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1章 父子對奏

按說劉備這麼滿意了,劉封也不會去插嘴,可問題就在於這支部隊太過重要,一旦北方有事,他們就是要最先頂上去的。

因此,此部不但要求戰(zhàn)力過人,將帥也要能力出衆(zhòng),最重要的是能讓劉封父子放心。

劉備如此安排,在劉封看來還是有所欠缺。

雖然關羽擅長練兵,可也不能這麼欺負他,盡給他一些黃巾部衆(zhòng)啊。

看出劉封臉上的遲疑之色,劉備倒是直接問道:“封兒有何想法,此時不言,更待何時?”

既然老爹都不在意,那劉封也就不客氣了,直接回道:“父親容稟,以孩兒之見,二叔雖有大將之風,方面之才,然也需諸將分勞輔佐。何儀、劉闢諸將雖有些能爲,然並非猛將,又少智謀,恐難爲二叔之臂助啊。”

聽了劉封的話後,劉備沉思起來。

的確如劉封所說的那樣,何儀、劉闢等人確實才能不夠,恐怕是要拖關羽後腿的。

隨即,劉備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配給雲(yún)長何人?莫非要從你麾下調遣?”

劉封一聽,心中可就急了,趕忙回絕道:“孩兒自己都缺少人才,父親可不能再壓榨孩兒了。”

劉備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那你說該調誰給雲(yún)長?”

劉封提醒道:“父親何時將國讓、子經(jīng)兩位叔父給忘了?”

劉備這才恍然,原來好大兒是想調撥田豫和牽招。

仔細思索之後,劉備緩緩頷首,田豫、牽招俱是幽州老鄉(xiāng),真正的發(fā)小、鄉(xiāng)黨,而且與雲(yún)長認識很早,相處融洽,而且能力自然遠在何儀、劉闢之上了,的確要遠比他們合適。

想通了之後,劉備確認道:“那你是想讓國讓和子經(jīng)去助力雲(yún)長了?”

誰想劉封居然搖了搖頭,隨即解釋道:“二選其一即可,另外可再調臧宣高往二叔麾下。”

不等劉備詢問,劉封又繼續(xù)解釋道:“三叔此處也需要編練一支戰(zhàn)略部隊,人數(shù)可以少點,但也當在兩萬左右,正需要國讓、子經(jīng)兩位叔父其中之一出任副將。”

劉備這才恍然,仔細琢磨了下,好大兒這番安排確實要遠勝於他。

關羽、張飛是劉備無比信任的兄弟,而田豫、牽招、趙雲(yún)三人又是次一級的預備役。

田豫、牽招精明強幹,文武雙全,給關羽和張飛當副將,不但非常適合,而且既能鍛鍊他們的才幹,又能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作用,可謂是一舉多得。

而臧霸能征善戰(zhàn),驍勇剽悍,能力要遠強過何儀、劉闢,加入關羽麾下之後,是再合適不過的一線指揮員。

如此一來,關羽這一路戰(zhàn)略機動部隊的配備就幾乎完善了,只差一個合適的參軍。

以關羽的桀驁來看,這個參軍如果不是他滿意的人選,恐怕有和沒有那就是一個樣了,甚至還可能是負效果。

劉備點點頭,順著劉封的建言敲定道:“既是如此,就讓國讓去雲(yún)長麾下吧,他和雲(yún)長素來交好,頗爲投趣,正好聚在一處。至於子經(jīng),也是吾弟,可去益德處,給益德出任副將。”

從劉備的話裡可以看出,他對牽招的信任和親近,是要更在趙雲(yún)之上的。

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少年發(fā)小之情,又因爲牽招的出身更高,乃是幽州郡望名門,還有就是牽招的情商要比趙雲(yún)高。

不過好在牽招和趙雲(yún)也沒有衝突的地方,大不了四兄弟變成五兄弟。

最傲氣難纏的關羽都肯定了趙雲(yún),其他的都是小問題了。

田豫、臧霸兩部如今都是六千人的大部曲,合計在一起就是一萬兩千人。關羽本部八千,關平兩千,周倉兩千,裴毅兩千,何巒兩千,合計兩萬八千人,距離三萬還差兩千。

劉封想了片刻後,建議道:“父親,不如將龔都所部兩千人也調撥過去,正好合計三萬人。”

劉備自無不可,當即點頭同意。

緊跟著,劉封又說起了張飛所部:“三叔駐紮東海,可隨時支援魯國、瑯琊兩郡,同時也可經(jīng)魯國支援兗州,經(jīng)瑯琊支援青州。不過此二處更大可能是次要戰(zhàn)場,孩兒以爲,兩萬人足夠使用。”

劉備點點頭:“不錯,益德如今本部也有八千人,可調黃邵、劉江、張彭、橋蕤、李豐、樂就所部增強,可足兩萬之數(shù)。”

“父親安排十分妥當。”

劉封點頭贊同,補充道:“只是比起二叔,三叔這裡反而更需費心安排一位參軍。”

