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五章 孔光覲見

八月十二。

帝烽那時好時壞的身體今朝感覺不錯,難得親臨早朝,與百官議事。

如今的大事有兩件。一是南蠻求地,二是北方穩操勝券的戰事完美收官。

第一件事事關國土,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朝堂上任何人都要斟字酌句,不敢輕言,以免言語不當背上個國賊的罵名。

第二件事,雖然勝利已然是囊中之物,但越到最後關頭越要穩住。古語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朝堂上諸位大臣多數慷慨激昂,堅決不予,剩下一小撮心中有不同觀點的人閉口不言,唯恐招災惹禍。

“說什麼求,分明是搶,趁火打劫,與強人土匪無異!”

“這是威脅,是訛詐,簡直不把我天朝上國放在眼裡!”

“要戰便戰,豈可避退!”

……

老丞相近日偶感風寒,不時咳嗽兩聲,默默不語,只聽著。

那些武將怒髮衝冠,各自請戰,血可流成河,疆土一寸不能丟。

他們是大揚活的邊關險隘,抵擋異族的入侵。此次北征他們沒得到機會,更是憋著一股幹勁兒。

老丞相聽著他們壯懷激烈,自己心裡越有底氣,國家越有底氣。

可是再聽聽某些養尊處優的高官也一副犧牲父母妻子也在所不惜的陳辭,老丞相心裡不是滋味。

比如白白胖胖的治粟內史何鍭。

何鍭言道:“我大揚軍民同仇敵愾,個個都可爲國捐軀,拋妻棄子上戰場,父母死別不還鄉……”

……

帝烽看著快變菜市場的朝堂,趕緊讓他們肅靜。

“丞相今日爲何不發一語啊?”

“回陛下,臣左右思慮,未得良策,不敢言語應付。臣請陛下,容臣發問。”

“準。”

“且問治粟內史,一年北戰,花用多少錢糧,不喘口氣接著南征,你準備把賦稅翻幾番?”

治粟內史何鍭答道:“陛下澤被蒼生,九州民生向榮,尤其荊揚二州,每戶富庶,可多交賦稅,縱然翻上三五番,亦不多艱。只此二州所得,足以一戰之用。”

羅原聽了更不高興,“居廟堂之高,則夙夜所思者應爲如何使民更加富足。若爾所言,視民富而加其賦稅,使之維持在一個不疾苦的溫飽線上,則爾旦夕所思者豈搜刮百姓之法耶?”

何鍭戰戰兢兢:“陛下聖明!臣有罪,然臣絕不敢視民生艱苦爲玩笑,臣之心絕非丞相所言!”

帝烽笑道:“卿且平身,朕知你絕無此心,但你要牢記民生之重。觀歷朝歷代興衰,史書言“苛政猛於虎”。朕自繼位以來,從無暴斂,然當此國家大事,加賦亦無不可,不過要從朕與卿等開始,爲萬民表率。少府,點清財物,自今日備下,任何人不可隨意花用。”

少府邵清出言:“少府乃皇室私庫,非公家之物,臣請陛下三思,切莫過於儉樸,保重龍體。”

“無妨。朕雖有疾,今日卻精神飽滿。自今日起,諸皇子嬪妃有菜有肉即可,不可食昂貴珍饈,亦裁減衣妝之費。如今戰與不戰爲定,這些錢省下來存著,以備不時之需。倘若真要開戰,朕在厚顏加賦,向百姓伸手要錢之時,率先將這些拿出來。若是到時不戰,再把這些錢分給諸嬪妃皇子,就當是替他們攢的,一股腦兒花個痛快,也虧不了他們。”

羣臣同聲:“陛下聖明!”

帝烽笑道:“卿等也該有所表示啊。”

羅原首先道:“臣請俸祿暫減一半,也當陛下替臣存著,當用則用,到時不用再還給臣,臣也不吃虧。”

羣臣附議,一時間互相笑談,也不知誰的笑臉是真,誰的笑臉是假。

帝烽笑道:“君臣同心,國無所憂。”

羅原又道:“臣還要問廷尉,自北方戰火一起,有多少流民竄亂,各地訴訟刑獄之事增加幾成?而今北方兵火未熄,南方又燃,又會增加幾成?”

