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5章 封葛對奏

這就是劉封的性格使然了,即便他有著後世的知識和歷史經驗,但他仍然不會貿然使用,因爲他始終牢記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詢問專業的人。

雖然目前他劉封也算是百戰名將,如今的東漢帝國之中,即便是曹操,袁紹這樣的頂級諸侯,也不敢說能穩贏劉封。

可劉封自己卻知道,他的百戰百勝,完全是戰略角度去碾壓別人的。

真就是學會了哥的運營,只要老老實實的A過去,對方就躺下了。

即便是用奇技,諸如奔襲壽春,錢塘登陸、州陵大捷這些,他也仔細的詢問了太史慈、張遼、徐晃等頂級騎將,以及董襲、甘寧、周泰、蔣欽這些頂級水將的意見之後,才予以實行的。

故而這次整理了這一份騎兵戰術之後,劉封並沒有強制推廣,而是先發放給了太史慈、張遼、徐晃等人觀看,想要傾聽一下他們的意見。

只有他們真正認可了,劉封纔會放心大膽的推廣至全軍。

劉封的這份騎兵戰術寶典,主要是幾大分類。

第一個分類就是蒙古騎兵作戰方式,其核心是切角戰術。這種戰術用於騎兵隊步兵的常規戰術。在時間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可以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擊破步兵。

第二個分類則是金國的騎兵強衝戰術,這部分分爲兩個次級分類。

A次級分類,就是東漢版本的鐵浮圖,在關鍵的必要時刻,不惜代價進行重騎兵突擊,破陣以達到戰術突破的目的。

B次級分類,則是後金也就是野豬皮的戰術,以身披鐵甲的重裝騎士,衝到距離敵軍步兵方陣數十米的地方下馬,然後以強弓重箭在短時間內進行火力傾斜,給予敵方正面甲士重創,等到對方士氣嚴重下挫,甚至是瀕臨崩潰的時候,重裝騎士們纔會重新上馬,衝鋒蹈陣破敵。

這種戰術雖然比不得A次級分類那般熱血沸騰,激情澎湃,但傷亡率和性價比卻是要更勝一籌,不過這種戰術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

遇到堅韌的步兵方陣,可不是你一波兩波箭雨能夠破陣的,甚至來上七八回都破不了陣的情況也是極有可能的。

因此,這個分類的兩種戰術都要學習,可以區分情況而進行使用。

第三個分類就是衝鋒戰術,主要分成三種,第一個是蒙古式衝鋒,即散兵衝鋒法,靈活機動性能拉滿,適合機動戰、奔襲戰、騷擾戰,但缺乏決定性突破能力。

第二個是自秦漢時期以來所維持的楔形衝鋒,突破點力量最強,但側翼非常脆弱,需要其他部隊提供保護。

最後一個則是劉封特別強調的,便是有史以來最爲科學有效,在歷史上多次被證明是極爲有效的騎兵衝鋒戰術——牆式衝鋒。

毫無疑問,牆式衝鋒是性價比最高,效率最強,最爲科學的騎兵衝鋒方式了。

雖然有著地形限制,但中原可是東漢帝國最大的平原所在,只要別在沼澤、森林這些地方衝鋒,那就是無往不利的。

最後一個分類則是劉封所知曉的一些騎兵衛生知識,主要是日常護理,包括清洗馬匹、馬蹄、鬃毛、鞍具包裹部位,飼料的乾淨和保質,飲水的潔淨、多餐投喂以及防範警惕戰馬的傳染病。

這幾份帛書上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這還是簡略版,只分門別類的介紹了下分類,每個分類也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兩句話。

可太史慈、張遼、徐晃等精通騎戰的將軍看了之後,俱是心神大震。

他們一看之下,立刻就發現了這些帛書上記載的東西是何等的價值,在東漢這個年代,可謂是家學的不傳之秘,甚至就相當於是武人豪強們足以媲美經學世家經典家學的存在。

有了這些帛書,幾乎可以系統性的訓練騎兵將領出來。

這些騎兵將領雖然未必會有太史、張、徐、程、韓這些將領的高度,但最少也是及格線以上的水平,少數能夠達到良好。若是學員的人數基礎大了之後,未必不能出現前面這些高度的頂級騎將。

“這些……這些帛書上所記述之事,我等均是從來不曾見過。”

太史慈和張遼、徐晃等人對視了一眼,情不自禁的問道:“也不知主公是從何而得,莫非是尋到了什麼失傳兵法了?”

