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8章 大獲全勝

孫策的想法挺好,但卻落了空。

昨日一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雍闓部曲縱然被重創,一蹶不振,可魏延這邊的傷亡也不輕。

光是魏延麾下的漢軍傷亡就在四百餘人,而一千六百多的漢協軍傷亡直接過半,高達九百多人,其中戰死五百餘,超過了半數。

要不是有漢軍在陣線中充當支撐點,魏延又許以重利,許諾戰後分田,同時又在戰時大手筆的給漢協軍士卒提供雪鹽水、霜糖水補充體力,再加上漢協軍們的家眷都在俞元城中,幾乎無路可逃等多重因素,否則如此之高的傷亡比例是不可能支撐的下來的。

不過經歷了這一戰之後,這些漢協軍也像是經歷了一次淬火,戰鬥意志遠非戰前可比。

但是即便如此,沉重的傷亡也讓魏延所部急需休整,即便漢軍還能勉力參戰,但漢協軍是絕對不能再動兵了,否則引得漢協軍離心還是小事,若是搞出暴動,四散逃亡,那漢軍的名聲可就要臭大街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嚴苛如魏延,也在第二天主動找上孫策,將艱難的情況托盤而出,請求暫緩動兵。

魏延還許諾,後續動兵,他願甘居輔助之位,將主攻讓給孫策所部。

這等同於送功勞的舉動,再加上客觀上的困難,孫策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答應了下來。

在穩定局面的同時,魏延也看到了漢協軍的價值。

因此,他主動奏報陸遜,備述其中情況,同時以先鋒大將的權變之權,暫時打開府庫,調度部分資源先行犒賞立功將士。

俞元城中的物資其實相當稀少,存糧僅有兩千多石,另外還有各色布帛三百餘匹,食鹽十多石,鹹魚三十多石,金銀全無,只有劣質銅錢數萬錢。

城中所養的豬牛羊總共不過幾十頭,在戰前已經悉數宰殺,犒賞全軍。

此時,魏延將各色布帛、食鹽和銅錢悉數取出,又添上了軍中所帶的雪鹽、霜糖和絹帛,先行犒賞漢協軍。

漢軍的賞格則先記入軍功,後續自有制度行賞。

在調度完物資後,魏延將漢協軍集中了起來。當各色布帛、絹帛、滷水鹽、雪鹽、霜糖、銅錢擺放在他們的面前時,從未見過如此之多犒勞的漢協軍們呼吸都變得急促了。

接下來,魏延按照功勞大小和傷亡情況開始發放犒賞,其中優先有功之臣,然後再是戰死、殘疾和戰傷的士卒,最後剩餘的物資則平均發放給所有參戰士卒。

當沉甸甸的賞格被髮放到漢協軍的手上時,不少人當場哭了出來。

西南的制度要遠比中原落後,在西南大山之中,別說百越部落中了,就是雍家這樣的漢人世族豪強對待部曲也是當農奴對待的,不但生殺予奪,而且這些部曲很少能有自己的私產。如果不是主家獎勵的東西,部落民和部曲都不能擁有私產。

中原的佃戶耕作,一般是和主家五五分,心地仁善一些的主家甚至還會負擔稅賦,即便是比較貪婪的,也會在負擔稅賦的前提下和佃戶六四分,主家拿六成。

可西南卻是完全不同,普通的部落民和部曲、佃戶是完全沒有自己土地的,在部落酋長和豪強的帶領下進行集體耕種,沒有任何私產不說,就連山上的漁獵和薪柴都得得到酋長和豪強的允許,因爲這些資源也是屬於酋長和豪強的私產。

至於糧食分配,則一般情況下是七三分,底層人民只能拿到三成,而狠辣一點的甚至能搞出八二,九一等分成比例。而且部曲、部落民還得爲酋長和豪強服兵役,與中原農戶僅服正卒戍役不同,西南酋長、豪強的部曲和部落民得“旦則耕、暮則戰”,生存壓力遠超中原。

和平時代,中原漢民每年每人可以分到20到25石左右的糧食,少一點的也能有15石。可西南的部落民每年能分到手的糧食僅僅只有8到10石。部曲能分的多一些,但也不過是10到12石,賣身爲奴後卻連中原農戶的口糧的半數都不到,可見西南壓迫負擔之重。

