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6章 三代忠良

第146章 三代忠良

河東郡襄陵縣,一身材中等,面容剛毅的青年正朝著自家祖父家裡走去。

這青年乃是平陽賈氏後裔,剛剛年滿二十的賈逵。

平陽賈逵氏祖上也曾經發達過,可隨後還是漸漸沒落。

賈逵的爺爺賈習學富五車,更擅長兵法。

可惜因爲家世的原因,並沒有貴人提攜,只能終老於鄉間。

賈逵少孤家貧,爲了過冬,不得不故意借宿到大舅哥家裡,天亮的時候,偷偷穿著大舅哥的棉褲離開。

而賈逵的大舅哥柳孚,也因爲這一條棉褲而名垂青史。

賈逵從小就喜愛兵事,立志從軍,常常帶著一羣孩童設部伍以嬉戲,讓他的祖父感到吃驚。

賈逵祖父甚表奇異,許其:“汝大必爲將。”

隨後,賈逵祖父便開始口授兵法數萬言,用以教他。

其實賈逵自己知道,這一切都是祖父爲了幫他揚名而特地做的。只是這揚名的效果並不咋樣,至今爲止,依舊沒有入貴人和官吏之眼。

這次祖父喊他過來,也不知所爲何事。

希望能是好消息吧。

賈逵走到祖父家,看見祖父正站在院門口等著他。

“祖父。”

賈逵走到祖父近前,彎腰行禮。

賈習點點頭,對他這個孫子,賈習是非常滿意的,只是可惜自己能帶給他的幫助可就太少了。

兩人進了屋子之後分別坐下,賈逵安靜的等待著祖父的吩咐。

“這次叫你來,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訴你。”

賈習沉默了一小會兒,賈逵則繼續安靜的等待著,直到賈習繼續說到:“我拜託了昔日的一位好友,可以讓你前往郡中擔任長吏,伱可願意?”

賈逵臉上露出驚訝之色,他知道以他的名望,能夠讓郡中闢爲長吏,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明顯是祖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不過這也證明,賈逵的揚名策略算是徹底結束了,接下來能不能出人頭地,就得看賈逵他自己的真才實學和爲人處世了。

這裡就要說到東漢的特殊制度了。

像賈逵這樣的名門望族,哪怕沒落了,實際上也是有著不小的家底的,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便是這個意思。

但在這個家族中,也一樣要按照血脈關係排列出遠近親疏,然後按照自己的階級得到家族的庇佑和照顧。

有些大家族裡的人可能會非常窮困,就好比賈逵這樣,連條棉褲都沒有。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真的和窮人一樣了。

他們是寒門,不是黔首。

他們再窮困,也一樣是可以做官的。

甚至連這種窮困,都有很大的可能是故意營造的。

東漢並沒有後來的科舉制度,所以官員的選拔主要就是靠舉薦。

可以是官員舉薦,也可以是地方上有德行的人舉薦。

要當官,就要有德行,想舉薦人就要有德行,那麼被舉薦的人自然也要有德行。

所以,在考察中塑造自己的德行,就是寒門們最喜歡使用的手段。

既然已經窮困了,那麼拒絕家族和他人的救濟,營造人窮志長的人設,這德行不就這麼來了嗎?

只是任何事情一旦開始大衆化,就不可避免的內耗起來。

到了東漢末年,各個世家大族都爲自己嫡系子弟揚名而費盡心思,普通寒門就更卷不出來了。

賈逵如果願意接受祖父給安排的郡吏,那也代表著家族對他的投入到此爲止了。

除非以後賈逵表現出更大的才幹和上升潛力,否則家族是不會繼續投資資源到他身上了。

賈逵沉默了片刻之後,就決定接受祖父的好意。

“蒙祖父栽培,逵無有不從!”

賈習像是鬆了口氣,點點頭,露出一個笑容道:“我已經和郡中計掾說好了,讓你去他手下爲吏,汝安心奉公,總不會埋沒你的功勞的。”

賈習隨後給賈逵說起了在郡中爲長吏的一些經驗,以及一些爲人處世的竅門等等。

賈逵也認真的聽取著,這些可都是普通人聞所未聞的東西,能讓他少走許多彎路,甚至幫他躲避一些陷阱。

就在賈習傾心教導,賈逵認真學習的時候,院外卻是來了一隊車馬。

賈習和賈逵雖然厭惡外面的嘈雜,卻依舊自顧自的說著話,直到院外嘈雜聲響到了極致,同時一人高聲大呼起來。

“賈公可在家中?”

