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6章 迎奉之爭

第216章 迎奉之爭

劉備皺起眉頭,遲疑了下後,有些底氣不足道:“備得公達,如魚得水,有何言不可說?備嘗聞良藥苦口利於病,備雖愚鈍,卻也知此道理,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荀攸敏銳的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但一時之間也找不出來。

於是,他只能重回正題道:“明公,以攸之愚見,明公切忌迎奉天子。”

劉備先是震驚,後是不解,最終化成困惑。

“先生,備緣何不能迎奉天子?”

“原因有三。”

劉備的反應,比荀攸想象中好太多了。

荀攸甚至擔心過劉備會勃然大怒,但他自感深受劉備厚恩,又爲劉備的仁厚所傾倒,才願意冒險進言,要換了曹操那種性格,荀攸可不會犯言直諫。

當然,如果劉備堅辭不納的話,那荀攸也不會勉強。

不過現在看來,劉備還是很理智冷靜的,這讓荀攸的心變得火熱了一些。

劉備端正姿態,“先生請說。”

荀攸挺直身軀,先是朝著劉備拱了拱手,接著纔開始解釋道:“一則,徐州地狹民少,明公又收容瞭如此之多的流民,不但發放過冬的衣物和口糧,還安排了明年的屯田,徐州賦稅錢糧都已是用到了極致,再也無力供給一個朝廷中樞了。”

“明公,以朝廷如今的中樞百官以及天子身邊的皇后、夫人,再加上男女宮人,這些錢糧的消耗,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劉備聽完,頓時眉頭緊皺了起來,這可不是嫌棄荀攸說的不好,而是對方說的太好了。

對於徐州的錢糧,劉備可是比荀攸還要清楚的多。

至少荀攸可不知道劉封這個好大兒,暗地裡補貼了劉備多少錢糧了。

眼下剛剛把自家寶貝兒子給罵走,轉過頭又要他多拿錢糧出來,爲的還是迎接朝廷中樞。

反正劉備覺得自己沒臉幹這事,也不覺得自己的好大兒會軟弱到這種地步。

“先生所慮甚是。”

劉備不得不承認荀攸這話說到了點子上,朝廷中樞的百官,三公九卿可都是兩千石起步的顯宦,光這部分就夠嚇人的了。

就算眼下不用給全俸,那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除非劉備把明年預備屯田的種子和口糧都拿出來才行。

“二則朝中諸公,非賢臣也。”

荀攸繼續說道:“明公有所不知,昔年我在長安,就曾見過這些中樞大員,並非是攸狂妄,只是這些公卿雖還保留著對天子的忠誠,可卻一無治國之法,二無退敵良策。彼此之間,還勾心鬥角,更有勾連邊軍軍將,恃軍凌人,攻殺同僚的兇惡之人。”

劉備吃了一驚,頗有些無法置信。

可荀攸卻是很肯定的告訴了他,甚至還舉出了幾個名字。

劉備這纔不得不信,再聯想到簡雍回來所說的情況,整個東歸團隊四分五裂,團結的時候往往能夠擊敗李傕、郭汜的追兵,可一旦內鬥起來,立刻又會被西涼叛軍給擊破。

同樣的戲碼已經輪迴上演了三次了。

以至於天子狼狽逃過黃河時,都無人護駕。

幸好撞見了簡雍等人,否則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

也正因此,天子對簡雍等人十分大方,兩個太守,一個校尉,直接大手一揮給送了過去。

待劉備接受了現實,相信朝廷中樞中也並非都是正人君子的真相後,荀攸繼續開口說道:“三則明公剛入徐州不足一年,根基未穩。”

荀攸直起身體,雙眸平靜如水的對上劉備,問出了劉備一直不敢深思的一個問題:“明公,若是天子駕臨徐州,徐州諸君究竟是該忠於天子,還是忠於明公?”

“誠然,明公忠於天子,可明公欲成就王霸之業,匡扶漢室,立不世之功,若手中無權,可乎?”

