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1章 陸議雄言

第341章 陸議雄言

孫策在山陰的殺戮震爆了整個會稽,連帶著周圍的吳郡、丹陽、豫章都炸了開了鍋。

虞家好歹在慈溪還有主脈,可週家、賀家可都是山陰本地的豪門,在此次災難之中,除了少數幾個不在城內的倖免於難外,其他人幾乎全軍覆沒。

山陰旁的上虞縣震懾於孫策的狠辣,以及自己的家族子弟,直接開城請降。

同時,餘姚、句章、鄮縣、鄞縣、剡縣先後開城,一時之間,北會稽望風披靡,無人敢擋孫策之軍。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主要還是三個,其二自然是孫策在山陰的大屠殺,徹底嚇壞了其他各縣邑的士族豪強們。

其二還是因爲之前站隊王朗,下的本錢太足了,使得各縣都有些空虛,雖然人力不缺,都能拉出幾千青壯來,但各家能夠充當中低級軍官的部曲卻都消耗一空了。失去了這些人作爲中堅,青壯再多也只是牛羊罷了。

這樣一來,孫策軍無疑又穩住了,別看會稽只有七八個縣邑投降於孫策,可這些縣邑都是北會稽的精華之地。

就以鄮縣、鄞縣來說,這兩個縣別看名字起的生僻,可他們加在一起就是後世的寧波市。

如果再加上句章,這三個縣就佔據了整個寧波平原,而且這裡的開發歷史可是相當早的,遠有河姆渡文化,後來吳越爭霸這裡是越國的根基之地,一直都是湖廣大規模開發之前的南方重要產糧基地。

更重要的是,會稽郡六成以上的人口就集中在這七八縣邑之中,可以說孫策已經盡得會稽大半精華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孫策就轉危爲安了,孫策自己很清醒的明白,他其實依舊危如累卵。

這些縣邑望風而降,只是因爲自己內部空虛,以及孫策的血腥屠殺。

所以孫策勢必要分兵前往這些縣邑駐紮,才能從這些縣邑里源源不斷的抽取資源供應自己的軍隊。

如今孫策麾下尚有兩萬兩千餘人,傷兵兩千餘,山陰六千餘降兵,再加上上虞開城之後,三千餘上虞降兵。

這些降兵如果時間足夠的話,也是可以消化吸收的,可如今卻不行。

這些人裡可是有好大一部分就是山陰本地人,孫策剛剛洗了山陰城,這些人對孫策仇恨都來不及,哪裡會心甘情願的爲他效力。

因此,孫策此時也是相當頭疼。

爲此,他不得不分出許多可靠的兵力前往各地駐防,同時承擔看管消化降兵的責任。

如果不是因爲擔心引發不必要的暴亂,孫策甚至想把山陰籍的會稽軍降兵全部坑殺了。

最終,孫策分出三千人,分別駐紮到上虞、餘姚、句章、鄮縣、鄞縣和剡縣中,同時還把兩千多山陰籍的降兵也分散安排了過去。

如此一來,算上降兵的話,孫策手裡的兵力已經恢復到了近三萬人,再加上吳景剩餘的六千餘人,甚至可以依託江北三城和徵南軍尋機決戰。

即便有所不敵,也可以撤過錢塘江,依託王朗修築的固陵防線進行防守。

此時的孫策還不知曉江北三城即將連丟兩城,他舅父吳景的近七千兵力也將會只剩下了不足兩千人。否則他肯定第一時間命令吳景放棄江北三城,放火燒掉城中的存糧,把所有兵力收縮至錢塘江南,根本不會妄想什麼江北決戰了。

********

“劉徵南真的是這麼說的?”

朱桓臉上難得的流露出了驚懼的神情,沒想到劉封居然對吳郡內的情況如此瞭解,竟連顧雍的動向都彷彿瞭如指掌。

那他們吳縣大姓還有多少秘密能保持著?

朱相臉色自然更加難看,但不得不如實稟報給自己的侄兒:“依我之見,恐怕劉徵南對我等的瞭解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多的多。”

朱桓注意到朱相言猶未盡的跡象,有些不悅的催問道:“從父莫非是有什麼話不能說嗎?”

朱相苦笑搖頭,繼續說道:“我只是覺得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桓眉頭一皺:“從父這是何意?”