賈公?

賈習和賈逵面面相覷,這是來找自己的?

能被稱爲賈公的,自然只能是賈習,而不可能是賈逵。

可又有什麼人會來找自己這麼個老兒的呢?

賈習從席位上站了起來,賈逵自然緊跟著也起身。

兩個人從屋子裡走了出來,透過籬笆牆一眼就看見院子外的軒車。

賈習可是識貨的,年輕時也曾經在郡中擔任過長吏,一眼就看出了這是州府徵辟賢士的軒車。

只是不知這軒車爲何會來自己家門口。

難道是來徵辟自己的?

賈習忍不住有些激動了起來,可轉念一想,自己都已經年過五十,雖然也攢下了勤懇忠實,愛惜百姓的名聲,可這名聲又有什麼用?

那州使站在院門外,看見賈習和賈逵之後,衝著他們行了一禮,態度謙和的詢問道:“請問尊駕,可是平陽賈氏賈習賈休元。”

賈習這才確認,對方竟然真是找自己的。

於是,賈習趕忙和賈逵兩人打開院門,將對方迎了進來,這才自我介紹道:“在下正是賈習,不知尊駕是何人也?”

那州使自我介紹道:“賈公,外臣乃是徐州州牧劉玄德之使,久聞休元公之美名,才幹卓著,特領方伯之命,前來徵辟先生爲文學從事,還請先生莫要推辭。”

“這……?”

賈習有些懵了,徐州州牧?

這裡可是司隸啊。

這徵辟未免也太遠了吧?

東漢的徵辟一般主要是集中在州內,偶爾也可以徵辟鄰州。

可像劉備這樣直接跨越了整個豫州,徵辟到司隸來的,這還是非常少見的,但越是如此,倒是越顯得誠意十足了。

“將禮物奉上。”

州使對著身後的州吏們吩咐了一句,隨後三四個州吏從後面的牛車之中取出諸多的財貨,有金餅,銅錢,絹帛、素羅等等,價值當有五萬錢上下,可謂是相當重的徵辟之禮了。

原本準備的禮物只有五千錢,是劉封特地做主,加到了五萬錢,畢竟這徵辟的可是大漢賢良,父子三代曲線救國,兒子之勇,臨陣斬殺高貴鄉公,殄滅曹魏,孫女之智,以一己之力禍亂晉廷,摧破大晉,堪稱滿門忠烈。

其實客觀的說,這也是一個典型的漢末家族發展脈絡。

賈逵有德行,有能力,愛護百姓,重視民生,忠誠國家卻並非忠漢。

到了兒子賈充那,依舊有手腕有能力有才幹,卻自私自利到極致,只求自己飛黃騰達,他人和國家如何,與他何干?

至於孫女賈南風,這簡直是又蠢又壞又爛的典範,德智體全面負分,已經不能算是一個人了。

不過平心而論,賈逵當真是忠心耿耿,一心爲國,而且才能卓絕,卻始終因爲家世、門第以及性格等諸多問題,到死都混不上一個州牧更別說中樞重臣了。

這也難怪賈充會極端到直接跳反到另外一個盡頭。

倘若曹丕、曹睿父子倆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不要太過用人唯親,給賈逵一些機會。說不定賈充都能變成國之干城也不一定。

畢竟歷史上可是有過太多先例了。

日後被司馬光的不世鉅著資治通鑑中評價爲君明則臣賢,君昏則臣佞的裴矩,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

不過這個時代裡,賈逵如果真被劉備徵辟去了徐州,賈充也就大概率不會出生了。

“這……。”

饒是賈習出身大族,行事清廉,也爲這份厚重的闢禮所震驚。

以賈習觀之,這恐怕有往常闢禮的五倍之多了。

沒錯,確實是五倍。

河東乃是司隸,是屬於中央直轄的,司隸的士族和河南的士族,構成了大漢權貴階級的頂層第一檔,而且經濟繁榮,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交通發達。

徵辟的禮金,往往是其他邊緣州郡的一倍甚至是數倍。

劉封特地增加了十倍的闢禮,到了賈習眼裡卻只剩下五倍了。

不過若是拿去幽州、涼州,那這估計能變成幾十倍的重禮。

“賈公,不知您的賢孫賈逵先生可在?”

