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

一切都還是從利益上入手,在利益上結束。

不管是官階、差遣,還是三級決策官員的遴選,都不開利益這個核心。

趙曦在制定新的官制體系時,也是基於利益,在確保大多數臣工利益不受損,並且給予他們願景的條件下,才能確保穩定的推動這次大革新。

“官家,當下國朝官階和勳爵高,非本意而造成差遣與本官不匹配的情況如何處置?例如老臣的情況。”

張方平,真正的老臣,先帝時曾任參知政事,算是官拜執宰了。

因爲趙曦即位後以穩定爲主,他沒有機會再入朝堂,心灰意冷之下,幾次告老,趙曦都不允。

張方平屬於方正的性格,雖然多年不摻合朝政,當官家召其參與這次議政時,他不屑於爭究錢糧,他更想做事。

如今大宋是真的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也讓張方平有了重臨朝堂的想法。

“安道公,你的問題就涉及到三級決策制上面了。如果諸位對官制沒有意見了,接下來就討論三級決策制。”

趙曦對於張方平還是熟悉的,甚至可以說張方平對於趙曦整個大布局的開始,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當年趙曦帶著護衛營南征,輾轉大理,謀劃礦城,第一次收攏朝臣們,張方平給予他極大的支持。

說實話,當時的趙曦羽翼未豐,趙允讓父子幾十年經營,在朝臣中有很大的勢力。張方平在某種意義上講,當時支持趙曦,說是有擁立之功也不爲過。

張方平從資歷而言,如今的政事堂相公,也就文彥博和韓琦強於他。

這人也算個倔頭,不過是個開明的倔頭。

自從政事堂少了司馬光,趙曦一直希望相公中能有一個耿直的倔頭,只是因爲預定推動官制改革,朝廷又需要穩定,趙曦一直沒有調張方平入朝。

其實,這一次議政,趙曦專門召集了張方平,他就應該明白其中的意味。

張方平這時候出口問,也是想確定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年紀上,張方平跟富弼、韓琦、文彥博以及呂公弼都算同齡人,還沒有息了一番作爲的心,更希望能趕上國朝這發展的趨勢,最終千古留名…~這是作爲一個士人的執念。

官制改革方案已經是定論了,所謂討論,就是需要這麼個儀式,走這麼一個流程。

釋義是早完成的事,上下定稿也有過幾次了。

而體現地位、權利的三級決策制,纔是在場所有人所關注的。

對於三級決策制,朝臣們瞭解的有限,或者說朝廷公之於衆的就有限。

在朝廷公佈的內容中,只是講明瞭國朝將推行由朝會參政、議政、內閣,構建國朝的三級決策議事體制。

朝會,職能是參政,說白了就是有權利參與國朝的大事重事,然而卻有方式的限定。

進入朝會者,可以針對國朝事務評判,也可以提出改進國朝各項事務的建議和意見,卻要求必須使用文字的方式。

朝會者的來源,在朝廷公佈的內容中有提及,可以說是相當廣,幾乎遍佈整個國朝所有的郡縣。

議政,應該是國朝權利層級,是有權利評議、討論、否決或贊同國朝各項政策走向的一級。

在某種意義上,議政等同於原來的朝會,可以針對國朝的某項政策進行討論、批判、辯論等。

議政一級,還有對應答覆參政的朝會官員疑問的職能。

比如,秦州知府爲議政,而清水知縣爲朝會參政,當清水知縣提出關於秦州府某項措施不得力或者不合適時,秦州知府必須對清水知縣的異議予以答覆,還必須做到令其滿意。

或許這算是上下制衡。從職位上,秦州知府高於清水知縣,對於清水知縣有一定的管轄權,甚至在清水知縣的升遷上,也有話語權。並且清水縣衙門的吏員使用,受秦州知府的節制。

但是,通過朝會這個模式,清水知縣卻有了直達天聽的渠道,可以在朝會上對秦州知府的工作評議。

同樣,朝會參政評議國朝各項政策不受官階、職銜、差遣以及地域的限制。甚至可以直接評議內閣成員的施政。

當然,三級決策制所有權利都必須是針對執政施政而言,也就是對事不對人。

針對人的彈劾,有監察體系專門的通道。

也就是說,趙曦將三級決策制限制在一個純政務的範圍內,讓政務歸政務,彈劾歸彈劾,避免原本那種朝會即吵會的局面。

而內閣成員,在擁有權利的同時,也同樣會受到議政和朝會參政一級的制衡。

內閣成員與議政不同,議政是兼任制,而內閣成員不再兼任朝廷的其他衙門職務。

比如王安石,現在爲三司使,比如文彥博,現在爲樞密使。一旦實行三級決策制,他倆必須辭去原有差遣。

不管是平章軍國事,還是東西兩府的主官,一律不再兼任,將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內閣。

內閣成員將實行分工制。比如文彥博,可以分管樞密院和兵部。比如王安石,可以分管三司使和戶部。

而分管本身就是一種制衡。六部九卿、州府郡縣以及監察衙門、講武堂、工坊城等,均可由內閣成員分管,但內閣成員對自己分管衙門的這些議政主官任用只有建議權,沒有任免權。

但內閣成員分管的部門,所有政策和措施的實行和推動,必須得到內閣成員的認可和批準。

在日常公務中,內閣成員將分別處理本人分管部門的業務,最後統一由首相…~也就是內閣第一人審閱,最終形成定論交於君王恩準。

而議政,是朝廷定期對各衙門事務進行商定的機制,以此來確保國朝衙門的重大事項不是由內閣與分管衙門私下決斷。

這也保證了君王能全面瞭解國朝各衙門的運行情況,而不用究竟細節。

參政、議政、內閣,形成一個相互統屬有彼此制衡的三級決策體系。

每一位內閣對應不同的議政,而議政與參政之間又有上下級關係,整條線中,上一級對下一級的權利偏偏有限制。

不管是人事還是政事,最終的裁決權都歸於君王。

如此,權利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形成交叉制衡的體系,在加強皇權至上的同時,卻把整個國朝的治權下放。

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三九六章第五八章 繁亂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六九三章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三九六章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六九三章第七五六章第八四章 射殺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四八七章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四一章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六三五章第六八章 沒死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著第七三八章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六八章 沒死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七七四章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四一三章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
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三九六章第五八章 繁亂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六九三章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三九六章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六九三章第七五六章第八四章 射殺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四八七章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四一章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六三五章第六八章 沒死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著第七三八章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六八章 沒死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七七四章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四一三章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肇东市| 绵竹市| 香港 | 宝兴县| 遂昌县| 甘洛县| 深州市| 孟州市| 罗平县| 长宁区| 平果县| 武穴市| 吉木乃县| 平远县| 平果县| 宜阳县| 韩城市| 达孜县| 巴青县| 乌苏市| 霍州市| 台中市| 蒲江县| 鸡泽县| 汕尾市| 故城县| 柞水县| 定陶县| 潮安县| 兰州市| 绥德县| 邓州市| 五指山市| 宿松县| 万山特区| 鄄城县| 墨竹工卡县| 广州市| 同心县| 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