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

工坊城向工部建議與朝廷簽訂責任書,並具體細化各項指標任務…~

趙曦聽到這消息,也是很無奈。

而皇城司探聽到有意簽訂責任書的部門:工坊城、講武堂、國營寺、市易寺、監察衙門……更讓趙曦無奈了。

就那麼頑固嗎?

趙曦以爲,在自願的情況下,國朝應該有敢於爲先的官員,結果…~真正爲先的還是這些新籌建的部門。

“官家,呂樞密使要求與朝廷簽訂責任書,問閣老以爲今年爲役兵法開端年,諸多形勢不好判斷,阻止了呂樞密使的要求。樞密院的各位同知也建議觀望……”

大朝會期間皇城司挺忙,這幾天更是在簽訂責任書的事宜上加派了人手。

“王閣老與呂議政在市易寺簽訂責任書事宜上是一致意見。監察衙門上下統一,並無反對意見。”

唉……所謂的抱殘守缺,大概就是說當下的朝臣吧!觀念,真不是簡單的一次誇功就能改變的。

趙曦還是錯誤的判斷了國朝臣工的思想僵化程度,也過高的估計了大朝會對臣工的激勵效用。

“汴梁飲宴情況如何?”

朝臣都是老油條,趙曦需要知道,對於大朝會的那種誇功,朝臣的反應是什麼。

“回官家,汴梁的飲宴,大朝會的當日就相當興騰了。當日的飲宴,處處都在讚頌國朝的強盛……”

強盛了?或許吧!趙曦真搞不懂國朝的臣工,既然知道變革讓國朝強盛,爲何不去轉變觀念,讓自己也成爲變革這個時代的先鋒,而是拖在後面等著享用。

“內閣大臣如何?”

“回官家,內閣大臣基本都閉門謝客,拒不見訪客。即便王閣老與呂議政關於市易寺簽訂責任書的事宜,也是在戶部分組中議定的,並未私下交流。”

後世有個說法叫主觀能動性。一直以來,趙曦都是在引導,寄希望於臣工能發揮所謂的主觀能動性。

結果,這一次還是如此。從五年規劃到責任書的簽訂,始終沒看到朝臣們太多的主動。

想想這些年國朝的改變,一直是自己籌劃,然後推著朝廷前行,不是帶著國朝各項事務前行。這是兩個概念。

趙曦一直在引導,確實是有所改變,可成效真的寒磣。

大宋的朝臣已經慣於享樂,已經慣於所謂的垂拱而治,已經慣於無所事事。這已經不是溫水煮青蛙的問題了,這是思想意識的問題,或者說是習慣的強大。

趙曦以爲,十三年執政,沒有停止過變革,應該可以在讓朝臣們清楚自己的執政理念。然而,懶政、怠政的慣性在如今朝臣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百十年就這樣過來了,更何況現在還有了對外征戰大勝的戰績。如今,國朝各項事務蒸蒸日上,又何必多生事端?恐怕內閣大臣持有這樣觀點的也不在少數。

趙曦有時候會想起原本的王安石變法,從另外的角度考慮,所謂的保守派,也不一定全部是因爲利益受損,應該有一部分是因爲不喜歡變化,不想改變。

大朝會第一天結束,顯耀的國朝成績,就讓整個邊樑的勾欄酒肆人滿爲患,處處是關於國朝強盛的讚歌,這就說明,朝臣們並非不希望大宋強盛,而是這樣的強盛讓他們很滿足,滿足到不需要進取的地步。

小農思想,趙曦其實一直不太贊同用這個詞來形容國朝,或者說這個民族,事實卻讓他不得不承認······這玩意兒真的很頑固。

朝廷的機制弊端,可以建立新機制。朝廷的體制弊端,可以改變新體制。可朝臣的思想腐朽,想要改變,這不是說起來那麼容易。最起碼,對於這一次大朝會的收穫上,趙曦不可能再有措施。

最後一天的議程,朝臣們很熱烈,即便是內閣大臣也是喜氣洋洋。整個勤政殿只有趙曦一臉的無奈······趙曦是孤獨的。

說實話,出現這樣的情況,趙曦敢肯定,整個國朝很少有臣工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或許太形而上了,太抽象了,也許是國朝真的有了長足的進步,確實是強盛了,以至於讓臣工們已經看不到朝堂依然存在的弊端。

“富閣老,朕準備對國朝的議政進行輪訓······”

大朝會已經結束了,朝臣的欣喜中,趙曦的無奈中結束了。趙曦召富弼來奏對。

在某種程度上,趙曦還是相當看中富弼的,一直認爲富弼是良相之才。多年的君臣配合,也讓趙曦對富弼相對熟悉。只是富弼一人奏對。

“官家,不知官家輪訓議政以何爲主?”

