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

大朝會的分組討論是三天,關於朝廷推行新法的討論,在前兩天基本結束了。

這時候,內閣大臣也不再到各路各衙門的分組參與了,他們需要整理分組討論的結果,形成新法討論的文稿呈於官家。

幾百人的發言,趙曦不可能全部看了,只是挑著撿著的大概看一看。所以,大朝會臣工對新法的意見,還需要內閣整理,並形成意見提供給他決斷。

“從分組討論結果看,具體到國朝各路各衙門,贊同役兵法的超過七成,贊同驛站改制的超過六成。”

“按照三級決策制規定,達到了朝廷贊同標準,可以推行。”

三級決策制的推開,越發能體現這種制度的優越性。這是富弼最真實的感受。

分組討論,不管達成怎樣的意見,臣工們參政議政的熱情是實實在在的,而對於朝廷最終形成詔令的程序和方式也是認同的。

那怕是在分組討論時持反對意見,可一旦本路的討論最終結論是贊同者佔多數,持反對意見的臣工,也會欣然簽字,支持本路組的最終結論。

這樣的做法,最大的好處是,在朝廷推行新法變革時,絕不會出現陽奉陰違的情況。

這是一個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過程,因爲這個過程,讓地方官吏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視…~最起碼從明面上如此。

這正是因爲這樣,朝廷自上而下,都能充分了解新政,相當細緻具體,甚至對於新政可能出現的漏洞也瞭解了。

如此,讓地方州府郡縣以及朝廷衙門,在實行新法時,會主動的避免漏洞出現…~這纔是這種方式的意義所在。

嗯…~內閣統計出來的結果,跟趙曦所預計的差不多。

從這兩天傳遞上來的討論記錄,趙曦大體瀏覽過的內容,對這樣的結果有所估計。

只是,最後一天的朝會議程怕是不能按計劃執行了。

“責任書?”

官家又出幺蛾子了。

內閣大臣看到官家讓內監傳過來的幾頁紙,都是一臉的不解。

大朝會挺好的開端,正常閉幕不行嗎?即便是最後一天的議程可有可無,那怕是取消一些議程,也比橫生枝節要妥當。

一直以來,官家推動新政,都是很穩妥的,步步推進,很少有這樣抽冷子讓人猝不及防的時候。

一系列的變革,在大朝會時被驗證,即便是保守的司馬光都欣然接受了,這是好現象。

實在想不通官家爲何如此的急迫,一項一項的別出心裁。

這又來一個責任書……

“官家,老臣並非認爲責任書不合適,只是……只是朝廷的五年計劃本身就是一種大而化之的指導性規劃,無法對各項政務具體化。”

“貿然簽訂責任書,不可能很明確的有指標的制定,可能會導致地方州府郡縣曲解規劃內容,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而同樣是大而化之的責任書,對於地方州府並沒有約束力,有沒有沒有區別。”

這是富弼第一次對官家的新舉措反對。

在富弼看來,這一次的大朝會,特別是他在做工作報告時,已經能真切的感受到國朝如今巨大的進步。

來日方長,他都六十多歲了,都感覺能看到國朝的崛起,正值青壯,完全沒必要這般著急。

責任書,有了這樣的想法,拖一年又能如何?有五年規劃的指導,再加上地方州府一年的實行,來年簽訂責任書,完全可以有的放矢,沒必要這樣緊湊,讓臣工,甚至讓內閣大臣都有了措手不及的感覺了。

趙曦很不想說這是他突然想起來的,是因爲大朝會的氣氛,讓他想起了曾經,纔有了的想法。

趙曦也覺得有些倉促了。只是考慮到最後一日朝會的空閒,就想著拋出責任書,做一下嘗試。

看來…~能不能說這是取得一點成績後的沾沾自喜,不思進取?

“諸位臣工以爲如何?”