廷尉趙正道:“兵戈之禍確實不僅亂邊境太平,也擾了內地百姓。各地訴訟刑獄增加了兩成,多是流民無生生所資之術而盜竊。”

這位廷尉卻是吸取了剛纔的治粟內史的教訓,不等老丞相再次詰問,率先道:“臣有罪!凡是多了一家一戶不得安寧,皆是臣的罪過。”

帝烽道:“有案子不是你的罪過,辦案不明纔是你的罪過。卿等明律法,知刑賞,當知賞善罰惡於教化百姓之功。辦案若有差池,不只使民含冤生怨,更使得風氣道德淪喪。”

御史大夫道:“陛下聖明!自京城至地方郡縣,凡有貪贓枉法者必遭彈劾。臣聞近日有一西北名士來京,名曰孔光。聽臣之下屬同僚所說,此人多計策,而且丞相也已見過,評價頗佳。而今此人就在殿外,陛下可召之一見。”

帝烽看向羅原:“哦?可有此人?”

“回陛下,臣確與此人有一面之緣。此人看起來倒像個人才,至於是否有真才實學,陛下召之一問便見分曉。”

帝烽點頭,即行傳喚。

孔光在外面等得心頭焦慮,等來召見反而氣定神閒了。

孔光自信走上殿來,“山野鄙人孔光,叩見陛下!”

帝烽看他如此年輕,有些驚訝,卻也沒有因此小瞧了他,“免禮。先生可有良策?以先生之見,這地是給還是不給?”

“回陛下,給也可,不給也可。”

諸位朝臣竊竊私語,議論孔光並無才學。

帝烽也不快,“先生莫要玩笑。”

“光不敢!此事在光看來,乃是邦交說辭。光之嘴有兩面皮,怎麼說都有理。”

太常風朝忍不住出言:“陛下,依臣之見,此人只會逞口舌之利,實無一可用之良策。山野村夫,並無才幹,所以不敢科舉入仕,譁衆取寵,鼓譟聲名,以此來謀取官職。”

羅丞相又咳嗽起來,風寒雖是小病,但不注意休息也不行。

風朝又補充道:“山野之中有大賢者,有匡君輔國的奇才,然皆淡泊名利,可求不可召。臣觀此年少後生,乃趨炎附勢之輩。”

孔光笑而不語。

帝烽道:“即便先生兩面怎麼說都有理,那也該選最有利的那面吧,先生怎麼看?”

孔光又出驚人之語:“在光看來,不給倒不如給了。”

滿朝上下一片譁然,痛罵國賊之聲四起。某些與孔光相同意見的人慶幸自己閉口不言沒招災禍。

帝烽壓下躁動,“就請先生講講是何道理。”

“回陛下,光知這大殿之上,持此見者非光一人,只是他們不敢說出口,而他們的道理,與光並不同。他們所擔心者,正如陛下所想南征北戰有窮兵黷武之嫌,百姓不得安息。然而在光看來,只要邦交之臣言語非凡,不給也不會開戰。此即光所言不給也可。”

這下更多人想罵他了。原本那些和他意見一致的人也想罵他。既然你誇口有本事不給地也保太平,那又爲什麼贊成給呢?難不成真是國賊,是敵國的細作?

孔光不緊不慢接著說:“此事在陛下與諸位大臣們看來是揚蠻兩國之事,然而在光看來,並非是簡單的兩國之事,而是四方五國之事。”

帝烽眼睛一亮,不喜的神色一掃而空,這個年輕人總算說出一些吸引他的話了。他想認真往下聽,後面若是真知灼見,前面那些難聽不喜的話就是逆耳良言。這個年輕人就是個人才,可以加官。

“今天下大勢,人族五國並立,強弱有別。我朝地處中國,周圍四邦,強則有一統天下之勢,弱則遭四分其地之殃。地大物博,物華天寶。肥原沃土,富饒誘蠻戎垂涎,毓水鐘山,靈秀引夷狄張目。語修文德,言罷刀兵。貿易南北,仍存亡我之心,往來東西,常有襲中之舉……”

帝烽越聽越覺著說到了他的心坎裡,與這個第一次見的年輕人相見恨晚。

聖人云:“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老丞相的政見總是恩養民生,能不打仗就不打仗,使自己在休養生息中越發繁榮富強,別國自然就服了。