講武堂對新進官員培訓是早就確定的議題,這一點是通過內閣議事的。可現在在任期內,沒有擢升的情況下輪訓議政,著實讓富弼有些迷糊。

“富閣老,朕想知道,閣老對當下的朝政有何看法?就當是閒聊。”

還記得二十年前的情景,當時是龐籍告訴趙曦:就當閒聊。現在也是前置閒聊的條件······

“官家,恕老臣愚鈍。在老臣看來,國朝如今完全可以以日新月異來形容。不論是軍備、稅入、教化、民生等等,都可以說與先帝時不可同日而語。”

“老臣欣慰,在有生之年能見到大宋中興指日可待。官家,就國朝當下的情況,二十年前老臣連想都不敢想。”

富弼沒有具體的說新軍的崛起,沒有說民役在事實上的取消,沒有對比三冗已經解決的成績,也沒有對比稅入的飆升。只是單純的感慨,但是卻很貼切的表達了他對目前國朝的滿足。

“那麼,國朝之所以有今日之變化,是因爲什麼?”

“回官家,皆爲官家新政之由!”

“閣老,雖然你這是恭維,但在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除了王閣老的部分新法,國朝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確實都是從朕這裡展開的。”

“朕不是自誇,而是感覺差強人意。回到以前的一些說法上,國朝並不是我趙曦一人的大宋,是全朝廷的大宋,是千千萬萬大宋子民的大宋。我就是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

“閣老,縱觀國朝這些年的成績,有多少是朝臣們主動做出改變的?沒有!都是從勤政殿出去,然後經過反覆的上下討論促成的。閣老,這不正常,或者說這不是一個王朝的正常狀態。”

“當年各家學派辯經,朕曾提過一個說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實,這個說法朕更希望能出現在施政、治政、理政上。遵從,朕不否認臣工遵從君王的意義所在,然而,一味的遵照執行,這本身就是一種僵化。”

“國朝南北幾千裡,東西幾千裡,各州府郡縣又如何能千篇一律?朝廷的新政在各地的實施並不能一概而論,這需要臣工們發揮主動。可結果呢?閣老,可能內閣以爲責任書是任務指標,擔心因爲責任書的原因,造成地方州府郡縣在執行新政時的混亂。”

“事實上,朕之所以出臺責任書制度,目的是督促地方官員的主動,讓整個國朝到處欣欣向榮,處處日新月異,而不僅僅是朝廷。結果呢?閣老,朕以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本質上是朝臣思想上的僵化,頭腦上的頑固,根子上的不思進取,還有懶政怠政的慣性以及家國理念不強,故步自封嚴重,享樂主義盛行。”

“是故,朕想對國朝的議政進行輪訓,儘可能的去開發議政臣工的思維,以全國朝真正意義上的大變革······因爲他們纔是國朝的中堅。”

多久了?多久官家沒有這般長篇大論的言論了?很久以來,就連富弼都是在揣度官家的意圖。而此時,富弼是從官家的言談中,真切的得到官家的意志。

是不是存在思想僵化,富弼不自知,因爲他也是被慣性帶著的大宋臣工,除了敢喊出祖宗不足法的王安石,多數朝臣都是被慣性帶著的。他只是對講武堂輪訓就能改變的做法有疑惑。

另外,這幾天,富弼靜下心來,也與內閣的諸位討論過責任書的問題,似乎他也覺得簽訂責任書的事宜有些不妥了。

王介甫的觀點也許是對的:責任書雖然包羅萬象,但官家並沒有將任何一項具體化。能否完成,或者完成那些項目指標,包括確定指標,完成到何種程度等等,不在朝廷,在州府和衙門。這只是一個指導性的措施,不是強令,還是基於自願的基礎。朝臣沒有簽訂責任書,不是沒有擔當就是安於現狀。

再結合官家的這番話······或許自己真的誤解了,也或許真的存在所謂的思想意識的問題。關鍵是,講武堂輪訓就能改變這些嗎?

