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8章 擴軍計劃

第168章 擴軍計劃

別的姑且不提,至少這三個地方的武力得靠徐州保障。

劉備思前想後,魯國,任城和沛國北部六縣,這三個地區,每個地區最少要放置一個軍,即四千人,如此遙相呼應,才能保證地方穩定。

如果遭遇大規模進攻,比如兗州的曹操,那劉備必須還要在郯城保持一支三萬五千人以上的軍團,隨時能走水路,快速支援前線。

這樣一來,再加上瑯琊的陳登,光是整個徐州北方就最少需要五萬兩千人的部隊。

其中陸軍五萬人,水軍一至兩千人。

同時,下邳國也需要四千到六千人,以防禦沛國右扇區域以及九江東城方向的防禦任務。

最後,廣陵最少必須配置一萬人以上的軍團,其中陸軍八千至一萬,水軍兩千。

這樣一來,徐州最少也需要六萬六千人的軍隊規模,如果想要寬裕一些,那七八萬人才夠使用。

聽完劉備的話後,劉封不禁苦笑起來。

他這次回來,可是希望劉備能夠增兵廣陵的。

以目前揚州的局勢來看,廣陵最少需要增兵至兩萬人,其中最好能有兩千到四千水軍。

否則,即便聯合劉繇,也很可能不足以快速有效的干預江東。

如果把江東打成了爛地,那隻會成爲徐州的負擔,而不是後援基地。

“父親,我徐州現在總兵力爲四萬七千人。其中父親親衛軍,二叔、三叔、子龍叔叔、國讓叔叔,陳太守、臧國相皆是四千人的一軍,此處便是兩萬八千人。除此以外,還有徐盛部兩千人,太史老師一千人,子經叔叔一千人,周泰蔣欽一千人。再加上東海郡兵五千人,下邳郡兵六千千人,瑯琊三郡郡兵三千人,總共四萬七千人。”

“野戰主力不但不能縮編,還需要繼續擴充。”

劉封掐著手指頭算:“父親打算讓國讓叔叔帶領所部前往魯國,擔任魯國都尉,如此一來,魯國郡兵可以盡數裁撤,有生計的可各自歸家,沒有生計的可送來徐州,統一安排屯田。如此一來,以魯國的產出,足以供養國讓叔叔的一軍士卒。”

“任城國雖然遭遇兵禍,損失不小,但元氣仍在。臧國相所部,也可在當地就食,不足之處,可讓魯國和沛國爲其補足,同時也需要在任城、亢父二地囤積足夠的糧食,以防備敵方圍城,同時也可做我徐州軍前出時所依託的據點。”

“同樣,父親若是再派一軍進駐沛國北部,則依舊可裁撤當地郡兵,以我徐州軍取而代之,如此一來,至少口糧可省下來了。”

劉封的賬算的非常精明,亂世養兵,最大的開銷其實反而是糧食。

你不發軍餉,東漢的士卒們早就習慣了,只要你允許他們戰後搶劫,屠城就行。可是你如果供應不了糧食,那這些士卒再能忍也要造你反了。

雖然劉備魅力過人,歷史上被呂布偷襲暗算,袁術打擊,逃跑到海西的時候,寧可士卒相食也沒有吃百姓,或是造劉備的反,但劉封是絕不希望走到那種地步的。

如此一來,一萬兩千人的糧食就轉移出去了,徐州就有了糧食缺口,最少可以立刻擴軍一萬兩千人。

“不過父親,我並不建議您讓二叔去沛國給陳公當都尉。”

聊到話題上,劉封便開口勸說道:“二叔性格剛強,凌上而恤下,陳公乃是我們在徐州的重要支持力量,陳太守又是父親的心腹。若是二叔和陳公鬧出了不快,父親將會左右爲難啊。”

聽到這裡,劉備瞳孔微微一縮,顯然是聽進去了。

片刻之後,劉備開口問道:“那以你之見,派誰去爲好?”

劉封嘿嘿一笑,避而不答道:“孩兒自然是以父親的建議馬首是瞻,只是二叔確實不太適合,故而爲父親查遺補缺。”

“你啊!”

劉備沒好氣的瞪了劉封一眼,鄙夷道:“才兩個月不見,你就學會在爲父面前藏拙了?爲父還就是要聽聽你的建議,伱說是不說?”