自帝烽繼位以來,幾次戰爭無一不是被動還擊,哪怕是他四十一歲那年,項英卻敵千里,事後也只是收回了被侵犯的土地,並沒有開疆拓土,千里悉數奉還,沒有侵佔敵國一寸。

這些年來,與周邊四鄰貿易交好,爭取和平,可人家卻時不時暗地裡下絆子,在邊境挑事。前些年西戎無故兵犯,而今狄人蠻人趁機敲竹槓,聽說夷人也派了一批人來看看能否撈好處。這些都讓帝烽覺得委屈,以強尊而不凌弱國,卻總被人薅羊毛,有時候他真想惱怒開戰。

可是冷靜下來想一想,就知道羅原是對的。因爲處於中央之國人口最多,土地最廣最富饒,這就使得揚朝在五國中基礎最好,能以數倍於他國的速度發展,越是和平休養髮展,越能拉開與四夷的差距。只要沒有非人力所及的天災,揚朝就會越發強盛。打仗這種損耗國力的事反而對敵人有利,除非能一舉吞併敵國,否則不論勝敗都是吃虧的。

帝烽回過神來,繼續聽孔光談論。

“故當此之時,非我不仁,實不由我甚。四夷之中,北國疆域最廣,國力最盛,而東西皆地窄人貧,蠻國地有北國之廣卻是窮山惡水。吾皇可以數縣肥沃之地割予南蠻,令其與東西斷交。待兩三年後,我軍即可東征西討,掃清兩側,再不受人背後捅刀的氣。”

帝烽聽之如獲至寶,只是他力不從心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兩三年,就算勉強茍延殘喘,也是老來壯志消。

從前的他也想過開疆拓土,總想忍不住把那些不知好歹的東西收拾了。可是他夠冷靜,加上有個主張和平的丞相早晚共事,把征戰的步伐拽住了。

慢慢的,他看到了和平發展幾十年的國力越發鼎盛,更捨不得打仗了。他想,這樣再過十年,二十年,盛世永昌。雖然有時候也偷偷想想,待到一國之力足以掃清六合,就該一統天下了,但一想起羅原,又不禁一笑了之。老丞相的和平發展只是想發展,一直髮展,從不謀算著攢夠了本錢玩票大的。誰想打破太平,老丞相都會瞪眼。

現在他更打算把這件千秋霸業留給後人來做,自己這最後的時光不夠做這件大事,不值得破壞老友之間的君臣情誼。

他想等項英回來,和羅原一起三人再微服出遊一次,最後一覽錦繡江山。死在路上也不要緊,對於他來說,國土之內處處是家,是根。有兩位老友陪著,他也不擔心有人能利用他的死興風作浪。

思緒飄的遠了,帝烽回過神來,準備授予孔光官職,先留住他,留給帝峻用。

然而朝堂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買賬,還有人在議論爭吵。

他們有的人是真覺得孔光所言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太僕衛梓出言:“敢問先生,且不說那蠻王是否會如先生所料,只說咱們國內之事,要讓出去那幾縣土地上的百姓怎麼安置,如何使不明就裡的國人不對朝廷失望,這失地之辱縱然陛下受得,我等公卿受得,然九州國人儘可受得?”

有的人就是純粹視孔光爲眼中釘,找茬。

比如典客蔣溫、典屬國華朗。

孔光言辭鑿鑿,一口一個“邦交說辭”“邦交之事”“若是邦交之臣得力”等等,顯得他們無能了,讓他們與一衆下屬同僚很沒面子。

蔣溫道:“先生之言聽之煌煌,然細細思來甚爲空泛。四方蠻夷素無信義可講,今日歸順,明日即舉兵來犯,朝暮毀誓,旦夕倒戈,豈可以我國土喂此忘恩豺犬?”

