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2章 南下援陰

第332章 南下援陰

可爲什麼要救呢?

劉封從來沒有打算真的救援山陰,即便救,也只是做做姿態(tài)。

劉封過江以來的諸般舉措,步步爲營,不就是爲了驅(qū)虎吞狼嗎?

揚州六郡之中,最難收拾的肯定是豫章郡,畢竟豫章幾乎是山巒迭起,峰巒如聚,大山連綿起伏,一座接著一座。

更可怕的是,這些山上可都住著人,還是頻頻下山搶劫的山越、南蠻部落。

而且豫章郡地大物博,想要徵絞,困難很大,最好的方法還是折服加分化,然後拉攏漢化程度較高的熟蠻,打擊剿滅危險程度較高的生蠻。

除去豫章以外,就當屬會稽郡了。

會稽郡除了後世浙江北部這一片地區(qū)外,其他地方也是和豫章沒有區(qū)別。

但比豫章更爲糟糕的是,這裡的豪族極其難對付,甚至比中原地區(qū)還要早的進入了門閥階段。

不論是會稽周家、虞家、賀家,焦家,都已經(jīng)高度門閥化了,不但壟斷了做官的上升通道,同時還有大片的田產(chǎn),最重要的是,養(yǎng)著不小的部曲。

尤其是最後一點,這是中原士族無法做到的。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情況,與揚州的地理環(huán)境分不開,山越、南蠻雖然被漢人趕進了大山之中,可對方卻在大山中生存了下來。

如此一來,攻守頓時易型了,別人能夠下山搶你,可你想進山圍剿,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山越引入絕境中坑殺。

因此,會稽、丹陽這些地方的大小豪族都養(yǎng)著不小的私人武力,就是爲了提防山越、南蠻下山搶劫。

這一點,在中原可是行不通的。

即便如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也不敢養(yǎng)上幾千人的部曲,但在會稽、豫章、丹陽,幾乎是司空見慣了。

就以會稽周家爲例,陽城之戰(zhàn)中,周家三兄弟的兩萬多軍隊,主要就是三個部分組成的。

其一是周喁帶來的七千豫州軍,這是周昕被袁紹表舉爲豫州刺史後,豫州本地支持他的豪強士族們湊出來的本土軍。

其二就是當時擔(dān)任丹陽太守的周昕,爲弟弟站臺所帶來的九千丹陽兵。

最後六千人,就是周昂從會稽帶來,幫自己弟弟打仗的周家私兵。

這一次爲了支持王朗,周家又湊了大幾千的部曲出來,可見會稽豪強的武備之盛。

就拿賀齊本人來說,他數(shù)年之前曾經(jīng)出任剡縣長,衆(zhòng)所周知,縣長是六百石,轄內(nèi)戶口並不滿萬。

賀齊在任內(nèi)處死了一個以行俠之名,爲非作歹的縣吏斯從。

斯家是剡縣的大族之一,當即發(fā)動反叛,小小的一個縣邑豪族,竟然立時就能糾集起了一千多人進攻縣城。

這斯家還僅僅只是一個戶口不滿萬的縣邑中的一個普通豪族,可見會稽士族豪強私人武力之盛,已經(jīng)到了何種地步。

這要是放在中原,早被朝廷給剿滅了,但在會稽,卻成了司空見慣的景象,甚至士族不豪強化都存活不下去。

這就是會稽獨有的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

因此,在劉封的眼裡,會稽的豪強士族即便能接納,也得好好打壓一下,要是能夠藉著別人之手除掉一批,那可就再好不過了。

劉封想動手的心思已經(jīng)積蓄了很久了,而最好的工具無疑就是孫策孫伯符了。

孫策的性格暴烈剛強,有時還十分衝動,容易上頭。

只要自己在後面逼一逼他,孫策會幹什麼事情實在是太好揣摩了。

難道會稽的士族豪強們還能變了性,拿出自己的家底交給孫策不成?

