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

西夏貴族進汴梁接受封賞……最起碼從名義上是這樣的說辭。

西夏這個國度已經不存在了,黨項這個種族,也即將被各種方式劃分,是到汴梁投降,還是接受封賞,趙曦並不在意說辭。

雖然朝堂的臣工有些微詞,也被允許產業主到興慶府收售降兵的消息壓回去了。

對於現在國朝產業主的困境,趙曦很理解。

就如後世,同類產品過多,技術難以改進,降低人力成本就成了產業主首選的辦法。

然而,就國朝如今的狀況,在人工這一塊,是求大於供。國朝各州府郡縣大力發展產業,對於人工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反而讓人工成本進一步飆升。

這還是工坊城出售的產業技術,都是一次性買斷,不是逐年收取利潤的模式。

就目前國朝的這些產品,趙曦知道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對他而言也很容易。但是,趙曦並無意介入。

自己就是指引和方向,既然把一些理念帶到了這個時代,發展還是靠這個時代合適。

大宋本來就是趙曦所知的科技和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他相信,隨著國朝產業的大量投入,勢必會由量轉爲質變,這是普遍道理。

所以,即便是工坊城,趙曦都沒有再過多的干預。

能領先這個時代一步,對於大宋足夠了。邁的步子過大了,沒有基礎支持,只會是拔苗助長,空中樓閣,不是長久之計。

趙曦可不信每一代都會有像他這樣的魂穿帝王……

引導,讓這個時代去夯實基礎。趙曦相信,從現在開始,大宋會永遠領先於這個時代。

這一次,戰爭是真的結束了。

不出所料,各路主帥盡數被朝廷召回,甚至連副帥都一併進京受封了。

從西夏興慶府繳械那一刻,朝廷就將西夏原本的轄區做了調整,進行了州府郡縣大劃分。

同時,幾路大軍也按照國朝州府郡縣駐軍的模式,進行了改變。

趙曦其實認爲還可以再放放,或者說最起碼留一路主帥主持西北軍務。

“官家,大軍遠征兩年餘,各路將帥背井離鄉,爲國征戰。如今西夏王室貴族入京,朝廷受降,又如何能缺了有功之臣?”

“正如官家所言,各路大軍並無主次之分,如此盛大的慶典,撇開任何一位將帥都不合適!”

趙曦心裡清楚,這是內閣大臣對武將根深蒂固的戒備,可理由卻冠冕堂皇。

有些事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全避免的。

即便是這一次沒有所謂的首功,沒有任何一位武將在明面是衆矢之的。依然有彈章在內參出現了。

國朝每一次征戰結束,都是一次大範圍彈劾武將的風潮,除了趙曦親征的兩次,從來沒有改變過。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再出現有單獨彈劾武將的彈章,著令隨軍監察官與文佐官,以及撰寫彈章的臣工,一併到政事堂質詢,朕與內閣旁聽!”

“屬實者查辦,道聽途說,惡意誣陷者,依監察條例相應條款治其罪!”

“另外,爲示公正,可讓各路大軍文佐帥的行軍作戰記錄,在內閣與朝廷重要議政傳閱!”

誰都知道,配備了監察官和文佐帥的大軍,即便是有錯,也是整一路大軍領導層的集體錯誤。

那些借戰事結束,準備用國朝文武之別博名者,這一次算是觸犯了衆怒。

勤政殿的質詢,一次次的讓投機博名者受罰,才遏制住了戰後彈劾武將的風潮。

甚至連彈劾偏師在沙洲扶持所謂的非朝廷勢力,都沒有被監察衙門立案!

這樣的風聲傳到前線,別說是怨言了,每一路主帥都快速的依照朝廷詔令,分散了大軍編制,成建制駐防,等待朝廷派遣官員交接。

同一時間,在興慶府接到朝廷同意進京接受封賞的回覆時,朝廷已經完整的配備了整個西夏轄區的官員。

一併西行的,不僅僅是朝廷接管原西夏轄區各州府郡縣的官員,還有工坊城、市易寺、鹽鐵司等各朝廷衙門。

工坊城是以勘探爲主。從趙曦南征開發錳礦與大理礦城之後,再加上河東石炭礦,如今只要是戰爭結束,朝廷已經習慣於這種操作。

再沒人隨意的說什麼莽荒之地了。

更何況,原西夏轄區,青鹽一直就是支柱產業,也是國朝垂涎的。

同時,前朝河西走廊繁榮的商貿,也是國朝征戰西夏,打通與西番易貨的目的。

所以,市易寺、鹽鐵司,在這一次,也是大批的派遣官員西行。

其實,西行最多的並不是朝廷,而是商賈,或者說國朝各州府郡縣的產業主。

從沙洲一直到肅州,再到黑水鎮燕軍司、黑山威福軍司,到最後的興慶、西平、銀夏一帶,這一戰大宋接受的降兵多達幾十萬。

這個降兵對於國朝的產業主而言,這纔是真正的戰爭紅利。

一時間,原本因爲停戰而稍微緩解繁忙的西線軌道,再一次忙亂起來了。

“降兵的安置,朝廷還是要關注一下。降兵也是兵,而商賈終歸是商賈。朕擔心商賈過分追求利益,會激起降兵的逆反。”

“戰事剛剛結束,黨項人又桀驁不馴,雖然有國朝的駐軍,能避免混亂還是避免吧?!?

趙曦一直覺得大軍分解的過早了些。雖然黨項人卸甲了,可畢竟還是在黨項人的地盤,還是黨項人聚堆的境況。

“官家多慮了。據前方奏報,商賈們因爲僱工大量缺乏的困境,開出的條件相當優越?!?

“甚至地方州府郡縣,爲當地產業發展,甚至奏請朝廷要允許地方州府放開戶籍和耕田,以便能招收更多的降兵……”

趙曦知道,富弼嘴裡所謂的優越,根本不可能像大宋僱員那般。

即便如此,趙曦也有點驚訝,國朝的州府居然已經有了發展產業的萌芽理念。

“官家,更何況,這一場大戰,國朝的軍伍徹底摧毀了黨項人的信心,所謂的桀驁不馴,所謂的勇武,是建立在勝利之上?!?

“絕對的軍備優勢,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以及商賈們放出去堪比黨項貴族收益的條件,黨項降兵已經淪陷了?!?

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三五三章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六六二章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八四七章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六三六章 都看著呢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二六二章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訪(三)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
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三五三章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六六二章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八四七章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六三六章 都看著呢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二六二章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訪(三)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天等县| 望江县| 黄大仙区| 潍坊市| 田阳县| 临猗县| 定远县| 仁怀市| 金川县| 武邑县| 怀宁县| 台中市| 嫩江县| 巴中市| 姜堰市| 华容县| 航空| 涿鹿县| 余姚市| 兴义市| 瑞丽市| 平遥县| 富源县| 响水县| 安多县| 瑞昌市| 普兰县| 仁寿县| 威信县| 肇庆市| 澄江县| 从江县| 凤凰县| 松滋市| 天台县| 龙岩市| 丰镇市| 广西| 凌云县|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