現在魏延不但許諾要分田地給他們,還在戰後第一時間就拿出額外的獎賞和撫卹。沉甸甸的布帛,銅錢、食鹽、霜糖等物資逐一分到士卒的手裡。哪怕戰死者,魏延也將其應得的獎勵交到他們遺孀、家屬的手中,而傷殘者不但得到了漢軍許諾的一視同仁的醫治,更是得到魏延的親口許諾,會成爲他們的後盾,保障他們的安全。

這宛如夢境一般的一切,不僅僅讓漢協軍的士卒仿如夢中,也讓俞元城的百姓爲之瘋狂。

這些百姓連同毋單縣裡的百姓,幾乎都是漢協軍士卒的家眷,魏延厚賞他們的目的,也是爲了將漢軍的聲望打出去。

魏延可是很清楚,滇池功勞雖大,但左將軍的計劃可不僅僅如此。整個益州郡不過是個跳板,是用來進攻犍爲乃至成都平原,席捲整個益州大戰略的一環。

若是漢軍能夠在益州郡打出好名氣,得到益州郡本地漢人、百越百姓的擁戴,以益州郡的二十多萬漢民,以及同等以上數量的百越部落民,合計五六十萬人口體量的支持,這可是等同於數千裡之外荊、交、揚三州五六百萬百姓所能提供的支援。

看到這一點的不僅僅是魏延,孫策也一樣看到了,只可惜他並非先鋒大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魏延爲左將軍收攏人心,傳揚美名,心中又嫉又羨。但也僅此而已了,孫策雖然脾氣暴躁,但絕非蠢人,哪怕他再怎麼嫉妒魏延,也絕不會去做掣肘對方的事情。

別的不說,左將軍可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主。

心中很是不爽的孫策最後還是找到了個辦法,在魏延收攏軍心,爲左將軍施恩賣德的時候,孫策就緊跟在魏延身邊。

以孫策的地位,魏延自然不能趕他走,如此一來,孫策也趁機狠狠刷了一波人氣。本地的漢民和百越民可分不清魏延和孫策有什麼區別,只知道這兩位都是自己得罪不起,很可能一輩子都摸不到對方鞋底的貴人。

次日傍晚,孫策的主力部隊抵達了俞元縣。

魏延當即殺豬宰羊,燉了許多魚湯,給友軍接風洗塵,同時也再次犒勞自己麾下的將士。

這些豬羊乃是來自於隔壁毋單縣,在這一日中,魏延特地派兵護送毋單縣漢協軍回去了一次,將發下的犒賞以及撫卹送回家中。

同時也從毋單縣調集了部分資源過來,今日開宴的豬羊雞鴨就是這麼來的。此外,魏延還讓俞元的漁民重新下湖,打撈魚獲,本來是爲了供應給傷員的,此時也正好用來犒勞援兵。

大宴軍士之後,次日一早,孫策以本部兩千人馬爲先鋒,魏延領精兵一千爲輔,漢協軍五百充任民夫,合計三千五百人出兵北上,兵鋒直指滇池縣。劉封軍能夠如此之快的恢復戰鬥意志,一來是言而有信,取信於人,二來則是魏延發放了額外的重賞,激勵了士氣,三來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孫策的援兵到了。

魏延本部兩千人帶著漢協軍就痛揍了雍闓,如今又來了兩千孫策部的漢兵,在漢協軍眼裡光是這三千多漢家天兵就足夠包打滇池了,自然心甘情願的在順風局裡蹭些功勞。

孫策大軍行動極爲迅速,下午剛過末時,孫策部先驅就已經抵達了滇池城外,引起了城內一片譁然。

昨天沒有看見漢軍來臨,雍闓、雍閭兄弟倆長鬆了口氣,以爲漢軍也損失慘重,沒有餘力追擊,更沒有足夠的力量攻打滇池。

可誰成想漢軍昨天是沒來,可今天不過末時,就已經陳兵城下了。

此時城中部曲依舊散亂不堪,毫無戰力可言,即便是先前留下的一千守還堪一用,就是雍閭帶回來的那一千餘右軍也是士氣低迷之極,變得不可靠了起來。

就在雍闓焦頭爛額之際,雍閭突然開口道:“大、大兄,我護著你走吧。”

“走?”

雍闓擡起頭看向自家弟弟,忍著心頭的怒意問道:“走去哪裡?”

“味縣!”