說句不客氣的話,別看吳郡是江東士族的精華所在,可論起難纏,吳郡拍馬也趕不上會稽和豫章。

尤其是會稽,孫權(quán)稱帝的時候都還有人造反呢,而吳郡早已經(jīng)老實的跟條狗一樣了。

畢竟吳郡士人手裡武備不盛,陸遜(陸議以後統(tǒng)一改稱陸遜。)和朱桓也都是在投靠了孫權(quán)之後,才被扶起來的江東本地軍閥。

甚至孫權(quán)最初的時候,都看不上陸遜和朱桓,只是爲了用他們來摻沙子,平衡淮泗派武力罷了。

只是孫權(quán)的運氣是相當?shù)牟诲e,陸遜和朱桓都有很高的軍事能力。

劉封上前先將跪倒在地的賀齊攙扶了起來,輕拍對方右臂道:“公苗有所不知,我大軍如今困在吳縣之下,吳縣乃吳郡郡治,又是春秋吳國的首都,自秦漢以來,一直都是江東最爲重要的城市,會稽郡的郡治?!?

“此城甚堅也?!?

劉封嘆息道:“吾雖有把握攻下此城,然山陰能夠堅持?”

賀齊臉色蒼白,山陰城裡的確還有八九千士卒,可這些士卒剛剛被孫策大敗過啊。

況且這些士卒又不是什麼精銳,在固陵的時候,要不是孫策軍奈何不了會稽軍的水寨,拿不下固陵,早就大功告成了。

孫策幾次過江,會稽軍都擋不住對方。

後來會稽軍乾脆不守江岸了,放孫策軍上岸,自己就龜縮在固陵堅城中拖住孫策,然後調(diào)動水軍封鎖江面,威脅孫策後路,逼迫孫策不得不退回江北。

虞翻的這一招鮮,實在是吃遍天,坑的孫策幾乎吐血。

要不是孫靜提供了查瀆古道,孫策還真挺難破了虞翻這一招的。

賀齊非常清楚,山陰城很難守住,除非有外援。

而最近的外援,無疑就是劉封了。

“徵南!王府君在山陰城中日夜期盼,山陰父老望徵南之如望雲(yún)霓,眼下山陰危在旦夕,若無援軍,城池必破?。 ?

賀齊此時是真急瘋,他賀家可還都在山陰城裡呢。

其實別說賀家了,就是周家、虞家也都如此。

實在是因爲固陵防線破的太快了,幾乎沒有給山陰什麼反應(yīng)的時間。

這些會稽豪族都是家大業(yè)大,別說產(chǎn)業(yè)了,光是細軟財帛以及糧食就根本來不及搬走。

孫策僅比潰兵晚到一天,只是這麼猶豫了一下,就全都給堵在了山陰城裡。

其實真要跑的話,從城南的鏡若湖上走還是可行的,畢竟孫策沒水軍。

可王朗、虞翻和周昕卻是下了決心要守城,把船隻都給收繳了,禁止任何人出城,違者以通敵論處,格殺勿論。

王朗這個太守都以身作則了,其他士族豪強也不能公然唱反調(diào),要不然還不如直接造反獻城了,那好處還更大些。

會稽士族豪強是真看不上孫策,而且此刻都下了重注在王朗身上,和孫策已經(jīng)結(jié)了大仇,現(xiàn)在反水,虧的太多了。

尤其是劉封就在北邊,都已經(jīng)拿下由拳了,只要再撐一撐,再堅持一下,徵南一旦南下,局勢就會好轉(zhuǎn)的。

所以會稽士族豪強還是傾力支持王朗守城,同時派了賀齊走水路出城,找劉封求援,希望劉封能夠儘快南下。

賀齊也算是拼了,又給劉封跪下了,還磕起頭來。

那力氣簡直像是不要腦袋了似的,一聲聲厚重?zé)o比,只是磕了三五下,額頭已經(jīng)滲出了鮮血。

劉封故意讓賀齊磕了幾個頭之後,做出驚惶的模樣止住對方。

“公苗,你這是作何?”

