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4章 進駐聞喜

第224章 進駐聞喜

地位更低一點的,就天天圍著籬笆子看天子早朝,還時不時的朝文武百官扔個石頭助助興。

只可惜這樣的報效,天子實在是消受不起啊。

無時無刻的不念著東歸,可幾次三番的和白波賊們提議東歸洛陽,卻都被毫不猶豫的一口回絕了。

眼下聽說關東那邊的強勢諸侯竟然帶了三四萬兵馬來河東迎駕了。

白波賊們感覺不對勁了。

於是,楊奉爲首,四個人湊一塊兒議論起來。

可說是議論,四個人湊一塊也就八個耳朵、眼睛、四個鼻子、嘴巴,唯獨沒半個腦子。

你看我,我看你,硬生生半天憋不出一個主意來。

“你們就沒點辦法嗎?”

楊奉也是急眼了,因爲他的地位最高,位比三公,不但能開府,還能錄尚書,這可是參與朝政最重要的頭銜,其他三個可沒這頭銜。

因此,楊奉的心情最爲急迫。

看楊奉急眼了,胡才猶豫了下,開口道:“要不咱們往北邊跑?去平陽躲躲?”

“胡鬧。”

韓暹搖頭否決道:“這纔多遠的事兒,劉備大半個中原都過來了,能怕這幾步路?”

平陽在河東北部,距離安邑縣百多公里,確實不算遠。

“那再往北走走?”

李樂倒是覺得胡才的主意不錯,既然離的近,那就走遠點。

楊奉卻搖頭否決道:“再往北可都是匈奴人和鮮卑人了,而且我們有那麼多糧食折騰嗎?”

聽到前半句,李樂和胡才還想反駁,可後半句卻讓他們都沉默了下來。

眼看著旱災又要來了,去年的收成本就已經十分糟糕了,可現在來看,夏收估計要絕收,沒了糧食,別說跑路了,就是想守城也辦不到。

胡才狠勁發作,叫嚷道:“那怎麼辦?既然走不成,那就只有打了?”

李樂也猛的站起身來,附和胡才道:“打!誰想把天子搶走,咱們就跟誰打到底!”

楊奉看見胡才和李樂的反應,有些意動,但又下不了決心。

畢竟能混到這位置上的,全靠手裡的兵馬。

真要把兵馬打光了,那誰還認他這個興義將軍。

於是,楊奉朝著韓暹問道:“博陽,你怎麼看?”

韓暹牙一咬道:“天子是咱們一路血戰得來的,憑什麼讓給劉備,他要是老老實實的,那咱們也可以分他一杯羹,要是他想獨佔天子,說不得只能做過一場了。”

聽完韓暹的建議,楊奉一拍案幾:“就這麼辦!等劉備來了,咱們以禮相待。只要他不提帶走天子,要官給官,要爵給爵。可如果他想要帶走天子,那就跟他打到底!”

“好!”