連一直支持並極力維護新政的富弼,這時候都退縮了,有了穩妥的想法。趙曦知道,跟地方州府簽訂責任書的議程,怕是在今年推不開了。

責任書的簽訂,是補齊整個年度大朝會的最後一環。未來只要按照這種確定的模式繼續,趙曦敢肯定,用不了五年,國朝的各項政務將有一個很大的進步,翻一翻也不是不可能。

責任書的意義,並不在於形式,而是要給朝臣們一個提示……朝廷的規劃不是說著玩的,是需要臣工一年一進度,一年一目標的去完成。

同時,也是指導地方州府不要急於求成,要將國朝的各項政務穩步推進。

這不是督促,更是一種計劃式的指導。

在趙曦看來,國朝的施政弊端,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朝廷統籌這一最爲核心關鍵的環節。

不錯,國朝是朝廷集權,是君王集權,可在事實上,國朝的政務到了地方,五花八門,亂七八糟,並沒有把國朝大一統的優勢發揮出來。

簽訂責任書,明面上是對地方州府施政的鞭策,背後的含義,趙曦卻是想將大一統的制度優勢,用這種方式充分發揮。

一項政策,朝廷在制定以後,在京兆府的實施跟在京東東路都不會完全一樣,更別提南北的巨大區別了。

國朝從來沒有過任務指標之類的措施,考評也都是泛泛的內容。

趙曦也沒有想過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到臻境,只是想傳達一種施政的方法論。

可是…~大朝會所體現出來的成就,讓內閣大臣都欣慰了,滿足了,擔心橫生枝節會破壞這樣的大好局面。

“官家,臣以爲可行……”

哦……忘了,忘了還有一個致力於改變的王安石。

“王卿說說看。”

趙曦的著語氣,已經大體表明瞭態度。

“官家,既然國朝的規劃是大而化之,責任書也完全可以大而化之。目的只是對國朝治政的統一,也就是對於朝廷各項政務的同步推進。”

“當然,這存在地方主官因爲能力差距,而不可能完全同步,這也同樣能體現官員的優劣,從而給朝廷選材提供參考。”

“官家的責任書議程,在今年簽訂時,可以不明確指標任務,只需要讓臣工知道這種方式,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此一來,便可以逐年完善!”

王安石的話,讓趙曦突然想起特符合這情形的一句話:雖不中也不遠也!

趙曦現在已經脫離了跟朝臣辯駁的境界,經過多年的磨合,已經到了自己隨便一個想法,讓臣工揣度的程度。

所以,王安石這番話是真的相當的合事宜。

趙曦再一次看向富弼…~他是首相。

“官家,王內閣所言也不是不可以。不過老臣以爲,責任書儘量不明確指標任務,不對地方州府強令,並且要在朝會上明示本年責任書爲試行……”

“官家,朝廷的五年規劃,都是有相關內容的,臣擔心因爲責任書的出臺,會給地方州府造成朝廷以此評價官員的誤解,從而導致地方州府在推行朝廷政策時,急於求成,從而影響民生。”

內閣大臣看來都有些誤會,其實,從趙曦的本意,並不是就要在這一次的大朝會,就把國朝的機制完美了。

他的目的,其實就是一種理念的傳達,說白了,就是提供模式或者說模板,然後在具體推行中逐漸完善。

經過三五年磨合,能讓這種模式成熟,並在國朝熟練運行,他可以確定,國朝上下可以形成真正大一統朝廷集權的體制。到那時,才能發揮集中全國朝辦大事的情況。

不管是王安石的建議,還是富弼的擔憂,從本質上並沒有脫離趙曦推出責任書的意義和指向。

“責任書推出有點倉促,朕也無意將責任書在這一次就正式推開。這就是做一個引導……”

“諸位臣工,朕的意思,本次朝會責任書的方式要推開,但是,不作爲國朝所有州府衙門的固定議程。”

“朕以爲,這一次大朝會,責任書作爲補充議程,或者說州府和衙門加分項,讓地方州府郡縣或朝廷各衙門自願認領與朝廷簽訂責任書。”

“如此一來,既可以推開責任書的模式,同時也有激發臣工上進心。有了自願的選擇,又是加分項,不作爲固定目標任務。如此,不會因臣工爲完成朝廷任務指標而強行攤牌,影響民生。”

不說倉促的原因,從符合實情談起,趙曦也不可能在這樣沒有溝通的情況下,強行推動一項措施。這與他循序漸進改變國朝現狀的宗旨不符。

趙曦說完話,似乎聽到了內閣大臣那一聲的鬆氣……至於嗎?趙曦不認爲他能對內閣大臣有如此大的壓力。

或許,他們太求穩了,生怕有太多的變數。

國朝有了大改觀,所有的一切得益於這些年的新政。同時,這樣的成效也讓朝臣不敢輕易去作改變。

之前所有的新政,趙曦都是經過溝通,然後潛移默化的滲透,最終得以實現。

即便是借王安石的口,也是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反覆幾次,逐漸讓朝臣接受後,以一個相對均衡的成稿推出。

而這責任書…~說起來僅僅是簽訂的形式,其實,責任書跟軍令狀是接近的,最起碼對於朝臣們是這樣。

“官家,責任書具體指標如何確定?”