“官家,老臣不反對輪訓議政,或者說是因爲不清楚講武堂的教義所在,不敢妄加評論。但是,朝臣若真如官家所言,存在思想僵化,不敢擔當,懶政怠政,不思進取,故步自封,享樂嚴重。講武堂的輪訓可以改變?”

“議政是國朝中堅,老臣認同。不論朝廷的何種方略,若要得以在國朝實行,必須是議政能真正領會。老臣以爲,可否想讓內閣熟悉講武堂的教化體系,從而對議政輪訓有個正確的評價?”

從老護衛營開始,不管是護衛營還是講武堂,就一直獨立於朝堂之外。富弼,包括內閣以及朝臣,能感受到的,只是經過講武堂教化的成果,新軍、監察官、潛邸舊臣、工坊城等等,從來沒有深入的瞭解過講武堂官家那種教義。

官家既然有意輪訓議政,這就意味著官家這是要放開講武堂的教化體系。

富弼說完,明顯的感覺到官家有點愣神。他以爲官家是猶豫,卻沒想到趙曦是恍然。

自以爲是害死人!在趙曦的腦子裡,他一直以爲講武堂,也就是老護衛營的那一套理論,已經在朝廷算衆所周知了。聽富弼這樣一說,他纔想起,一直以來朝臣都在迴避講武堂的一切,一直看作是官家,或者說是皇家獨有獨享的。

這誤會大的。

“閣老以爲是令歐陽公講學還是開放講武堂爲妥?”

“官家,老臣以爲,若是歐陽公講學,勢必會造成類似學術學派爭辯的情形。老臣以爲開放講武堂教化體系爲善。”

體系?或許算吧。那只是趙曦將自己印象中的一些知識,或者說一鱗半爪更合適,在現實的基礎上,以辯證法、忠誠教育爲主,東拉西扯,東拼西湊形成的一套理論。

所謂的理論體系,應該說是趙曦記憶中諸多內容的選擇性拼湊。比如,闡述了辯證法中事物發展變化的論點。比如,闡述了家國天下的辯證關係。從借上古先賢的片言隻語,到後世各個時期的偉人名人的見解。堪堪形成一個看似成體系的學術。

不管怎樣,講武堂官家的理論,還是在內閣中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是趙曦從護衛營籌建開始就著手撰寫的······或者說背誦也無不可。當然,這裡面是有趙曦心血的,畢竟他需要與現今的學術層面結合。挺艱難的。

要說最忙碌的,應該是浸淫官家的這套理論,並深深被折服的歐陽修了,甚至連章惇和蘇轍,也時不時被內閣大臣邀請對官家理論釋義。

同時,像呂公著、韓縝、蘇頌等潛邸舊臣,也不得不整理自己這些年接受官家教化的內容,以備與內閣大臣一起探討。

一個經過歷史驗證的理論,在正確性上是難以被質疑的,區別就在於相對於現在的時代,這一套理論缺少了中間漸進的過程。然而,大宋本來就是一個新舊學術理論交替的時代,就是一個文華繁榮的時代,就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作爲這個時代的精英,又是側重於形而上學的大宋內閣,在一定程度上以自己的智慧,彌補了脫節和不完善的環節。

在一次次的討論中,在相互的交流和驗證中,趙曦這一套基於後世組織教育。似是而非的理論,在內閣大臣中被接受了。

這纔是大變革的開始······

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七八五章 章惇奏對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七十章 騎行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五零八章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二七八章 憋著氣呢第六一二章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三四二章第六三五章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黨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四一六章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七四一章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三零七章 等著西夏寇邊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
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七八五章 章惇奏對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七十章 騎行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五零八章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二七八章 憋著氣呢第六一二章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三四二章第六三五章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黨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四一六章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七四一章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三零七章 等著西夏寇邊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沂南县| 大余县| 凤台县| 舞钢市| 察哈| 诸城市| 阿尔山市| 乌拉特后旗| 平湖市| 揭西县| 木兰县| 彝良县| 千阳县| 上林县| 新闻| 长顺县| 彰化县| SHOW| 南开区| 延寿县| 黑龙江省| 林口县| 威宁| 长白| 清徐县| 新宾| 尉氏县| 堆龙德庆县| 保定市| 察隅县| 张家港市| 平山县| 高青县| 巴青县| 册亨县| 甘南县| 淮滨县| 汉中市| 巴林右旗|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