州使冷不丁又說出了一句讓賈習和賈逵爲之驚愕的話來:“方伯之子曾聽聞賈逵先生在妻兄家的趣聞,欽佩先生的豁達,更聽說先生有從軍立功平天下的志向,特意向方伯舉薦先生。故此方伯也想請賈逵先生同往。”

賈習和賈逵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睛裡看到震驚。

“州使遠道而來,還請休息一晚。”

賈習也不提徵辟的事情,只是取出錢來,讓周圍的鄰人和族人幫忙去採辦酒肉,招待徐州使節。

州使也明白,賈習、賈逵他們是還沒有下定決心,也不催促,只管休息去了。

賈逵先忍不住問道:“祖父,這劉徐州的徵辟?”

賈習之前並不知道誰是劉徐州,聽了州使介紹才知道,原來是劉備去了徐州,接受了陶謙的臨終委任,接手爲徐州州牧。

劉備這個人,賈習之前倒是聽說過,是大儒盧植的弟子,而且還和潁川陳家關係很好,算得上是潁川陳家的半個故吏。

其實仔細說起來,陶謙都不算是第一個讓位給劉備的人了。

陳紀當年在平原國,可是十分欣賞劉備的,不但培養提拔劉備,到最後跑路回家的時候,索性直接把平原相的官位都讓給了劉備,這纔是真正的讓位第一人。

賈習將劉備的出身和經歷同賈逵說了一遍,聽的賈逵眼睛都亮了。

尤其是聽說劉備身邊的心腹愛將都是出身寒門時,賈逵忍不住想起了自己。

這簡直是爲自己貼身而造的主公啊。

只是,徐州實在是太遠了。

其實也正是因爲徐州距離太遠,劉封擔心賈習和賈逵因爲留戀鄉土而拒絕徵辟,才下了如此之多的本錢。

別看賈習已經老了,可就衝他能夠熟練教學賈逵兵書數萬言,可想而知他的學識有多厲害。

事實上,他教出來的賈逵也確實是軍事奇才,只可惜曹魏沒有給他機遇,發揮他真正的才能。

況且劉封記得,賈習最早也是208年之後去世的,因此赤壁之戰時,所有史料都沒有賈逵的身影,大概率就是他去爲祖父守孝去了。

如此一來,賈習也有足足十三年的餘熱可以發揮,況且有華佗在,說不定還能再延長一些壽命,哪怕就請賈習來當軍事教官都是極好的啊。

因此,劉封纔會建議劉備直接爺孫打包一起要了。

“你當真想去……”

賈習話只說了一半,就說不下去了,因爲賈逵眼睛裡的火焰已經回答了他的問題。

別說賈逵了,就是賈習自己早已經心灰意冷的胸腔也變得有溫度起來。

“好吧,那老夫就陪你過去看看。”

*********

此時的江都,袁術的使者長史楊弘親自前來前線傳達袁術的命令。

按照袁術交代的內容,楊弘先是訓斥了孫策一番,嚴厲批判他不該擅自棄城撤退,而是應該堅守廣陵,以待援軍。

不過批評的最後,卻是又轉爲安撫道,只要孫策能夠攻下廣陵,廣陵太守的職位就會交給他。

孫策冷笑不言,擺明了就是一副不信的態度。

要知道就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袁術還在跟孫策保證,只要拿下廬江,就封孫策爲廬江太守。

可結果呢,孫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好容易打下來廬江,把江東陸家往死裡得罪了,等來的卻是袁術又食言了。