朱相繼續苦笑著回答道:“買貨之人,纔會是挑剔之人。劉徵南對我吳縣大姓如此瞭解,想必我們對他還是很有幫助的……”

聽了朱相的話,朱桓沉默了起來,他已經聽懂了自己從父的話。

什麼幫助只是虛僞的臉上貼金,真正的意思無非就是我們還有價值。

再結合朱相先前的話,顯然從父是在勸說自己趁著還有價值,下重注投靠劉徵南,否則不論是朱家的價值減少甚至是消失了,還是對方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那等待朱家的絕對不是什麼值得一提的好結局。

“從父之意,我已經盡知。”

過了良久,朱桓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我去見他們,這件事並非我朱家一家之事。四大姓同氣連枝,同盟百年,我們朱家不做背盟之人。”

其實朱桓說出這話,就隱隱代表了他本人已經打算聽從朱相的意見了,只是朱桓還不想拋棄其他三姓,想要勸說他們一起加註。

朱相對此自然是十分的贊同,連連點頭,表示了支持,同時提醒道:“若是其他三家有其他想法,那我家可絕對不能猶豫不決。”

朱桓點點頭:“自當如此。”

隨即,朱桓立刻讓僕人備車,然後先行前往張家。

吳縣四大姓雖然關係都很好,但每一代總有變化。

這一代中,顧家和陸家是爲姻親,顧雍又多得陸康照顧,顧陸兩家關係自然要更好一些。而朱桓和張允性情相投,都是重義疏財的個性,自然也會走的更近一些。

所以朱桓最先找的人就是張允。

朱桓剛一上門,張允就已經迎了出來。

“休穆今日怎麼得空,來了我這裡?”

朱桓下車之後,左右看了看,給了張允一個眼色。

此時吳縣被圍,徐琨對城中進行了管制,嚴禁城中居民無故行走。

這律令對朱桓、張允這樣的名士自然不起作用,但此時來往,總歸會有些擔心來自孫軍的監控。

況且這次過來,談的就是敏感的事情,朱桓自然要更加小心。

張允當即引朱桓入府,進了密室之後,朱桓將情況托盤而出,張允聽後很是吃驚。

“劉徵南胃口未免太大了些吧?”

朱桓倒是很理智,搖了搖頭道:“兄長此言差矣,劉徵南如今動兵當在五萬以上,此時城外就有兩萬餘衆,南面由拳、烏程也都俱爲徵南光復。如此大動干戈,每日軍糧兵杖的開支消耗必然是個天文數字。就以城外兩萬衆計,我等所獻之糧,恐只夠其一月所用,更別提劉徵南於吳郡徵得一石糧草,勝於徐州轉運兩、三石。”

說到這裡,朱桓嘆息了一聲:“我之前就擔心所獻過於吝嗇了。”

之前四大姓商量的時候,朱桓就覺得三萬石糧食太少了,大家又不缺糧,爲什麼只給三萬石?

糧食這個東西,在古代,乃至於近代的浮動是相當誇張的。

它的定價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在糧食充盈的情況下,與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它的定價天差地別。

在糧食短缺時,它的最低價就是出價最高卻買不到糧食那個人的所有錢財再多一點。

可因爲古代糟糕的交通環境、商貿的巨大風險,官員的橫徵暴斂,強大的地域排外機制以及龐大的運輸損耗,使得糧食很難真正異地賣出天價。

吳郡是有糧食,但它的糧食基本是不可能賣到河東去的,而糧食這種東西,大部分都是極難保存的,甚至一年之後即使沒有變質,也變成陳糧了。

別說眼下軍閥混戰了,就是桓靈時期也辦不到這樣的事情。

這幾年江東可謂是風調雨順,糧食出產衆多,吳中大姓們根本不缺糧食,因此這些糧食遠遠不如中原乃至邊疆那麼價值鉅萬。

可顧家就是有股子小氣的勁道,覺得三萬糧食已經足夠了,他們並不是要站隊劉封,只是想表明中立罷了。

顧雍認爲只要他們沒有把柄落到劉封的手裡,劉封也不敢過於逼迫他們,江東諸事可還是要看他們的。

這一點,包括朱桓、張允也是認同的,他們肯多出糧食,多給助力,也只是想把事情做的更加漂亮一些罷了,還真不是怕劉封。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顧雍爲孫策暗中效力的事情已經被劉封所知,劉封手裡肯定已經有顧家的把柄了。