華朗附言:“天下大勢,瞬息萬變。先生欲以如此血本來爲數載之後未可知的征戰一博,實非智者所慮。”

衆臣議論紛紛,帝烽靜觀孔光如何作答。

孔光對衛梓恭謹一揖,“公之所慮,確爲實事。然此乃陽謀,不必遮掩,一切皆可佈告天下,使我國人瞭解實情。蠻王明知我所圖謀,也必會答應。因爲我所圖謀不害南國利益,而取東西。五國疆域,南蠻只與我相接,與西戎隔著一座古來無人的莽蒼山,與東夷隔著茫茫大海,更休說遠在北端的狄國。蠻王想得良田,以事農桑,繁衍人口,只能相求唯一接壤的強鄰。拒絕我們,東西兩國給不了他想要的,倒不如答應了,揚蠻互利,哪管戎夷存亡。”

衛梓點頭,不再多慮。

孔光轉頭笑道:“至於兩位邦交老臣出口之言竟如小兒夢囈,實不足與高士共論。”

蔣溫與華朗面色鐵青,已經在盤算暗地裡使什麼手段給這個狂生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

蔣溫強壓怒氣,“就請賢士指教一二!”

孔光笑道:“二公皆邦交之老臣,當知國與國之間素來只談利益,分分合合,燃燃熄熄,全看一個‘利’字。利之一處,無需山盟海誓自然履約。利有分歧,當時歃血也必反目。蔣公曰:‘四方蠻夷素無信義’,豈不令人發笑耶?”

蔣溫無話可辯,拂袖冷哼,不再言語。

孔光繼續笑談:“而至華公所言,盡是頹喪之語,敗壞國風。《易》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地時勢之變化,本就是窮盡人力也不可能全部知曉的,總有那些個萬一在明日後日明年後年等著我們。難道我們因懼怕不可知的變數就什麼都不做了嗎?有爲之士當盡人事而聽天命,是否功成皆無愧無憾。若依公所言,世事無常一旦休,不如早早備下棺槨,坐臥家中等著。”

華朗比蔣溫更加惱怒,不顧廟堂禮儀,指著孔光那可惡的笑臉,大吼:“汝乃山中一匹夫,怎敢欺人太甚……”

孔光一點兒也不生氣,依舊保持微笑,反倒是華朗越罵越氣,最後氣得自己說不出話。

他不說話,孔光又開始了。

“我聽說幾日前某位諫議大夫坐著自家的馬車在最安全不過的天子腳下京城之內摔斷了股肱,這豈不是最無常的禍事了。說不定今天也要有人摔一次,今天沒有那就明天有,明天沒有就是後天。有人若實在害怕,最好別上朝了。出門有風險,還是在家待著吧。”孔光走到華朗旁邊,突然一拍腦門,“哎呀,待在家裡不動也有風險,萬一喝口水嗆死,吃飯噎死,再萬一有天降隕鐵砸在腦門上該如何是好啊?人活著就有風險,不如先躺到棺材裡等著吧。”

“狂生!你……”

若沒有同僚拉著扶著,典屬國華朗今天不是昏厥就是要與人廝打。

“今日全是戲言,諸位愛卿不必當真。”帝烽一句話,暫時平息風波。

孔光十分恭謹,全沒有剛纔的倨傲姿態。

衆臣也個個整理儀容,重新坐好。

“這位先生胸中確有韜略,是我大揚的人才,丞相覺得可授何樣官職啊?”

羅原道:“陛下,丞相府中尚缺這麼一個敢言能謀的議曹掾。”

於是孔光就成了丞相府議曹掾。

退朝之後,諸位大臣趁出宮的這一段時間議論著今天這個狂橫無禮的書生是哪冒出來的。

一些消息靈通的此刻正好賣弄。這個無名小輩出身公主府,與太尉大將軍獨子交往過密,得丞相青睞,受御史大夫舉薦,與御史中丞嫡子也有交情,沒點兒背景的能這麼橫,敢這麼狂?

