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

大討論還在繼續,臣工和士林的熱情並沒有因爲朝廷的叫停而真正停止了。

因爲人們發現,除了朝廷抵報,蹴鞠快報是個很好的發表自己意見的陣地。

朝廷叫停,只是朝廷抵報不再明發相關文章,但蹴鞠快報並沒有停下來。這讓士林那股熱情有了宣泄的渠道。

原本的庭辯,大多數人是沒機會發言的,那怕是同一學派,也只會遴選機變能力較強的同門。但這一次不一樣,有了蹴鞠快報這塊地,誰都能去劃幾耙籬。

在蹴鞠快報這地方,不需要官身,也不用擔心會不會與自家學派的觀點合拍,自己怎樣想就可以怎樣說。

所以,雖然大討論官方叫停了,但實際上反響反倒更大了。

蹴鞠快報,本來是一個不上臺面的玩意兒,卻因爲這一次的大討論,正式的被士林重視了。

“官家,如今士林仍沒有停手的意思,反倒把討論進一步擴大了。不僅限於官家署名文章的討論,甚至延伸到了國朝諸多弊端的褒貶上。目前除關於個人與集體利益的爭論文章,其他的暫時沒有刊登。接下來該如何做,還望官家拿個章程。”

曹家二房的老大,身子躬的頭快貼地了。

被官家召進宮,他心裡忐忑著。接到過命令,讓放開刊登,雖然朝廷抵報停了,他因爲捨不得蹴鞠快報大好的銷量,所以一直沒跟隨朝廷的步調。

怪自己貪財了,早知道跟朝廷同步就不會有這麻煩。

不管市井還是朝廷怎樣評論官家,他是真的害怕。

曹家對官家的所有事蹟都是清清楚楚的,他知道官家絕不是表面上朝臣看到的樣子。

“夫之,這事好事。之所以沒有通知那邊停下,就是爲達到這樣的結果。很好!”

“不過,一直以蹴鞠快報這個名稱來刊登時論有點掛羊頭賣狗肉,名不符實呀。”

“這樣吧……蹴鞠快報重心還是要以蹴鞠賽事爲主,捎帶一些市井關注度比較大的瑣事。至於時論這方面,另外再開一報吧。”

“就叫《時論》。新報面向的羣體以士林和官員爲主。內容可以是褒貶朝廷施政的,也可以是論述朝廷弊端的,甚至可以專門開闢一版,介紹國朝的新鮮物事和發明創造以及介紹各地風土人情和物產的。”

“凡涉及軍備,涉及邊防,以及其他對施政傾向性不明的稿件給我拿過來。切記不得盲目刊發,要嚴格界限。”

早年創立報刊,趙曦的目的很明確,本來就是要掌控喉舌的。

一直沒有合適的契機,沒想到這一次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有些事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要比自己強令強很多。

有了早些時候庭辯的鋪墊,加上這一次大討論,想必不管是士林還是朝堂,想要發聲的人不少。

創刊《時論》,開闢這樣一塊陣地,也能讓自己瞭解國朝士林和官員的真實思想。

至於指望御史臺…~還是算了吧。都帶著跟腳,都有利益趨向,沒有發自本心的言論,他們服務於利益。

“喧王韶吧……”

王韶節制邊境事務,已經完成了陛辭。臨行前,趙曦需要聽聽他具體操作上的想法。

也可以說是面授機宜,就跟指導報刊事宜一樣。

王韶被內監領進勤政殿…~這是他第一次有單獨的機會覲見官家。

在同年中,三甲進士,能有單獨覲見官家的,也就呂惠卿在擔任館伴使時,官家謀劃大理纔有這樣的機會。

王韶是激動的,從官家單獨召見,就能知道,官家確實是看好自己的《平戎策》。

“子純,你的《平戎策》我仔細看了,很有見地。操作成功的可能也很大。當然,同樣存在功敗垂成並引起西夏警覺的可能。你準備如何進行,可有章程?”

國朝除了特定的朝會,並沒有跪拜的要求。趙曦也不喜歡那一套。

王韶自進門,請安後就躬著身,直到趙曦問話。

“回官家,平戎之法,無非就是剿撫並重。臣雖有邊事經歷,也對河湟各部落有所瞭解,但時過境遷,臣還需要到任後切身體會方可計較……”

“臣認爲,凡控弦者多的部落,首領威望大,力量相對強的部落,應該以剿爲主,安撫爲輔。而那些控制地域小,卻關鍵的部落,應該以安撫爲主,剿爲輔……”

這都是大而化之的措辭。即便是自己熟悉的領域,王韶這時候也做不到拿出詳細的策略來。

趙曦也沒想著讓王韶闡述細節,倘若那樣,他倒要考慮是不是把這事交給王韶了。

誇誇其談,紙上談兵,並不適合做這種需要紮實推進的事。

“子純,涉及到吐蕃的那些部落,說到底,真正決定他們心之所向的應該只有兩點。一是種族羣體,就是族羣;二是利益。”

“從邊官的奏報,以及你對河湟態勢的分析。河湟地區的吐蕃,在族羣認同上應該是出了問題,而出問題的根源應該是利益。”

“這也給你的平戎提供了機會。當然,也存在在對外問題上他們會再次凝聚。所以,你這也算是任重道遠。”

“既然吐蕃部落是因爲利益而分裂,你可以側重於利益方面的考量來實施平戎。”

“臨行前,我建議你去一趟工坊城,與工坊城羊毛採購的相關人員接觸一下。我會著令工坊城與你接洽。”

“另外還有一個,聽聞西域適宜棉花生長,河湟地區也可以嘗試。你需要跟司農寺接觸……”

棉布現在有,很稀少,還貴的讓人生畏。

趙曦記不清後世在河湟這邊是不是有棉花產業,從氣候條件來說,應該是可以的。

關鍵是那地方地廣人稀,有大片的荒地可用。

趙曦眼裡從來不止是地域,更多的考慮產業。

國朝土地政策造就瞭如今國朝的困境。從開始,趙曦就是在開源,用利益引導國朝的特定階層把視線往外看,一點一滴的改變國朝固守的思想。

利益的訴求是不分階層的,那怕是再正直的士大夫,面對利益時也很難做到無動於衷。

軍備強盛是基礎,勝戰是膽氣,而那些國朝眼裡蠻荒之地產出的利益是引子,而讓整個朝堂有擴張的野心纔是目的。

就如因爲東川礦城,而讓朝堂贊同謀劃大理一樣。

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七四一章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六九三章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六七六章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四二八章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
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七四一章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六九三章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六七六章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四二八章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寻乌县| 醴陵市| 云浮市| 宁国市| 钟山县| 雷山县| 德州市| 德惠市| 石泉县| 广灵县| 来安县| 余庆县| 桃园市| 万荣县| 武夷山市| 清水县| 昌黎县| 无极县| 石门县| 岚皋县| 山阴县| 闻喜县| 清河县| 雷山县| 松阳县| 大竹县| 仪征市| 井陉县| 库伦旗| 铜川市| 焦作市| 涞源县| 碌曲县| 田东县| 德令哈市| 屏边| 响水县| 仁寿县| 新营市|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