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

單于不打算在此地浪費時間,留下一部分賀榮騎兵以及大批冀州新徵來的士兵與民夫,全權(quán)委託給賀榮平山,“三日之內(nèi)攻下此城,前去晉陽與我匯合,免你僕隸之身,有重賞。五日之內(nèi)奪城,免僕隸,無賞。七日之內(nèi)奪城,無功無過,仍是僕隸。超過七日,不知道你還有什麼臉面來見我?”

賀榮平山既羞愧又興奮,他知道單于不喜歡錶面功夫,因此只是鄭重地點頭,說了聲“遵命”,再無其它言辭,在心裡暗暗發(fā)誓,要在最短時間內(nèi)攻奪此城,不惜代價。

大軍在城外駐紮一晚,以壯聲勢,單于夜裡出去巡營,突然想起兩名顧問,派人將他們喚來。

“此城雖小,但是地處要衝,必須儘快奪下,以免我後顧之憂,你二人可有妙計立下此城?”

寇道孤先開口,“此城所依仗者,無非是晉王之援,單于親率大軍北上進攻晉陽,便是妙計,城中將士一旦得知救援無望,自然投降。”

單于微笑道:“攻城奪寨,實非寇先生所長。徐礎(chǔ),你今天還要說點什麼嗎?”

徐礎(chǔ)上前兩步,也望向小城,“說幾句,算在明天吧。”

“嘿,得我覺得有用才行。”

“此城名爲(wèi)應(yīng)城,位置確實緊要,晉王當(dāng)初曾以此城作爲(wèi)南下的根基,對城牆重加修葺,糧草積蓄頗多。”

單于點頭,“嗯,怪不得不願投降。我命平山三日奪城,你以爲(wèi)如何?”

“強人所難。”

“哈哈,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無非是我們賀榮人不擅攻城,以己之短攻敵所長,難以立功。但我偏要迎難而上,既然入塞,今後少不得會頻繁遇到攻城之事,而且只會更難。我對平山寄予厚望,將冀州工匠全留下來,就是要讓他學(xué)會攻城,日後可堪大用。”

賀榮平山不在附近,但是單于周圍的一些隨從自然會將這些話轉(zhuǎn)給左神衛(wèi)王,以博一賞。

有些時候,背後不經(jīng)意的幾句誇獎,比當(dāng)面的重託更有效果。

徐礎(chǔ)暗暗稱讚,微笑道:“學(xué)會攻城當(dāng)然是好事、要事,但不必刻意爲(wèi)之。我曾在此城中住過數(shù)日,認(rèn)得幾個人,願爲(wèi)單于勸降,無需三日,半日便夠。”

寇道孤想要開口,馬上又忍住。

單于扭頭看向徐礎(chǔ),“你又想勸降?”

“恰好城中也有故人。”

單于想了想,“不必,一路勸降,難顯軍威,賀榮騎兵也該舒展一下筋骨,冀州人也該爲(wèi)他們的皇帝做點什麼。”

“擊敗強敵,方顯軍威,應(yīng)城小而無名,難副單于所望。冀州軍民如今只認(rèn)單于……”

單于笑道:“夠了,你說的話有些道理,可以算入明天,但我意已決,不會再改,就這樣吧。”

徐礎(chǔ)只得閉嘴。

回到帳篷裡,徐礎(chǔ)不由得嘆息一聲。

昌言之問道:“公子遇到什麼事了?”

“不是我,是應(yīng)城。”

“應(yīng)城如何?”

“單于命賀榮平山三日內(nèi)奪城,平山立功心切,必然不擇手段,此一戰(zhàn),雙方必然損傷慘重。”

“這種事情誰也管不得,打仗嘛,必有死傷,而且少不了。公子雖說心善,畢竟是稱過王的人,似乎不必太過在意一座小城吧?”

徐礎(chǔ)笑笑,“你說得對,我該想得更遠一些。這兩天可有其它地方的消息?”

