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9章 劉表所欲

第149章 劉表所欲

如果三劉聯(lián)盟當真能夠建立起來,以他劉表爲盟主,那將地跨荊、揚、徐三州,而且還能朝著豫州、益州、交州擴張。

到那時候,劉表之志,非可輕言也。

劉表覺得這個操作很可行。

三人之中,他的官位最高,不但是唯一被封侯的,還是重號將軍,擁有開府儀同三司的權力,地位也是最爲尊崇。

況且現(xiàn)在不論是劉備也好,劉繇也好,都被袁術欺凌,此時自己出手相助,想必定然會贏得對方的感激吧?

到時候順勢提點小要求,應該不過分吧。

“明公,劉正禮昔日可就不是個好說話的人。”

蒯越何等機敏,劉表變幻了幾個神情,他就猜到了對方心裡在想些什麼,直接一盆冷水就澆了過去。

劉表和蒯越相識多年,彼此都很瞭解對方。

劉表知道蒯越的纔能有多卓著,能量有多強,自然不敢放手使用,否則自己還有什麼權力可言,估計都比不過長安城的漢獻帝了。

蒯越也知道劉表的能力和精明,明白對方絕對不會因爲自己示弱裝傻就放過自己,反而還會橫生警惕。

倒不如該懟就懟,不但出了心裡的怨氣,還能讓劉表不至於那麼擔心自己。

吃蒯越這麼一懟,劉表也想起來劉繇那臭脾氣,確實有些無奈。

劉繇當年十九歲的時候,他叔父被羣賊給綁架了,他就有本事把叔叔給救了出來,然後名揚郡內,並且以此爲根基,被舉爲孝廉,拜郎中。

隨後被選官,起步就是縣長,當時跟他一起出道的都是哪些人?

之前的陶謙治中,現(xiàn)在的會稽郡太守,未來的曹魏三公王朗,忠肝義膽,於酸棗設壇,升壇盟誓,被袁紹譽爲青州功第一的臧洪,以及陶謙別駕,名滿徐州,卻棋差一著,被笮融這個小人暗算身死的趙昱。

只能感嘆漢末英雄豪傑何其多,可惜東漢中樞不得其用。

劉繇的脾氣性格極其剛硬,在擔任下邑縣長的時候,郡太守以貴戚託附劉繇,只要劉繇肯照顧一二,升官發(fā)財必定不在話下。

可劉繇先是斷然拒絕,被郡太守強迫之後,直接棄官跑路。

弄的當時郡太守很是難堪。

當然了,劉繇能夠這麼剛強,也是因爲劉繇家在青州的勢力很強,就連宦官也不敢輕易和他們爲敵。

劉繇和兄長劉岱兩個人,能夠緊挨著被州郡舉爲茂才,彈劾了中常侍的侄子,濟南國的國相後,卻有功無過,還成功的使得對方被罷免,這要是換了背景差一點的,早就被械送京師了。

更別說劉岱日後高居兗州刺史,劉繇又被闢爲揚州刺史了。

“確實,正禮性格剛強……”

劉表聞言,先是有些尷尬,卻也沒有不悅。

斟酌了好一會兒,劉表詢問道:“若是我意順江南下,與正禮合擊左將軍,正禮會否答應由我來表奏廬江、豫章兩郡太守?”

蒯越面無表情,劉表的胃口和他想的差不多。

廬江緊貼著江夏郡,但這可不意味著這兩者之間交流很方便,整個大別山山體將廬江郡和江夏郡一分爲二,陸地可走的交通相當狹小,而且一側靠山,一側靠湖,不利於大軍行進,乃是兵家常說的死地。

後世爆發(fā)的東吳立國之戰(zhàn)——石亭之戰(zhàn),就是在這個狹長通道之中。

因此,廬江和江夏之間,最高效的交通方式就是長江水道。

歷史上,東吳佔據(jù)了大別山的南部,而曹魏佔據(jù)了大別山的北部,將廬江郡南北一分爲二,分別掌控,到死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是因爲這個關係。

對於劉表來說,卻是截然不同了,如果他能把廬江郡拿到手裡,長江中游通往下游的水陸通道等於同時落入了荊州的手中,而且還極大的增強了荊州對揚州、徐州、豫州的影響力。

如此一來,劉表的軟實力和影響力立刻就能登上一個臺階,若是能將這份軟實力轉化爲基本盤,甚至足以和袁紹分庭抗禮。

至於豫章,雖然地域遼闊,產出豐饒,人口衆(zhòng)多,但不論是以地理位置,還是開發(fā)程度,都遠不如廬江郡重要。

不過劉表倒是很想要舉薦自己的心腹故吏諸葛玄接任豫章太守,雖然他此時還尚未歸來,但已修書告知歸期。

只可惜,蒯越的回答相當?shù)臒o情,只是冷冷的吐出四個字:“絕無可能。”

可劉表依舊不死心,繼續(xù)問道:“那若是我以兵馬先佔江北,劉正禮能如何反應?”