和關羽不同,張飛對名士的推崇是深入骨髓的,給張飛配上一個例如荀攸、郭嘉、劉曄這樣敏於戰(zhàn)機的戰(zhàn)術達人,那可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荀攸已經(jīng)成了劉備的謀主,自然無法離開。

郭嘉總掌諜報細作,也無瑕分身。

唯有劉曄,可堪一用。

果然,劉備想到的人選也是劉曄,倒是和劉封所見略同了。

“參軍之職,就讓劉子揚去吧。”

劉備一言已定,確定了張飛所部的參軍。

只是關羽所部的參軍人選,別說劉備了,就是劉封也頭疼不已。

目前來看,比較合適的人選就是魯肅了。

劉封試探的問道:“父親,要不就讓子敬先生先充任一段時間吧。”

劉備有些不捨,但也沒有其他人選,最終就點了點頭:“也好,就讓子敬暫任雲(yún)長所部參軍。”

“父親,您親領的部衆(zhòng)也需補充。”

劉封隨即建言起來。

如今劉備本部親衛(wèi)部曲四千人,再加上夏侯博、卓膺、博士仁四個俱是四千人的部曲,共計一萬六千人。

這個兵力在以往是夠用了,甚至是龐大的,可在如今顯然已經(jīng)有些弱小了。

關羽此時都都督三萬人,擔任戰(zhàn)略預備隊,那劉備親領的部衆(zhòng)怎麼也不能少於三萬,再加上張飛的兩萬人,就已經(jīng)有八萬野戰(zhàn)軍了。

這個兵力都快趕上去年擴軍前的徐州軍總兵力了。

擴軍其實並不是隨便能擴的,劉封父子之所以幾次擴軍都如此順利,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錢糧、軍械充沛,能跟得上擴軍所需,第二個原因就是人才足夠。

這次擴軍,劉封所部必然要依賴江東和孫家的積蓄。

這倒是劉封之前沒算到的好處,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孫家的投降歸順,給劉封帶來了全體系的將領,從孫策、吳景、孫賁這等高級將領到程普、黃蓋、朱治這等中級將領,再到底下的中下層軍官。

光是孫家的遺產(chǎn),就足夠劉封擴軍四萬人以上而不缺少軍官了。

除此以外,還有劉繇、笮融、薛禮、吳郡四大姓、丹陽豪強、嚴白虎等等小軍閥也提供了許多人力,再加上劉封原來的班底,以及徐州、豫州新人,這些分量足以把孫軍遺產(chǎn)給打散消化了。

也因此,劉封最終並沒有調撥部分孫軍骨幹至劉備麾下。

畢竟孫軍的骨幹,的確是要比袁術麾下和汝南、潁川黃巾要能打不少的。

“父親,是否可將何儀、何曼、張勳、樑綱、紀靈、戚寄六部調入麾下?”

劉封建言道:“父親麾下如今只有一萬餘人,著實是少了一些。況且這部分兵力是父親親掌直屬,也可以作爲總預備隊使用。”

何儀麾下有四千人,何曼麾下則是兩千人,都是從黃巾軍裡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

張勳、紀靈、樑綱、戚寄都是袁術軍的將領,好歹在原時空裡也和曹軍力戰(zhàn)過,堅持了大半年,可見他們雖然最終結局是兵敗身死,但實力卻也頗有一些的。

畢竟他們的對手可是曹軍悍將,而對方的統(tǒng)帥可是曹操。

這些人的能力雖然不強,但擔任一營校尉那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袁術軍中也有他們的老部下,縱然已經(jīng)被抽走了精銳,又打亂了編制,但他們在磨合方面總有一些優(yōu)勢可言。

如此一來,劉備親領的軍團也達到了三萬人的標準,再加上兩百里外的關羽軍團,劉備在中原一下子就有了六萬人的重兵集團。

劉封的建議,劉備無疑是聽進去了,其實他自己也早就有了擴軍的心思。

現(xiàn)在好大兒主動提議,可謂是說到了他心坎裡。

只是劉備想起一事,遲疑道:“若是如此,那我和益德豈不是重疊了?”

劉封笑了起來,自家老爹這是鑽了牛角尖了,他還以爲這支軍團會放在郯城呢。

之前以郯城爲居城,那是因爲劉備當時只有東海和下邳一個半郡。

眼下郯城已經(jīng)不適合再繼續(xù)作爲劉備的主城經(jīng)營了。

郯城在東海郡內還湊合,在徐州就已經(jīng)明顯有些偏了,到了整個東南角度來看,郯城過於靠近邊境,且四周無險可守,還是在四戰(zhàn)之地的徐州,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主城。

劉封早有心思勸說劉備遷移主城,況且劉備這一次出來,也有大半年不曾回去過郯城了,如今的郯城主要還是由張飛在鎮(zhèn)守,而張昭、張紘等人則輔佐張飛,並且代理政事。

劉封目前比較合意的地方有幾個,第一是譙縣。

譙縣雖然不是沛國的郡治,但它卻是整個豫州的州治所在,不但陸路交通發(fā)達,還是濄水上的重鎮(zhèn)。

從整個地理位置上來看,譙縣北連樑、陳兩國、東臨徐州,南入淮水,而且位置靠中,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衆(zhòng)多,具有諸多的優(yōu)點。

