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66章 仲達使漢

在張衛看來,雖然西城已失,但漢中方面還有黃金戍可以倚靠,局勢並沒有惡化到閻圃所說的那般嚴重。

張衛倒不是輕視劉封,而是有著其他考量,他想要留住主力部隊,等到蜀中生亂時插上一腳,爲漢中開疆拓土。

漢中和蜀中聯繫十分密切,除了陽平關外,自西城也可以直抵巴郡,同時走漢中郡治南鄭出發,也可以抵達巴郡漢昌。

只是這兩條路要比陽平關的道路還要難走,全程都在崇山峻嶺之中,且道路險阻,後勤壓力極大。

若是沒人抵抗還好說,萬一被人堵在了山道中,那就真給曹爽打個樣了。

張衛的意思是,調一萬教兵往援黃金戍就足夠了,南鄭兵要在南鄭待命,一旦蜀中內亂,當全力南下,攻略巴郡。

不得不說,張衛在積極性上要遠勝過閻圃。

閻圃只想著被動防守,可張衛卻要主動的多。

張魯麾下衆人分成兩派,各自支持閻圃和張衛。

一連吵了多日,都沒能得出結果。

最後還是張魯乾綱獨斷,和了一把稀泥。

張魯以愛將楊任爲主將,領五千南鄭兵,五千教兵,入駐黃金戍。

同時,又急令賨人王杜濩聚賨兵三千,防禦定遠山(後世漢中西鄉),阻止陸路通向成固的通道。

成固是南鄭西面的門戶,也是控遏漢水的交通要道,此地一旦失手,騎兵一日可至南鄭城下。

隨後,張魯又從親衛軍中調撥出五千人,並一萬南鄭軍,合計一萬五千精銳交給張衛統帥,南下駐紮於南鄭城南五十里處,一旦蜀中有變,可伺機南下,攻取巴郡。

陽平關的防守,則暫由一萬教兵承擔,一旦有變,再從南鄭抽調兵力增援,兩、三日內,即可趕到陽平關。

張魯的方案無疑是折中的結果,而且即便如此,對於漢中的損失也是相當大的。不但要大量輸送糧草往黃金戍,就是三千賨兵的徵募也絕對不是一筆小的開銷。

可形勢所逼,張魯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他覺得張衛和閻圃所言俱有道理,難以決斷,最終也只能一併採納,總算是暫時將這件事給解決了。

可沒過多久,又一件麻煩事來了。

北方曹操來使了,司馬懿自長安出發,走褒斜道越過秦嶺,已至南鄭城外。

張魯只覺得是流年不利,以前雖然和蜀中勢同水火,但好歹也只有劉璋一個人來找麻煩。可今年一下子又多出了劉封來,自己好容易解決了新來的壓力,這曹操又從北面冒出來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這很可能意味著漢中也將遭遇北面的壓力。

就在張魯猶豫不決的時候,閻圃適時建言道:“主公,北面來使,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張魯驚訝道:“子淵這是何意?”

在張魯看來,曹操和劉封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亂世崛起的諸侯罷了。

劉封固然不好惹,難道曹操就是個好相與的不成?

仔細說起來,曹操在徐州、兗州乾的事情可比劉封嚇人多了。

閻圃繼續說道:“如今漢室中衰,大將軍奉天子以令不臣,深耕司隸,屯田潁川,又新得南陽之地,麾下虎賁十萬,能征善戰,於中原之地三分天下,其北拒大司馬,東阻劉驃騎,此人傑也。今遣使遠道而來,必有所謀,臣下以爲不如可先聽聽來使想要說些什麼,主公也好再做定奪。”

張魯捋須沉思,半響沒有迴應。

此時,倒是先前同閻圃意見不合的張衛開口勸說起來:“大兄,弟以爲功曹所言不錯,既然曹操千里迢迢派了人過來,必是有所深意。既然如此,我等不如且聽上一聽,若真有利於我漢中,權且應允彼等也不意外。”

看見智囊和弟弟居然都支持見見曹操來使,張魯倒是有些意外。不過仔細想想,閻圃和張衛所言也都在理,張魯也就不再遲疑,當即決定明日召見司馬懿。

次日一早,張魯於正堂召見曹操使者司馬懿。

司馬懿身材不高,僅有七尺三寸,然其生而神貌雄毅,眉目朗秀,鬚髯若裁,顧盼有威。容止端嚴,雖處張魯“仙廬”之中,猶正襟危坐,若對嚴賓。

光是這過人的氣質容貌,就引得張魯、張衛、閻圃等人心中驚訝,暗自推崇不愧是中原名士,當真氣度不凡。

心裡有了好感,問話也就柔和了許多。

司馬懿入堂之後,並不畏縮,而是正大光明的打量著堂上衆人。

其中上首坐著的正是漢中之主,五斗米教教主張魯。

堂上青煙繚繞,張魯頭戴黃巾,身著道袍,端坐蒲團,一對細小的眼睛藏在眼簾之後,同樣正在打量著司馬懿。

司馬懿紫袍玉帶,趨步而入,執禮甚恭,當先問候道:“久聞‘師君’佈道漢中,澤被黎庶,扶危救苦,今日得見,果然仙風道骨,不似凡間之人!”

