不已,跟著他出了自家院子。

此時外面的道路已被車隊堵塞,徐璆已經走下馬車,站在原地打量著四周。

雖然這個村子人氣還不夠足,卻有著勃勃生機,彷彿春天即將到來一般,讓徐璆有些開心。

“參見府君!”

在錦袍漢子的引領下,古姜和吳徵朝著徐璆跪拜行禮。

“且起來吧,汝家中可有酒水吃食?且去安排些個,不足的可領了錢去找同村購買。”

徐璆確實挺隨和的,問清楚古姜是里正後,對他吩咐道:“我這些下屬也連日辛苦,奔波荒野,今天就不走了,在貴村叨擾一晚,就勞煩你好生安排了。”

上位者可以客氣,態度可以和藹可親,可要求卻不能打折扣。

古姜雖然不明白這點,但他的行動卻恰好回答正確了。

他趕忙應了一聲,立刻發動起全村村民,讓他們將家裡珍藏的肉食、雞子,好酒之類的物件統統拿出來。

村民們自然不敢有半點反抗,甚至連不滿都沒有。

這可是府君!

整個溪山村忙碌了起來,男人紛紛取了家中的珍藏送往裡正古姜家,女人則拘著孩子回家,生怕小孩子不懂事,衝撞了府君車架。

徐璆確實親民,對於古姜家竟絲毫不嫌,還一屁股坐在了石墩上,招呼古姜和吳徵道:“坐吧,都坐吧。”

等古姜和吳徵坐下之後,徐璆面色和藹道:“無須緊張,只要爾等沒有作奸犯科,今日本府恕爾等無罪。”

看見古姜和吳徵臉色放鬆了一些,徐璆心中暗自點頭,看來此二人倒確實是沒做什麼惡事。

其實剛纔這句話,是徐璆的一波試探,但凡心中有鬼,聽見此話不但不會放鬆,更會提心吊膽,戰戰兢兢。

往日,徐璆就用此招找出過不少貪官污吏,屢試不爽,可見這一招的效果有多好。

眼見兩人不是奸猾油吏,徐璆也就直接了許多,開始詢問起春耕前的準備,口糧是否足夠到夏收,村子有沒有什麼困難等等比較接地氣的問題。

古姜這時候倒是不慌了,雖然有些慢,卻一個接著一個的回答徐璆的問題。

只是每次回答問題,他都忍不住先感激了一通州牧父子,讓徐璆聽的有些詫異。

按理來說,古姜不該有這樣的行爲,就算拍馬屁也輪不到他一個微末大小的里正。

聽著聽著,徐璆有些明白過來了。

原來他們屯田的口糧,種子,農具,甚至是耕牛,都是方伯父子倆費心籌措來的。

“哦,那你們知道方伯是從哪裡籌集到這些東西的嗎?”

古姜和吳徵一起搖了搖頭:“並不知曉。”

徐璆也不失望,本來就沒指望他們會知道,只是試探的問一句罷了。

不過劉備能夠籌措物資,收攏難民屯田,往昔倒是小看了這個邊郡武人了。

徐璆是徐州士族豪門,雖然遠比不上陳登的陳家,但在廣陵海西那也是伐冰之家,有數的豪強士族。

自己的父親更是大漢度遼將軍,管的恰好就是幽州武備。

因此,他本心是不怎麼看得起劉備的,只是出於對他來援徐州的恩情,保持一定的禮敬罷了。

現在看到對方居然關心徐州民生,籌措物資錢糧恢復地方,這一幕大大增加了徐璆對劉備的好感。

尤其是聽說了劉備在襄賁、蘭陵、承縣三處大搞民屯,今年冬日就組織了第一批整整五千戶,將郯城縣外的難民收斂走了一半,不由大爲讚歎。

徐璆可是有真才實學的親民官,並非不識實務,只是掐指算了一會兒,就大致知道這些民屯需要消耗多少糧食和財貨了。

最少也得是十幾萬石糧食,幾百萬錢的財貨。

徐璆得出結論,心裡讚歎劉備倒是比陶公更有手腕和膽魄。

入主不過數月,竟已能籌措如此之多的糧食物資,還肯捨得投入民生,可稱讚一句以民爲本了。

若是使君真的能安分守己,關心地方百姓,恢復生產桑農,自己倒是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廣陵未經戰火洗禮,民間存糧不少,他可遣人回鄉中收糧,以助方伯實施善政。

從剛剛的劉備到現在的使君、方伯,可見劉備這波屯田在徐璆這裡獲得了多少加分。

當聽到古姜說一個月前,劉封在襄賁縣一口氣誅殺了三十多個小吏時,徐璆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他仔細的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得知這些小吏竟然連屯戶的口糧和種子都剋扣的時候,他內心也滿是怒火,淡淡的吐了一句:“此等喪盡天良之徒,確實該殺。”