韓暹、胡才、李樂一起大聲應道。

楊奉這邊會如此決斷,也是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

他們毫無根基,唯一算是他們活動範圍的也就是河東郡。所以他們本能的反感離開河東的提議,就好比野獸不想離開安全的洞穴一樣。

可楊奉等人也清楚,他們的糧食根本撐不過今年,甚至連年中也撐不下去。

這讓他們面對劉備又有些心虛,纔會最終做出這麼個四不像的應對預案來。

**********

一月五日,太史慈爲先鋒出箕關,順著王屋山一直向西北前進,大軍以張遼爲接應,曹操、關羽、潘璋、張楊、郭貢、高順等部依次進發,正式踏入河東境內。

劉封所選擇的道路,就是自古太行八陘中的軹關行。

起點爲軹縣,通過箕關,入運城盆地。

太史慈所部戰力大增,劉封原本就是安排的人等戰馬,這半個月,在河東籌集到了戰馬五百匹,盡數撥給了太史慈所部,使得太史慈所部的騎兵暴增到千餘騎,速度大大增加。

只是三日,就出王屋山,正式進入河東盆地。

在地圖上,別看河東和河內幾乎是緊挨著的,可其實交通並不便利。

陸上交通要麼得穿過王屋山,要麼就得沿著王屋山走黃河邊的狹長通道。

最方便的還得是走黃河,可三門峽一帶又十分危險,還必須要掌控河對岸的陝城。

整個河東郡,被王屋山,黃河以及北邊的呂梁山、太行山,包圍在了中間,形成了一個河谷盆地。

而在後世,這個河谷盆地被分成了兩塊,分別叫運城盆地和臨汾盆地,前者是關羽的故鄉,後者則是徐晃的故鄉。

太史慈進入的,就是前者運城盆地,也是關羽的老家。

從大地理版塊上來說,其實河東盆地和關中平原理應是一個整體,卻被黃河硬生生分開。可偏偏到了冬天,黃河又有結冰期,在冰期時間裡,這兩塊平原又會連成一體。

而河東盆地對於整個關中平原,又有著高度優勢,居高臨下,俯瞰關中。

北遏幷州,東交河內,西瞰關中,南依黃河。

在地理上,河東自古就是關中的爸爸。

春秋戰國時期,魏得河東,壓迫的秦國險些亡國。

秦得河東,打的三晉潰不成軍。

劉封本人對這次輕而易舉的北上河內,進入河東,是相當驚喜的,自然也生出了得隴望蜀的想法。

要是能夠趁機把河東、河內兩郡拿下,然後以此爲基地,不論是向河南尹發展,還是向關中擴張,都是相當不錯的戰略。

可冷靜下來之後,卻還是毫不猶豫的放棄了這個計劃。

無他,關中沒有價值了。

這時候的關中,人口都快死絕了,河東也被禍害的不輕,只留一個易攻難守的河內,獨木難支啊。

況且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是,如果要想精英河內、河東,那自己就必須留在河內。

自己一旦離開了老爹,萬一老爹忠義上頭,不好好的南下去取揚州,光給天子打白工了,那自己在河內這點收益,遠不如老爹糟蹋掉的力量多了。

太史慈出了井陘之後,按部就班的留下步兵守住道口,親自帶著騎兵奔襲聞喜縣。

守住道口,就立於不敗之地。

以關東勤王軍的硬實力,河東白波賊想要堵住劉封他們的唯一機會,就是封死軹關陘的出口。

奔襲聞喜縣,自然是爲了控制一個落腳點,以及糧草囤積中心。

聞喜位於安邑縣以北,距離不過四五十里,到井陘入口處也不過一百多裡地,是最好的選擇。

隨後,大軍源源不斷的自王屋山中走出,朝著聞喜而去。

太史慈到達聞喜縣城下時,僅僅只是亮了一下天子詔令徐州勤王的詔書,聞喜縣令就立刻打開城門,迎接徐州軍入城。

太史慈所部進城之後,軍紀森嚴,秋毫無犯,全軍除了接管了聞喜城防外,竟沒有一個人擾民,休息時也俱在軍營之中,無令不得擅離。

這讓聞喜縣令相當震驚,隨即和城中大戶商量了之後,一起獻上糧食二十石,草料一百二十石,豬羊二十口,雞三十隻。

考慮到河東大旱,糧食歉收。

這份禮單已經相當厚重了。

太史慈本想拒絕,他也知道這時候河東糧食的珍貴程度。

可仔細思考之後,還是選擇接受了這份禮物,他拒絕倒是簡單,可架不住別人心裡會胡思亂想啊。

同時,在接受禮物後,太史慈也拿出財帛,向聞喜縣令和當地士族豪強求購更多的草料,木材等物資,爲後續大軍做準備。

如此一來,聞喜縣令和縣中豪強們紛紛鬆了口氣。

他們就怕太史慈什麼都不要,那他們可就要頭疼了。

既然太史慈肯收下禮物,又有所求,這讓他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同時加倍上心的幫太史慈籌措起草料、木材等物資起來。