劉備愣愣的呆在當場,荀攸的話彷彿一擊黃鐘,讓他回想起了在河北掙扎的日子。

當時自己就連獨立領兵權力都沒有,先是單經,又是田楷,寄人籬下的劉備甚至連獨立規劃一場戰役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他對於荀攸這一句話特別有感觸,屬實是共鳴到了。

“備,謝過先生之教。”

劉備起身衝著荀攸大禮拜謝,這等金玉良言,非賢良忠臣不能進,更別提進言者本身也冒了一定的風險,劉備感激的正是荀攸的忠謹和無畏。

在這一刻,劉備和荀攸之間的距離算是大大的增進了一步。

畢竟雙方連這樣帶點出格味道的話語都說了,關係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就在劉備認真思考荀攸的進言時,郭嘉也來求見了。

劉備自然是立刻召見了郭嘉。

後者上堂時,看見荀攸也在,卻沒有半點驚訝疑惑的神情,顯然是早有預料。

“明公,下臣以爲,天子萬萬不可迎!”

郭嘉坐下沒多久,就開口進諫,說的話比荀攸還要激進直白,與好大兒相比都毫不遜色。

但劉備對於文士的容忍度相當高,哪怕是最寶貝的三弟,被劉巴辱罵羞辱了一番之後,他都從來沒有想過要報復劉巴。況且有好大兒,荀攸兩人在先鋪墊,劉備如今倒也不怎麼上火了,只是沉著性子問道:“奉孝緣何會有此言?”

看見劉備鎮定自然的態度,郭嘉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振奮精神道:“明公,非嘉大言欺人。徐州若是迎奉天子,必有三路大軍來攻。彼時徐州將危如累卵,天子也必將落入逆臣之手。”

劉備臉色有些難看,雖然他也知道,當今士人好做大言欺人,可荀攸、郭嘉、二張這等都是實務派,從沒有這樣做過。

因此,郭嘉此番言論很有分量。

哪怕對方真就大言欺人了,劉備也得重視起來。

劉備因此追問道:“奉孝,何以有三路大軍犯我徐州?”

郭嘉也絲毫不賣關子,直截了當的吐出三個人名:“袁紹,曹操,袁術。”

饒是劉備城府極深,額頭也忍不住冒出了細汗。

這三個人若是單個來犯,劉備根本不虛對方,若是兩個人來犯,劉備雖然處境艱難,但也有自信能夠退敵自保,可三個一起來,那劉備當真是有些絕望了。

因爲這三個人實在是太互補了。

曹操弱就弱在他根基上,兗州早先雖然是天下強州,可如今人口、產出不足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尤其還剛剛造反過,基層幾乎全軍覆沒。

爲了收稅,曹操甚至不得不捏著鼻子繼續任用那些剛剛造反過的縣令、縣長、以及下面的饗夫、亭長們。

再加上興平元年開始,兗州已經持續了兩年的旱災,曹操是典型的有兵無糧。

只要糧食足夠,曹操甚至能一口氣給你拉出來十萬人,其中可稱得上精銳的部曲也至少能有三四萬。

他現在老實,只是因爲沒有糧食。

可曹操沒糧食,袁紹、袁術卻有糧食啊。

尤其是袁術,他在淮泗可是囤了不少糧食,遠的不說,歷史上的這個時間段,他就曾許諾給呂布三十萬石糧食,讓呂布背刺劉備。

況且孫策雖然去了江東,可江北依舊還有孫香、孫賁等孫家將領,這些孫家將領雖然不如孫策,卻也同樣不可小覷。

再算上袁紹十萬人馬借道兗州、青州境內南下中原,徐州恐怕連擴軍的時間都不夠。

郭嘉繼續說道:“昔日在洛陽,董卓欲廢少帝,立當今天子爲帝。袁紹就曾公然反對,甚至拔劍以對。後來袁家雖然讓步,以袁紹出任渤海太守,袁隗同意董卓廢立爲條件,達成了和睦。可袁紹卻從此深忌當今天子。”

“董卓火燒洛陽,遷天子於長安後,袁紹很是不安。在許攸等人的出謀劃策之下,竟生出了想要擁立劉虞爲帝的荒謬想法。這一策略不但在冀州內部爲田豐、沮授、審配等河北人激烈反對,同時還得罪了劉虞。”

“袁紹爲了立劉虞爲帝,甚至讓韓馥寫信給袁術,污衊誹謗當今天子非先帝之子,並宣稱自己當效仿周勃、陳平、灌嬰誅廢少帝劉弘迎立代王劉恆故事。”

“只從這一點上來看,袁紹與當今天子,屬實是有深仇大恨。”

“明公素有忠厚仁義之名,又有尊奉天子之德,若是天子駕臨徐州,袁本初自此以後,安能入睡?”

