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龐家抉擇
太史慈站在船頭,看著已經登陸的趙雲,詢問身邊的副將:“斥候已經散出去了嗎?”
副將當即應道:“已經散出,一旦有事,立即來報。”
太史慈面色有些沉重的點了點頭。
趙雲已經成功拿下了津鄉港口。
沒有預估之中的惡戰,津鄉港中的守軍不足三百,當趙雲的先鋒衝入港口之後,這三百守軍以及部分百姓就從津鄉港西門出奔,逃往江陵主城。
只是趙雲送回攻佔津鄉這個好消息的同時,也送來了一個震驚太史慈的噩耗——蔡瑁竟然不曾進入江陵,這頓時引起了太史慈高度的警覺。
自州陵出發,至江陵,除了湘水這個重要分支外,還有大片大片的沼澤湖泊。
這些沼澤、湖泊之中,卻也是能夠通行隱藏水軍的。
若是完整狀態下的襄陽水軍,那蔡瑁或許還不敢深入這些沼澤、湖泊,因爲這些地方的水深程度相差極大,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讓主力艦在沼澤湖泊中央擱淺,從而造成損失。
可現在蔡瑁剛剛經歷大敗,主力艦更是虧損殆盡,難保不會因爲被追兵逼迫,故而深入這些湖澤。
最重要的是,這些湖澤可是互通的,整個大江以北的湖澤聯合起來,就是天下第一大澤——雲夢澤。
進入雲夢澤之後,只要有熟悉航道的人,就可以從這裡去往三處。
其一便是北上進入夏水,然後順流而下,在津鄉西南十幾裡處進入長江,從而抵達江陵。
其二便是北上進入夏水之後,逆夏水而上,在排湖附近拐入漢水,繼續北上,便可返回襄陽。只是這條路水淺澤多,容易擱淺,而且只能在豐水期走,一旦進了枯水期,就是小船也過不了。
其三便是北上越過夏水之後,繼續往北,直抵南郡華容縣後,棄船登岸,走四五十里路,便可抵達漢水中游處的竟陵城。
從這裡出發,繼續北上,便可以返回襄陽,只是這一路,船隻就得盡數拋棄了。
太史慈此時派遣斥候尋找蔡瑁,主要就是衝著這三條路去的。
太史慈皺著眉頭,詢問起身邊衆人來:“汝等以爲,蔡瑁會走哪條路?”
衆人思考再三,蔣欽拱了拱手道:“末將以爲,當是第三條路。”
“哦!?”
太史慈來了興趣:“還請公奕教我。”
蔣欽正色答道:“蔡瑁西竄,並無敵阻,若其走的是第一條路,理應比我們早至津鄉數日纔對。”
太史慈認同的點點頭,繼續聽著蔣欽道:“第二條路,則要拋棄全部船隻,抵達竟陵之後,也會因爲失去了船隻,從而只能步行返回襄陽。唯有第三條路,可保船隻無虞,只是繞了些許遠路罷了。”
太史慈聽罷,深以爲然,當即吩咐第三條路斥候加倍。
倒不是他一定要置蔡瑁於死地,而是圍攻江陵在即,蔡瑁所部卻不知下落,這必然嚴重威脅到了攻城部隊的安危,不能不防。
隨著津鄉港被揚州軍所佔領,江陵城中的情況變得愈加緊張起來。
劉琦這邊一邊徵發青壯,發放武器,驅趕他們上城固守,一邊緊急下令徵調城中各大家族的私兵部曲。
龐家這邊也收到了劉琦的命令,只是主事之人暫不見人。
龐德公和龐統還在密室之中交談,龐統恭恭敬敬的取出先前送來的揚州密信,將其放到龐德公案前。
“叔父,荊州軍連場大敗,精銳幾近折損殆盡,江陵城中不過縣兵兩三千人,各大家族部曲也不過一兩千之數,即便徵發青壯,恐也難過萬人之數。”
龐統所言句句屬實,眼下正值七月,夏耕緊張,許多大家族連部曲都派去莊子上進行農忙耕作,百姓也會有大量的青壯勞力出城耕耘。
這時候城裡還真就湊不出多少人手,別說眼下人心惶惶了,就是衆志成城也一樣湊不出萬人之兵。
龐德公打開密信翻看了起來,可隨著他的翻閱,臉上不但沒有喜色,反而眉頭皺的愈發緊了。
“士元,此信恐怕所言非真啊。”
龐德公看完之後,皺著眉連連搖頭:“信中所言,誇張荒謬,全不可信。”
龐統愣住了,趕忙問道:“叔父所言何事荒謬?”
