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聽事

(感謝讀者“寧唯是”、“老吉冷冷一笑”、“顧期頤”的飄紅打賞。求收藏求推薦。)

馬維沒有透露全盤計劃,樓礎也不追問,他還沒打定主意,只當這是酒桌上一個有些過火的玩笑。

回到家中時已是傍晚,樓礎沒來得及坐下,就被喚去選將廳。

選將廳是大將軍樓溫在家中議事的地方,閒人嚴禁入內。

樓礎是閒人,長這麼大,這是他第一次獲準進入選將廳,要由僕人帶路,才能摸清門徑。

選將廳很大,牆壁上掛滿刀槍弓矢與明盔亮甲,幾張頗有來歷的字畫躲在其中瑟瑟發抖,很少會受到注意。

大將軍子孫衆多,一些在外爲官,一些還沒長大,今日被喚來者共有三十餘人,早已分列兩邊,聽大將軍與幕僚議事。

樓礎最後一個到來,在僕人的指示下,悄悄站在隊尾。

“形勢就是這樣,關中秦州反賊快要被撲滅,誰想到山西幷州又起一夥盜賊,郡縣告急,朝廷決定發兵兩萬前去剿匪,缺一位領兵之將,諸位可有推薦?”大將軍樓溫詢問的不是衆兒孫,而是坐在兩邊的七八位幕僚。

樓家兒孫在這裡只能聽,不準插話,幕僚們早已習慣,也不謙讓,立刻有人開口道:“樑太傅早先派人打過招呼,想讓他的一個孫子立功,不如藉機賣他一個人情。”

“哪個孫子?”樓溫要問清楚。

“樑升之,並非嫡孫,但是據說很受寵愛。”

“嘿,太傅倒好意思向我求情。”樓溫不以爲然,“還有誰?”

“南陽王的七公子前陣子因爲一點小罪失去侯位,一直耿耿於懷,不如將這份軍功給他。”另一位幕僚道。

大將軍樓溫點頭,嗯嗯兩聲,顯然有些心動,卻沒有立刻做出決定。

其他幕僚繼續提出建議。

站在隊尾的樓礎心生感慨,大將軍掌管天下兵權,選擇帶兵將帥時,竟然只問門第與人情,沒有片言涉及此人的才能。

有人湊過來,小聲道:“你怎麼纔來?”

樓礎忙拱手回道:“剛從學堂回來……”

“你喝酒了?”

“跟朋友……”

“你十八歲了,大將軍許你來此聽事,你自己仔細些,到手的機會別浪費。”

“是是,兄長說得對,愚弟慚愧。”

管事的“兄長”稍顯滿意,悄悄走開。

大將軍樓溫等人已經選定將領,又談些瑣事,議事結束,幕僚們告退,在樓家兩子的陪同下去往前廳飲樂,大將軍有時參加,有時候不參加,無論怎樣,他都要留下來,先向自家兒孫說幾句。

“老三人呢?”樓溫嚴厲問道。

“三哥偶染風寒……”

“放屁,當著我的面你也敢撒謊?老三一定又去會他那羣狐朋狗友了。老子拼死拼活,兒子倒會享受。”樓溫大怒,發出一串咒罵,回話的兒子唯唯諾諾,不敢多說一個字。

樓家老三也有個怪名字——樓硬,是大將軍的嫡長子,身軀肥碩,與父親不相上下,最愛尋歡作樂,總是想方設法逃避議事。

樓溫罵得差不多了,還剩下一些怒氣無處宣泄,於是向廳內兒孫惡狠狠地說:“都裝啞巴嗎?讓你們來這裡不是當看客,我樓家子孫衆多,就沒一個能說點什麼?等我死了,你們能倚仗誰?”

“本朝軍國大事盡由大將軍定奪,兒等愚笨,唯有多聽、多看、多想……”

“閉嘴!”樓溫斥道,今天心情不佳,不想聽這些奉承話,伸手指向另一個兒子,“你來說。”

“幷州賊勢方盛,牧守沈公尚不能彈壓,朝廷派兵兩萬,怕是……怕是有些輕敵吧。”

“枉你聽事多日,沒半點長進,幷州之事有那麼簡單嗎?還有誰?”