蒯越這次沒有急著回答,而是陷入沉思之後。

他這次沉思持續(xù)很久,劉表卻沒有半點不耐煩,只是安靜的等在一旁。

終於,蒯越重新擡起頭,慎重道:“劉正禮怕是多半會就此忍氣吞聲。”

劉表頓時大喜,他對蒯越的判斷還是很是信任的。

“既如此,可行也。”

劉表面帶喜色,躍躍欲試。

荊州能不能拿到廬江、九江這江北之地,是對揚州有沒有領導權的關鍵。

江北之地如果在劉表手裡,那劉繇只能在俯首稱臣和魚死網(wǎng)破裡二選一。

既然蒯越覺得劉繇會讓步,那無疑就是劉表最希望得到的結果了。

“明公打算何時出兵?”

蒯越擡頭看見劉表臉上的喜色,心裡有些不悅,故意毛遂自薦道:“若明公不棄,越願爲明公效力,攻打廬江。”

劉表頓時被噎住,他自然是不想讓蒯越去的。

因爲他知道蒯越一去,雖然成功的可能大大增加,但也意味著蒯越能有更多的戰(zhàn)功,對軍隊的影響力也將更大。

“不可,州事繁重,我須臾離不開異度,更遑論這一去就要數(shù)月。”

劉表裝作看不懂蒯越的意思,否決道:“還是讓德珪去吧。”

相比起蒯越,蔡瑁的野心不大,而且也更好說話一些。更重要的是蔡瑁是自己的小舅子,總要比外人更忠心一些。

蒯越早有所料,可心裡還是微微有一些許的失望,不過他也能理解劉表,畢竟該給蒯家的東西,劉表也沒有小氣。

整個荊州的文官集團,就是以蒯家爲首,確實不能再給過重的軍權了。

於是蒯越起身離席,拜謝道:“明公恩重,越感激不盡。”

劉表趕忙將其扶起,擺手道:“異度,你我之間,何須如此,且自寬坐。”

隨後,劉表又接著問道:“既如此,我欲遣使東行,異度可有人選舉薦?”

蒯越沉吟片刻,舉薦道:“零陵劉先,字始宗,博聞強記,識經(jīng)綸,明典故,性堅毅,可爲使者,當不辱使命。”

“劉始宗啊。”

劉表想了想,就欣然同意:“不愧是異度,荊州名士良才,恐盡在汝胸中。劉始宗確是出使的合適人選。”

於是,劉表定下使者人選,派遣劉先劉始宗,出訪揚州和徐州。

此時,淮泗之地風起雲(yún)涌,一場大戰(zhàn)即將進入高潮。

袁術軍整兵三日之後,以孫策部爲先鋒,吳景爲後繼,橋蕤都督中軍,孫賁爲後軍,全軍三萬,兵發(fā)廣陵。

此時,太史慈沿途騷擾,使得袁術軍集結了騎兵部隊想要兜住太史慈部。

不過太史慈也是十分精明,虛晃一槍,就撤退回了廣陵城。

袁術軍大軍綿延,旗幟招展,先鋒孫策軍抵達廣陵城外,開始紮營的時候,後軍孫賁都還沒離開江都城。

對於袁術軍來說,這一戰(zhàn)也是有相當優(yōu)勢,後勤線路十分順暢,而且消耗極少。

糧食軍械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厲陽順江而下,直接卸載到江都。而江都距離前線大營不過十餘里地,隨時可以轉運,且沒有被劫掠的可能。

袁術軍這次穩(wěn)紮穩(wěn)打,沒有輕易攻打城市,而是紮營圍城之後,開始打造工程器械。

袁術軍是做多手準備,如果徐州軍主力南下來援,那就撤退,回去也能交差了。或者袁術同意了孫策的計劃,那麼他們在廣陵城下的忙碌也起到了掩人耳目,欺騙劉繇的效果。

如果最後徐州軍既沒有援軍過來,袁術也沒有改變想法,非要逼著他們進攻廣陵。

那麼這段時間準備的器械也就派上了用場,否則廣陵這種堅固城池,總不能拿人命去填吧?

袁術軍總共也就只有三萬人,城裡徐州軍就有一萬,理論上袁術軍其實是不佔優(yōu)勢的。

也就幸虧徐州軍是新到,不得民心依附。

否則一萬徐州軍,再加上城內那幾千精壯和上萬婦孺老幼,袁術軍就算死絕了,也不可能打得下廣陵城的。

劉封站在城牆上,眺望著袁術的軍營。

對方圍三缺一,只圍了南北西三個城門,留下東城門缺口。

不過劉封怎麼都不可能放棄廣陵。

如此堅城,要是讓給了袁術,那回頭得在城下死多少徐州軍士卒?