“徵南,求求您發(fā)兵吧!”

賀齊方正的臉上滿是淚水,額頭的鮮血流淌而下,混合著淚水,染的一臉血紅。

“齊無用之人,上不能報王府君知遇之恩,下不能解父老鄉(xiāng)親之困。惟願效仿先賢申公哭秦庭,哭死在徵南大帳之中?!?

不得不說,賀齊這番話相當感人,情緒也的確十分真摯。

饒是劉封別有謀算,也爲賀齊所感動。

“公苗你先起來。”

劉封拉了一拉,卻沒能拉動,賀齊是鐵了心跪在地上不肯起了。

劉封的力氣雖大,但賀齊的力氣也不小,而且還發(fā)了死勁,劉封倉促一拉,自然是毫無成效。

賀齊泣血道:“徵南若是不允,齊唯有跪死於此?!?

劉封長嘆一聲,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說道:“公苗,你若是長跪於此,我如何與你商量救援山陰之策?”

賀齊一聽,不可置信的擡頭望向劉封。

劉封卻是心中惋惜,我心腹謀士俱不在此,否則哪裡需要我來做這紅臉。

“徵南之恩,齊永世不忘!”

賀齊再度叩首起來,口中大呼:“齊雖草芥之才,但也知恩義,從今往後,徵南若有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何至於此。”

劉封嘆息一聲,站在遠處受了賀齊的禮後,將對方再度拉了起來。

這一次,賀齊很順從的站了起來。

“公苗,且隨我來?!?

劉封當即轉(zhuǎn)身,帶著賀齊來到了桌案前:“吳縣城下,有我三萬餘衆(zhòng),然吳縣乃是堅城,最少也得留下兩萬,方能困住城中徐琨所部?!?

“由拳雖爲周將軍所下,然烏程之衆(zhòng),不堪重用,僅有二週、於麋所部萬人可用?!?

劉封先介紹了一下情況,所言不虛,聽的賀齊連連點頭。

隨後,賀齊將希冀的目光投在劉封身上。

後者略一沉吟,決斷道:“我意以公瑾爲先鋒,先行南下,隨後從大營之中,抽調(diào)趙叔父所部,再輔以樊能所部,星夜南下,追趕公瑾,希望能於錢塘江岸匯合,協(xié)力解山陰之圍?!?

賀齊一聽,眼睛通紅,他出仕相當早,十幾歲就當了郡吏,二十多歲就出任了代理縣長,此後更是升遷爲兩地縣長。

會稽民風(fēng)彪悍,特殊的情況使得士族豪強和山越武備極盛,所以也使得造反成了家常便飯。

賀齊在這三任縣長生涯中,就平叛過三次。

所以他本人的軍事素養(yǎng)也是頗爲不錯的,自然看出了劉封調(diào)整的不容易,其中還冒了很大的風(fēng)險。

譬如由拳守軍中的精銳盡數(shù)出動,一旦戰(zhàn)敗了,由拳城裡的烏合之衆(zhòng)如何守得住城池?

即便是劉封本部處,原本打吳縣也是十拿九穩(wěn),可現(xiàn)在調(diào)走了一萬精銳,還得圍死了吳縣,不讓徐琨所部有機會棄城南下,這難度無疑激增數(shù)倍。

本來有周瑜守在由拳,就算讓徐琨南逃了,也只是逃走了而已。

可週瑜、趙雲(yún)南下了,徐琨再成功南逃,那周瑜、趙雲(yún)可就反過來陷入了孫策軍的前後夾擊之中了。

因此,賀齊已經(jīng)相當滿意了,如果這樣還救不到山陰,那怎麼也責(zé)怪不到劉封的頭上了。

於是,賀齊當即三度跪倒,心甘情願,恭恭敬敬的給劉封叩首。

“徵南之恩,齊粉身碎骨,也難報萬一!”