此後,每天都有新的部隊來到聞喜。

只是除了關羽、曹操、郭貢、張楊領著親衛入城,其他軍隊都駐紮在了聞喜城外的軍營中。

同時,劉封正式派出使者董昭,帶著徐、兗、豫三州、以及河內郡的奏表上書,前往安邑,爲關東勤王軍覲見天子打前站。

董昭到了安邑時,這裡已經是一片風聲鶴唳。

牆頭站滿了士卒,城門雖然還開著,卻有一個軍候部隔了城門老遠設卡審覈,輕易沒法靠近城門,顯然也是防備有人偷襲。

董昭因爲有詔令的關係,城外校尉不敢怠慢,趕緊往上面報告。

很快,天子身邊的重臣們也都得到了消息,派人出來迎接董昭。

楊奉這邊來的是楊奉手下的大將徐晃,此時已經被拜騎都尉,封爲都亭侯,可以算楊奉的心腹愛將。

天子這邊趕來的人就比較多了,有鍾繇、種輯、劉艾等人。

徐晃騎馬先到,遙遙看見董浩,即催馬向前,大聲喊道:“來者可是徐州使臣?”

董昭卻是回絕道:“某乃是關東聯軍使臣,特來覲見陛下,奉上關東諸臣奏表,懇請天子召見。”

徐晃近前一看,原來是個黑胖子,只是關東諸侯勢大,他又是個忠謹的性子,隨即也不敢輕慢,下馬行禮。

緊跟著,鍾繇等人也趕到了城門。

看見徐晃後,臉色微微一變,隨即上前與董昭行過禮後,好聲好氣的請示徐晃道:“將軍,天子欲召見州使,將軍若是沒有其他事,那且容我等先完成聖命。”

徐晃遲疑了片刻,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相比起白波賊,徐晃其實算是出身良家子,只因爲整個河東郡都是白波賊的活動範圍,而且勢力極大,就連河東地方的豪強也常常打著白波賊的名號。

時間一久,河東的豪強和白波賊徹底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分不清楚了。

徐晃因爲頗有武力,能征善戰,在楊奉麾下脫穎而出,成了楊奉的心腹愛將。

可他依舊沒有跋扈,還經常規勸楊奉行事。

不過好在楊奉對徐晃很是依賴,而且極其信任,這點分歧也不曾影響了兩人的親密。

徐晃的遲疑,是他覺得這時候應該先帶董昭去見楊奉,可對大漢的情感,又讓他不忍心這麼做。

遲疑了片刻後,最終徐晃還是選擇了睜隻眼閉隻眼,擡手放人。

董昭笑瞇瞇的衝著徐晃行了一禮,跟在鍾繇身後往城中去了。

安邑是河東的治所所在,雖然遠不能和長安洛陽相比,但在河東本地,原本還是挺繁華的。

只是因爲戰亂的關係,安邑幾度易手,城內光是大火就經歷了好幾次。

這使得安邑城內並沒有什麼好房子,即便楊奉等人對天子還算尊敬,也安排了最好的屋舍。

可即便如此,獻帝也只能委身於民房之中,一旦上朝,就只能找一塊空地,用籬笆圍上一圈,然後君臣就在籬笆圈裡上朝了。

這也是爲什麼白波賊底層軍士能夠在天子的朝會上扔石頭戲耍大臣的緣故了。

每次一開朝會,這幫閒的無事的白波賊們就把朝會當大戲看,在籬笆外圍上一圈,鬧哄哄的,看到得勁時,還朝著籬笆裡扔些東西,仔細想來,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直播行業了,大臣們還能得到貨真價實的“打賞”。

所幸董昭只是一個人來,天子在民房裡就能召見他,不用再去籬笆了受罪了。

此時的天子,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

看見董昭之後,眼睛都亮了,喜色佈滿略顯稚嫩的面龐。

“天子未免有些太過純稚了。”

這是董昭看見天子後生出來的第一印象,隨後就苦笑起來。

天子才十六歲啊,自己總不能拿天子去和徐州那個小子作比較吧。

那位可是張口閉口,能和自己兄弟相交的存在。

別看劉封和董昭的年齡差了近三十歲,可實際上這根本不叫個事。

劉備手底下的陳紀、陳羣父子,和劉備的好基友孔融之間,就誕生過一個著名的成語,叫紀羣之交。

孔融是和陳紀一個輩分的,但他比陳紀要小整整二十四歲,但他們依舊結友定交。

後來孔融意外的遇到了陳紀的兒子陳羣,交談之下,竟然發現陳羣和自己也很投緣,當即讓自己的好友陳紀升了輩分,然後同小了他十幾歲的陳羣定交了。

因此,別看董昭好像吃了虧,被劉封以兄弟相稱,其實這黑胖子才佔了便宜,順理成章的成了劉備的子侄。

董昭匍匐在地,行大禮後,朝著天子道:“啓稟陛下,關東勤王諸軍已至少聞喜,特令臣覲見天子,靜候天子之命。”

“好!好啊!”