相反,譙縣的缺點其實很少,但偏偏卻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巨大缺陷,那就是離小沛太近了。

關羽所部已經(jīng)安排駐紮在小沛了,三萬人可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軍團了,在非戰(zhàn)時,甚至不會全部蝟集於一個地方,不論是爲了補給,還是爲了鎮(zhèn)守,都會分散到周邊城市分開駐紮。

按照三萬人軍團的標準,甚至譙縣都會在這駐紮範圍圈內。

這時候如果再在譙縣擺上一個三萬人的新軍團,無疑會給地方帶來巨大沉重的負擔,而且一旦爆發(fā)戰(zhàn)事時,也會影響動員效率。

畢竟地方上所能提供的民夫和物資是有上限的,而河道、道路所行走的舟船、車馬也是有上限的。

其實有一個地方要遠比譙縣更爲合適,而且相當完美。

那就是他眼下和劉備所在的壽春城。

壽春可謂是四通八達,通過淮河可以隨意進出汝南,廣陵,下邳,而且相比起譙縣,壽春的位置更接近於劉備疆域中的中心。

壽春不但城池巨大,而且還有獨立的宮城和支城,袁術能夠在壽春城中常年集結大幾萬的軍隊,就是有這些基礎設施的保障。

可問題就在於,壽春被劉封自己給看上了。

劉備這邊要擴軍,劉封那邊也要擴軍。

且壽春地理位置極佳,在這裡駐紮一支主力軍團,不但隨時可以北上支援劉備,乃至於曹操。同時又能隨時抵達長江沿岸,逆流而上征討荊州。

況且壽春地處江北,氣候要比江東更舒適許多,又有淮河等河道連通沛國、彭城,可從後者得到大量的軍械物資補充。

要是將這裡讓給劉備的話,那劉封可就真要退過江去了。

考慮再三,劉封最終建議道:“父親如今爲豫州牧,自當坐鎮(zhèn)豫州州治譙縣啊。”

劉備如果親自坐鎮(zhèn)譙縣,那就必須要分散關羽軍團。

劉封接著說道:“臧宣高所部可繼續(xù)坐鎮(zhèn)任城,而國讓叔父則調任魯國,接替子經(jīng)叔父回郯城。同時,二叔所部還可分出關平、周倉等部分駐彭城和豐縣,以成掎角之勢。”

豐縣距離沛縣不過兩日半的路程,走水路更是隻需短短半日即可抵達。而彭城距離較遠,足足有五六日的距離,但一樣有泗水相連,走水路快則一日,慢則兩日。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譙、沛雖然離開的不遠,但彼此之間卻無有大水道相通。

如此安排的話,倒是勉強排除了之前那個缺陷。

“父親,孩兒回頭可修書一封給陳王殿下和駱國相,懇請他們分出幾縣以供我軍分屯。”

譙縣地處沛國的西北角上,雖然坐在濄水之上,可別說其他兩個角上了,就是譙縣周圍的建平、鄲縣、酇縣等縣城,都只有陸路相通。

反倒是汝南的城父、陳國的苦縣、扶樂、陽夏、武平等縣,不但離譙縣近,而且還都在濄水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更重要的是,除了汝南的城父以外的城市,俱是在譙縣上游。

如此一來,劉備軍團的後勤補給線無疑要更爲穩(wěn)固,且堅強。

劉備若是能得陳國之助,那和關羽軍團過於相近的問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還有了抱團的優(yōu)勢。

以劉寵和駱俊如今和劉備父子之間的關係,難度應該不會很大。

哪怕只是給一兩個縣城,也能分散不小的壓力。

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zhàn)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6章 八二分成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62章 鼓動曹豹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62章 鼓動曹豹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445章 進取沙羨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50章 舉薦撞車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0章 一統(tǒng)州境的遐想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zhàn)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2章 拜訪糜竺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13章 大耳哥,趙雲(yún)田豫要跑啊!第519章 青州戰(zhàn)事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520章 兩樁聯(lián)姻
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zhàn)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6章 八二分成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62章 鼓動曹豹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62章 鼓動曹豹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445章 進取沙羨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50章 舉薦撞車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0章 一統(tǒng)州境的遐想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zhàn)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2章 拜訪糜竺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13章 大耳哥,趙雲(yún)田豫要跑啊!第519章 青州戰(zhàn)事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520章 兩樁聯(lián)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富平县| 中西区| 北京市| 仁布县| 固阳县| 山东省| 习水县| 澎湖县| 综艺| 宁陕县| 河北省| 祁东县| 吴川市| 江达县| 股票| 定兴县| 丘北县| 恩平市| 喀喇沁旗| 仁布县| 武乡县| 屏山县| 浮梁县| 鲁甸县| 逊克县| 永安市| 日土县| 台湾省| 长白| 探索| 沙湾县| 昌宁县| 东方市| 炉霍县| 高密市| 河南省| 安远县| 伊川县| 泉州市|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