這一次孫策打定主意了,不見兔子不撒鷹,畢竟這時候的孫策可比半年前要硬氣多了。

圍攻廬江那會兒,別看孫策是大軍統帥,手底下幾萬大軍,可實際上那都是袁術的軍隊,只是暫時交給他指揮。

哪怕橋蕤、張勳都對他非常欽佩,心悅誠服的被他指揮,那也是他孫策能力強,魅力高。

並不是真對橋蕤和張勳有了指揮的權力。

可呆在厲陽的這半年多,孫策手下的部曲已經膨脹了幾倍之多,而且還都是精銳敢戰之士,比起舅舅、堂兄是半點也不遜色。

兵馬越多,孫策的底氣就越足,同時壓力其實也悄悄的變得越來越大,更加迫切的需要一個養兵的地盤。

廣陵的確算是一個相當合適的地盤。

也正因此,孫策纔會星夜趕赴廣陵,想要奪得頭功。

可現在情況卻是變了。

廣陵不但被徐州軍給拿下了,對方來的還是主力精銳。

接下來要進入的是兩軍對壘的階段,這可是比拼的真刀真槍,要付出的也是人命爲代價。

袁術如果不給出真金白銀,他孫策就敢陽奉陰違給他袁術看看。

吳景看看孫策,又看看孫賁。

別看孫策現在風光的很,可這會兒的孫家族長其實是孫賁。

不過孫賁的態度,吳景著實看不太懂,他既當了孫家的族長,卻事事又對孫策容忍,這怎麼看都挺奇怪的。

倒是孫策這個外甥,現在是越來越能幹了,打仗的水平確實是與日俱增,已經超越自己這個舅舅了。

楊弘私底下跟他說了,這個廣陵太守位置本來是爲他留著的。

現在孫策這麼咄咄逼人,只能暫時先委任給孫策,讓吳景不要介意。

日後去了江東,丹陽太守的位置還是他的。

吳景聽了之後確實是有些不愉快的,不過這不快並非是衝著孫策,而是衝著袁術。

吳景只覺得你袁術把我當什麼人了?

你幾次三番戲耍伯符,大家又不是瞎子,可都看在眼裡的。

現在拿了我的太守去安撫伯符,然後再到我這裡說嘴,你是覺得我吳景就是小肚雞腸的人,會爲了個太守之位而去和嫡親的外甥爭鬥?

當初孫堅娶吳景姐姐的時候,別說吳景不同意了,就是整個吳家都不同意。

最後還是吳家大姐兒自己拿的主意,可惜她並不是真喜歡上孫堅,也不是她慧眼識人,認出了孫堅是英雄。

吳家大姐兒只是迫於孫堅所帶來的壓力,爲了保全吳家和弟弟吳景,不得不嫁給了孫堅。

所幸孫堅對吳氏是真的好,連帶著對吳景這個小舅子也是相當看重,一直帶在身邊,悉心提點,傳授戰陣技藝。

吳景從內心裡漸漸的開始接受這個姐夫,發展到感激這個姐夫。

況且跟著這個姐夫之後,他們還找到了袁術這個大靠山,一個個當上了校尉,代理了將軍,甚至出任了太守,刺史。

就在吳景以爲孫吳兩家會越來越好的時候,姐夫卻突然死了。

吳景當時是真覺得天塌了。

不過現在來看,伯符倒是越來越有出息了,和姐夫是真的像啊。

長史楊弘有些頭大了,他苦口婆心的勸說孫策,可孫策擺明了消極對抗。

而原本想象中的助力吳景正一臉鄭重的緊盯著桌案,彷彿上面有著什麼機密需要他研究似的。

至於另外一個助力孫賁,也一樣一言不發,只是看著楊弘做孫策的工作。

原本孫賁應該在厲陽的,結果袁術這次是鐵了心要拿到廣陵,讓橋蕤帶著孫賁也趕赴江都助戰,而且厲陽則交給張勳守衛。

漸漸的,楊弘的耐性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他有些惱怒的質問道:“伯符,你到底想要怎麼樣?”

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81章 徵辟劉曄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75章 達成契約第79章 玄德教子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4章 真實華佗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6章 曹家夜話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2章 韓循獻策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500章 以巴爲銅
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81章 徵辟劉曄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75章 達成契約第79章 玄德教子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4章 真實華佗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6章 曹家夜話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52章 雙向奔赴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2章 韓循獻策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500章 以巴爲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茶陵县| 海阳市| 南召县| 镶黄旗| 开平市| 松溪县| 毕节市| 杂多县| 灵寿县| 泰安市| 华坪县| 黑龙江省| 雅安市| 红安县| 北安市| 奉新县| 兴文县| 武义县| 怀化市| 汕头市| 万山特区| 沁阳市| 新沂市| 收藏| 翁源县| 花垣县| 绥江县| 雷州市| 岢岚县| 永新县| 余干县| 江阴市| 东源县| 故城县| 六枝特区| 内乡县| 郎溪县| 黔南| 沐川县|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