劉封看見賀齊再無異議,當即擊鼓召將。

隨後,帶著賀齊接見衆(zhòng)將的劉封,直接把情況簡單敘述了一遍,隨後沒有徵求諸將的意見,而是乾綱獨斷,直接下達命令,安排了任務(wù)。

趙雲(yún)、樊能當即出列領(lǐng)命。

同時,原本的計劃也大爲改變,不再等待城中的反饋,命令賈逵所部轉(zhuǎn)到吳縣城南下寨,保護趙雲(yún)、樊能所部的後路。

衆(zhòng)將當即領(lǐng)命,賀齊跪求道:“齊心繫山陰,五內(nèi)俱焚,懇請徵南應(yīng)允齊一同南下?!?

劉封當即應(yīng)允道:“可!”

********

一日之後,由拳城中的周瑜就已經(jīng)得到了消息。

劉封命令由拳所部南下,救援山陰,但務(wù)必注意自身安全,以保全自身爲重,同時可爲後續(xù)大軍開路。

至於劉封的小心思,自然不可能跟周瑜明說了。

周瑜本身也是揚州豪強,雖然他大概率會贊同劉封的做法,但凡事都怕萬一,而且即便隱瞞,也不會對周瑜的行動造成任何負面作用,那劉封又何必冒險呢。

接到命令之後,周瑜不敢怠慢,當即整頓了兵馬,將由拳的防禦重任託付給了王晟,而他本人,則帶著周賓、於麋以及兩人麾下的士卒自南門而出,奔涌南下。

有周瑜所部在前方開道,趙雲(yún)、樊能所部就能全速南下,日行甚至可達四五十里。

如此一來,在錢塘江邊,兩部就能匯合,兵力高達兩萬餘人,最少也能自保無虞。

周瑜、趙雲(yún)此時並不知曉,還有一萬餘人的援軍也在趕來的路上了。

太史慈此時已經(jīng)抵達烏程,並且派人聯(lián)繫吳縣和由拳。

在收到太史慈的消息之後,劉封頓時大喜,讓太史慈直接南下,加入到南援軍中。

太史慈所部的一萬餘士卒,此時有兩個去向。

一是北上吳縣,填補趙雲(yún)、樊能離開後的空缺,如此一來,劉封軍的兵力又超過了徐琨的三倍,也就不用擔(dān)心對方偷偷溜出城去了。

二是南下,增援趙雲(yún)、周瑜,厚實南下軍團的兵力,選擇這個方案的話,雖然吳縣這邊會緊張一些,但更有利於劉封的大計。

得到補強的南下軍團兵力將會超過三萬,而且還都是老卒。

就是單獨對上孫策也絲毫不落下風(fēng)。

孫策此時已經(jīng)失去了經(jīng)營兩年餘的吳郡地盤,想要維繫大軍,只能瘋狂壓榨新的地盤,如此一來,孫策就算自己想要留著會稽士族豪強,他手下的軍頭們也會逼著他下手的。

因此,劉封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條路,讓太史慈、徐晃所部火速南下。

同時,還讓周泰、蔣欽兩部也一併南下,掩護大軍過錢塘江,而董襲、甘寧則依舊跟隨劉封本部行動,但暫未上岸,依舊呆在船上。

********

餘杭城中的許昭此時嚇得冷汗淋漓,心中對高岱是感恩戴德。

他之前還想要舉城投效劉封,可沒想到第三日一早,餘杭城外就來了大隊人馬,足足有萬人之多,全是孫家士卒。

許昭要是沒聽高岱的話,現(xiàn)在可不就倒黴了嗎?