昌言之搖頭,“賀榮人只關(guān)心自家的事情,不談其它。”

“嗯,談與不談,事情總在發(fā)生,九州域內(nèi),必不至於處處安靜。休息吧。”

次日一早,賀榮平山準(zhǔn)備攻城的同時,單于帶領(lǐng)大軍拔營出發(fā),徐礎(chǔ)上馬離開時,遠處轟鳴聲不斷,似乎要將應(yīng)城碾爲(wèi)平地。

晉王的確沒有完全相信單于,早已在沿途佈下重重防線,又過一天,賀榮軍隊遭遇極其頑強的抵抗,經(jīng)過半日苦戰(zhàn),雖然獲勝,行軍卻因此變得緩慢。

單于對晉王多了幾分尊重,當(dāng)晚召集諸大人,重新佈置攻勢,更加詳細(xì)而具體。

徐礎(chǔ)與寇道孤守在外圍,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頗有些無聊。

張釋虞來得稍晚一些,自覺站到徐礎(chǔ)身邊,沉默一會,小聲道:“好消息。”

“哦?”徐礎(chǔ)知道,所謂的好消息只會與張釋虞本人相關(guān)。

“歡顏派人送信來,說她正想辦法……讓我回去,還說不會等太久。”張釋虞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他太想與人分享這個好消息了。

“恭喜。”

“終於……”這裡是單于議事的大帳,張釋虞不敢抱怨,改口道:“終於可以看到家人了。”

“濟北王與朝廷匯合了?”

張釋虞一愣,“啊……父親還在樑王手裡,一直被留在東都,樑王不敢將他怎樣。”

“皇后想必出力不少。”徐礎(chǔ)小聲笑道。

皇后是單于的親妹妹,她若想要回丈夫,單于不得不加以考慮。

張釋虞咳了一聲,不願承認(rèn),但又無法否認(rèn),半晌才道:“兄妹情深,單于還是很喜歡這個妹妹的。”

張釋虞沒提自己的妹妹,徐礎(chǔ)也沒問,過了一會,他道:“歡顏郡主已經(jīng)攻到晉陽了?”

“她怎麼可能親自帶兵?她留在漁陽,另派他人與賀榮騎兵一道由飛狐口攻入幷州,如今離晉陽已經(jīng)不遠,就等單于北上,形成合圍之勢。要說單于這一招的確厲害,晉王這一次必亡無疑,羣雄將要減少一位,對天成是件好事。”

張釋虞頻頻點頭,好像他參與了整個過程。

“其它地方有何消息?”

“其它地方?”

“秦州、漢州、江南諸州。”

“有消息吧,歡顏的信中沒提起過,你問單于啊。”

單于關(guān)心天下大事,每日都會接到大量情報,但是不會道與外人,徐礎(chǔ)即便就站在旁邊,也聽不懂。

“我和單于沒那麼熟。”徐礎(chǔ)笑道。

議事結(jié)束,單于將中原人叫過來,先對皇帝說:“我妹妹想你了。”

張釋虞強抑心中興奮,回道:“我也很想皇后,但是國事爲(wèi)大,家事爲(wèi)小,天下未平,只好讓皇后多等一陣。聽說皇后在漁陽很安全,單于可以放心。”

單于笑道:“皇帝能存此意,我心甚慰,我原本是要與皇帝攜手共定天下,待九州重歸舊主之後,再將皇后接來。”

張釋虞心中一驚,臉上不敢表露,只得道:“能與單于征戰(zhàn)四方,亦是我願。”

“不過我妹妹說得對,平定天下說快很快,說慢也慢,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總不能讓你們夫妻總是分離。這樣吧,待我攻下晉陽,平定幷州之後,將皇帝送還漁陽,你夫妻二人好好團聚,等我重整軍旅,再次發(fā)兵時,皇帝過來與我匯合。”

雖說不能立刻離開,張釋虞已感滿足,忙道:“單于爲(wèi)兄,一切盡聽單于安排。”

“哈哈,一家人好說話,皇帝早些安歇,不可太過勞累。與我妹妹團聚之後,還要多加努力,早日生個太子外甥。”