徐璆歷來對貪腐極其痛恨,當初靈帝母親的外甥張忠貪婪成型,整個荊州沒有一個人敢彈劾他,可他徐璆就敢,而且不但敢,還做成了。

逼的靈帝將張忠調離南陽,同時還迎難而上,整肅了整個荊州官場,接連指控五個郡的太守及下屬貪贓枉法,最後這些官員都被逮捕定罪。

這就是徐璆的氣節。

徐璆撫摸著長鬚,雖覺得劉封有些好殺,年紀不大,殺性卻有些重。

不過此事劉封卻不算做錯,殺性問題,日後自己遇上了,好好勸導幾句,讓其能收斂一些便可。

倒是沒想到,明公的兒子竟也有此能,彷彿這是後繼有人啊。

不知不覺間,劉備在徐璆的心裡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從方伯變成明公了。

古姜一聽,開心的笑了,在他看來,連府君都說公子殺的好,那公子一定就是殺的好了。

隨後,他們又聊到了劉封大破昌豨,這一下子徐璆又給驚到了。

“這消息從何而來?”

徐璆忍不住確認起來:“方伯竟同昌豨開戰了?”

他行縣外出倆月,竟絲毫不知劉備已同臧霸開打,自然也不知道劉封爲何會同昌豨大戰了。

古姜和吳徵愣了愣,沒想到府君居然連這等大事都不知道,不過他們也只敢心裡想想,嘴上老老實實的把他們所知道的情況說了一遍。

徐璆臉色一下子陰沉了下來,哪怕聽見劉封在最近剛剛大破昌豨也不例外。他倒不是見不得劉備父子好,而是覺得劉備怎麼如此沉不住氣,妄動干戈。

在他看來,臧霸雖然不服州府,但畢竟是州中的問題,可以談判解決。

臧霸就算再跋扈,也沒有明著對抗州府,舉兵造反啊。

徐璆剛剛還爲劉備安定地方,恢復生產而感到高興,現在就已經有些惱火了。

在徐璆看來,劉備既然能籌集到開戰的糧食,爲何不先將錢糧用來恢復民生呢?

再退一步,哪怕只是積蓄著以備荒年,也要比窮兵黷武強上百倍。

臧霸不服,可以禮教之,貿然動兵,打贏了折損錢糧,打輸了那對徐州又是一場兵火之災啊。

“那開陽那邊戰況如何了?”

徐璆忍不住打斷了古姜和吳徵對劉封的吹捧,直接問起了主戰場的情況。

可惜的是,襄賁還在郯城的西邊,中間還有條河流阻斷,更別說這二三十里地根本毫無人煙了,消息哪有那麼容易傳遞過來。

再加上古姜和吳徵地位低微,自然是一問三不知了。

徐璆有些焦急起來,但表面上還是壓住了急色,只是給了親隨一個眼神。

親隨趕忙湊了過來。

徐璆小聲吩咐道:“去,讓他們不許喝酒,吃飽喝足之後,我們立刻出發。”

那親隨愣神了下,原本不是說好了今天不走了,好好休息一下的嗎?

怎麼又要出發了?

親隨本能的低聲反問道:“府君,我們去往何處?”

迎來的是徐璆有些氣急的回答:“回郯城。”

很快,徐璆一行人就吃飽喝足,然後渾然忘了剛纔說要留宿的要求,留下整整八百錢,讓古姜和吳徵分給村民,然後就又掉頭離開了。

古姜和吳徵無奈,只能按照東西的價值開始分錢。

拿的最多的是古姜,他把縣中長吏金睿賞給他媳婦的五斤臘肉全部貢獻了出來,還搭上了半罈子水酒。

雖然徐璆後來說了不許喝酒,可實際上衆親隨和護衛的士族早就已經喝上了。這條命令最後也只是起到了讓他們沒有喝醉了的效果。

其他村民拿出來了一些冬日野菜,醃菜之類的吃食,還有一些劣質水酒,也都分到了一些錢,頓時歡天喜地的散去。

只剩下古姜和吳徵後,兩人面面相覷。

記得剛纔府君的態度,之前還是挺高興的,可最後卻突然冷了臉子。

應該就是因爲方伯平叛的緣故。

古姜看看吳徵,又看了看自己家,咬牙低聲問道:“吳哥,您看這事……”

吳徵猶豫了片刻,也一咬牙:“這事你看著辦,我喝多了,乏的慌,且先去睡了!”

古姜很是感激:“吳哥,那我去了。”

吳徵擺了擺手,徑自離開。

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60章 知會曹豹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89章 立木懸金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7章 各方反應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7章 各方反應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90章 二愣移木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566章 仲達使漢
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60章 知會曹豹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89章 立木懸金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7章 各方反應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7章 各方反應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90章 二愣移木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566章 仲達使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南京市| 尼勒克县| 犍为县| 长宁区| 宁晋县| 上杭县| 丹阳市| 宜兰市| 来凤县| 北流市| 十堰市| 竹北市| 定边县| 桃江县| 高平市| 台南市| 巴中市| 仪征市| 怀化市| 乌兰县| 周至县| 黔南| 威海市| 保德县| 怀远县| 南宫市| 法库县| 余干县| 常德市| 龙里县| 壶关县| 礼泉县| 营口市| 祁门县| 太仓市| 呼和浩特市| 柳州市| 平阴县| 怀来县| 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