雍閭看見雍闓並沒有責怪自己,趕忙繼續說道:“大兄,如今城中尚有兩千餘可用之兵,漢賊主力也還未至,此時突圍,必能成功。味縣那裡還有數千兵馬,只要大兄能夠安然抵達味縣,屆時從頭來過,尚未可知啊。”

雍家麾下有萬餘部曲,其中滇池人數最多,高達六千,再加上佈置在滇池周圍的縱深防線,合計八千人之衆,剩餘的三、四千人,則被佈置在了益州郡另外一個關鍵節點城市——味縣。

這裡也有著許多漢民人口,雖然地形以高原山地爲主,但境內卻有著許多壩子(山地盆地小平原),縣邑境內又多河流縱橫,田產在益州郡內僅次於擁有滇池平原以及滇池和撫仙湖兩大水系灌溉的滇池縣。

與滇池相比,味縣雖在人口,經濟,田產上略有遜色,可在交通便利,是五尺道樞紐關鍵,同時境內的耕作手段較爲先進,與滇池一樣,已經具備成熟的稻麥輪作技術。

聽著弟弟的話,雍闓其實已經被說動了。

留在滇池城裡他實在沒有守住的信心,眼下跑還來得及,要是再晚些時日,等到漢軍主力圍上來,那再想跑,先不說還能不能跑得掉,就是現在手裡的本錢也得再丟掉不少。

“好!”

雍闓想起前日大戰時驍勇無匹,無人能當的鐵甲士們,心頭暗自發涼,肝膽俱顫,當即做出了決定:“你點起人馬,只帶跟得上的,其餘的都別管了。半個時辰之後,城北集合,我們自城北出城,北上谷昌,然後走五尺道去味縣。”

“喏!”

聽見兄長應允了,雍閭心中登時大喜,他可早就想走了,留下來就是等死,他還年輕,還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不想死。

雍閭正要轉身下去做事,卻突然被雍闓拉住。

他回頭一看,兄長一臉猙獰的盯著他,看的雍閭心中發慌。

好在雍闓的猙獰並不是針對他,緊接著就聽見雍闓叮囑道:“切忌封鎖消息,在我們離城之前,絕不能讓城中百姓知道,你可明白?”

雍閭立刻就醒悟過來,自家兄長這是擔心被這些人給拖累了,趕忙點頭道:“兄長權且寬心,小弟知道該怎麼去做。”

不得不說,下定了決心之後,雍闓兄弟倆做事可是相當之快,約定的半個時辰都不用,僅僅只是一刻多鐘的時間,兩人就帶著親衛以及還有組織度的部曲集合到了北門。

除去兩人的百餘親衛外,就只有兩千一百多人還能調動的起來。其他部曲不是士氣低迷,形同死人,就是組織度徹底崩壞,逃散回家了。

雍闓也顧不得這些人,當即和弟弟雍閭打開北門,帶著兩千餘部曲倉皇北逃。

此時趕到的孫策所部只有五百餘人,其中騎兵百餘人,半數還是魏延將所部的斥候騎兵也盡數交給孫策的結果。

孫策得到消息後,情知步兵是來不及追趕了,但又不捨得就這麼放過對方,於是乾脆下令步兵趁機進城,看看有沒有機會控制城門防務,就此破城,而他本人則親自帶著百餘騎兵向北追擊。

雍闓、雍閭兄弟倉促離城,還帶走了幾乎所有還有一戰之力的部曲。

滇池城中一時之間宛如空城,毫無半點反抗之力。孫策所部的步兵繞道北門,輕而易舉的將其佔領,並佈置起了防務,以接應後續部隊。

孫策本人則帶著百餘騎兵很快就追上了雍闓的逃兵。

孫策本人在將略上堪稱全能,精通騎戰、水戰、步戰,山地戰,是名副其實的戰術全才,可以因地適宜的制定戰術策略。

在追上了雍闓之後,孫策並沒有急於進攻,反而如禿鷲一般吊在尾部,時不時的利用馬匹的機動性,上前騷擾襲擊。

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61章 陳羣家書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53章 挑選遺孤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62章 鼓動曹豹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27章 荊州來使
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61章 陳羣家書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53章 挑選遺孤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62章 鼓動曹豹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27章 荊州來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陆良县| 苍溪县| 托克逊县| 灵山县| 家居| 辉县市| 应城市| 长乐市| 湘潭市| 齐齐哈尔市| 寻乌县| 廉江市| 海阳市| 鄂温| 金华市| 新乡县| 观塘区| 尉犁县| 建阳市| 苍溪县| 桂阳县| 霍城县| 铅山县| 嵊泗县| 上高县| 清流县| 广元市| 邵武市| 阿鲁科尔沁旗| 马尔康县| 苍溪县| 克山县| 龙胜| 玉溪市| 浠水县| 腾冲县| 湖北省| 桂阳县| 林州市|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