天子顯然激動的有些失態了,連聲稱好,甚至還想起身走近董昭,卻被鍾繇等人悄悄攔住。

這一會兒的功夫,其他幾個大佬們也都聞訊趕來,包括太尉楊彪、宗正劉艾、執金吾付完、司徒趙溫與衛尉周忠、大鴻臚榮邵、太常王絳等人紛紛趕至。

這些重臣之所以來的如此之晚,說起來也挺可笑的。

原因竟是他們出城去挖野菜了。

沒錯!

就是挖野菜。

堂堂三公九卿,只能靠稀粥度日,不出去挖點野菜,早就餓死在這安邑縣裡了。

這個時空的天子東歸車駕,比之原時空裡還要慘淡。

原始空裡好歹還有張楊送了一波糧食,眼下連那波糧都給漂沒了,反倒成了劉封的軍糧。

天子團隊裡到現在都沒餓死人,那也是劉封來的夠快了。

“劉使君已至聞喜,帶了多少兵馬,騎士幾何,甲冑多少,強弩軍械多少,敢戰之士幾何?”

太尉楊彪來了之後,衝著天子行禮之後,便朝著董昭發問起來。

董昭絲毫沒有隱瞞,將劉封明面上的牌全部老老實實的托盤而出。

聽到關東勤王軍足足有近三萬人,皆是百戰精銳。

楊彪等人都從對方的眼神裡看到了竊喜。

下一刻,黃門侍郎丁衝出班奏請天子道:“請陛下下令,命劉封率關東勤王軍前來安邑接駕,兗州牧曹操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前董卓亂政,關東諸侯唯曹操奮力西進。此後又在兗州擊破黑山,大敗黃巾,安撫地方,編練精銳。天子可令其爲先鋒,前來安邑迎駕。”

董昭、鍾繇的目光都轉到了丁衝身上。

這位吃相可就有點難看了。

誰都知道,關東勤王軍千里迢迢趕到聞喜,這先鋒就是頭功。

論出力,徐州距離最遠,出兵最多,還輸送了大量的糧食軍械。

論官職,劉備是建忠將軍,朝廷追加任免的正牌子徐州牧,廣陵縣侯。

論影響力,劉備有揚州牧劉繇,豫州刺史郭貢,沛國相陳珪、任城國相臧霸、魯國相陳逸、陳國相駱俊、河內太守張楊一衆地方諸侯的鼎立支持。

於情於理,都輪不到曹操當這個先鋒。

不過董昭卻不做聲,只是低頭不搭理丁衝。

果然,下一刻,種輯站了出來,朝著天子進言道:“曹公,州牧也,安能輕赴險地?況臣嘗聞,昔日齊景公遣使持節赦賈,馳入軍中,大司馬穰苴曰:‘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

“如今勤王大軍已至聞喜,白波諸軍居於肘腋之間,陛下不可輕出詔令,只需坐觀成敗即可。”

天子聽了兩人的話後,頻頻點頭。

劉協年歲雖然小,但確實天資聰穎。

他暼了眼丁衝,種輯,後者的話明顯要比前者來的公允,丁衝顯然暗中是有幫曹操搶功的嫌疑。

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61章 陳羣家書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49章 魯肅舉才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80章 父慈子孝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
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61章 陳羣家書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49章 魯肅舉才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80章 父慈子孝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田林县| 黄浦区| 靖西县| 静乐县| 依安县| 句容市| 青州市| 宜兰县| 清水河县| 兰考县| 增城市| 屯昌县| 奉节县| 天水市| 比如县| 安康市| 叶城县| 同德县| 裕民县| 峡江县| 襄汾县| 拉萨市| 祁阳县| 扬中市| 和田县| 文昌市| 舒城县| 南投市| 双江| 平顺县| 吉水县| 鄄城县| 梁平县| 类乌齐县| 扶余县| 长沙市| 高陵县| 电白县| 留坝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