“曹兗州精明幹練,詭譎多謀,麾下荀彧荀文若,戲忠戲志才,程昱程仲德,前二人乃是我潁川故人,以多智善謀,眼光深遠聞名鄉里,程昱於兗州,也素有長於謀略之名。”

“明公以爲,曹公可會坐視徐州奉天子以討不臣乎?況且在彼輩眼中,只會覺得明公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備額頭細汗更爲密集,忍不住解釋道:“備從不曾想過挾持天子,備一片忠心……”

此時,荀攸突然插話道:“明公,此事之重,非是您如何想的,實是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甚至劉正禮,劉景升何所思也。”

劉備登時啞然。

他也清楚,有些事情,當真就是解釋不清的。

你越解釋,別人越覺得你心虛。

就在此時,堂外傳來近侍的聲音:“啓稟明公,別駕、治中在外求見。”

“快快有請!”

劉備趕忙站起身:“備當親自出迎。”

往外走的時候,劉備偷偷的擦拭了下額頭,一片衣袖亦然溼透。

荀攸、郭嘉自然不可能託大坐在堂中,兩人同時起身,跟著劉備前往堂下迎接二張。

片刻後,二張、荀攸、郭嘉五個人又在後堂門口碰了頭。

щшш ?TTKΛN ?¢ ○

轉個彎又湊到了一起,大家也不尷尬,荀攸和郭嘉還很禮貌的請二張先走,這才重新回到堂上。

等衆文士入座之後,劉備真心誠意的詢問道:“諸位先生,先前堂上可是有話要說,備如今方寸已亂,還請諸位先生教我。”

張昭、張紘二人聯袂前來,所爲的自然也是迎駕之事。

先前退堂,不過是覺得此事太過重要,想要將不夠資格的人等清退出去而已。

張昭當先對劉備諫言道:“明公,天子不可迎,卻也斷不可送給袁紹。”

張紘在旁捋須頷首,顯然這是他和張昭議論之後的結果。

劉備也有些吃驚,沒想到身邊最爲得用的四位文士,竟然一起反對迎接天子來徐州。

其實二張的性格都是偏向於剛烈的,尤其是張昭,更是剛烈勇毅,性格堅強。

可歷史上張昭也的的確確當了帶投大哥,這是怎麼洗地都洗不白的。

但客觀的說,張昭之所以會成爲帶投大哥,雖然表面上是有降漢不降曹的味道,可內在原因還是因爲曹操已經統一北方了。

當時的南方在完整的北方面前,完全就是個小卡拉米。

荊、揚兩個州加一起,人口還沒有河南一半多,這還沒算河北四州和關中。

張昭等傳統士族,自然不會爲了孫家想要割據地方而反抗中央,更別說孫權的端水水平太厲害了,弄的張昭這種老臣其實是挺不滿的。

在張昭他們來看,我們是在你們孫家危急關頭來幫忙的,幫著你安撫地方,穩定江東。

孫策死的時候,我們都盡忠職守,扶著你這個幼主坐穩了江東基業。

結果你剛能走路,就開始玩平衡端水了,削弱我們的權力。

這換誰心裡都不舒服啊。

可現在卻是不同,現在天下雖然已是爭龍之世,卻沒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

哪怕是最強諸侯袁紹,其根基其實也只有冀州一州之地,比起劉備來雖然強,卻並非完全不可抗爭。

別的不說,劉備只要趕在袁紹像歷史上那樣名義上一統河北之前,拿下揚州,就有了和袁紹一戰的本錢。

若是還能再吃掉部分豫州,甚至是豫州全境,那實力將會反超袁紹了。

很多人以爲官渡之戰前,袁紹是河北之主,掌控四州。

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袁紹巔峰期都沒有真正擁有過河北四州,他只是名義上拿到了這個稱號罷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袁紹對青州的統治,影響力最深的僅黃河以北的平原國,黃河南岸的齊國、濟南國、樂安國這三個郡國,影響力就很一般了,至於北海和東萊,就根本沒有真正被袁家佔據過。