炎黃天下,素來講究三大功,其中著書立傳便是其中之一。

但往往因爲保管不力,一旦遇上了戰火和政變,很容易就會導致失傳,太史慈等人因此纔會這般詢問。

劉封卻是擺了擺手:“這些都是我所寫,算是閉門造車,現在拿出來就是想和你們對對車轍。”

太史慈等人恍然,可心中的震驚卻是不減反增。

太史慈、張遼、徐晃等將眼下可不僅僅是震驚於這些帛書中記載的東西,同時也震驚於劉封是如何能編撰的出這些內容的。

饒是劉封猜到了太史慈等人會心中震驚,進而對自己產生崇拜之情,但還是沒想到這些帛書對於太史慈、張遼、徐晃等人的震撼還在自己預料的之上,當真是驚爲天人。

接下來的時間裡,太史慈、張遼、徐晃、程普、韓當等人接連拜訪劉封,詳談騎兵帛書上的記載所述。

太史、張、徐、程、韓等人在得到了劉封更爲詳細帛書,以及仔細閱讀了帛書上的內容後,經過激烈的討論和腳踏實地的求證,替劉封將這些帛書編撰成書,並取名爲《騎經要義》,最後獻到了劉封跟前。

劉封苦笑無語,對太史慈、張遼、徐晃等人的推功委名感到很是無奈。

不過易地而處,想必他也應該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吧,畢竟這本《騎經要義》的核心思想以及具體分類細節可都是劉封一個人提出的。

太史慈他們也不過是修改了些許與東漢時代衝突不符的常識性內容,又如何敢攛掇主上的榮光和功績。

將摧鋒、挽瀾兩軍以及新軍的構建訓練等諸事託付給太史慈、張遼、徐晃等將領之後,時間已經來到了十月中旬。

此時,諸葛亮、陸遜、龐統也先後接到了劉封的命令,趕來壽春相見。

劉封同時叫上了太史慈、陳登、張遼、徐晃等人,與剛剛趕回壽春的趙雲,諸葛亮、陸遜、龐統開了一次機密軍事會議。

會議的重點正是河內。

劉封一反常態,並沒有先聽取衆人的意見,而是將自己的想法直抒己見。

wωω _ttκǎ n _C 〇

劉封想要河內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割裂曹操和袁紹的聯繫。

曹操如今和袁紹的聯繫堪稱漫長,依託黃河,連綿河雒、兗州兩州郡,長達千里。

可仔細分析後,又會將這一長串分成兩大塊,其一是兗州,其二是河內。

兗州雖然廣闊,卻很容易切斷。

這不僅僅是因爲劉封擁有的水軍優勢,同時更是因爲兗州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而且還是大平原,即便有堅城難下,也可以輕易的繞城而走。

歷史上曹操爲什麼要打官渡之戰,其實還不是因爲官渡已經是地形最有利於防守的地區了。其他地方顯然更加糟糕,根本堵不住袁紹南下的十幾萬精銳。

所以兗州從來沒入過劉封的眼界。

可河內不同,河內這裡黃河變得狹窄,而且河流流速也並不湍急,孟津、五社津、平陰等上乘渡口不算,河陽這裡甚至可以搭建起溝通兩岸的浮橋。

最重要的是,河陽三城雖然沒有建立起來,但建築基礎的島嶼卻是聳立在那裡的。

一旦河陽三城建立起來,即便是劉封的水軍助陣,也很難攻佔此地的。

若是袁曹聯手,河內必是其核心關鍵之地,同時也會成爲劉封的心腹之患。

如果能夠提前掌控河內,那曹袁就會被徹底分割,而且有河內在手,曹操在洛陽就極難站住腳跟。

這不僅僅是劉封個人的戰略眼光,更是有著歷史事實來背書的。

被稱爲後三國時代的東西魏爭霸時代,宇文家從西魏開始,一直打到西周,就是因爲河內以及河陽三城的緣故,始終在洛陽站不住。雖然每次出兵,幾乎都能拿下洛陽城,可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放棄洛陽撤退,灰溜溜的退回關中。

可見河內的重要性是何等之高了。

還有一點,若是能夠佔住河內以及河陽,雒陽對於劉封來說,就變成了易攻難守,可以走水路繞過汜水關、伊闕關、廣成關、大谷關、轘轅關等路上要隘,直取孟津。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河內的確這也好,那也好,但卻也有著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太危險了。

河內對鄴城方向可謂是一片坦途,易攻難守,同時又孤懸於外,形同飛地。

一旦曹操先動手,正因爲河內的重要,以及能夠切斷袁曹聯繫的作用,其必然會受到來自袁、曹夾擊的巨大壓力。

一個不好,就是折將覆師的結局,而且正因爲河內的重要性,到時候覆滅的必然是劉封手下最爲精銳的部隊。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傷筋動骨都是輕的,一旦讓袁曹打順風了,局面可就難看了。