責任書來源於五年規劃,比如,涉及到產業發展的進步,涉及到役兵招募的數量,涉及到稅入增加等等……

“具體指標由各衙門和地方州府郡縣自行確定。當然,這應該基於他們近幾年的具體情況而定,要有提高,有進步,有改善,才能體現責任書加分項的意義。”

隨後,趙曦便不再過問了,只是將此事交於內閣大臣。他只需要在大朝會的最後一日,看到大朝會有簽訂責任書的議程即可。

剩下的就是內閣大臣需要做的事了。

趙曦自即位以來的施政風格,基本上在朝廷,在內閣大臣中已經形成了,那就是溝通。

如今,當官家拋出責任書時,內閣大臣也同樣選擇了提前溝通。

主要是,這一次大朝會的各項議程推進,沒有出現任何意外,讓內閣大臣也更加認同了官家提前溝通的做法。

分組討論的最後時刻,內閣大臣再一次分散到各分組中……

“諸位同僚,朝廷責任書的事宜,咱們工坊城是否要簽訂,需要諸位商定。”

富弼離開工坊城的討論組後,王陶帶著工坊城的各位主事離開了工部的討論組……在分組討論時,工坊城是與工部同組討論的。

“朝廷責任書只針對工部,我工坊城即便有意簽訂責任書,勢必需要協調工部的主官。官家曾有言,做事容易協調難。工部未必敢承擔這份責任!”

李誡跟工部打交道最多,也真的瞭解工部那些官員的腐朽,跟工坊城的風氣是兩回事。

“責任書試行,又是自願性質,可以看出這是官家推出,而內閣大臣並不情願推行的事。這時候,工坊城應該率先響應!”

“至於工部如何,工坊城需要在意工部嗎?王城主同樣是議政!況且,工部七成的政績,基本靠工坊城來擔負,只要咱們工坊城主動,相信工部不介意借咱們的風。”

申天賜純粹是被官家帶著做到國朝高官的,在他心裡只有官家。只要是官家有意做的,在申天賜看來,工坊城就該無條件執行。

“工坊城自上一次推廣新產業以後,這些年再沒有大範圍撲買工坊城的新產品。咱們有底蘊。再有一次推廣,工坊城完全可以大幅度提升各項指標。”

“城主,其實對於工坊城,具體化責任書不難,完成責任指標也不難。下官以爲,工坊城完全可以以工坊城爲主體,直接與朝廷簽訂責任書……”

工坊城是官家的自留地,這確實是事實。

韓縝離開了,薛向離開了,如今是王陶任城主,入選議政的蘇頌和沈括不說,以李誡、賈憲、申天賜這些具體主事,都是因爲官家而得以改變命運的。

在工坊城,唯有官家的意志纔是工坊城必須遵行的。

在這一點上,別說是王陶出自潛邸,即便是新調來城主,也無法改變這樣的現狀。

工坊城是一個以能力爲尊的地方,這種能力並不是說文采,也不是說出身,而是在工坊城整個產業中共同的認可。

就比如現在,雖然有商討,但是所有人都盯著蘇頌來定論。

第六六二章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七十章 騎行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七百章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七六四章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四二六章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八二二章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六一五章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七十章 騎行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著的西夏人嗎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
第六六二章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七十章 騎行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七百章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七六四章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四二六章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八二二章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六一五章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七十章 騎行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著的西夏人嗎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泊头市| 冕宁县| 正蓝旗| 澄江县| 广丰县| 乳源| 布尔津县| 安乡县| 三亚市| 疏附县| 南郑县| 金湖县| 黄平县| 平泉县| 耿马| 饶河县| 龙岩市| 石景山区| 廊坊市| 广德县| 郴州市| 大洼县| 简阳市| 灌阳县| 兴仁县| 湖北省| 郑州市| 益阳市| 堆龙德庆县| 南岸区| 阿拉善右旗| 安阳市| 万源市| 平顶山市| 扎囊县| 喀什市| 汉中市| 儋州市| 视频|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