劉封無奈,只能考慮起來。

想了好一會兒,他開口道:“子經叔叔的功勞也已不少了,之前曾入開陽勸降臧太守,後來又逼降莒縣,這兩個月裡,又輔佐孩兒拿下了廣陵,擊退了袁術軍的反撲。可提升子經叔叔爲沛國都尉,擴本部爲四千人,駐紮沛國,輔佐陳公。”

“子經嗎?”

劉備想著這半年裡,確實給了牽招不少機會刷取戰功,爲的就是能夠提拔對方。

現在看來,也確實可行。

畢竟都尉可遠沒有臧霸的國相來的顯眼。

於是劉備當即決定:“好,那就讓子經去。”

三個藩屬郡國,省出來一萬兩千人,再加上廣陵六千郡國兵的空額,如此徐州已經有了可以擴編兩萬人的口糧。

廣陵六千郡國兵,絕對是低了算了。

廣陵至今沒有經歷過戰火,笮融南下時候,雖然殺了趙昱,洗劫了當地,但並沒有搞屠殺。而曹操兩次征伐徐州,把彭城屠成了白地,先後燒殺擄掠了二十多個縣,唯獨廣陵倖免於難。

廣陵郡原有11縣,面積冠絕徐州,是徐州最大的一個郡國,可人口卻是徐州墊底的存在,僅有四十一萬人。

但現在卻不同了,整個徐州的人口已經下降到了一百六七十萬,廣陵郡依舊還有近四十萬的人口,反而大大拉近了和其他郡國的距離。

以廣陵郡的底蘊,足夠養活兩萬人的軍隊。

聽到劉封的話,劉備眼睛登時瞪大,顯然被這個好消息給驚到了。

他忍不住追問道:“廣陵郡如何能養如此之多的兵卒?”

劉封立刻給劉備算了一筆賬:“之前廣陵,瑯琊不在父親手中,父親僅靠殘破的東海和下邳,就養活了四萬餘人的兵馬,東海和下邳兩國,眼下人口總數也不過八九幾十萬。廣陵一郡有四十萬人,又不曾遭受過戰火,如何養不得兩萬人馬?”

“更何況兩個多月前,雖然我們動兵南下,卻並沒有影響廣陵的夏收和秋播,府庫中存有數十萬石糧食,足以養兵兩萬。”

劉備頓時大喜,這樣一來,徐州至少可擴編三萬兩千人,已經可以達到最低標準了。

劉封倒是有些猶豫,他和劉備想的不一樣,他其實是想省下一部分資源,繼續擴大屯田規模的。

今年的夏收已經結束了,很快就要開始秋收,相信至少可以收穫六七十萬石。

如果能夠擴大屯田的規模,你將來的收益就會越高,擴大的越早,性價比越高。

目前這一點還看不出來,因爲現在亂世纔剛剛開啓,各地的人口還有不少。

再過五年,到了官渡之戰之後,中原大片大片的荒地,曹操空有土地而沒有人耕種,那時候才知道人口的珍貴。

如果徐州能夠趁著現在中原戰亂,多收留災民,恢復徐州的人口,乃至於移民江東,發展揚州。

這可是真的能奠定日後王霸之基的舉措。

看見劉封臉上的猶疑之色,劉備心中咯噔一下,莫非還有什麼難處是封兒沒有說的?

“封兒,若是有爲難之事,可盡述之。”

劉封將心中所想托盤而出。

劉備除了剛剛聽到劉封想要收攏流民,供應他們屯田的時候,微微挑眉,隨後始終保持沉默。

直到劉封說完之後,劉備才目含欣慰、讚賞、驕傲的說道:“封兒你能心繫百姓,爲父很是高興。”

“聖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天子心者得諸侯。”

“得諸侯心者得大夫。”

“得大夫心者,也只能得士者。”

劉備敘說起自己的經歷:“爲父起家時,兵不過百,將只兩員,可爲父每到一地,總是盡心盡力,想著能爲百姓做些什麼。”

“爲父那時所想,不過是憐惜民衆苦難,卻不曾想到過民心。”

“直到孔文舉誇讚爲父,行事之風,已暗中契合聖人教導,爲父纔有些恍然聖人之言是何道理。”