龐德公指著書信道:“信中所述州陵一戰,竟將荊州水軍一網打盡,生俘四萬餘衆,如此荒謬,怎可爲真。隨後又在巴丘以南,洞庭湖畔掃平了劉虎,何其大言欺人也。”
龐統卻是呆愣愣的看著龐德公,片刻後緩緩道:“叔父,揚州水軍已至津鄉,荊州水軍安在?荊州征討軍安在?”
“荊州水軍自然是在沙……”
龐德公猛的反應了過來,臉色刷的一下變了。
對啊,要是荊州水軍還在沙羨,那這揚州水軍難道是插上翅膀飛過來的不成?
即便走雲夢澤偷渡,那也只能走小船啊,大船尤其是樓船這種級別的船隻,是極其容易擱淺的。
可江陵城外江面之上,大船雲集,樓帆如雲,怎麼看都不像是偷渡過來的。
龐統又悠悠道:“若是荊州征討軍還在臨湘城下,叔父以爲揚州水軍會先來我江陵,還是先下湘水,去堵荊州征討軍的尾巴呢?”
龐德公臉色凝重,不可置信道:“難道這密信上所說的都是真的?”
“定然爲真!”
龐統斬釘截鐵道:“叔父,若非荊州水軍損失慘重,幾近全軍覆沒,蔡瑁殘兵何以不敢來我江陵?若統所料不差,蔡瑁必是知道江陵不可守,乃是死地,這才冒險從雲夢澤潛越夏水,往北方襄陽而去了!”
龐德公捏著帛書的手指一片泛白,顯然用力至極。
可龐統所言極有道理,雖然同樣是猜測,卻要合情合理的多。
龐德公心中咯噔一下,若是真讓侄兒說中了,那獻城可就成了最後的機會了。
吳郡中的故事,龐統可是之前就已經告訴過龐德公了。龐家在南郡的地位,可是絲毫不遜色於四大家在吳郡的地位。
龐德公想到這裡,心裡暗暗做出了決定:“那以你之見,如今該如何是好?”
龐統一聽這話,知道叔父已經動心,當即擲聲道:“召集族中人馬,趁著郡兵都在城頭,直取郡府。只要抓住了劉琦,事可成也!”
龐德公心中一驚,顯然被侄兒這堅定的態度給感染到了,再仔細一思索,又覺得龐統說的極對。
劉琦畢竟經驗不足,在看見揚州軍登岸之後,立刻把所有能掌握的兵力全部堆到了城頭,卻忽略了城內的人心。
要真依了龐統之計,這成功率恐怕還真不小。
不過龐德公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反而問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士元,那是否要聯繫馮家他們?”
龐統聽了之後,也陷入了沉思之中,顯然也頗爲糾結。
作爲南郡龍頭士族,這時候反水,不帶上小弟們顯然會丟失人望,日後也不好交代。
可造反這種事情,人多口雜,就連自己家族內部,也必然只會告訴必要的精英子弟,怕的就是走漏了風聲。
龐統遲疑片刻後,提出了一個想法。
“叔父,統有一策,或爲可行。”
“賢侄快快道來。”
龐統起身拱手:“懇請叔父親自出山,帶領族兵,前往郡府捉拿劉琦,而統則在叔父動手之時,勸說馮家等各家,聯手奪取城門。”
龐德公明白了龐統的意思,還是要以自家安危和獻城的成功率爲最要緊之事。事先卻是不提,等捉住了劉琦之後,卻是可以分潤功勞給馮家等人。
龐德公也無奈認爲,龐統這一策已經算是做到最好了。
當即下令,召集龐家所有精英子弟入堂議事,同時集結族兵,分發武器軍械,連同庫藏的強弓勁弩以及甲冑也一併取了出來。
按漢律,私藏甲冑者可是有謀反之罪的。
可到了東漢建安年間,各大世家早就已經開始採購各式甲冑武裝自己部曲了,而各地的諸侯軍閥,也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畢竟這個時候,世家大族們的部曲往往也會被軍閥所徵用,算是編外的軍隊,也就不可能管的跟兩漢時期那麼嚴格了。
龐家有族兵一千餘人,其中半數去了城外的莊子上參加夏耕,江陵城中只有半數。再加上龐家的青壯子弟,攏共能有六七百人。而據龐德公所知,郡府此時恐怕只有一百餘劉琦衛隊,以及一百餘郡吏,再沒有其他兵力。
聽到龐德公和龐統的決定,在場的龐家子弟們盡數震驚不已。
其中龐德公的從弟龐榆開口詢問道:“季兄如今還在州城襄陽,若是我等迎奉揚州軍,豈不是陷季兄於死地?”