“子龍叔叔,老師,你們覺得對方會在何時發(fā)動攻擊?”

劉封這確實是不懂,虛心求教。

趙雲(yún)和太史慈對視了一眼,互相想要謙讓,最後還是趙雲(yún)開口道:“看對方打造攻城武器的速度,料想再有個三五天,就有攻城的底氣了。至於具體什麼時候開始,還得看對方主帥的選擇。”

太史慈也點頭贊同:“少主請看,這些乃是井闌,用於控扼高點,可居高臨下,朝城內射箭,以掩護士卒攀援和衝車靠近城門。對方主要也是在等這些利器。若是雲(yún)梯和衝車,不用等這麼許久。”

劉封恍然,眼看著對面二十幾架井闌已經(jīng)成型,難怪趙雲(yún)和太史慈都覺得對方攻城之日,就在這幾天了。

城外忙的熱火朝天,城內也沒閒著。

劉封之前就通過廣陵郡縣的長吏們組織起了年輕精壯,讓他們出門砍伐樹木,搬運石料,加固城防。

劉封這邊在閒聊,袁術軍那邊卻是卻是將帥集合,嚴陣以待。

“主公的命令已經(jīng)傳來了,讓我等全力嘗試一次。若是可以,當以拿下廣陵爲上。若事不可爲,正可以此來迷惑劉繇,偷襲江東。”

橋蕤和在場的衆(zhòng)將轉述了袁術的決定。

對於這個決定,孫策等人雖然不是很滿意,但其實也已經(jīng)遠比心裡底線強太多了。

最少袁術也意識到比起江東的肥肉來,這廣陵城無疑就是個硬骨頭。

於是,衆(zhòng)將欣然應命,決定五日之後,發(fā)動總攻,一次性將所有工程器械全部用上。

同時,袁術也同意他們加派人手,繼續(xù)偵查丹徒一線的情況,以便於下一階段的激戰(zhàn)。

就目前的情報來看,丹徒僅有兩千不到的守軍,曲阿則有三四千駐軍。

只要袁術軍能拿下丹徒,劉繇軍根本沒有能力再阻撓袁術軍了。

五日後,袁術軍大饗全軍,隨後主力出營,朝著廣陵城圍來。

袁術軍的裝備要比徐州軍好上不少。

孫策的部曲固然是裝備精良,披甲率超過八成,就是橋蕤的部隊,披甲率也在六成以上,還有不少鐵製扎甲。

袁術軍先將井闌推了出來,一步步推到射程覆蓋廣陵城城牆的地方後,才停了下來,然後開始加固,並且修築防禦工事,以抵禦守城防的反擊。

一般而言,守城方是不能容忍井闌持續(xù)對著城頭輸出火力的,這樣不但會大大增加防守方的傷亡,更會嚴重打擊防守方的士氣。

同時還會干擾精壯平民對城牆上戰(zhàn)備物資的補給工作,可謂是弊端衆(zhòng)多。

這也是井闌的厲害之處。

因此,守城方會集中精銳部隊,突出城外,奪取並摧毀井闌。

或者在城內依託高樓進行反擊,以弓對弓,射殺井闌上的攻城方射手。

袁術軍分成了三部分,分別圍攻廣陵城的北西南三門。

北邊是六千孫策軍,西門是六千吳景軍,而南門則是八千袁術親軍,孫賁軍則留守大營,策應前方。

攻城武器也被分爲了三份,北門和西門各自分到了三成,剩下的四成集中在了南門。

這個方案是衆(zhòng)將商量之後,一起認可的。

此時的袁術軍還是相當融洽的,孫策、孫賁、吳景是一家人,彼此之間關係很是融洽。橋蕤從內心崇拜仰慕孫策,對他言聽計從。

有了這樣的氛圍和基礎,計劃自然相當好擬了。

孫策其實也是特別照顧了橋蕤,讓舅舅繞行最遠,也是最危險的北門,自己則負責西門,照應兩方,把地形最爲開闊,又離大營最近的南門讓給了橋蕤。

橋蕤也不是傻子,對孫策很是感激。

當然,之所以只出動了兩萬人,孫賁八千精銳卻呆在大營裡觀戰(zhàn)接應,不是因爲袁術軍愚蠢自大,輕視廣陵徐州軍,而是戰(zhàn)場就這麼大,只能擺開這些人了。