“如今,我兒不過剛過沖齡,行事之風竟已暗合聖人之道,爲父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責怪於你。”

劉備高興的撫摸著劉封的額頭,感嘆道:“你有如此雄心,爲父當助你行善。”

“既如此,爲父可精兵簡政,東海郡兵可盡數整編裁撤,留下兩千精銳足以。下邳國郡兵也可裁撤一半,保留三千人。如此一來,可節省出五千人口糧。況且子仲日前和我提過,去年因有兵禍,收成不好,今年夏、秋的收成,最少能比去年多個一二成。”

劉備掐著指頭算道:“如此一來,最少可以擠出足夠兩萬人所用的口糧,女人,老人,孩子吃食少些,怎麼都能再安排個六七千戶民屯。”

這年歲,正常男性一個月需要兩石糧食,女性老人少些,但也要一石半,孩子一石。

不過這個數字,是農忙時的口糧,等到農閒時,口糧便可以大幅度削減,只需要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口糧,就能撐過去。

此時,郯城外還剩下數萬流民,如此一來,幾乎可以一掃而空。

這對於劉備的執政名聲也是一個極好的政績。

不過如此一來,劉備明年的軍事行動就要非常慎重了。

除開廣陵不算,北方的徐州軍哪怕依託水路補給,郯城的糧食也只夠進行一到兩次的防禦作戰。

而廣陵的糧食也的確不能動,這是干預江東的必備物資,要是動用了,那除非劉繇能提供徐州軍的糧食補給,否則劉封就只能看著揚州風雲變化,而無力干預了。

“那就暫定七千戶吧。”

劉備仔細思考了之後,做出決定:“咬咬牙,挺過今年,明年有了這一萬多戶的民屯,日子可就要鬆快多了。”

劉封算了算,再增加七千戶民屯這個數字,確實差不多是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於是劉封也表示了同意。

隨後,他想到了個事情:“父親,屯田民戶最好還是安排在襄賁三縣,充實這裡的人口,而且離開郯城也近,也方便您隨時檢查。”

劉備欣然同意,三個縣現在總共才五千戶,這數字可真太少了。

在靈帝時,東海國總共有十三個縣邑,十四萬八千七百八十四戶。

平均下來,一個縣能有一萬多戶。

雖然有些縣邑人口多,有些縣人口少,可再少,也總有幾千戶居民的。襄賁、蘭陵、承縣都是地處平原,依湖靠河,土地肥沃,就算放上三四萬戶也是能消化得了,而且還能遮蔽郯城西面,自然沒有必要再另外找地方民屯。

“父親,我此次帶回來兩位賢才,一人名爲步騭步子山,一人名爲衛旌衛子旗,二人都有理政之能,可試用之。”

劉封舉薦道:“尤其是步騭步子山,此人性格寬雅深沉,能夠折節降志,屈己辱身,卻又堅守底線。識大局,知進退,更兼文武雙全,日後可當重任。”

隨後,劉封將步騭和衛旌拜訪焦矯的事情托盤而出。

劉備聽完之後,點頭贊同道:“如此來看,這步子山確實不同一般,能屈身守份,卻又不自輕,可爲大丈夫也。只是這衛旌性格著實不行,拜會焦矯乃是爲求自保,既爲此拜訪,如何忍受不了半點折辱?若是當面翻臉,豈不是背道而馳?”

“況且步騭所爲,乃是正理,可他卻遷怒摯友,何其謬也。”

劉備下了決斷:“衛旌此人,心性不正,性格輕浮,有求於人卻又自恃傲骨,封兒日後須當注意,切不可重用其。”

劉封本就如此打算,自然立刻應諾。

父子倆於是定下,讓衛旌去承縣當主簿,而讓步騭去給魯肅當副手,同時修書一封給魯肅,讓其多給步騭機會,鍛鍊一下對方。

隨後,劉備和劉封又言歸正傳,定下擴軍名額。

陳登、田豫、臧霸、牽招,各四千人滿編,駐紮要地,自不必提。

郯城的中軍,包括劉備的親衛軍,關羽、張飛兩個軍,許耽、章誑手裡的兩三千人,最後就是東海郡國兵五千人。

東海郡兵削減到兩千人,許耽、章誑手裡的兩三千丹陽兵,正好趁著這次擴軍一併消化掉,章誑若是願意,可繼續帶兵,許耽則調到州府安置。

此時,劉備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去動許耽,料想許耽也不敢有半分反抗。

可這麼一來,劉備的親衛,關羽、張飛三軍,僅有一萬兩千人,要是擴軍,夏侯博可以單獨統領一軍,其他就沒什麼合適人選了。

劉備反倒是問起來劉封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客觀的說,劉封這裡倒是人選多的很,太史慈、徐盛,董襲,甘寧,周泰,蔣欽,潘璋,都是虎將。