他許昭誠然是餘杭第一大豪強,但他並不是餘杭唯一的豪強。

餘杭城中可是有不少家族在朱治身上下了重注的,要不然朱治也拉不起幾千人的隊伍來。

有這些家族在城中,許昭要是跳反了,連守城都困難。

可他又不能把這些家族全給滅了,一來沒這個實力和時間,二來他也擔(dān)心會犯了衆(zhòng)怒,被餘杭所有豪族羣起攻之。

所以,高岱勸說許昭不要心急,等於是救了許昭一族的性命。

孫策軍對於叛徒是如何心狠手辣的,許昭可是相當清楚的。

南下的孫策軍自然正是吳景所部,爲了行軍速度,吳景所部並沒有攜帶太多的糧食,所以希望能在餘杭補給一下。

朱治他們過江的時候,帶走了一部分的糧食,可餘杭的糧食還是相當多,倉促之間是搬運不光的。

因此,吳景所部來了之後,也很順利的補充了糧食。

吳景聽說了前方孫策正在猛攻山陰,朱治、程普、黃蓋也已經(jīng)趕去增援。此時餘杭、錢塘、富春三縣的兵力已經(jīng)被抽的一乾二淨。

但兩地剛剛秋收,還有大量的糧食,之前孫策軍在錢塘江北,除了吳縣運送來的糧食外,就是餘杭、錢塘、富春三縣就近提供的。

可即便如此,也只消耗了餘杭、錢塘、富春三分之一的糧食,還剩下許多。

朱治他們趕著去增援孫策,拼死拿下山陰,糧食只要夠吃,暫時也顧不上轉(zhuǎn)運了。

可吳景現(xiàn)在卻有了想法。

他麾下尚有九千餘士卒,山陰那邊再抽調(diào)三四千精銳過去也已經(jīng)是綽綽有餘了。

那麼剩下的五六千士卒,就可以在錢塘、餘杭、富春三縣中徵集青壯民夫,轉(zhuǎn)運糧食,最少也要過了錢塘江。

以吳景的戰(zhàn)略眼光,很清楚等到徵南軍追上來了,孫策軍只能學(xué)著劉繇,倚靠錢塘江和固陵來堅守。

所以糧食留在錢塘江北,簡直就是資敵。

他此時多運送一石糧食到江北,就等於孫策軍多了一石,徵南軍少了一石,還有轉(zhuǎn)運前線的損耗,裡外裡甚至可能多賺了三石糧食。

吳景和孫輔、孫修等麾下將領(lǐng)討論了之後,都覺得這是老成之舉,衆(zhòng)將一致贊同。

吳景當即下令,分派孫輔前往富春,孫修前往錢塘,吳景親自坐鎮(zhèn)餘杭,全力向錢塘江南岸轉(zhuǎn)運糧食,過江之後,可暫囤積於高遷屯。

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75章 達成契約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a>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4章 韓循該死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quán)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584章 一觸即發(fā)第469章 兩路使節(jié)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5章 潘璋歸心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132章 各方雲(yún)動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53章 兵發(fā)巴丘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238章 直驅(qū)陽翟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148章 三劉聯(lián)盟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fā)求首訂!)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530章 調(diào)略上庸第261章 綢繆天災(zāi)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468章 壓力劇增
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75章 達成契約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4章 韓循該死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quán)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584章 一觸即發(fā)第469章 兩路使節(jié)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5章 潘璋歸心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132章 各方雲(yún)動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53章 兵發(fā)巴丘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238章 直驅(qū)陽翟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a>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148章 三劉聯(lián)盟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fā)求首訂?。?/a>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530章 調(diào)略上庸第261章 綢繆天災(zāi)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468章 壓力劇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平安县| 余干县| 绥芬河市| 白山市| 古交市| 襄樊市| 鄂伦春自治旗| 门头沟区| 左权县| 新宁县| 大同县| 夏津县| 夹江县| 吴桥县| 吉水县| 聂拉木县| SHOW| 尚义县| 定远县| 进贤县| 合江县| 孝昌县| 宜都市| 阳泉市| 鞍山市| 长阳| 临夏市| 无极县| 大埔区| 永德县| 祁阳县| 洞头县| 左权县| 临洮县| 安仁县| 西乌| 江永县| 神池县| 成安县|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