孫賁八千精銳如果加入戰(zhàn)場,很可能會使得戰(zhàn)場過於擁擠,調配不靈,反而影響了戰(zhàn)事,增加己方的傷亡。

除非孫賁這八千人放到城東,可就算如此,孫賁也最多隻能帶上兩三千人,因爲城東有大片灘塗,無法列陣。

因此,袁術軍索性依舊維持圍三缺一的策略,把孫賁的部曲放在大營裡,保證營地的安全了。

袁術軍士氣不錯,想要先聲奪人,卻沒想到徐州軍這邊卻是求戰(zhàn)心切,士氣高昂。

面對袁術軍的全面攻勢,徐州軍這一方自然毫不畏懼,竟然選擇了直接出城迎戰(zhàn)。

隨著嘹亮的號角聲,徐州南門開啓,徐州軍以潘璋部爲先導,緩緩出城。

最先出城的是太史慈所帶領的一百騎,這是搜刮了整個廣陵城內的戰(zhàn)馬才湊出來的騎兵部隊,也幸虧太史慈麾下擅長騎術,參加過騎兵演練的士卒並不少,只是缺乏馬匹。

現(xiàn)在有了馬匹,倒是直接增加了即戰(zhàn)力。

太史慈所部出城之後自然不可能單獨發(fā)動攻擊,而是轉到一旁邊壓陣。

他們後面緊跟著徐盛的一千六百名長槍兵,這些長槍兵的裝備又更豪華了一些,每個人的左手上套著一面圓盾。

這面圓盾中有內外兩長一短三根綁帶,兩根長的綁帶分別從上部和下部繞過肩膀,在另外一邊的腋下捆綁束縛,而短的那一根,則是勒住手腕,固定盾牌的同時,也不影響雙手持槍。

這樣一來,長槍兵們左手就都多出了一面木盾,可以用來阻擋箭矢。

這一千六百名長槍兵,分列成四排,每一排都有四百人,同時,又分爲四個小陣,每個陣型中間都留有一道兩三人寬的縫隙。

所有的長槍兵都豎舉著長槍,在最先出城的太史慈帶著騎兵壓陣之後,他們成了先鋒,一往無前的朝前走去。

在他們之後,出城的是趙雲(yún)的部曲,四千人分成兩撥,掩護中間長槍兵的側翼,保護他們脆弱的側翼。

再然後,就是潘璋和周泰兩個人所帶領的重甲步兵。

在戰(zhàn)前,周泰特地向劉封請戰(zhàn),於是劉封索性將他塞給了潘璋,暫充潘璋的副手,分領一百五十名重甲步兵,作爲開路先鋒。

周泰此時已經(jīng)幫助徐州軍草建水軍,編制爲兩千人,其中一千還只是水手,但劉備大手一揮,擢升周泰爲水軍司馬,蔣欽爲曲軍候。

這些重甲士們也不用走路,而是坐在牛車上,由輔兵幫忙照顧,等到需要他們破陣的時候,纔會著甲上陣。

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114章 戰(zhàn)後封賞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63章 下邳國相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2章 破局之法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36章 廣陵戰(zhàn)起第3章 大言欺人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7章 郭嘉荀攸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2章 許耽籌謀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256章 豫揚大戰(zhàn)略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zhàn)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61章 陳羣家書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9章 魯肅舉才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33章 先行中策第2章 拜訪曹豹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14章 戰(zhàn)後封賞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39章 自投羅網(wǎng)第501章 交州現(xiàn)狀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97章 荊州衆(zhòng)議第588章 戰(zhàn)略調動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337章 目標錢塘
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114章 戰(zhàn)後封賞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63章 下邳國相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2章 破局之法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36章 廣陵戰(zhàn)起第3章 大言欺人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7章 郭嘉荀攸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2章 許耽籌謀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256章 豫揚大戰(zhàn)略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zhàn)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61章 陳羣家書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9章 魯肅舉才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33章 先行中策第2章 拜訪曹豹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14章 戰(zhàn)後封賞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39章 自投羅網(wǎng)第501章 交州現(xiàn)狀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97章 荊州衆(zhòng)議第588章 戰(zhàn)略調動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33章 瑯琊諸葛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337章 目標錢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白县| 苏尼特左旗| 富民县| 黄浦区| 页游| 昌平区| 玉环县| 耒阳市| 彩票| 托克逊县| 盘锦市| 吉木萨尔县| 蛟河市| 沈阳市| 黄龙县| 赤水市| 四会市| 余庆县| 古交市| 绿春县| 临汾市| 定日县| 平罗县| 闽清县| 台安县| 泰兴市| 台中县| 隆化县| 海原县| 巴塘县| 瑞安市| 原平市| 邳州市| 塔城市| 荣昌县| 尤溪县| 上蔡县| 静乐县| 横山县| 电白县|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