龐德公看了一眼龐統,後者當即起身答道:“如今江陵四周皆是揚州軍卒,只需要嚴密封鎖消息,季叔未必有事。況且只要能將劉琦捉到手中,劉鎮東必然投鼠忌器,不敢爲難季叔。”
龐榆低頭思索片刻,緩緩點頭,認同了龐統所言:“既是如此,那我願從大兄行事。”
隨後又有一人,乃是龐統的同輩龐綏問道:“伯父,馮、王、張等幾家都派人前來,詢問我等對太守命令的態度,那我等該作何迴應?”
龐德公和龐統對視了一眼,後者開口道:“正該記下他們,等到拿下劉琦之後,便正好可以這幾家部曲去取城門。”
龐綏不再說話,退回原位。
“好!若是再無問題,那今日便是我龐家生死之時。如有臨陣脫逃者,雖親必斬!”
龐德公當即起身,分派任務。
別看他久不出仕,但族中事務卻一直都是他在掌握,又有龐統居旁查遺補缺,很快就將計劃安排的明明白白。
同時,也派人去給馮、王、張等各家回信,讓他們先前往郡府,然後一同議事。
龐家攏共囤積了兩百套皮甲,五套鐵甲,龐德公、龐統、龐榆等人各自穿戴整齊。
大門一開,龐家部曲蜂擁而出,直朝著郡府而去。
此時江陵街道上已經沒剩什麼人了,百姓都龜縮在自家屋中惶恐不安。
道路上只剩下了正在徵發青壯的吏卒,以及被徵發的青壯。
看見龐家部曲橫行,這些人也不敢阻擋,畢竟郡府也下達了徵召豪門大族部曲的命令。
因此,龐家部曲竟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了郡府,這也意味著兵變成功了至少一半以上。
到了這裡,龐德公和龐統都悄悄鬆了一口氣,他們倆最爲擔心的就是在半路出事,隨即驚醒了劉琦。
“龐綏,你帶五十人去後門,劉琦必須要活的,切莫害他性命。”
臨進門前,龐德公吩咐了一聲,龐綏應命而退。
點了五十個人,匆匆朝著郡府後門跑去。
看見龐綏跑遠了之後,龐統這才陪著龐德公走上前去。
此時,郡府門口的一什衛兵已經刀劍出鞘,顯然被龐家這大動靜給驚嚇到了。
等到龐德公走過來後,他們才略微放鬆了下來。
爲首的什長趕忙迎了上來,衝著龐德公行禮後問道:“龐公,何以如此大動靜?”
龐德公卻是突然發怒道:“明府下令,徵發各家部曲,汝安敢在此混亂軍心?與我拿下!”
“是!”
龐德公身後突然涌上一羣甲士,而對方卻明顯不敢對抗,很快就被除去軍械,給扣押了下來。
可這一行動,也立刻引起了周圍人等的側目,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了起來,還有人悄悄朝著府內跑去,顯然想要給後府的人示警。
“來啊,帶上他們,隨我入府面見明府!”
龐德公故意大聲喊道,吩咐甲士們帶上這些衛士,營造出一種要找劉琦告狀的架勢,反倒是化解了緊張的氣氛。
很快,一行人就走進了內府,恰好看見堂前一衆江陵名族子弟正在敘話。
龐德公當即走了過去,詢問道:“諸君來的好快,敢問明府何在?”
龐德公在江陵城中,既是最爲大牌的名士,又是龐家之主,這些士族子弟平日裡就是以他爲首,如今一見,衆人趕忙低頭行禮。
“府君還在後堂,只等龐公到後一併接見我等。”
馮家的家主馮習身材高大,魁梧奇偉,與其說是士人,倒不如說更像是個武人。而馮家也是江陵地頭上有數的大族,半是士族,半是豪強,其家中部曲,甚至還在龐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