只是不知怎麼,最後只得了個秩比三百石的丞相府議曹掾。原以爲他不僅有背景,更是一番話打動了陛下的心,至少能得個秩比千石。

有人說是丞相有意栽培。丞相開府理事,下轄議曹負責大小事務的謀劃議定,議曹掾不大不小,卻是個鍛鍊人才之職,尤其是這個年輕書生今日鋒芒太過,是該磨礪。

有人說憑他今日的言辭,原本該授予邦交之職,親自籌劃他自己提出的這件大事,丞相怕他今日得罪上司以後會難做,暫且找個不大不小的位置把他放在身邊。

有人說是丞相在拉攏人心,讓他先在丞相府中任職,以後有丞相幫襯,一路扶搖直上。

至於老丞相究竟作何想,只有老丞相自己心裡清楚。

第三十三章製法寶龍宙燒磚 觀妖獸項金得悟第一百一十九章 震驚!第九章 陷殺陣帝烽五誘敵 煉精氣項金兩破第一百三十章 帝川別第七十二章 一切都有報第一百七十七章 思往事第十四章 一夜鷓鴣如夢 三戰蝴蝶受傷第一百六十章 曲終人散第九十八章 無恥之陣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廷股肱第一百七十八章 恨關風月(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漂流第三十三章製法寶龍宙燒磚 觀妖獸項金得悟第一百五十五章 孔光覲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又遇上官第九十四章 大俠少俠第四十七章 荊玉哀怨項金 汨平痛斥衛獻第四十三章 龍宙送徒學劍 項金吞果惹狐第十四章 一夜鷓鴣如夢 三戰蝴蝶受傷第二十六章 項金練武訣 帝虔嘗茄子第八十三章 淮水霸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十輪復經丹第一百一十六章 鴟玉陽第一百零六章 沈郎十八姬第八十四章 我們第十四章 一夜鷓鴣如夢 三戰蝴蝶受傷第五章 方寸臺主神收徒 淮侯府世子選傅第一百三十五章 十輪復經丹第十五章 荊玉以賊送項金 令箭憑香斷疑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豈不誠大丈夫哉第一百四十五章 純鈞秋梧第一百二十九章 卻敵第二章 天意典帝峻拔泰皇 帝劍臺太子遇刺第七十三章 狗屁道理第四十三章 龍宙送徒學劍 項金吞果惹狐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境第二十章 荊玉彈指誅邪魔 項金揮手攔皇子第九章 陷殺陣帝烽五誘敵 煉精氣項金兩破第一百一十二章 自找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救人第一百零八章 可敢守國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寧赴洛水第一百四十二章 渡人和尚第一百四十八章 郡主殿下的狗第十二章 羣豪仗義救少俠 衆差維法護乞丐第一百零五章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審問第一百七十一章 漂流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殺十二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叫誰大侄子呢第八十六章 苦苦甘甘情一字第十五章 荊玉以賊送項金 令箭憑香斷疑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震驚!第一百零七章 金尊玉貴第一百六十三章 今日死了一個第一百一十九章 震驚!第六十章 傻小子的聰明姑娘第一百七十二章 鸞月仙子白月凰第五十一章 一手擎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難相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襄陽一霸第九十一章 失而復得第七章 拓心府項金存神 獵莽蒼帝烽失鹿第二十二章 野間金玉定情 城外男女遇險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廷股肱第十三章 恨項金紈絝悽慘 懼鐵面奸人密談第一百零一章 安排的很明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島共主白月凰第一百五十二章 曹神算惹禍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恨關風月(一)第三章 石渠閣項金覽異聞 襄公府荊玉修仙第一百一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九章 又遇上官第八十三章 淮水霸主第六十三章 一刀切了西城牆第三十七章 郡主威嚇兵 黑狗勇護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郡主殿下的狗第六十六章 一魚一蝦也是江湖第一百五十章 久閒生事端第五十八章 那時鬼雲白第三十四章 羣獸混戰 隻身下山第一百零九章 天殺第六十六章 一魚一蝦也是江湖第一百五十九章 寧赴洛水第九十五章 崑崙巫山宿緣第六十八章 我度和尚第五十一章 一手擎天第四十六章 項金出洞別聶權 徒弟下山拜師父第一百五十五章 孔光覲見第七十章 能要點兒臉嗎?第九十章 江氏兄弟第一百一十七章 感君盟山海第七十六章 江湖有榜第五十三章 卜草說易第九十二章 池中舊榜第六章 項金得寶練功 帝烽幸關起駕第一百零五章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第三十五章 美人正茂情長 英雄遲暮氣短第一百五十四章 白日窺皇宮