青州這般模樣,可在河北四州治中,已經是除了冀州外,情況已經是最好的一個州了。

整個幽州被撕裂成三份,各歸其主。

遼東四個郡國全境歸了公孫度,這就去了三分之一多了。

剩下的七個郡國,以南北爲分界線,被撕裂成兩半。

北邊的被各個少數民族,包括鮮卑,烏桓等部族侵吞,名義上奉劉虞之子劉和、鮮于輔爲主。

南邊的纔是袁紹的二兒子袁熙的地盤,就這,還是靠豪強支撐才穩定的住。後來在袁曹之爭中,幽州全程打了醬油,袁熙本人還死在了當地的叛將手裡。

最慘的就是幷州了,諾大的一個幷州,下轄九個郡國,可實際上袁紹的侄子高幹能夠掌控的,僅只有黃河邊上的上黨郡和太原郡。其他的七個郡國,竟然全部落入了南匈奴、鮮卑、烏桓等少數遊牧民族的手中。

袁紹這個河北之主,最大的基本盤依舊是冀州,真正能夠大規模出錢出糧出兵的,也只有冀州。

劉備在好大兒輔佐下經營起來的徐州,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但凡能夠再有個三五年時間用來發展,再拿下揚州,那可就真的一點都不虛袁紹了。

哪怕只是現在,只要袁紹沒和曹操、袁術真心實意的聯合起來,劉備怎麼都是有一戰之力的。

畢竟真要和袁紹單挑的話,他北邊幽州是半點力量都抽不出來的,幷州也一樣,只有青州的袁譚可以助力一把。

但劉備在青州也有孔融、呂布、張邈等盟友。

劉備考慮了片刻後,詢問道:“先生,若是天子不可迎來徐州,那該如何安頓天子?”

“明公,天子此次東歸,乃是欲還都洛陽。”

張紘開口道:“既如此,明公何不隨了天子之願,儘量擠出一些人手錢糧,爲天子修繕一下神京,想必天子定會滿意。”

張紘的意見讓劉備有些心動。

若是如此,未必不失爲一條良策。

“明公,子綱之見雖然合理,卻不符合我州利益。昭有些他想,還請明公斟酌。”

張昭開口,先是贊同了張紘的想法,隨後又提出了微調:“昭以爲,與其修繕神京,不如將天子安置於潁川更爲有利。”

劉備默默回憶了一下潁川郡的位置,發現這地方確實不錯。

洛陽的話,對徐州而言頗有些鞭長莫及。

袁紹卻只需要走河內郡,然後自孟津渡黃河,即可至洛陽城下。

曹操要去洛陽,也非常方便,只需要沿著黃河一路向西即可。

唯有劉備,想去洛陽,路途遙遠,而且還受制於人。

可若是把天子安置在潁川,不但離開袁紹更遠了,反而更接近徐州了。

最重要的是,相信這一提議,曹操應該會支持自己。

張昭和張紘的意見雖然不一樣,但出發點卻都是以劉備的角度出發的。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也是和局勢密不可分的。

眼下的二張不過三、四十歲,年富力強,是爲官的黃金時間段。

而赤壁之戰時,張紘已死,張昭也已經是五十多的老人了,還遭遇了孫權的排擠和打壓,張昭怎麼可能還會支持死戰。

不同的進取心,不同的局勢,不同的君臣關係,也決定了他們的抉擇是不一樣的,甚至是南轅北轍的。

在這種情況下,二張的態度自然和江東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47章 郭嘉荀攸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56章 釜底抽糧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60章 知會曹豹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47章 郭嘉荀攸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6章 問對徐州第76章 夜半訪客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393章 表奏吳侯
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47章 郭嘉荀攸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56章 釜底抽糧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60章 知會曹豹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47章 郭嘉荀攸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6章 問對徐州第76章 夜半訪客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393章 表奏吳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平塘县| 太仓市| 广州市| 密云县| 抚州市| 郓城县| 津市市| 余江县| 黔江区| 兖州市| 田林县| 苍溪县| 商河县| 昆明市| 繁峙县| 班玛县| 新昌县| 神农架林区| 长海县| 盐城市| 平遥县| 汕尾市| 外汇| 新巴尔虎右旗| 封丘县| 聊城市| 罗城| 广宁县| 保康县| 遵义市| 虞城县| 开封县| 调兵山市| 兴化市| 东至县| 巴彦淖尔市| 即墨市| 绥江县| 南部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