衆兒孫互相推讓,樓礎在隊尾越衆而出,先施禮再開口道:“兒有一事不明,要向大將軍請教。”

樓溫稍稍收回肚皮,看著遠處的兒子,“你是哪一個?有點臉生啊。”

“十七兒樓礎,今天第一次來聽事。”

“哦,你說吧。”樓溫顯然還是沒想起來這個兒子。

“西方秦州盜賊蜂起,經年未平,朝廷遲遲不肯派兵增援,北方幷州盜賊初叛,理應先由州牧平定,事若不成,朝廷再派兵……”

“想不明白就多來聽幾天,難道每來一個人,都要我重新解釋一番不成?”大將軍不客氣地打斷,目光繼續轉動,突然又回到十七兒身上,“你年紀不小了,怎麼今天才來聽事?”

樓家兒孫到十二三歲就有資格來選將廳聽事,樓礎明顯年紀偏大。

樓礎也不明白原因,他一直以爲自己永遠沒機會進入這個地方。

大將軍的另一個兒子上前小聲道:“樓礎是吳國公主的……”

樓溫長長地哦了一聲,終於想起這個兒子的來歷,“對,是我叫你來的。走上前來,讓我仔細看看。”

樓礎來到父親面前,再次躬身行禮。

“擡頭。”樓溫仔細打量,命僕人秉燭照亮十七兒的面容,觀看多時,終於挺身大笑,“是我的兒子,一點沒錯,容貌跟我年輕時一樣英俊,就是身子骨太過瘦弱,更像你親孃。你平時學文還是學武?”

“兒目前在誘學館讀書。”

“你是禁錮之身……沒關係,朝廷總有開恩的時候,就算朝廷不讓你當官,跟隨爲父也一樣能享受榮華富貴。”大將軍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以後你多來聽聽,跟你這些兄弟、侄兒多來往、多學習,他們雖然是一羣笨蛋,終歸比你經歷多些。對了,你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樓溫順帶想起這個兒子曾經的怪癖。

“兒幼時無知,讀了幾年書總算明白過來,十三歲開口。以孩兒之愚,不知要向衆兄侄學習多久才能開竅。”

“哈哈,‘開口亂世之梟雄,閉口治世之賢良’,原來你開口幾年了,天下可沒亂,小亂有些,不足爲懼,大亂沒有,天成朝千秋萬世,至少咱們這些人無需擔憂。改天我要將劉相士揪過來,跟他算這筆賬。”

樓溫起身去前廳參宴,只帶少數兒孫,其他人散去。

樓礎回自己的住處,路上跟他打招呼的人不少,從而認識幾名自家兄弟與侄兒。

樓礎幾年前搬出大將軍府,住在後巷的一所小宅子裡,左右鄰居全是樓家親戚,彼此間沒什麼來往。

家裡極少開火,一名老僕每日前往大將軍府領取飯菜,倒是省心省力,就是沒什麼選擇。

樓礎吃過飯,沒有睡意,摘下牆上的刀,抽刀出鞘,仔細擦拭一番,然後提刀來到小院裡,對月揮舞,汗流浹背方纔罷手,洗漱之後上牀休息,躺在黑暗中輾轉反側,心想這個生日過得竟然不錯:最好的朋友邀請他刺駕,許久不見的父親允許他進廳聽事。

又想一會,樓礎無聲地嘆息一聲,仔細想來,這兩件事都算不上真正的改變,刺駕無異於笑話,父親今天能想起他,明天照樣會忘記他,況且大將軍年事已高,一旦過世,他還是繞不開“禁錮”這道關。

果不其然,接下來幾天,馬維沒再找他,學堂上遇見無非點頭致意而已,大將軍政務繁忙,晝夜不歸,兒孫們都沒有聽事的機會。

明天就是中秋佳節,馬維又一次邀請樓礎去自家喝酒。

馬維的高祖乃是樑國皇帝,他還沒出生就已國破,全家被迫遷至東都洛陽,在他一歲還不懂事的時候,父親參與作亂,爲此丟掉性命,年幼的馬維逃過一劫,此身卻遭禁錮。

馬宅不小,只是有些荒涼,僕役稀少,酒菜也不豐盛,樓礎習以爲常,覺得比自家好多了。

幾杯酒下肚,兩人又如往常一樣談起時事。

“西邊秦州擾亂未平,北邊幷州又生盜賊,天下只怕真要大亂,礎弟以爲如何?”馬維比樓礎年長七歲,兩人以兄弟相稱。

在好友面前,樓礎顯出自己張狂的一邊,右手舉杯痛飲,左手指點江山,“遠遠不夠,西、北兩方不過是些小亂。”