以劉封和周瑜的計算,想要在河內起到應有作用,至少得投入五到七萬大軍,最好的選擇就是摧鋒、挽瀾兩軍。

同時,還得要確保後勤保障必須能夠跟得上,可以對河內軍隊進行源源不絕的補給。

否則,一旦失去了糧食、布帛、藥材、軍械等各種物資的補充,再精銳的部隊也會疲勞崩潰的。

就算人能靠意志堅持,那麼武器、甲冑、戰馬等又該如何堅持?

備用的長短兵器、弓弦、箭矢、甲片、馬匹食用的草料,豆餅、雞子等等一旦告罄,難道讓摧鋒、挽瀾兩個軍拿拳頭去對敵嗎?

事實也正如劉封所預料的那樣,等他將情況全部敘說了一遍之後,在場的諸將們立刻分成了兩派。

太史慈、陳登、張遼、龐統等人對這計劃很是贊同,並主動請纓求戰,而趙雲、諸葛亮、陸遜等人卻是持保守意見,覺得此事太過兇險。

如果說之前劉封的想法是傾向於激進的話,可聽了諸葛亮的建議後,不由有些遲疑起來。

諸葛亮道:“主公父子如今雖據五州之地,然根基未固,民心草附。若無大變,則諸事皆宜,可若是遭遇大挫,恐五州動盪。更何況此番行事,小勝不足喜,大敗則危矣。

昔楚霸王項羽,兵鋒之盛,天下莫敵,然不思固本,南北開釁,此皆因恃強而驕,不察天時地利人和之故,後又輕敵冒進,終困垓下,自刎烏江。

公孫瓚威震幽州,東光之戰,以少勝多,摧破黃巾數十萬,其時天下震怖。然其不思深耕幽冀,以固其本,終招致界橋之敗,如今更是命喪易京,高樓自焚;呂奉先勇冠三軍,刺逆董賊,反亂兗州,濮陽一戰,險些燒死曹操,可如今卻是走投無路,若非老主公收容,恐已殞命兗州。

此二人有此下場,皆因恃勇輕進,不知持重之故也。

主公豈不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主公欲成王業,當效古之聖王,知進退存亡之機。

昔越王勾踐,兵敗會稽,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滅強吳;太祖高皇帝,初入關中,約法三章,退守巴蜀,養民蓄力,終敗項羽於垓下。

此皆厚積薄發,以靜制動之道也。”

劉封心中爲諸葛亮所動,可面上依舊猶豫不決,蹙眉遲疑道:“然袁本初海內人望,名動九州;曹孟德足智多謀,英武善斷。此二人皆是當世梟雄,其勢已成,若繼續縱其坐大,日後豈不更難圖之?”

諸葛亮卻是反駁道:“不然。昔晉文公避楚三舍,非怯也,待其驕惰而後擊之;孫臏減竈誘龐涓,非弱也,待其輕敵而後擒之。今主公據五州之地,廣積糧草,修政安民,約法省刑,輕徭薄賦,使民得休養。待府庫充盈,人心歸附之後,內修仁政以結民心,外聯豪傑以分敵勢。

屆時曹操、袁紹自相攻伐,或天災人禍,彼時乘隙而動,可一舉而定。

若眼下急於一戰,勝則尚可,敗則五州震動,前功盡棄矣!”

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8章 晨昏定省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7章 宴請趙田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84章 魯肅來信第8章 晨昏定省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90章 二愣移木第65章 禮送賣家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61章 陳羣家書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0章 舉薦撞車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60章 知會曹豹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38章 華家定策
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8章 晨昏定省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7章 宴請趙田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84章 魯肅來信第8章 晨昏定省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90章 二愣移木第65章 禮送賣家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61章 陳羣家書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0章 舉薦撞車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60章 知會曹豹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38章 華家定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庆阳市| 偃师市| 彭泽县| 潜江市| 贡嘎县| 伊宁市| 东乡族自治县| 滨州市| 洛宁县| 丰台区| 玉门市| 永寿县| 镇安县| 大姚县| 临猗县| 格尔木市| 额济纳旗| 易门县| 台中县| 扎囊县| 洛扎县| 泗洪县| 娄底市| 东光县| 庄浪县| 海兴县| 文水县| 马山县| 都兰县| 青阳县| 永仁县| 娄烦县| 天台县| 延津县| 和静县| 望都县| 玉环县| 汝州市| 仁化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