張魯當先開口道:“尊使一路遠道而來,入我漢中地界,一路辛苦了。然漢中僻陋,唯有清茶可以待客,無有輕慢尊使之意。”

隨著張魯開口,侍女列隊上堂,爲堂上衆人奉上茶湯。

司馬懿低頭去看茶湯,湯水乳白,宛若牛乳,其中茶葉在乳白色的液體中上下翻滾。此時的茶湯大多都是如此,還會加入鹽、糖、蜂蜜乃至於奶製品等配料一併熬煮,是真真正正的茶湯。

“外臣不敢。”

司馬懿客氣的道謝道:“師君厚賜,懿愧領了。”

張魯擡手虛扶,客氣一聲後,試探道:“司馬長史不辭辛勞遠來,不知魏王有何賜教?”

司馬懿端起茶盞輕抿一口,聽見張魯問話後,將茶盞捧在手中,緩緩擡頭,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張魯,不答反問道:“師君可知,劉封帳下龐統、許褚已襲取上庸?此地乃漢中東面門戶,上庸之西城,更是漢中東面鎖鑰之地,無西城,則成固危,今既陷落,漢中便如孤舟懸於驚濤之上。”說罷,他將茶盞重重擱在案幾,瓷盞與漆木相擊,發出沉悶的聲響。

張魯聞言,神色忍不住微微變色,抓著拂塵的右手暗暗發力,口中卻是平靜如水的迴應道:“漢中易守難攻,雖失西城,卻仍有黃金戍、錫城等險要之所,只需憑險而拒,縱劉封兵精糧足,也無法奈何得了我,足可保境安民。”

“天師好自信!”

司馬懿撫掌大笑,眼中卻無笑意,繼續發問道:“然劉封乃是漢室中山靖王之後,與蜀中劉璋分屬同宗,劉璋闇弱無能,難以壓制蜀地豪傑,如今蜀中紛亂已現,一旦劉璋失勢,師君以爲誰能趁勢入主益州?”

司馬懿這話一出,別說是張魯了,就是張衛、張愧、閻圃、李休等人俱是臉色微變。

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張魯之所以能獨霸漢中,而漢中又之所以能自立於亂世之中,靠的就是諸侯不興。大家的體量都差不多,漢中的優勢地理纔會爲張魯贏得優勢,使得其他勢力難以進攻漢中。

可眼下經過十多年的戰火廝殺,天下諸侯互相吞併,已經到了角逐天下的後期。

中原三雄袁、曹、劉外,還能剩下的小諸侯已經不多了,只有遼東公孫、西涼馬騰、韓遂、蜀中劉璋以及他漢中張魯五家了。

對於袁、曹、劉三家外,若是一時之間奈何不了對方,那麼他們最先下手的很可能就是張魯這些小諸侯了。

這也是張魯最近憂心忡忡,食不知味的主要原因。

張魯與其他幾家還不一樣,從宗教方面來說,張魯幾乎算是天下諸侯裡的獨一份。

五斗米教說白了其實是道教的一個分支,而道教的另外一個分支黃巾起義可纔剛剛被鎮壓下去沒幾年。

何況張魯和張角還是同姓,哪怕兩人之間根本毫無關聯,張魯也從來沒有打出過黃巾旗號,可五斗米教與黃巾一樣,也喜用黃巾束頭,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別說還有這麼多的相似之處可以用來穿鑿附會了。

因此,張魯心中一直都是極爲不安的,尤其是和劉璋徹底翻臉之後,更是日日惶恐。

要不是劉璋把事情做的太絕,直接把他老孃給殺了,張魯撐死了也就是想割據漢中罷了,難道他還能反攻蜀中不成?