原本在岸上你自然可以故作姿態,可現在溼身了,再故作姿態可就是找死了。

朱桓、張允商量之後,立刻找了機會,四家再度聚在了一起商談事情。

聽到朱桓的話後,饒是顧雍性格沉穩,倜儻有權謀,此時也被這消息給嚇到了。倘若劉封真下死手,把顧雍打進孫策集團,那就是滅了顧家滿門都是事出有因。

於是,顧雍很快就妥協了,決定聽從朱桓和張允的意見,四家聯手,先出糧食二十萬石,同時可以將城中情報儘量傳遞給劉封。

“姑父,議以爲不妥。”

就在顧雍、朱桓、張允以爲四家商定的時候,從來不多話的陸議卻是突然開口了,而且一開口就是唱了反調。

顧雍、朱桓、張允三人的目光落到了陸議的身上,他們雖未有明顯的不悅之色,但也給了陸議不小的壓力。

不過陸議神情依舊鎮定自若,彷彿沒有感受到壓力似的泰然自處。

顧雍微微皺眉,隨即溫聲問道:“伯言有何高見?不妨盡述一番,也好讓我等查遺補缺。”

顧雍的話倒是挺客氣的,這也和他溫和的性格有關係。

一旁的朱桓和張允都已經露出了明顯的不悅之色,實在是因爲陸議的年齡有些小了,翻過年也纔剛滿十六歲,而且他還差著輩分,是其他三人的晚輩。

陸議平時幾乎從不發言,凡事都以顧雍馬首是瞻,此刻突然發言,還言出異議,不能不讓其他人懷疑他的能力和用心。

陸議在得到了顧雍的迴應之後,開口說道:“姑父爲保我吳中百姓,忍辱負重,爲孫賊解惑釋疑,此事本爲機密,卻爲劉徵南所知。如此,事重矣。”

陸議先強調了,顧雍投效孫策的初衷是好的,是爲了大家夥兒,我陸議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您的委屈和恩情,我認。

隨即又提醒了大家兩點,第一點是這事情是機密,劉徵南卻知道了。

第二點是,劉徵南知道了這事,這事情可就不再是小事了,而是要命的大事了,否則你朱桓會急忙慌張的來找我們商議嗎?

其實還有一個隱晦的點,那就是從第二點引申出來的,都是要命的大事了,你們還覺得這是蠅頭小利能夠解決得了的嗎?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張允仗義疏財之名遍傳江東,顧雍有宰執之才,朱桓更是允文允武。

陸議話的好壞,有沒有道理,三人還是相當明白的。

尤其是顧雍,眼睛更是閃過讚許之色,陸議這是在給他說話啊。

這要命的大事裡,首當其衝的可不就是他顧雍和顧家嗎?

“伯言所言,甚爲有理。”

顧雍當機立斷,給陸議站臺,並且搭架子道:“那依伯言之見,我等該如何去做?”

“當立功以自贖!”

陸議的回答斬釘截鐵:“功即在吳縣。”

陸議的回答相當大膽,這是要密謀獻城啊。

顧雍三人的反應也是很有意思。

顧雍是沉思不語,張允是患得患失,而朱桓卻是眼睛一亮,躍躍欲試。

“姑父,兩位叔父,姑父所犯之事乃是大事,既是大事,則必當以大功贖之。”

陸議正色道:“況徐琨於城內死守,並無退敵之策,其人不過茍延殘喘,妄圖拖延時日。眼下就連賊首都如此氣短志弱,可見孫賊之勢已頹唐至此,此正是我等奮發建功之時。”

說到這裡,陸議停頓了一下,繼而說道:“事成,則姑父無憂也,事敗,也能留名青史,好過爲徵南所誅。”

“壯哉!”

陸議言罷,朱桓第一個跳了起來,大聲讚歎道:“伯言有此雄心壯志,季寧公後繼有人也。”

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7章 各方反應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28章 遷府之議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80章 父慈子孝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
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7章 各方反應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28章 遷府之議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80章 父慈子孝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宁南县| 乌海市| 河西区| 靖安县| 抚松县| 岳西县| 宁远县| 灵台县| 泗洪县| 南召县| 濉溪县| 五原县| 泗阳县| 霍邱县| 教育| 沅江市| 皮山县| 抚松县| 锡林郭勒盟| 新田县| 清镇市| 睢宁县| 玉屏| 九寨沟县| 德化县| 深泽县| 高陵县| 阿坝| 临洮县| 新宾| 肇东市| 项城市| 泰和县| 安义县| 峨山| 浙江省| 惠水县| 新乡县| 定南县|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