馬維笑道:“礎弟長在大將軍府裡,消息可不靈通啊。徵西將軍去年三月帶軍進入秦州,一年多了,捷報頻傳,好幾人因此封侯,可盜賊就是掃蕩不盡。要麼是徵西將軍虛報軍功,要麼是秦州賊情比預料得更加嚴重。至於幷州,嘿,沈牧守是你們樓家的老朋友,可是受皇帝猜疑已久,這回突然傳信說有人造反,怕是另有隱情。”

樓礎搖頭,“不然,秦、並兩州無論形勢如何,都不影響天下大局,冀州之戰纔是關鍵。”

“與北方賀容部的戰爭?礎弟沒聽說嗎?朝廷已經決定撤兵休戰,想要再戰,至少要等個兩三年。”

樓礎還是搖頭,“朝廷有意休戰,皇帝未必有意,依我淺見,當今天子不會輕言放棄。”

“當今天子……”馬維喃喃道,不由自主地向左右看了看,見無外人,纔敢繼續道:“天下若是大亂,必然亂在皇帝身上,登基十多年來,也就頭兩年裝模做樣,然後原形畢露——礎弟有想過愚兄的提議嗎?”

樓礎放下酒杯,“你不是開玩笑?”

“這樣的玩笑開得嗎?”

“嘿,就憑你我兩人?”

“有些事情看上去很難,其實容易,仗劍行刺這種事,周黑犬用來報復普通百姓就是愚蠢,咱們施於皇帝身上卻不失爲奇計一樁。”

“誰仗劍?誰刺殺?”

“哈哈,我就知道礎弟絕非池中之物,朝廷禁錮五國之士,殺戮不止,不知何時就輪到你我,有心之人誰不憤慨?況且天成初創,根基未穩,偏又趕上昏君在位,天象已有垂示,這正是你我一飛沖天的時候啊。”

樓礎看看桌上的殘羹剩炙,想想自己與馬維的狀況,問道:“咱們能做什麼?”

“愚兄自有妙計,只差礎弟相助。”

樓礎真想不出自己有什麼本事能幫上忙。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五百四十二章 帝夢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三百一十三章 進城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七十五章 城內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四百七十四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四百一十一章 讓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都之主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七十三章 勸叛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三百七十章 夜長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十三章 求救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三百七十七章 午時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九十九章 拒用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動搖第三十六章 恣意之名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己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二百六十章 西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將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一百三十五章 合營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三百五十五章 冊封第一百二十九章 執政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錯第十章 三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四百七十八章 病癒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九十章 爭財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三百五十一章 運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任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六十章 出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二章 邪門第九章 奠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五百四十二章 帝夢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三百一十三章 進城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七十五章 城內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四百七十四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四百一十一章 讓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都之主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七十三章 勸叛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三百七十章 夜長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十三章 求救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三百七十七章 午時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九十九章 拒用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動搖第三十六章 恣意之名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己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二百六十章 西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將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七十一章 贈禮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一百三十五章 合營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三百五十五章 冊封第一百二十九章 執政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錯第十章 三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四百七十八章 病癒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九十章 爭財第四百零九章 頭顱第三百五十一章 運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任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六十章 出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二章 邪門第九章 奠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县| 庄浪县| 浙江省| 龙山县| 安吉县| 交城县| 满城县| 鲁甸县| 民县| 深水埗区| 绥德县| 叶城县| 闽侯县| 吴堡县| 汾阳市| 灵寿县| 色达县| 安西县| 安达市| 兴化市| 花垣县| 大足县| 兴安盟| 连山| 大同市| 长治县| 喀喇沁旗| 拉萨市| 皋兰县| 资中县| 普陀区| 辛集市| 洮南市| 镇远县| 抚远县| 灌南县| 灵寿县| 韩城市| 沾益县| 鹤山市| 安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