如今天下局勢已經愈發明顯,其他小諸侯中,劉璋也是漢室宗親,與天子,劉備、劉封可是有著實打實的親戚關係。

韓遂、馬騰則是西涼士族豪強,且與曹操有著舊日交情,韓遂還曾在朝中爲官,遼東公孫更是幽州老牌頂級權貴。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屬於權貴階級的自己人,區別無非是靠近核心圈和靠近邊緣罷了。

唯獨他張魯是特例,他不但不是權貴的自己人,而且還隱隱是權貴的敵人。

他能獨霸漢中,靠的不是門閥名聲,靠的是五斗米教。

他是真真切切給百姓分糧,扶危救困的。

糧食又不會憑空出現,自然是截留的稅賦以及對漢中本地士族豪強壓榨所得。

司馬懿這話算是說到了張魯的痛點上,張魯及堂上衆人一時之間竟然失聲了。

見張魯沉默不語,司馬懿忽然壓低了聲音,小聲道:“師君有所不知,朝中大將軍禮賢下士,愛才如命,久聞師君仁善寬恕,符水治病,濟世救民,早已心生仰慕。若師君願意歸附,必以公侯之禮相待,五斗米道亦可在中原開壇佈道,獲大將軍及朝廷的鼎力支持。”

司馬懿這話一出,堂上衆人俱是一震。

司馬懿目光掃過衆人,頓了頓,話鋒卻是一轉道:“若師君不識天數,執意頑抗,欲奮螳臂而釁天兵,待破城之日,生靈塗炭不說,師君傳承三代,苦心經營的道統可就……”

未說完的話懸在半空,伴隨著司馬懿的嘆息搖頭,卻似重錘般砸在張魯心頭。

閻圃等士族派骨幹眼冒精光,而張衛、李伏等則是勃然色變。

張衛更是跳了起來,抽出腰間寶劍,破口大罵道:“漢賊安敢辱我道統,欺我兄長,莫非是欲試一試我手中之劍否?”

李伏則掉頭對著張魯跪拜請命:“主公,此賊太過欺人,所謂君辱臣死,臣請斬之!”

“不可!”

閻圃趕忙跳了出來,拱手勸說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司馬使乃是奉了朝廷之命,大將軍之令來我巴漢,若是將其殺害,天下人該如何看待主公?朝廷又該如何看待主公?”

主簿李休亦趨步上前,躬身奏道:“閻功曹所言極是!昔年齊桓公不記管仲射鉤之仇,楚莊王猶容絕纓之過。今司馬使持節而來,若加刃於使者,非但損主公仁德之名,更令天下豪傑寒心!”

閻圃也接著勸道:“李公所言極是!且大將軍挾天子以令諸侯,前歲光復西京,威震華夏。今日若斬來使,不異於以卵擊石,徒招朝廷雷霆之怒。主公縱怡然不懼,何忍使漢中百姓再遭兵燹之災?不若效法高祖臨廣武之智,以禮相待,徐觀其變。”

別看張魯禁絕蜀道,隔絕南北,但他卻從來沒有豎起過反旗,而且表面上還十分恭順。

自董卓亂漢之後,天下大亂,漢中與朝廷聯繫幾近斷絕。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魯卻年年進貢,向朝廷供奉米帛、藥材等貢品。《華陽國志》記載,張魯仍“歲時奉表”,與朝廷之間維持表面臣屬關係。

張魯雖在漢中實行政教合一的自治(設祭酒、義舍等),但未如黃巾軍般提出“蒼天已死“類反漢口號,而且還積極活動,從漢廷獲得官職。

張魯名義上還接受東漢朝廷冊封的“鎮民中郎將“和“漢寧太守“官職,由始至終未有稱王建制。

尤其是原時空中,有人想拍張魯馬屁,聲稱挖到了玉印,當時漢中朝堂上下俱是勸進,希望張魯能夠進位漢寧王。

可在閻圃的勸說下,張魯果斷的拒絕了這一勸進,可見張魯本身的野心不大,而且對漢朝也沒有特別的恨意,甚至還保有基礎的善意。

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8章 晨昏定省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22章 拜訪糜竺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6章 曲轅犁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95章 洪流改道
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8章 晨昏定省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22章 拜訪糜竺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6章 曲轅犁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95章 洪流改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阳西县| 沂南县| 无棣县| 涡阳县| 周宁县| 临西县| 洛南县| 横峰县| 环江| 高安市| 巴彦淖尔市| 十堰市| 仲巴县| 尉氏县| 唐海县| 报价| 文水县| 元氏县| 佛学| 奎屯市| 松滋市| 雷波县| 布拖县| 彭阳县| 龙川县| 多伦县| 大兴区| 湘潭市| 林州市| 扶风县| 龙门县| 淳安县| 茌平县| 永济市| 枝江市| 永城市| 娱乐| 扎鲁特旗| 南部县|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