只是這些人都是初來徐州,沒有功勳。

也只有太史慈和徐盛、潘璋三人可以提拔成一軍之主,其實潘璋還是要差點資歷和功勞的。其他人能獨領一部千人,就已經是厚恩了。

況且劉封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現在若是舉薦給了劉備,很可能就成劉備的部將了。這些人可是自己費盡心機招攬而來的,劉備也默認安排給自己了,這時候若是舉薦出去,那肯定得還給劉備了。

好在劉封很快就想到了個辦法。

“父親,既如此,何不增加一軍之兵力。”

劉封斟酌道:“其實在兒子看來,臧太守、國讓叔叔所在的魯國和任城在地理上深入兗州腹地,雖有水道相連,可距離著實不近。”

“以臧太守的任城國爲例,就有任城縣和亢父縣兩個要地,缺一不可。四千兵馬,著實有些捉襟見肘。既如此,不如擴大一軍人數,由兩校四千人增加至三校六千人。”

“如此一來,魯、沛、任城三國就有一萬八千人,輕易不再需要郯城靡師動衆前往支援。而一旦決戰,父親再從郯城領兩萬餘中軍馳援三國,可謂以逸待勞。”

這時,劉備突然開口問道:“兩萬餘中軍?”

劉封點點頭:“父親中軍,加上二叔、三叔,以及夏侯將軍,郯城正可擴編四軍十二校兩萬四千精銳。”

“如此一來,加上瑯琊陳太守的一軍四千人,瑯琊郡兵三千人,東海郡兵兩千人,下邳郡兵三千人。徐州北方總兵力爲五萬四千人,除掉由新郡負擔的一萬兩千兵力外,徐州總兵力不但沒有增加,還反而從四萬七千人下降了到了四萬兩千人,減少了整整五千人。”

劉備仔細想了想,還的確是這麼回事,而且正好符合剛纔自己的要求,恰恰是削減了兩千下邳國郡兵和三千東海國郡兵的人數。

“好,北方諸郡軍事就如此定了。”

劉備很是滿意,當即拍板決定:“我就拿這個方案去和你二叔、三叔他們商量了。只要他們沒有異議,就如此行事吧。”

說到這裡,劉備想到了廣陵的情況,問道:“那你廣陵打算如何擴編。”

劉封心裡早有預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子龍叔叔暫時不動,依舊保持一軍的規模,太史老師和文向都可擴編爲一軍,潘璋可擴編爲一校,廣陵豪強李章也可統兵一校,周泰、蔣欽、董襲、甘寧四人,各擴軍一部一千人,如此,正好兩萬人。”

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2章 拜訪曹豹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8章 晨昏定省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5章 意料之外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2章 許耽籌謀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49章 魯肅舉才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28章 遷府之議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84章 魯肅來信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2章 拜訪曹豹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313章 吳縣暗流
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2章 拜訪曹豹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8章 晨昏定省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5章 意料之外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2章 許耽籌謀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49章 魯肅舉才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28章 遷府之議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58章 毛遂自薦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84章 魯肅來信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2章 拜訪曹豹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313章 吳縣暗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章丘市| 汉中市| 邢台市| 林甸县| 泸水县| 江孜县| 锡林浩特市| 百色市| 洞口县| 榕江县| 丰都县| 子长县| 镇宁| 德庆县| 峨眉山市| 开远市| 无为县| 宝鸡市| 宾川县| 莲花县| 阿勒泰市| 岳池县| 涡阳县| 綦江县| 如东县| 保靖县| 河北区| 武邑县| 隆回县| 长泰县| 诸城市| 罗田县| 潞城市| 深水埗区| 武胜县| 于都县| 扬州市| 新闻| 龙陵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