第三十三章製法寶龍宙燒磚 觀妖獸項金得悟第一百一十九章 震驚!第九章 陷殺陣帝烽五誘敵 煉精氣項金兩破第一百三十章 帝川別第七十二章 一切都有報第一百七十七章 思往事第十四章 一夜鷓鴣如夢 三戰蝴蝶受傷第一百六十章 曲終人散第九十八章 無恥之陣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廷股肱第一百七十八章 恨關風月(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漂流第三十三章製法寶龍宙燒磚 觀妖獸項金得悟第一百五十五章 孔光覲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又遇上官第九十四章 大俠少俠第四十七章 荊玉哀怨項金 汨平痛斥衛獻第四十三章 龍宙送徒學劍 項金吞果惹狐第十四章 一夜鷓鴣如夢 三戰蝴蝶受傷第二十六章 項金練武訣 帝虔嘗茄子第八十三章 淮水霸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十輪復經丹第一百一十六章 鴟玉陽第一百零六章 沈郎十八姬第八十四章 我們第十四章 一夜鷓鴣如夢 三戰蝴蝶受傷第五章 方寸臺主神收徒 淮侯府世子選傅第一百三十五章 十輪復經丹第十五章 荊玉以賊送項金 令箭憑香斷疑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豈不誠大丈夫哉第一百四十五章 純鈞秋梧第一百二十九章 卻敵第二章 天意典帝峻拔泰皇 帝劍臺太子遇刺第七十三章 狗屁道理第四十三章 龍宙送徒學劍 項金吞果惹狐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境第二十章 荊玉彈指誅邪魔 項金揮手攔皇子第九章 陷殺陣帝烽五誘敵 煉精氣項金兩破第一百一十二章 自找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救人第一百零八章 可敢守國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寧赴洛水第一百四十二章 渡人和尚第一百四十八章 郡主殿下的狗第十二章 羣豪仗義救少俠 衆差維法護乞丐第一百零五章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審問第一百七十一章 漂流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殺十二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叫誰大侄子呢第八十六章 苦苦甘甘情一字第十五章 荊玉以賊送項金 令箭憑香斷疑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震驚!第一百零七章 金尊玉貴第一百六十三章 今日死了一個第一百一十九章 震驚!第六十章 傻小子的聰明姑娘第一百七十二章 鸞月仙子白月凰第五十一章 一手擎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難相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襄陽一霸第九十一章 失而復得第七章 拓心府項金存神 獵莽蒼帝烽失鹿第二十二章 野間金玉定情 城外男女遇險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廷股肱第十三章 恨項金紈絝悽慘 懼鐵面奸人密談第一百零一章 安排的很明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島共主白月凰第一百五十二章 曹神算惹禍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恨關風月(一)第三章 石渠閣項金覽異聞 襄公府荊玉修仙第一百一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九章 又遇上官第八十三章 淮水霸主第六十三章 一刀切了西城牆第三十七章 郡主威嚇兵 黑狗勇護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郡主殿下的狗第六十六章 一魚一蝦也是江湖第一百五十章 久閒生事端第五十八章 那時鬼雲白第三十四章 羣獸混戰 隻身下山第一百零九章 天殺第六十六章 一魚一蝦也是江湖第一百五十九章 寧赴洛水第九十五章 崑崙巫山宿緣第六十八章 我度和尚第五十一章 一手擎天第四十六章 項金出洞別聶權 徒弟下山拜師父第一百五十五章 孔光覲見第七十章 能要點兒臉嗎?第九十章 江氏兄弟第一百一十七章 感君盟山海第七十六章 江湖有榜第五十三章 卜草說易第九十二章 池中舊榜第六章 項金得寶練功 帝烽幸關起駕第一百零五章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第三十五章 美人正茂情長 英雄遲暮氣短第一百五十四章 白日窺皇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滕州市| 舟山市| 余姚市| 清流县| 株洲县| 鄂州市| 两当县| 拜泉县| 南江县| 华宁县| 承德县| 怀仁县| 宜昌市| 监利县| 广饶县| 伊宁县| 新河县| 平顺县| 个旧市| 海丰县| 金昌市| 芦山县| 凤山县| 常德市| 如东县| 石泉县| 宜春市| 龙井市| 嘉义市| 调兵山市| 色达县| 宁强县| 盐亭县| 威宁| 九寨沟县| 绩溪县| 铜川市| 肃南| 繁峙县|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