張釋虞臉上飛紅,“我會努力。”

皇帝離開,單于向兩名顧問道:“皇帝是個好人,我原有些疑慮,要不要全力援助天成,與皇帝相處這段時日,我再不做它想,中原皇帝只能是他。”

這雖是稱讚,聽上去卻更像是貶低與蔑視。

徐礎(chǔ)沒說什麼,寇道孤道:“橘生淮南則爲(wèi)橘,生於淮北則爲(wèi)枳,皇帝留在單于身邊是個‘好人’,離開單于就未必了。”

“寇先生是中原人,卻不說自家皇帝的好話——你說什麼橘?什麼枳?”

“我是中原人,但是九州已無共主,人人擇君而侍,我選擇單于,而不是皇帝。至於橘、枳,乃是中原的一句俗語,橘本生於淮南,味甜,一旦移植淮北,水土變化,橘味亦變苦澀,被稱爲(wèi)枳。人也如此,一旦挪換地方,好壞或許就會轉(zhuǎn)變。”

單于大笑,“中原人想得總是太多,不過很有道理,我記下了,但我說過的話不會改變。看皇帝怎麼做吧,他若一直做橘,我很高興,他做變成枳,我亦有辦法對付。”

單于看向徐礎(chǔ),“你與晉王也很熟?”

“曾經(jīng)結(jié)拜爲(wèi)兄弟,晉王排三,我排第四。”

“中原羣雄你都認(rèn)得?”

“多少都有接觸,唯有淮州盛家人來往不多,只見過老將軍盛軒。”

單于點頭,“就憑這一點,你會很有用處,上天將你送我這裡,必有用意,但你願意做橘,還是做枳?”

徐礎(chǔ)笑道:“我做樹葉,該盛時盛,該枯時枯,該落時落。”

單于大笑,隨即正色道:“你今天本不必再說什麼,但我還是要問,答與不答,隨你。”

徐礎(chǔ)點下頭。

“憑你對晉王的瞭解,他的抵抗會越來越堅決嗎?”

“晉王也是心懷天下的人,進退戰(zhàn)和,要依天下形勢而定,而不止是幷州一地。”

“嗯,此話有理。我再問你,吳州寧王你可認(rèn)得?”

“很熟。”

“正好,他派人送來一封降書,願意奉我爲(wèi)主,還送來一些禮物,你說說他是真心還是假意?我該接受還是拒絕?”

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四十章 拒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五百一十五章 斷鏈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一百九十七章 耿士第六章 醉不休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二百九十二章 除魔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一百九十章 是否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二百九十八章 難刺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難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意第七十四章 狂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三百五十五章 冊封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二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三十六章 恣意之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使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五百三十六章 衆(zhòng)叛第二百四十三章 勸老第九章 奠第五百二十一章 退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寵妃第五百章 留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攻守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貪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主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七十三章 晉陽城外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八章 新榜單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燒
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四十章 拒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五百一十五章 斷鏈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一百九十七章 耿士第六章 醉不休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二百九十二章 除魔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一百九十章 是否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二百九十八章 難刺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難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意第七十四章 狂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三百五十五章 冊封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二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三十六章 恣意之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使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八十三章 入營第五百三十六章 衆(zhòng)叛第二百四十三章 勸老第九章 奠第五百二十一章 退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寵妃第五百章 留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攻守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貪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主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七十三章 晉陽城外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八章 新榜單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都兰县| 扎鲁特旗| 石棉县| 临高县| 周口市| 策勒县| 洞头县| 潞城市| 台江县| 呼和浩特市| 奈曼旗| 浦北县| 鄢陵县| 泌阳县| 上林县| 泰安市| 叶城县| 句容市| 新野县| 文登市| 浏阳市| 阜平县| 罗江县| 清涧县| 东方市| 乌鲁木齐市| 江都市| 张家口市| 延庆县| 赤峰市| 建平县| 呼玛县| 普洱| 彰化县| 弥勒县| 汉中市| 城市| 肇州县| 正镶白旗| 静安区|